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8年后,我梳理了自己的金融產品觀

2 評論 6941 瀏覽 66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戰勝市場,這些年來,金融市場一直在發生變化,與之相關的金融體系也在不斷變化著。擁抱變化就成為了金融行業的主旋律,金融產品經理可以從哪些方面應對?作者分享了這幾年來他的金融產品觀,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金融行業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所有垂直模式中最為廣泛的一個,主要包括:銀行、理財、支付、信貸、證券、貨幣、保險、信托、股票、債券、外匯、期貨、期權、典當等。

其實,本質還是圍繞“人貨場”,去拆解金融行業的顆粒度。

金融業務細分是錯綜復雜的,是所有細分領域里最為復雜的一個,主要包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汽車金融、消費金融、小額貸款、眾籌融資、票據貼現、跨境金融、貿易金融、、融資租賃、證券基金、商業保險、交易銀行等。

其實,本質還是圍繞“點線面”,去梳理金融業務的全場景。

大量的金融平臺涌現,不管是垂直行業還是細分領域,金融產品體系都是有一定的同質化。

對于金融產品經理而言,主要分為平臺型產品經理和業務型產品經理。

其中平臺型產品經理主要跟研發打交道,負責產品功能設計,推動需求分析與系統設計,設計各種軟件前端與后臺;

而業務型產品經理主要跟市場打交道,負責商業模式分析,提出業務方向與產品規劃,制定各種金融產品規則。

用“同理心”去挖掘真實用戶需求是金融產品的重中之重,從用戶需求和業務屬性的角度上看,金融產品經理可分類:

一是銀行產品經理:主要負責銀行產品設計,能夠設計存款、貸款、外匯、對公業務等基礎產品功能,加速銀行業務的推廣和落地,并建立和完善銀行產品營銷管理體系,熟悉銀行相關產品的業務流程和政策法規。

二是理財產品經理:主要負責理財平臺搭建,能夠制定理財模塊的智能投顧和業務拓展計劃,清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OTC等的業務知識、交易規則等。

三是保險產品經理:主要負責保險產品規劃,能夠分析醫療險、人壽險、團金險、健康險的產品形態和價格體系,搭建保險產品庫,參與產品定價,并向保險經紀公司、線上保險團隊提供整體的系統解決方案。

四是信托產品經理:主要負責資本市場相關信托產品的設計,能夠完成消費金融類、政府信用類產品盡調,開拓及維護信托類、固收類機構的合作,主導或推動信托業務與產品模式創新等。

五是證券產品經理:主要負責證券相關產品設計,能夠基于FPGA的證券交易、風控、行情等交易結構設計與定量分析,并制定資產證券化產品募集和發行方案。

六是支付產品經理:主要負責設計支付產品矩陣,能夠設計后臺的資金賬戶、支付路由、收單系統、清結算系統、對賬系統、POS收單系統,跟蹤支付行業動態,研究行業創新產品,豐富等,并熟悉第三方支付、線下收單、SAAS收銀、生活繳費、銀聯支付產品和銀行賬戶產品接入和運營。

七是交易產品經理:主要負責交易平臺的模塊化設計,能夠梳理財務或結算相關的業務流程,制定融資租賃、貿易融資、保理與供應鏈金融等產品方案,并熟知B2B交易場景的概念和模式,對交易各環節有較深的認知。

八是信貸產品經理:主要負責設計信貸產品或信用卡,能夠分析信貸市場,設計信貸流程,研究同業競爭,并了解國家政策、監管法規、經濟形勢、金融環境等。

互聯網金融在顛覆傳統金融的業務模式,對于從事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不僅要具備產品能力,還要精通金融業務。

金融市場不斷垂直細分,從支付、理財到貸款,需要我們在金融的認知系統和思維框架中,形成標準化的思維體系,主要包括:擁抱變化、跨界融合、認知升級。

一、金融產品擁抱變化

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戰勝市場。金融市場在不斷地變化,與之相關的戰略規劃、商業模式、經營理念、產品服務、業務形態等金融體系也在更新迭代。

對于金融企業而言而言,關鍵在市場規模、競品布局、產品玩法、運營打法、經營戰略等方面,如何去擁抱變化。

“擁抱變化”成為金融行業的主旋律,對于金融產品經理而言,其實就是從以下幾點重新定義業務邊界和突破產品形態:

第一點,實現產業金融的資金融通、資源整合和增值服務。

產業金融就是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的金融資本,來滿足生產者經營過程中融資需求的金融體系。

數字融資滲透到產業端,能夠推動產業金融走向成熟,有效促進特定產業向科技化、資本化、垂直化以及生態化發展。

金融賦能產業,產業與金融深度融合,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嵌入產業的各個等環節,充分發揮金融賦能產業鏈資金流、商流、物流的優勢,進而推動產業鏈轉型與升級。

產業金融發展有很大的發展契機,未來有望推動金融企業的資金融通、資源整合、價值增值。

產業金融未來發展必將走向金融大市場、金融交易平臺,所以產業金融一體化是必然趨勢。

面對特定產業中企業數字轉型和客戶需求變化,金融產品經理需要重新思考產品定位和商業模式,從而迎接產業金融帶來的新挑戰。

第二點,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是指基于商業可持續原則,為有資金需求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客戶群體,提供支付、信貸、保險、理財等有效的金融服務。

商業銀行是普惠金融的主力軍,鼓勵數字融資和抵押融資,有利于B端企業的日常經營。

小貸機構是普惠金融的操盤手,利用數據和技術優勢向金融業滲透,有利于C端用戶的短期消費?;诮逃?、醫療、基建、制造、物流、貿易、出行等場景推出的銀行助貸、聯合貸款,可促進金融業的持續發展。

科技企業賦能普惠金融,不斷打造普惠金融創新模式,關鍵在于如何以科技手段為抓手,打造數字化經營引擎,推動產品聚合、數據聚合、金融聚合。

面對普惠金融的產品創新與經營服務能力不足,金融產品經理要思考如何積極擁抱數字科技與模式創新,從而更好的踐行普惠金融之道。

第三點,踐行數字金融的線上化、智能化、數字化。

數字金融是指依托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的線上化支付、銀行、保險、基金、貸款、貿易等金融服務。

數字化時代,金融企業和商業銀行都在嘗試數字化轉型,并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浪潮。

在數字金融領域,基于數字技術和數字引擎開辟轉型新賽道:數字化融資、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電子票據等。

以數字化融資為例,商業銀行利用SaaS服務黏住企業客戶實現線上化智能展業,利用融資服務解決企業經營實現平臺增收,從線上化服務過渡到到數字化融資,打破了傳統金融體系。

數字金融最核心的就是開放,打造超級API或集成SDK的開發平臺,融入數字生態,推動數字基建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從而重塑了金融商業模式。

數字化轉型也面臨一些業務復雜度加深的問題,金融產品經理要加深業務梳理和數字技術能力,從而更好的利用數字金融的長尾效應,實現金融企業的降本增效。

二、金融產品跨界融合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金融行業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很多金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嘗試跨界融合??缃缛诤弦呀洺蔀槲磥淼囊粋€必然趨勢,它將重新定義金融產品經理,并改變著我們的固有認知和價值觀念。未來,必將成為金融產品經理發展的一個方向。

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從不缺乏跨界者,關鍵在于如何提升自己的跨界能力:

首先,是否具備跨界思維來解決復雜的金融問題。

跨界思維就是從多角度看待特定行業的問題,并提出專業領域的解決方案,其實本質就是解決問題。

從傳統金融到互聯網金融,從普惠金融到數字金融,需要我們突破既有方法的限制,找到回歸本質的原理,并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去解決更復雜的金融問題。

其實,真正具有跨界思維的產品經理很少。很多所謂的“跨界”,其實只是做平臺的資源整合,這里要特別批評部分做銀行業務的產品經理,禁錮在自己的認知里,缺乏批判性思維,更多是“自嗨式”做產品。

此外,太多條條框框的角色代入,脫離不了本職工作的局限,也跳不出“教條主義”的怪圈,并沒有讓產品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因此一個沒有跨界思維的產品經理,是很難做好金融產品的。

其次,能否從行業垂直和業務細分中實現同業融合。

金融本身就不是單一的業務,金融業務不斷被細分,從貸款、理財、基金、證券、保險、票據到支付等,都是有著特定業務屬性的金融體系。

同業融合的核心是根據金融產品共性去剝離業務,所以懂業務的金融產品經理更具備職場競爭力。

以數字化為抓手,推進金融數字化,從統一金融門戶到打造金融生態,未來必將走向金融同業融合的趨勢。

隨著金融業務的縱深拓展,產品經理的職責也進一步明確,同業融合將重新定義金融產品經理。

然后,能否通過商業創新來提升用戶價值和企業競爭。

商業創新的本質是要素之間的重新組合,需要我們沖到金融產品線去做“超級”產品經理,借力創新平臺,讓跨界思維和同業融合起到1+1>2的效果。

即依托數字技術重塑商業模式,通過對業務或產品進行創新,來提升用戶價值和企業競爭力。

比如把一個只有30%市場機會的商業想法,通過開源與合作的模式,實現跨行業、跨地區到跨業務的融合,尋求超出120%行業專業度去落地解決方案,來獲得60%的用戶認可和反饋,從而實現商業價值或提升平臺核心競爭力。

最后,是否具備數字能力來重塑產品方案和商業模式。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是金融產品經理未來發展的核心能力,是金融企業能否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數字化為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套數字化標準。

從數字化金融到金融數字化,加速了金融商業創新和數據智能的進程,打破了用戶消費端和平臺供給端的邊界,實現了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協同。

對金融產品經理而言,數字化能力可以理解為模式創新和效率提升,通過產品敏捷迭代,實現平臺精益管理,從而逐步實現金融產品的數字化、線上化和移動化。

三、金融產品認知升級

認知升級就是在認識、加工和存儲信息的過程,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內在邏輯,并在認知過程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決策和行動。

金融產品經理從入門到進階,其實就是自我認知升級的過程。

我們要在認知過程中提升思維方式,從“我要做什么”升級為“用戶需要什么”的思維。并像用戶一樣具有同理心,并保持一份好奇心,去思考金融背后的產品觀。

其一,突破金融認知思維。

認知思維的本質是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人貨場”,即鏈接人性、洞察需求、場景賦能,并形成思維的閉環。

在認知過程中跳出思維的局限性,要知道自己思維的局限性在哪,能夠批判性思考,能夠獨立性思考,并客觀認知自我能力。

比如做企業融資服務,要設計各種金融產品,不僅是考慮貸款產品共性:最高可貸金額、年化利率、借款期限、還款方式等,還要考慮一些特殊條件:如業務開辦地區,申請準入條件等。

其二,形成金融認知模型。

認知模型就是在認知過程中把復雜的事物抽象化、可視化,回歸到事物的本質,去發現其背后的產品邏輯。從閱讀、理解,記錄、歸類、分析、創造到應用,其實是在打破自我認知的天花板,是建立模型時的重中之重。

在金融認知模型中,最典型的兩個認知模型:一是利用信息不對稱的認知模型,發揮信息優勢,實現資源最大化;二是利用杠桿不守恒的認知模型,降低邊際成本,實現價值最大化。

其三,實現金融認知迭代。

認知升級是一個持續迭代演化的過程。以空杯的心態,根據已有設定的目標,去定性和定量分析事情或行為是否有價值。

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務不斷細分,金融認知也在不斷提升。金融是一個不斷業務量化的過程,比如做支付得有牌照,做貸款得有風控,做理財得有證監等,根本目的是實現認知迭代。

金融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在改變金融的方方面面,如商業戰略、市場決策及產品創新等,其實都是在顛覆或重新制定新的業務規則。

重新定義是要讓金融產品經理了解自己的產品知識、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重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等,去思考金融產品商業模式背后的產品觀,從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專欄作家#

朱學敏,微信公眾號:朱哥聊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暢銷書《產品閉環:重新定義產品經理》作者,8年金融產品人,專注于金融行業(貸款、理財、支付),從0到1負責產品的全過程開發與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游善朱哥,微信公眾號:朱哥聊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暢銷書《產品閉環:重新定義產品經理》和《金融產品方法論》作者,近10年金融產品人,專注于金融行業(貸款、理財、支付)的產品知識分享,從0到1負責多款金融產品的全過程規劃與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思考金融產品商業模式背后的產品觀,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來自安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