畢業一年的職場歷程:我的職場困惑與反思(二)
編輯導讀:作為一個初入職場的人,進入全新環境難免會有些惶恐。很多人初入職場的路都不太順利,原因就在于進錯公司。本文作者基于自身經驗,對這個話題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畢業以來一年在職場的感悟,與你分享。
筆者19年本科畢業,從實習開始,陸陸續續輾轉4家公司(有大廠也有創業公司,也有中游企業),在漸漸明確自己想要努力的行業方向后,輾轉回首,看著自己過去走過的路,希望能通過文字記錄的方式,給一些和我一樣曾經在產品路上有些迷茫的朋友,或者想入行產品的朋友一些啟發。
本文是這個系列分享的第二篇,也是最后一篇,主要是講筆者在畢業后的一年內對于職場生活的分享與反思。
老規矩,Part 1是我自己的經歷分享,Part 2是經驗與反思。
特別說明:本文的主觀性較強,筆者自身也正處于探索學習階段,所以更適合于有些迷茫的職場新人,對于自來熟且有明確目標規劃的同學來說,可能并不適用,歡迎各位批評指點~
一、我的經歷
1. 我的第一份合同
19年4月選擇留在當時的公司(費控類To B SaaS 創業公司,以下簡稱公司A),伴隨之忙碌的畢業季,時間來到7月,已經成為了一名正式的社畜。
其實生活并沒有太大的轉變,只是少了學校的生活。每天重復著兩點一線的生活。要說當時在工作上有多大的壓力,倒也并沒有,準時下班是我的常態,同事們也十分配合。雖然只是一個應屆生,但是卻得到了充分信任,所有產品大的迭代以及每一個重要的項目全部有我的參與。
也許,一切看起來都沒什么不好,可是久而久之,也就有了疲倦感。一方面我覺得在這里已經學習不到新的東西了,心中也還一直向往著To C的領域;另一方面,對于薪資的不滿、對于行業的不感興趣以及對公司內部一系列舉措的失望,一切都集中在一個時間節點上的時候,就是爆發。
終于,在19年11月的時候我正式提出了離職,然而我沒想到的是這次離職居然持續了將近半年時間。
當時期望公司能有充足時間去招一個代替我的人,并且還有一些我負責的重要內容還未完成,所以答應留到20年農歷新年以前(一月);一月初的時候,同樣的原因,我考慮下答應再留一個月,最遲二月離職;過年回到老家,在這個時候新冠爆發,困在家中無法返程,直到三月我才成功返回公司。最終,到了三月底,我才終于成功離職。
2. 安逸使人迷茫
三月底從公司A離職后,我決定給自己放一個月的假期。然而人一旦進入所謂的舒適圈就很難跳出來。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享受著摸魚劃水整天“無憂”的生活(厚著臉皮拿著家里給的生活費在異地當著“啃老族”)。
到了20年7月,在摸了4個月的魚后,也許是經濟壓力,也許是良心發現(那段時間搬了新家,有了女友)。終于決定開始找工作,起初投了幾個大廠,但是可能是工作年限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簡歷寫的太拉胯了,所以全都石沉大海,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認清現實之后決定先找個差不多的單位待著,慢慢積累經驗,所以開始在一些招聘網站上投簡歷(之前都是只在大廠官網投)。
只能說運氣還算不錯,周一投,周二電話通知,周四面試,周五就給了Offer,然而,我卻沒想到掉進了一個史詩級大坑里面。
3. 掙扎中找尋新的道路
8月份入職新的公司(公司B,游戲服務行業,曾經也是業界龍頭,最重要的是To C、游戲、電商的標簽深深吸引了我),我本以為一切都順順利利,然而,入職沒有兩天,我便發現自己跳入了一個史詩級連環坑中。
傳世級別的公司內部管理,趙本山式的薪資模式,真實版“是個活人就要”的招聘模式,shit都算不上的產品(我和前同事一致,認為拿著個東西去面試可以準備失業了),讓我見識到了什么叫職場似海,并且一再刷新自己的世界觀(如果真的要吐槽的話我能用一整篇文章去吐槽,這里就不占用大家時間了)。
就這樣,待了2周,我就離職了,走的時候幫我辦離職的HR全程點贊,跟我不停吐槽著這些shit一樣的“產品”。
從A公司走時,雖然也有很多不滿,但是更多的是感激,感激在那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而對B公司,我沒有一丁點好印象(后來我明白了為什么這家公司已經日薄西山,為什么HR在入職培訓時告訴我們“老板讓你做的東西就算是一坨shit你也要去做”)。
8月中旬從B公司離職,又是一波速戰速決,周一離職周五拿新的Offer。9月份入職了公司C,和當時的預期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不過現在的心態也有了不一樣的變化?,F在的自己很明確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并不期望會在C公司待多久,干好現在的事情,學習現在還不足的東西,相信會有回報的。
二、這一年的職場反思
1. 弄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首先要有一個整體上的規劃,你究竟想從事的是什么行業,什么職業,這是你的幾年計劃。
以產品經理為例,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甚至不同部門的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都可能存在極大的差距。當你進入一個你并不熟悉的領域工作時,很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而如果你花費了一段時間后仍然很難融入到這個環境中時(不管是融入公司氛圍又或者融入行業氛圍),工作會越來越艱難,蝴蝶效應會將壞的影響不停放大。
另一方面,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接下來的路也會步履維艱。可能你會說,我努力去轉型就好了,但如果你還不清楚你要轉型的具體工作是什么,那么你可能會做非常多的無用功,雖然產品經理有通用的技能,但是更多的東西是具有針對性的。比如移動端和網頁端產品的設計思路就不一樣,To B和To C的著重點也不一樣。
以筆者自己為例,當我還在A公司的時候,我的學習是非常盲目的,閱讀各種當當推薦的產品經理類書籍,而實際上就是有非常多的東西當時并用不到(甚至現在也沒用到,我只能安慰自己說,總會有用的)。而當我自己想轉型的時候,又因為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很多自己感興趣的職位的職位要求都是自己沒有掌握的技能,簡言之就是學半天學了個寂寞。
為了更直觀地理解,大家可以做一個小實驗。隨便去一個招聘網站,對產品經理職位不做其他任何篩選,把前兩頁的職位要求里提到的技能做一個并集,你就會懂我說的意思了。
每個人做選擇的依據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如何規劃還是要多結合自身實際。網上有很多類似的文章可以參考,我這里就隨便來幾個問題吧:
- 你的目標是學習積累還是直接變現?
- 你愿意在一個你不喜歡的行業里待多久?
- 你會愿意為了錢而選擇不斷順從現實嗎?
另外,做選擇的依據有很多,比如現實條件(是否缺錢等),你的喜好(大行業方向),甚至你的所學專業(先天優勢)等等。
多花幾天思考,會讓你之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日子舒服不少。
2. 選擇一定一定一定要慎重
你的每一份工作的選擇,都會直接影響你下一份工作。
首先是轉型方面,雖然現在網上到處都是轉型的教程,但是如果你去問一下那些真正轉型過的人,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公司內部轉崗的難度會小一點,但是這并不是大多數人的選項)。我們先不去談不同崗位所需技能不一樣這件事情,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向,面對同一個內容,不同崗位的思考切入點是不一樣的,要改變這個可能已經成為思維定式的思考模式需要花費非常大的精力。
你可能會說,我只是行業轉型,并不是轉崗,那么這個時候,看一看那些招聘要求吧——“XXX行業,X年從業經歷”。是不是直接就被拒之門外了?當行業定型的時候,留給你的選擇并不多。并不是說完全不可能跨行業轉型,只要你足夠優秀,當然可以。但前提是你足夠優秀,我們應該清楚“產品經理”這個職位需要對行業很深的了解,涉足一個并不那么熟悉的領域,代價是很高的。很多人都在嘗試后被迫選擇從事和之前相關的行業。
另一個極大的影響就是薪資。你的前一份薪資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下一份工作的薪資。這點其實不難理解,既然你愿意接受之前的薪資,那這直接說明了你的接受范圍,公司不是做慈善的,當已經看到了你的接受范圍后,議價空間也就很有學問了。再舉個例子,百分比是個神奇的東西,假如現在你拿著6K的工資,但是你想要的9K,雖然說起來只漲了3K,但是這是50%的漲幅,換成百分比的時候,是不是突然感覺這個漲幅真的挺多的,如果HR這么引導你一下,你可能也就不好意思要這么“多”了。
所以,當一個公司在忽悠你,跟你說什么“一年下來也沒差多少錢,但是你卻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時候,三思而后行,是沒差多少,但是可能會一直差下去(取材于筆者的血淚史)。
3. 雜談——七七八八的跳槽感悟
之所以叫雜談,是因為接下來的內容,可能并不是非常成熟,也因人而異,所以請大家斟酌著看,與君共勉。
首先是,盡量不要“裸辭”,其實我個人沒有太多資格說這句話,因為我離職了兩次全部都是裸辭。但是裸辭的代價很重,首先就是你會有一段時間的收入真空期,另一方面,裸辭之后會有一段時間所謂的“舒適期”,沒有工作壓力,就有可能因為安逸陷入迷茫
筆者曾經是如此。我也親眼看到過一個身邊的例子,辭職后3年沒有去找工作在家啃老,原因很簡單,不上班的日子很安逸。 前者是沒有收入帶來的巨大壓力,后者是安逸環境帶來的不思進取,很顯然,不管哪一種狀態,都不是好的。而更糟的情況則是,重新找工作時,還很有可能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絕,想象一下這一層又一層的壓力吧。(當然啊,如果裸辭之后是被迫回家繼承家業去了,那打擾了)。
接下來是關于轉型的一點點建議,是我自身目前正在嘗試的東西。如果真的想轉行,而現有工作給你帶不來相關領域的任何知識,那么主動獲取相關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論壇、書籍、行業報告都是很有用的內容,而后把這些理論上的東西盡可能去結合到實際中,比如寫行業分析報告、做競品分析、甚至自己用原型圖做一個簡單粗暴的小產品都是可以的。而如果是To C的領域,那么作為用戶,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多去使用那些應用,多去帶著問題與思考去使用那些應用。
三、結語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也是這個分享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筆和內容都有很多不成熟之處,還望大家多多包涵,也歡迎各位大佬及時指出不足。
文中的部分內容是筆者根據在各平臺上提問收到的回答進行總結的,感謝曾經給出建議的大家~
筆者目前正在努力向著UGC/OTA方向努力轉型,希望以后能夠成為一名足夠出色的C端PM。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和我有類似經歷的同學,與君共勉。
相關閱讀:
本文由 @Jelly_Jul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寫的不錯兄弟,我特別喜歡看這種,因為我也經常總結反思自己。
加,個V,18883287135,雖然我讀了研,但是后面各種有些共鳴,同在京城北漂的話,請你吃個飯~
老鐵,我也是19屆的。最近也在考慮跳槽,但是面試很不順利。加個微信,取取經
hi 我今天看到你的文章 深有感觸 我是今年8月末裸辭 到現在還沒有開始找工作 連面試作品也沒有準備好(目前只準備了1:1還原的原型作品、PRD ) 因為我實在是不知道自己想做B端還是C端、想做哪個行業的產品
我本來想的是 只要不是證券金融銀行財務類、國企政府項目 其他的都可以 但是我想更有把握的進到有真正互聯網氛圍的公司 想著前期準備更多更有用的作品 把握會更大 但實在是不知道準備哪方面的了
請問樓主可以幫忙給點建議嗎
你好,如果是比較著急找工作的話,最簡單的還是找一些和你上家公司類型差不多的公司。如果你比較想立足于長遠的發展的話,還是要盡量找一些你感興趣的方向。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一下占用你每天時間最久的行為(或者更直接點,APP)是什么,如果你對這個方向感興趣,那就去了解這個行業的相關內容,準備資料。也可以是想一下自己擅長什么方向。多找一些不同行業的招聘需求,讀一下,你就會有第一感覺,是感興趣還是湊合可以。
切記準備面試材料要對癥下藥,比如你面試一個to b的網頁端,拿了個to c的APP作品,那這個效果可能不只是=0,甚至可能是負的。
很感謝作者的回答 對現在的我來講 真的有醍醐灌頂的作用 另 請問你說的UGC/OTA 是指在線旅行社和用戶原創內容嗎?
很感謝作者的回答 對現在的我來講 真的有醍醐灌頂的作用 請問你現在還是在做B端產品嗎?
另:你說的UGC/OTA 是指在線旅行社和用戶原創內容嗎?
客氣了,我現在是在一家外包公司,B C端都做。UGC和OTA是的,這個是我打算轉型的方向。
其實C端現在已經開始存量競爭了,不一定是好方向。
從大行業方向來看,毫無疑問現在B端市場仍舊一片藍海,近幾年各大廠也都開始投進來大打B端市場。
只不過我個人更喜歡C端方向, = =,純粹的個人喜好,hhhh
哎畢業一年多以后,才轉產品崗位。錯過校招。
能成功轉型很不錯啦,之后慢慢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