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的 8 次會議后,我總結了 6 點心得

2 評論 7980 瀏覽 15 收藏 12 分鐘

對產品經理來說,開會算是日常之一。但實際上,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處理會議:如何準備,如何記錄,如何復盤。作者經過數次高密度的會議后,總結了這6點經驗,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有人開玩笑說,產品經理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

從發現需求到產品落地,產品設計是整個鏈條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為了保證信息的高效傳遞,產品經理要跟不同的人開各種會議。

對于工作經驗豐富的職場老司機來說,因為對業務、人員都很熟悉,可能開會不是什么難事。而對一些產品新人,或者換工作進入新環境的產品經理,開會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

剛剛入職上家公司的時候,我就經歷了這樣的挑戰:原本以為開會很簡單,卻經歷了幾次失敗的會議。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在新環境中組織會議的經歷和心得。

一、新人開會,態度第一,心態第二

進入新環境,我盡力在有限時間內盡快熟悉人員、熟悉業務,對第一次會議我也非常重視,做了非常多的準備。盡管如此,第一次會議也出現了不少狀況:

參會者在會議中,說了一些業務細節,而這些內容,在調研未提及,且文檔、系統里也沒有,導致被業務方提問時,我無從回答。

參會者之間比較熟悉,他們會用一些他們習以為常的“黑話”、“暗號”,但因為我對他們之前的歷史溝通情況不了解,理解有困難。

部分參會者的提問比較直接,搞得自己有點尷尬,比如: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嗎?你是產品經理,你要對調研清楚業務呀!

在開會之前,做好一切我們能做的準備,這是我們對待會議的基本態度。

雖然準備充足,會議中難免還會出現各種意料之外的問題,萬一碰到不好相處的人,可能還會有點難堪。

碰到這種情況,不被其他人帶情緒的語言所影響,不卑不亢。要肯定自己的努力,別人提出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穩住心態,那些過分不友好、過于生分的話,就一笑了之吧~

二、熟悉業務后,開會技巧很重要

可能是到了新環境,自己過分關注業務,而忽視了一些開會溝通的技巧,導致最開始的幾次會議效果非常差。我出現的問題包括不限于:

1)會前計劃不到位

想一出是一出,想開會找不到會議室;會前通知不到位,部分干系人忘記通知。

2)會議過程失控

會議議程模糊,導致開會主題跑偏;沒定義清楚問題,導致開會反復拉鋸,甚至為了爭奪話語權要提高音量,氣氛緊張。

3)會后忘記跟進

會議過程中未進行有效記錄,會議時間長,結束后很多重要事項忘記跟進。

有兩次會議,都是4-6小時的長時間拉鋸戰。更有一次,領導第二天出差,結果因為問題沒討論清楚,拉著領導“吵架” 到半夜。

自己也學習了很多技巧,但是想到和做到,差距還是有的。后來,我結合自己的經驗,按照會前、會中、會后總結了幾點給自己的告誡

1. 會前準備要充分

很多事情執行起來并不困難,但是思考為什么做、如何做,才是最重要的。

會前,要定義清楚會議的主題,流程等。其實按照 5w2h 去思考和準備,準備效果就不會太差。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確定會議的目的:思考清楚問題是什么,問題的價值是什么,問題之間的關系和主次是什么。

再就是,基于問題和會議目的確定干系人,在會前同和干系人溝通、對齊目標。

剩下的,就是確定 W 中的其他事項了,記得,要提前規劃。

多說一點:在不熟悉的環境中組織開會,要盡可能提前去了解參會人的調性,平時多觀察其說話做事風格,這樣會中才能做好管控(當然,這個也只能是通過多相處才知道)。

2. 會中,要學會管控

不同人之間,認知、經歷、利益關系不同,溝通起來本就不是容易的事。

參會人越多,不同的聲音也越多。我們要進行合理的管控,才能保障會議秩序。在會前準備環節就應考慮到這些點。

第一,留意過于抽象的表述

一個人說了半天,但是其他人 get 不到點,無法理解。

比如,一個人老說一些抽象的場景,就是不好好舉例說問題:你的這個需求風險很大,SQL 不是這么寫的。

這個時候,要提醒發言人拿具體的例子講解,因為抽象的概念,很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理解不一致,很難高效溝通。

第二,避免脫離主線議題

在會中,難免會有人提出新的問題,甚至是新的議題,我們首先要判斷這個議題和當初目標問題是否一致,是否值得花更多時間討論。

如果議題本身價值不大,可以禮貌地將話題拉回主線:誒,XXX,這個問題不在這次會議議題里,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可否會后繼續討論,我先記錄下來。

我們要應該控制討論的時間,如果衍生出短時間沒法得出結論的重要議題,最好的辦法是先記錄下來,再組織專題會議討論。

3. 會議結束,形成結論并持續跟進

每個高效的會議,都必定要有結論。所以,在散會前,我們要公示會議結論及各項待辦(精確到跟進人、時間)。

詳細的會議紀要,要在會后及時發出(郵件、IM),一方面,是記錄會議,另一方面,是存檔,后續追溯問題也方便。

會議結束,意味著事項處理的開始,我們要持續跟進每個待辦的處理,形成閉環,這樣才實現了開會的目的。

三、持續提高,PDCA迭代升級不可少

在熟悉新環境的過程中,我牽頭組織了多次不同主題的會議。最開始,臨時在釘釘群里艾特幾個人,就臨時先拉個會了。

因為會議效果不好,我開始復盤和優化。開了 2 次會后,我嘗試按照套路去組織會議,第 3 次會后,我開始結合團隊特性調整記錄的內容,慢慢完善自己和當前團隊開會的套路。

比如,我在會議通知部分,會講清楚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和地點、圍繞什么主題進行探討,提前給出會議必讀的材料:

我在會前,會著重梳理會議必讀材料,提前將核心問題的例子梳理清楚,以便在會議中就具體問題展開討論。比如,在溝通數倉建模的時候,我就提前結合場景準備了例子:

會議紀要部分,我會記錄【會議通知信息】、【會議議程】、【會議過程記錄】、【會議結論】、【其他增補議題及結論】、【會議待辦】。

會議結束后,我會把會議紀要發送給各個參會人,然后跟進待辦。經過多次改善之后,我的會議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

不同的團隊,有不同的風格。我們可以總結每次會議,提升會議的效率,按照 PDCA 的方法去提升我們會議的管理能力。

四、總結一下

講了這么多,稍微匯總一下所說到的建議:

會前,規劃充分定主題,抓住關鍵5W2H;

會中,抽象問題具體化,衍生問題會后聊;

會后,及時總結發紀要,持續跟進成閉環;

態度第一,心態第二,提升組織溝通技巧,結果一般不會太差

開會,是我們日常非常重要的溝通場景,會議管理的問題,本質上都還是溝通問題。

一方面,要提升自己對人和事的理解,增強專業知識,減少溝通屏障。

另一方面,多換位思考,準備充分,適當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讓信息更高效傳達被人接受。

新人在新環境中的前幾次會議,是給自己樹立威信的重要機會。

盡力做好,不卑不亢,持續提升,祝大家都能開好會~

 

作者:lee;公眾號:樂說樂言

本文由 @le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無時無刻都因為開會而神經緊繃

    來自福建 回復
    1. 不是在開會,就是去開會的路上。會議上,各個人都可以提出質疑,我們還得學會控場,太難了~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