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發,巧妙融入新團隊&上手新業務

0 評論 3899 瀏覽 22 收藏 21 分鐘

編輯導讀:想要一個產品或者項目成功,單靠自己是沒辦法完成的,需要團隊協作。而在進入一個新公司后,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快速融入新業務開展新工作。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每個人都是從入門開始成長,產品新人亦是如此,不懂的東西很多,而我們都知道都要在職場中不斷提升自我以及能力上限。不管是大廠還是創業公司,多數人在入職時都會彷徨過,不知如何快速融入新業務開展新工作。

而在當下的職場生存環境下,其實很多人都對自己的新公司充斥著各種幻想,而現實往往會擊碎這些幻想,你所面對的是一個商業化產品,不容許有太多失誤。

而適應不同場景的職場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底層能力,而在職場中新加入一家公司,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那么我們如何化解這個挑戰呢?

一、抓住重點融入團隊

1. 熟悉環境收集資料

在剛剛進入一家新公司的時候,要學會細心收集資料。例如,無論公司大小,都會有標準的入職流程,會給你一系列的資料,那么你知道什么信息是最重要的嗎?肯定是公司給你什么信息,你被動接受什么信息。那么作為一名積極的新員工,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訴求清晰。

在多數情況下,主要獲取有效信息比被動獲得信息的有效性會高很多,對于產品來說,有效的信息可以直接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

因此,作為一個剛入局的玩家,我們要充分了解身處環境的問題才能更好更快融入場景。

但是即使是正常入職成功,我們也要降低自己對一家公司的預期。根據人力資源媒體HRoot曾發布過的數據,一家公司入職一名新員工后,該新員工只有60%情況下會對該公司產生滿意的評價。

所以作為新成員,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預期,非必要情況下無須把一家企業想的有多么優秀,但也不必貶低,平常心看待,肯定會讓自身更加舒適。

在快速了解到公司現狀后,接下來你要善用自己過往的職場經驗,迅速介入業務。這個時候如果是一個體系化的公司,那么會提供給你相應的資料,例如一些標準化的文檔以及流程。

關于產品需求生產/規劃過程中,這些標準化的文檔可以幫助你快速介入,除此之外,有一個文件就很重要,就是座位表,通過座位表可以減少二次溝通,準確找到你想找到的那個角色,如果是20人以內的公司,那可能就沒這個必要,但是如果超過50人的公司,可能你就需要有座位表作為自己的記憶工具,否則未來可能很難記住哪些開發/測試/設計負責哪些模塊。

2. 少說多聽,融入團隊

人與人的關系在任何一個小團體里面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想輕松融入一個新團隊,必須要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流,在最開始要學會一個傾聽者,少說多聽,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對整個團隊建立認知的過程。

那么這里有三個小技巧:1、主動承擔任務;2、積極樂觀面對;3、認真心細處理;

那么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學會主動承擔責任,主動承擔包括在做好自己的手頭任務的同時。當你剛開始做一個需求時,你會發現有時候會有很多重點的因素沒有考慮到。

那么如果需求一旦上了生產環境,那么你的項目成員就會承擔連帶責任,這里就要學會主動承擔責任,千萬不要覺得這個是XX開發沒注意或者這應該是測試人員應該關注到的事情,有時候需要換位思考,每個人都有很多任務,甚至有時候是一個工作機器,思考的機會少之又少,適度諒解一下,主動承擔可能你會收獲更多。

當然,同時也要學會互助,有些小伙伴也許會覺得自己都忙不過來了,很難承接到他人的事情,但是要明白主動承擔的核心在于相互,很多事情是同事可以做,但是確實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深入,那么你可以主動承擔。

當你在有需要協助的時候,他人也會反過來幫助你,事情是雙向的,當你在幫助對方的時候,你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產品和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一種成長。

其次是積極樂觀面對,產品永遠都是站在一線解決問題的人。沒有什么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只是時間和條件的局限。

要學會把每個問題都歸為可解決的問題,拆解問題,樂觀去面對,如果你整天一個苦瓜臉,相信身邊人也會覺得你壓力很大,久而久之對個人發展會形成瓶頸。

最后是認真心細,不管你在哪個團隊,剛開始都會以一條業務線為主,一條產品線為核心,那么你要熟悉這條產品線的整個人員配置。

了解每個開發人員的特點性格,他們的能力范疇,什么是對方擅長的什么是對方不擅長的,甚至于工作時間、工作強度都要有一定了解。因為這就是你接下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小團隊,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3. 明確目標推動自己前進

在我剛進入任何一家公司時,我都會先設立一個個人目標,這家公司肯定不會是職業生涯的終點,那么在這家公司,我最重要的是要達到什么目標?我究竟要掌握什么樣的能力。

以目標為導向推動自己前進,才能快速融入環境。如果沒有目標,那么就是漫無目的地做事,每一項任務雖然對公司都有產出,但是對自己成長來說都沒有實質價值。

在剛進入一家公司時,擺正自己的位置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了,明白自己現在是缺什么,需要補什么。而明確自己的定位是一個人的基礎認知。就像你在一家新公司,身邊的同事你都不熟悉,但是你至少熟悉自己,你要了解的是自己現狀。

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剛進入一個團隊時,我也會迷茫和無所適從,這種狀態隨之而來的就是做事時的自信心降低。這時候就應該迅速的調整自己,讓自己適應環境。

比如工作節奏和工作目標,在當我進入團隊時,我很清楚招聘單位肯定是需要你來做事的,而你做事會有目標和期待,這個期待是別人賦予你的。

所以你可以嘗試溝通,比如招聘你的領導肯定會對你有所預期,我們可以嘗試在初次溝通時候就明確別人對自己的預期是否超出了自己目前的能力范疇,比如在首次面對面談話時,可以見縫插針的問道:“那您對我有沒有一個基本預期呢?”

從過往經驗來說,這個問題多數情況下你會得到一個模糊的目標,而不是一個清晰的目標,比如希望你可以幫助我們完善目前的訂單中心。而具體完善到什么程度,具體的指標是什么并不會有一個量化數據。

所以我們就要學會收集信息,就是在與團隊成員的接觸時,了解更多當前業務的問題以及目前階段,比如目前使用該平臺有多少業務成員,該項目在公司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開發資源是否充足。學會運用更多身邊有效的資源完善你對當前業務的認知。

如果可以及時達成共識,那么剛進入新團隊的你會有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有目標的是為了清晰自身的價值,那么如何達到目標,就要顯了解目前的團隊現狀。

小團隊喜歡敏捷開發,小步快走,降低試錯成本,而中大型公司都會擁有自身的一套標準化流程,但是大體上不會有太大差異,在羅伯特·庫柏1990年提出的階段-關卡流程中,我們可以快速熟悉到最常見的新項目開發流程。

通過八個關鍵節點以及七個審查點來跟進團隊進度,由于產品本身對項目管理的理解,不可避免會在項目進程中流失很多資源以及訊息,如果單純了解項目進度,有時候無法及時保障項目質量達到預期目標。所以需要配合階段性審查推進項目進度,幫助產品在不同階段能明確自己的任務以及需要提供的協助;

二、上手新業務,快速成長

1. 以拆分業務模塊了解業務價值

有了目標,了解身處環境后,我們可以著手介入業務,梳理目前業務線,以自己新人的視角來梳理目前公司的業務線或你即將接入的業務線,你可以通過向各個同事取經,了解現狀,通過他們的經驗可以產出三類文檔。

  • 產品線思維導圖:闡述業務整體的結構,了解業務線;
  • 核心業務流程圖:深入了解核心業務用戶流程;
  • 核心業務體驗報告:從一個新人的視角來評價優劣勢以及相關競品;

通過簡單的三個文檔去積攢新公司新業務的經驗值。當掌握基本面的信息后,這時候你肯定想躍躍欲試,想要介入公司實際的業務中,那么在此之前,你可以找個機會與相同產品線的同事溝通一下,明確一下自己認知中的不足以及缺陷,比如核心業務的正向流以及逆向流清晰后,這樣可以盡可能避免因無知影響最終產品邏輯疏漏。

學習和積累是一方面的工作嗎,另外一方面,要學會主動,主動去學會小步快走,主動去承接任務,用實際的業務以及需求去迭代自己對當前業務的認識以及實際流程,從而潛入深層業務邏輯;

2. 介入需求推動成長

團隊要發展,個人進步,所以要學會主動迭代自我認知,方法很多,比如初來乍到要學會主動推動進度,由于你剛介入工作,你的Leader多數情況下不會指派太多工作給你,但是這不代表你的壓力就小。

因為除了上述的一些文檔整理,就要主動去要任務,比如一些業務細節的調整以及優化,你作為一個新人都是可以接觸的。

當然,我相信也作為一個有經驗的Leader也不會突然把很重要的模塊交付與你(除非特別優秀),通過一些簡單的調整類需求來對業務熟悉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對于剛進階的產品人來說,做任何需求的時候肯定會特別小心,但是這種小心有時候會影響你做事的效率。

這時候就要需要與同事建立工作共識,共識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種共識我們可以迅速了解到一件事實現的難易程度。比如當你的Leader給你一周安排了3個需求,那么你應該在多久內完成這3個需求呢?

其實這時候你就可以與你的同事開始建立共識,比如詢問一周的工作量以及對方大概一周做多少需求,這種普通的問題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會告訴你。

但是你要學會辨別信息都真實性以及最終的結論,比如你問了3個產品同事,得到3個不同的結論,A同事說一周處理20-30個需求,B同事說5-10個需求能完成,C同事說3-10個需求能完成。那么你會如何判斷。 這里就需要根據入職時間、崗位職責、負責模塊進行判斷,一個入職3個月以上的產品與一位入職3周的認知判斷肯定不一致,從而會影響你判斷。

如果你從其他同事獲取到數據是:20-30、5-10、3-10,那么你第一周可以在四天內完成,然后剩下一天對其中的業務問題以及細節進行調整,特別要注意,遇到卡點或者疑惑時,就需要厚著臉皮去問,每次問不同的人,就可以實現與不同的人建立溝通渠道,以及基礎的同事畫像。

通過不斷的溝通確認公司內的工作節奏,是緊湊型還是松散型,是上級壓榨型還是自我驅動型。

然后通過不斷接觸業務需求進行深入了解,這個期間我們要學會做到多看多問,雖然問多了會影響其他同事,也可能會造成其他同事的困擾,但是如果掌握好頻率以及對象,那么就可能給你的個人職場畫像中加分。

3. 復盤復盤復盤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復盤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能,其實也就是成長型思維,美國斯坦福大學著名的行為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成長型思維的核心在于它創造了對學習以及自我提升的熱情。而復盤就是成長性思維的一種顯性表現。

最初,由于我們剛進入新工作,我們可以一周復盤一次,復盤的核心內容是以自己本周的工作為主,從周一到周五的工作中有哪些是值得更加用心去做,哪些是可以降低優先級,而自己投入了過多的資源去做的。

當然,在復盤中,第一件事就是要獨立出自己的慣性思維,客觀的分析問題,客觀的本質是摒棄自身的思考習慣,避免進入邏輯誤區,在思考問題時,先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直到挖掘到問題本質。

找到問題本質后,最重要的是思考是否還有更優解,以更節省資源、節約成本的途徑/方法,去做到更好的結果。

比如剛進入公司時,你接受了A需求(模塊型需求),你調研A需求用了1天,然后著手規劃A需求用了2天,在內部溝通調整用了1天,需求評審&調整又是1天。

那么在外部資源介入之前,你實際上就已經花了一周時間投入,那么復盤中,我們要考慮排除不可控因素,例如中間接手的其他需求,然后調整中間可空的因素,例如需求規劃的時間和內部溝通的時間。

如果我們從復盤中得出結論,本周的工作在需求規劃以及內部溝通花費的時間超出了預期,所以導致該需求用了一周時間才完成,那么這就是一個可控因素。

這就是對的嗎?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只抓住一個重點,不一定正確的,因為可控的因素一定是多個的,將多個不同的因素協同調整,修正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這對我們的成長才是最有幫助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效。

當然復盤的最后一步就是在下一次進行實際行動時,設立一個錨點,幫助自己加深記憶,如再遇到類似的工作時,可以減少重復的思考成本,提高容錯率。

三、總結

那么講到這里,通過以上步驟,相信你肯定可以cover住一個全新的工作環境&項目。而再往上成長發展,就是要學會不斷挖掘并發展自身的優勢,本文的核心在于總結了一些工作時的小技巧,各位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到自己的職場生活。

筆者所說的可能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是核心的內容適用于多數新晉產品,職場生存的本質就是挖掘自己潛力,發現更多未知。

俗話好,好的開始只是第一步,我們實際上只是完成了從0分到60分,僅僅是做到了自己的及格線,還有更多高階玩法下一篇文章見。

#專欄作家#

SenYi,公眾號:產品體驗派,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樸實無華的跨境電商產品人,致力于挖掘產品價值與商業化觀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