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與技術溝通,需要注意這幾點

2 評論 9451 瀏覽 28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讀:因為產品經理需要和很多部門同事合作,所以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技術人員作為溝通最密切的人員之一,經常容易發生沖突。本文作者基于自身工作經驗,從四個方面分析如何和技術人員溝通,希望對你有幫助。

其實這個話題舊文《產品經理的軟性能力:協同力與領導力》已經聊過,我覺得我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回看覺得再細化具體一點。

其實,協同能力和領導力都是需要靠溝通能去實現,今天就聊聊[溝通]。

我們在研發生產過程中,需求反復和雙方理解偏差導致研發周期總是被拖,還有產品與技術各種撕,等等。

這些情景在網上被吐槽了很多很多了,而且是更古不變的話題。也是我們產品經理最為頭疼的問題。

我有些方法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我不能保證解決所有的溝通問題,畢竟人是復雜的,取決于溝通雙方個人因素。

在舊文中,我說產品經理是首席解釋官。

因為整個項目只有你最清楚項目的背景。

所以一個產品項目溝通你需要基于背景/目標、業務范圍及流程、功能及流程、交互元素和操作邏輯去溝通。

01?介紹項目背景/目標

很多產品人員經常這樣做項目,直接告訴工程師我要做一個產品需要什么功能,多久能夠實現。

并不說明,我為什么要做這個,我做這個的背景因素是什么,在什么情景下解決用戶的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標?

也許你覺得,工程師知道這些干什么?工程師只需要實現功能就好了。但實際上,這往往造成雙方理解的偏差。

舉個例子,在一個項目立項會后,我們一位硬件技術負責人跟我說,我們為什么不像誰誰那樣做一些高精尖技術的產品,總是做這些我們做過很多次的成熟技術項目,沒什么意思。

因為他不明白我做這個產品的市場目的,以及這個產品誕生的背景。

當我告訴他我們目前產品線遇到的問題,同行競爭的狀態,公司目前能力和資源,以及我們的市場狀況以及之后的規劃后。

他說,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們快馬加鞭把這個問題解決,爭取我們提前上馬既定的規劃。

我們總是說,工程師不給力,你看這樣工程師馬上從消極狀態變成積極狀態。

這是針對市場的背景和目標。

另外,還有針對技術的,產品經理應該清晰的表達出產品的使用場景。

還是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要做一個人臉識別設備,你直接告訴技術要實現人臉識別可行嗎?

你想想,設備看不見人臉怎么辦,哪種安全度更好?

當你跟工程師充分溝通之后,才能設計出合理的、成本合適的產品。

因為,我們產品經理很多往往沒有技術背景或者技術背景很弱,你自己吭哧吭哧設計的產品,技術人員按照你的定義設計的不一定滿足場景的需要,或者不一定有經濟性、效率性。

當然,有些公司不希望技術人員知道的太多,比如項目背景,都是極其保密的。但是至少項目要達成的目標你應該與技術人員溝通。

這樣有幾個好處:

  1. 技術人員能夠更好的理解產品,減少對需求理解的偏差。避免出現做出來的功能/性能達不到要求;
  2. 在技術實現方案上可以獲得更優解,也可能在實現成本上具備優勢(時間和經濟成本);
  3. 提高項目組的積極性,因為對產品不再是一知半解,不明白的全靠腦補;明確目標更加熱愛產品,因為有期望。

02?梳理出項目的業務及流程圖

我們常說,功能組成業務;業務組成模塊;模塊組成產品;產品組成產品線。用產品及產品線和服務來實現你的戰略。

很多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及立項會上,一上來就從功能開始。

不僅自己腦子是一團漿糊,聽的人更是。

在做具體的功能設計和介紹的之前,應該給一個業務范圍和流程。

先介紹,你的產品為了解決什么問題需要做什么業務,又為了什么規劃要將范圍做到哪里。

這樣做是為了加深項目組成員對需求的理解。以此更好的做產品技術設計。

很多時候,產品經理覺得我已經講的很清楚了,那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項目是什么,你知道整體的背景、產品與產品與云服務之間的關系。你早就把自己帶入了實際的場景之中,

但是工程師不一樣,他只從你一個個的功能上去自己腦補,他總感覺挺亂的,一會兒到這兒,一會兒到哪兒。到底要怎樣?他們不明白其中的邏輯關系。

比如,我們智能硬件,物聯網。通常是 A 產品與 B 產品連接,數據傳輸,從云端處理或者中轉等等。

你應該首先給一個產品關系圖,怎么連接到一起的,通過什么連接的。

然后介紹,你的產品做了什么業務,然后這個業務流轉到哪里?

一項一項的介紹,介紹完某幾個相關業務之后,給出他們的邏輯關系,最好用圖的形式表示。

03?梳理功能及功能流程圖

業務及業務流程圖梳理清楚了,那整個系統產品的輪廓就行了。

還記得我們說功能組成業務吧!

將業務拆解成一個個的功能,因為業務是由功能完成的結果。

所以需要將一個個的功能串起來,形成關系。

將這些背景向工程師解釋清楚,功能需求的目的。

有時候,產品經理認為自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為什么工程師并不明白呢?

主要是因為產品人員在項目早期,深入到用戶的使用環境,已經了解了工作流程,遇到的困難和麻煩。

對產品的背景、結構、要實現的目標有了親身的體會,非常清晰其中的功能關系。

那工程師就不一樣,他們了解的信息是支離破碎的。

他們需要你梳理功能范圍以及功能流程,異常處理機制,所產生的信息流向是哪里?

比如,用無人機進行一個繞自身一周的自拍視頻發朋友圈。

這個業務,是由多個功能組成的實現的。

無人機離拍攝者多遠,離地面多高?以什么速度繞圈,怎么去設置這些功能?什么條件下可以執行,什么條件下不可以執行任務,執行完任務,又作何處理?等等。

如果,產品人員在設計需求的時候,沒給出整個業務的結構和流程,那么工程師只能靠自己的腦補。那這樣就徹底偏離了產品的方向。

要么產品偏向,那么整個系統不完整,漏洞百出。像無人機這樣的產品會出現人身安全風險。

還有一個重要的溝通,我們產品經理可能不懂,那就是算法。智能硬件很多都涉及算法,包括我們做自主移動機器人,前幾天還寫了一篇關于 PID 的文章。但是產品經理需要與工程師溝通,了解其邏輯,實際表現出來的效果,參與其中,是否符合用戶需求和預期。

04?交互元素和操作邏輯

智能硬件產品多是具備聯網功能和與人交互的。無論是人與機器的交互,還是人與 App 的交互,還有操作邏輯。

App 這個咱們就先不講,我們看看人與機器的交互需求設計。

人機交互有很多方式,比如揚聲器、顯示屏、燈光、按鈕等等。

產品經理應該清楚的交代表現和動作方式。

拿按鈕來講,為了安全和誤觸需要設計成“短按+長按”來實現開關機,間隔多久;按鈕的設計元素。

顯示屏顯示哪些內容信息,格局如何?是否可以進行觸摸操作,操作邏輯。界面元素是怎樣的?如何表現?如果進行操作,產生的數據邏輯是怎么樣的?等等!

這塊兒就不多講了,互聯網在交互上有很多我們學習的地方。

05 最后

關于產品文檔的事情,真的不需要找什么模版,沒有用。只要清楚的交代出產品需求就好了,至于什么格式,用什么軟件那都不重要。

哪怕在紙片上龍飛鳳舞都行。

說說我自己關于文檔的事情吧!我往往是將文檔寫的越細越好,當然存在一個問題是,溝通的時間成本比較高,我認為,寫的越精確越好。好記性真不如爛筆頭,無論是后期查閱,還是當你不在的時候,技術不能及時的溝通,查閱文檔也是一個比好優質的方法。

后期復盤也是重要的依據,知道產品是如何演進的。

文字多了確實麻煩,工程師也不愛看。

但是,業務、功能流程圖,操作邏輯,數據流向等結構/關系圖一定要畫。

所謂文不如表,表不如圖。

好了,產品與技術溝通的方法技巧還有很多,但總體原則是不變的。

 

作者:Arvinzhou,微信號:zf519678391;公眾號:面壁求知,ID:AIPM001)歡迎關注我!

本文由 @周較瘦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總結的挺好!
    咨詢下樓主,在轉行產品經理,是從事什么崗位?

    來自廣東 回復
    1. 公眾號內有介紹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