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制度&SMART原則 | 工作計劃怎么做

2 評論 18224 瀏覽 102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OKR是一種目標管理的工具和方法,目前在很多互聯網公司中被廣泛應用,更好的使團隊上下同欲的管理方法;企業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OKR制度,才能發揮最大效益;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工作計劃怎么做的分析,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年底的時候,總是特別忙,要回顧舊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人才盤點、年度總結、預算申請、來年績效計劃。

來年績效計劃是要給領導報批的,批準后就成為新的一年考核的基準;以往再做這個計劃的時候,整個過程像一場雙方互相知道套路和心思,但又都要有這么一個標準動作的“拉鋸戰”。

如果績效計劃是自上而下分解的,過程會是這樣:

首先,是老板拍腦袋一個特別有挑戰的指標,下級討價還價,雙方最終平衡個結果,敲定個指標。

其次,每一級Leader再利用下一級與上一級的信息差,將指標層層加碼,向下要求,下級再重復討價還價過程。

如果績效計劃是自下而上匯報的,那過程就是反過來:

首先,員工先盤點自己一定能完成的是哪些,匯報一個保守、安全的績效計劃。

其次,上級領導也知道這個安全,會再加碼一個有挑戰的績效指標,雙方拉鋸后,形成一個最終的績效計劃。

這個績效計劃制定的過程一是有些違心,二是有些拍腦袋,三是討價還價拉鋸的有點累;就像之前我們分享過奧卡姆剃刀定律——“如無必要,無增實體”,非必要的拉鋸希望盡可能少一點;所以今年我和HRBP以及團隊小伙伴商量,我們團隊用OKR制度吧,結果畢竟是由做對了正確了的事情來的。

在和團隊小伙伴溝通的過程里,我們聊了這些內容。

一、內容1:什么是OKR?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直譯為“目標和關鍵結果”。作為目標管理方法,讓大家更多關注在事情上面,做對了事情,自然會帶來好的結果。

O是目標,代表我要做什么;KR是結果,代表我要通過完成什么結果去實現目標。

OKR制度通過確定明確的目標、可以被衡量的結果、透明和自上而下分解等特性進行推進項目。

二、內容2:怎么制定OKR?

一個好的OKR要遵循下列的這些原則:

原則一:自上而下設定與分解

OKR就像路牌一樣,指引方向,讓團隊對齊,那么個人的目標要和部門一致;部門的目標要和公司一致。

所以在設定OKR時,需要層層分解,先設定公司或者高層領導的OKR,然后再分解成部門或者中層領導的OKR,最后再制定基層員工的OKR;在設定的過程里上一級的KR關鍵結果甚至可以作為下一級O目標。

舉個例子:

制定對象:公司老板。

目標(O):營業收入實現一個億。

關鍵成果(KR):

  • KR1:增加10個以上分銷商
  • KR2:全年廣告投放四輪
  • KR3:推出每季度市場活動

老板的OKR制定好了后,主管經銷商的渠道部經理便把老板的KR1作為自己的目標。

制定對象:渠道部經理。

目標(O):增加10個以上分銷商。

關鍵成果(KR):

  • KR1:一季度前制定分銷商政策,提升分銷商返傭比例。
  • KR2:現有門店每季度展示最新加盟政策。
  • KR3:每季度媒體渠道投放招商廣告。

在上面這個例子里,通過層層分解,老板的關鍵成果“增加10個以上分銷商”成為了渠道部經理的目標,是團隊內部上下,對齊了目標。

原則二:目標要有挑戰性且不與任何績效相關聯

目標是要有挑戰的,不是用于保底的。

OKR制度本身作為一種目標管理工具,是與績效、晉升、薪酬解耦分開的,員工需要安心,他們設定的哪怕再雄心勃勃的目標,最終沒有實現,都不會有所損失;只有這樣,大家在設定OKR時,才會勇于設置有挑戰的目標。

如果目標滿分是100分,60-70分才是一個常態的分數,如果一個人經常目標得到100分或者一個團隊普遍所有人都得到100分,那么說明當初目標設定也許太過簡單;如果得分太過低,并不意味著失敗或者做的不好,而是一個自我檢視與修正的機會,是目標太過有挑戰,還是工作可以改進以做的更好。

另外我們所說目標應該具有挑戰性,且不作為我們考核的依據;但是KR關鍵結果則是需要被考核的,是要具體的,務實的;我們相信做對了這些關鍵結果自然會帶來目標的實現,只是可能需要時間或者更多投入。

原則三:目標數量要聚焦

每個人、每個團隊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目標設置太過多,那么也許列出的那些目標都算不得頭等大事;其次,在每一個目標上的投入也會不足,進而不能保證一個有挑戰性的目標的完成。

通常我們會設定最多5個目標,每個目標最多4個關鍵結果,每個周期內只完成那些最重要的事。

原則四:關鍵結果要符合SMART原則

一個關鍵結果最終被評估是否完成需要依據客觀事實而非主觀感受,而客觀事實的前提是需要制定的關鍵結果符合SMART原則。

S:Specific(具體的)

“具體的”意味著沒有含糊不清、沒有認知不一致;意味所有人對這件事是有同樣的認知與評價標準。

假如有這么一個關鍵結果——“提高網站用戶體驗”;每個人對“用戶體驗”的認知不一樣,對于好壞、美丑的界定也不一樣,這樣的結果就無法衡量,從而最終無法評估。

如果把關鍵結果設定換成——“提高用戶在網站平均訪問時長”;那么大家對于這個成果認知就很清晰,“用戶的網站平均訪問時長”是一個可以被明確的結果。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可衡量”意味著一個結果是可以被量化的,還是拿上文所說的關鍵結果“提高用戶的網站平均訪問時長”舉例,這樣一個關鍵結果雖然具體了,但是卻不太可量化或者量化的幅度太窄;按照這個關鍵結果的設定,只有提高了和沒提高兩個結果;只有兩個結果會帶來這樣的情況,員工認為已經完成結果很好,領導覺得完成結果還不夠。

而如果把這個關鍵結果設定為“用戶的網站平均訪問時長從60秒提高至90秒”;那么在衡量結果的時候就知道,是否完成指標,超出或者差距多少。

通過這樣一個可以衡量的結果,避免了團隊認知和評價的不一樣。

A:Achievable(可實現的)

“可實現”意味著一個結果是可以通過努力或者“跳一跳”可以實現,而不是不切實際或者遙不可及,以至于讓人灰心喪氣的。

繼續拿上面的關鍵結果“用戶的網站平均訪問時長從60秒提高至90秒”舉例。

在目前平均訪問時長只有60秒的情況下,提高50%到90秒,這個目標是大家努力后,跳一跳可以實現的。

但如果關鍵結果改為“用戶的網站平均訪問時長從60秒提高至6000秒”;把時長提高到原有結果的100倍,而6000秒這個時長也遠超出全國同類型網站訪問時長水平,那么這個關鍵結果設定的就不可實現。

再舉個例子,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你讓他一年內掌握100個單詞,這個目標是努力可以實現的;但是如果目標是讓他通過英語六級,這個目標就是離譜的,以至于打擊他自信心的。

一個目標,努力就看得到實現的可能性和拼了命也看不到實現的可能性,對于團隊士氣和結果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R:Relevant(相關的)

“相關的”是要求一個目標或者結果的設定要與整體方向一致,不能無關緊要或者毫無相干。

如果公司是開餐館的,你作為員工你的關鍵結果如果是“掌握100首樂曲”,這個關鍵結果對個人也許有意義,但和公司的整體方向就不那么相關,從而這個關鍵結果的意義就很小。

一個結果設定和整體方向一致,才能發揮出最大合力。

T:Time-based(有時限的)

“有時限的”是要求一個目標或者結果的設定要給出完成時間,否則可以說那是五年后、十年后乃至天長地久才實現,這就有些耍流氓了。

所以我們在設定OKR的時候,會限定一個前提,這是季度OKR還是年度OKR,通過這樣的前提條件,確定它的時限性。

原則五:公開透明

一個團隊的目標和關鍵結果,需要確保方向一致。

那怎么才能夠大家互相支撐,守望相助,保持目標一致呢?

除了上面說到的“自上而下設定與分解”原則外,還要團隊內部保持公開透明,使得大家互相知道各自的關鍵結果,好互相補位與支撐;另外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也能夠讓各自有所監督,比如設定目標和關鍵結果過于容易的人就會被大家看到,從而有壓力。

正如Google,無論是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還是基層員工,所有人的OKR都是公開透明的,在內部軟件中可以看到每個人的OKR內容和過往評分。

古人說“上下同欲者勝”,“公開透明”和“自上而下”正是保持OKR制度“上下同欲”的原則。

三、內容3:OKR和KPI有什么區別?

大家也常會聽到、用到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這個詞,OKR和KPI同樣都是目標管理工具,有很多不一致的理念。

OKR追求做了正確的事,自然帶來正確的結果;而KPI關注結果而忽略過程。

OKR鼓勵大家挑戰自我,且OKR最終結果不與個人績效指標掛鉤,而KPI卻是與個人績效指標強關聯的。

OKR是公開透明的,大家一起互相協同,對齊方向;而KPI卻往往都是保密的,公司并不希望所有人的目標都透明,希望能夠能者多勞,領導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差。

雖然有很多不同點,但是并不代表這兩個制度水火不容,他們可以同時存在在同一個團隊,也可以不同團隊按照崗位特性,施行不同制度。

方向對了,路就不會遠,OKR制度就是這個方向的指南針。

 

作者:王小憨,微信公眾號:王小憨,《支付方法論》作者

本文由@王小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講得清晰明了,贊!

    來自重慶 回復
  2. 學習!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