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大廠在秋招/實習面試的時候,他們想考察什么?
編輯導讀:“金三銀四”已經來臨了,又有一大波畢業生準備踏入職場了?;ヂ摼W大廠是近些年畢業生初入職場的首選,本文作者復盤了200多道產品面試題,解析互聯網大廠對求職者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對你有幫助。
隨著2021年3月的開啟,互聯網暑期實習招聘也拉開帷幕。暑期實習進大廠不僅僅是一次提前熟悉工作環境、甚至壓力的機會,也是秋招留用的一大路徑。
在復盤親歷的200多道產品面試題后,我試圖解析互聯網大廠對求職者的要求和期望,希望給有意向進大廠的同學一些參考。
一、求職之路
2020年,疫情之下的求職之路顯得更加不易。3月的實習招錄熱火朝天、8月的秋招日程如期而至,這一年從實習到秋招共面了BAT、字節、網易、快手、拼多多、B站等13家公司的產品經理崗位,涉及的崗位包括電商、互聯網金融、短視頻、搜索、直播等多個業務,暑期實習拿到阿里等3家產品崗,秋招也獲得多家產品offer。
無論是實習投遞還是秋招,完整的流程包括投簡歷、測評、筆試、面試(群面、單面),本文梳理的是面試中的單面,即業務面、HR面兩類,在這13家公司中,平均每家公司有2-3場面試,每場面試時間在20分鐘-70小時不等,保守統計被問了200多道題,面試官提問、追問的內容和方式各有不同,但仍有諸多相通之處,大體可分為業務認知、個人情況、文化認同三個方面,在重要性層面,業務和個人可能是八二分,或者七三分。這一點從問題數量、細節追問深度等方面可以明顯看出。
為便于理解,制作了互聯網大廠面試考察點的思維導圖,接下來一一說明。
二、深挖業務
在自己經歷的這么多場業務面,無論是業務一面、二面還是總監面,其大致流程是1-2分鐘的自我介紹、深挖實習項目、談談業務理解,極少會涉及到個人內容,如最近看什么書、如何評價自己,這些個人情況的詢問更多出現在HR面。因此,互聯網大廠考察的重中之重就是業務認知,實際面試過程問題都是交叉展開,為便于理解,將其分為具象產品、抽象能力。這里具象產品包括過往實習經歷中所參與的產品及項目、簡歷投遞崗位所負責的產品、以及日常使用的市場上的產品。抽象能力可概括為對產品基礎能力、行業洞察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協作能力、自省能力。
2.1 業務認知之具象產品
在談論一個產品情況的時候,大體都是從產品本身和競品比較兩個方面入手,但面試考核的側重點有所區別,簡單來說,考官更傾向于詳細追問面試者熟悉或考官熟悉的產品。因此重要性比較:面試者實習過的產品>面試者感興趣投遞的產品>面試者使用過的其他產品。具體內容見下圖思維導圖。
對于實習產品,詢問的過程是從(1)實習具體工作成效、到(2)實習產品業務理解、延展至(3)對競品情況了解程度,也是遵循從具體工作到深層認知的遞進。
自我介紹完的第一個問題,(a)介紹自己的實習項目,圍繞簡歷和面試回答進一步詢問實習項目實現的具體效果、為什么有效?了解完具體工作內容會追根溯源如何發現優化點?
在來回交流的過程中,面試官基本了解了你實習質量,簡單說就是水不水,是做了實事還是摸魚打雜,簡歷是否過分吹噓,更是從中了解實習業務和投遞崗位的契合度。有些面試官會直接問項目是否是獨立完成,從中進一步去判定項目參與度和貢獻。
(b)在業務面中數據能力是考察中的一大點,圍繞如何分析產品數據、數據變動原因、如何提升數據指標、以及數據對產品優化的作用等多個維度展開,即學會從數據中了解業務,在業務中分析數據,這些數據問題不是單獨出現,而是圍繞實習業務進行。
(c)微觀細節了解完后,面試官會從整體了解實習遇到的困難和收獲,以此發現解決問題能力和抗壓能力。
除了想知道你實習干了什么,面試還想了解你思考了什么,這一部分就是對(2)實習產品業務理解,高頻出現的問題有:你實習的是一款什么產品?用戶群是誰?如何吸引其他人群?一句話概括就是什么產品解決什么用戶的什么問題。這些基本問題也是在詢問產品價值,但具體問法是: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也有通過詢問產品KPI指標和合理性來思考如何衡量產品價值,尤其是對用戶的價值。跳開產品和用戶之外,市場監管、投訴等問題是互金面試極有可能被問到。最后實習產品收尾問題可能是展望未來3-5年,產品發展前景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之類。
市場中的產品千千萬,競品既是競爭者,也是產品學習借鑒的重要來源。面試官在詢問你實習項目過程中會穿插詢問競品情況,比如競品有哪些,兩者在用戶群、運營和產品策略的區別,優缺點和特色,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等等。
由于本人在投遞大廠時有過互聯網實習經歷,所以實習內容的問題多且細,尤其實習內容和投遞崗位接近的情況下,因為面試官和面試者都熟悉產品詢問的就更多,面試時間更長。
除了了解實習內容外,業務面還會了解你是否熟悉投遞的產品,開始都是從你是否用過我們產品?產品有什么不足以及如何優化?和競品的對比?由于面試者對投遞崗位的認識更多是一個用戶視角,所以問題聚焦在用戶體驗方面,不會過多深入到業務細節。同理,面試官還會問日常產品使用的思考,從而了解應聘者對產品有多大的熱情,是否在產品使用中有產品思維習慣。問題有介紹一款自己用過的小眾產品、社交產品、短視頻產品等等。
2.2 業務認知之抽象能力
面試上半場多是以一個具體的產品為中心進行提問,而業務面的下半場就是抽象的產品能力考察,具體包括基礎能力、學習能力、協作能力、洞察創新能力、自省能力。
面試官問最多的一個就是你覺得產品經理和產品運營的區別是什么?由此可見,面試官也在想借此了解你究竟對產品經理崗位的認知程度,因為兩者既有其獨立性,又密不可分。需求是另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如何確定優先級?變相問法是如何評判產品需求?另外如果面試官發現你會sql,做過很多數據處理工作,往往會表現一絲絲驚喜。
當實習經歷不夠,或者投遞的是一個沒有實習過的領域,面試官會考察你的學習能力從而判斷你未來的潛力,比如你是怎么快速學習和了解一個業務?日常如何培養自己產品能力?有過哪些準備?自己工作或學習方法是什么樣?這些問題看似很簡單,但愿意學、會學習、能學會遠比你現在掌握的知識要重要,因為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更新,未來的學習能力和意愿遠比歷史經驗更有價值。
產品不是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一個小功能的優化是設計、開發、運營等多人努力的成果,因此協作能力也是面試官想要了解的方面,包括如何解決意見不統一和矛盾等等。另外是對過去和未來行業發展的觀察和設想,意味著不僅要了解互聯網發展的歷史過程,還要把控當下熱點話題和發展趨勢。最后一個能力是自省,也可以理解為復盤習慣,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效果復盤,更是對自己得失的自我沉淀和思考。
三、個人情況
如果業務視角是面試官了解你的業務能力、經驗和思考,那個人情況更多是從面試者自身出發,具體包括個人情況、個人認知、求職意向、職業規劃。在面過的大廠中,這一部分業務面試官和HR都有問到,不過相對來說,HR面更為常見。
由于產品經理崗位沒有對口的專業,所以文理工科各個專業的同學都可以投遞,有HR就我的文科專業進行詢問,包括大學為什么選擇這個專業?介紹研究生期間的一門課程?以及為什么不從事和本專業對口的行業?更寬泛一點比如你學校中對你影響最深的一個人是誰?并舉出具體事例。
個人認知方面,多是從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兩方面結合來了解應聘者的性格特征,比如你導師/身邊同學/以前實習公司的同事如何評價你?你自己有什么優缺點?你給之前的面試打幾分?如果一開始回答比較簡單,只是拋出一個結論,面試官會追問能否舉例子。
求職意向和職業規劃是從可見的當下和預想的未來中,了解求職者對產品經理崗位的興趣,也是從側面了解新人在本行業或本公司的穩定性和持續發展可能性。被問最多的是你為什么投遞這個崗位?為什么做產品?(結合簡歷情況,如果之前做過運營,會問為什么從運營轉到產品?)以后想做什么方向產品?為什么來互聯網公司,通過實習期望收獲什么?這些問題既是給HR一顆定心丸,讓他們放心招到的人不會突然選擇考公、到別的產品崗。提前準備這些問題,也是一個純粹思考個人方向的好機會,不妨問問自己這幾個為什么。
互聯網工作時長很長,也是拼體力和精力的行業,面試官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你能否接受這種的強度,以及996的工作氛圍,所以這個問題也是容易被問到的?;卮疬@個問題也很簡單,想清楚自己的求職意向和規劃后,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四、總結
通過復盤200+的互聯網面試題發現,面試官期望找到“業務能力”和“職業意向”都“合適”的人,在具體的面試過程中,通過詢問是什么?(如你做過什么業務?想做什么產品?)、怎么做?(如怎么執行?產品需求這么判斷?)、為什么?(如為什么做產品?)三個基本問題展開,從實習經驗中挖掘你已掌握的產品能力,從思考深度上和對其他產品的觀察力上探析潛力值,以及是否真正熱愛。
自己在互聯網公司擔任過產品崗位,接觸到的產品經理不算很多,但和他們的交流和相處中發現,產品老大身上的一個共性是對產品的熱愛。這份熱愛不僅僅是他們對產品新人的期望,更表現在對產品未來發展的厚望,或許正是這份熱愛,他們對新技術、新知識、新點子表現出異常的興奮,愿意去接受“稀奇古怪”的新事物、樂于去傾聽產品小白的“靈機一動”、毫不吝嗇地去分享自己的收獲,又不會羞于面對質疑。
希望自己,也祝愿有意從事產品崗位的大家,始終抱著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直熱愛所做的事情。
本文由 @晨光幻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