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的三種思維指南

1 評論 10868 瀏覽 48 收藏 22 分鐘

編輯導讀:為什么說產品經理是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職位,因為我們可以在一間會議室里做出微信,我們可以在一個小屋子里定義出小米手機,自此,無數人有了不同的機會,無數人的生活因此改變——這就是一個產品經理的榮耀。本文作者總結了自己做產品的三種思維,與你分享。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自己最近在準備設計一套智能家居相關的產品,便想著先去梳理自己的分析思路,這些思路源于我過去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后來想著與其自己一個人用,還不如寫出來并與大家分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這篇文章是《從用戶體驗分析》系列的第七期,我們Z世代看番劇有“七八定律”,意思是當番劇出到了第七、八集,往往會有一些彩蛋或福利,我打算遵循這個傳統。

三種思路先導目錄:

  • 用戶體驗五層次(五要素)
  • 關注細節,找到聯系
  • 逆向思維

一、用戶體驗五層次

第一種思路是我們熟悉的常規思路,我想采用用戶體驗五層次作為框架來說明。用戶體驗五層次是一套很經典的產品框架。由五個層次組成,由外向內分別是:感知層、角色框架層、資源結構層、能力圈范圍層、戰略存在層。我打算從深往淺聊聊。

1. 戰略存在層

聚焦的是企業戰略與用戶痛點。需要明確兩件事:

  • 我們要通過產品得到什么?
  • 我們的用戶要通過這個產品得到什么,他們為什么會依賴我們?

這里面涉及的知識有需求分析、戰略規劃、競品分析、市場調研、數據分析、用戶研究等許多定戰略、找痛點的方法。去找到自己的產品能夠為用戶解決什么樣的痛點,并如何能持續使用戶產生依賴。

2. 能力圈范圍層與資源結構層

聚焦的是依靠企業的能力與資源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需要明確的兩件事:

  • 我們要做哪些事,具體要提供什么樣的確定性?
  • 我們不做哪些事,對這些事堅決不碰。

因為企業資源是有限的,需要把最核心的資源布局在最確定的點上。這里涉及知識會有產品策略、項目管理、用戶畫像、場景分析、用戶體驗地圖、服務體驗藍圖、功能定義、運營策略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調動資源還是建設能力圈,都與最終的戰略相關。西游記里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路上遇到艱難險阻,但孫悟空總是能從天上搬來救兵;悟空能上天固然是他自己的能力,但神仙愿意下來幫忙,為的是最終取得真經的戰略方針。

3. 角色框架層

角色框架層是表層,是將在上面三層里確定的戰略、需求、產品策略、功能定義等具像化,包裝成一個向外接入的整體框架,框架就是框定每個頁面需要多少元素,它們之間的鏈接關系、調用規則分別是什么。這里面涉及到的知識是流程圖制作、產品原型設計、交互設計等。

4. 感知層

感知層是表層,是用戶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的感知。比如產品的顏色、外觀等;涉及的部分是視覺設計、運營設計等。

通過這個框架,我們能了解到一個產品從確定戰略,確定需求、確定框架到成品的一整條流程。這條流程具有高效協同的特點,許多好產品,都可以從這套流程里出來。我們也能看到,做視覺、畫流程圖、做原型其實只是做產品的表層的一部分,更深的層次是對用戶痛點的把握;并根據用戶痛點、用戶人群去確定產品戰略、產品策略,分析使用場景、繪制體驗地圖,找到可續提供給用戶并使用戶產生依賴的確定點。一個產品外觀做得再好,如果不能提供滿足用戶的確定點,那這個產品是失敗的。

以上,是我想聊的第一種做產品的思路,你會發現這個思路會涉及很多方法;方法其實就是套路,就像一個個模板,你只要套入這個模板,按照產品設計的既定路線走下去,做出的產品離用戶預期就不會偏差太遠。這是許多產品經理入門要學的東西,同時也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磨練。但是我們要知道,靠套路成為不了高手。

二、關注細節,找到聯系

從第二種思路開始,我希望能打開你的思維。我想告訴你一個梁寧老師在《產品思維三十講·跨界創新》里講的嬰兒恒溫箱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19世紀70年代后期,婦產科醫生斯蒂芬·塔尼在逛動物園的時候,看到了小雞孵化器,看到了小雞在溫暖適宜的環境里蹦蹦跳跳,于是就想到能不能也給嬰兒提供一個這樣的儀器,給嬰兒提供穩定的生存環境,來改善新生嬰兒死亡率低的現狀。于是他聘用了動物園的飼養員奧迪爾·馬丁,兩個人合作用小雞孵化器的模式,制作出了給人類用的嬰兒恒溫箱。斯蒂芬做了統計。使用了他做的嬰兒恒溫箱之后,體重過輕的新生兒死亡率從66%降低為38%,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人的生命。1950年到1998年,近50年間新生兒死亡率降低了75%。研究認為,它超過了20世紀其他任何一項發明。因為它在生命之初提供幫助,讓一個新生兒擁有了人生。這么一個偉大的發明,來自于一個醫生去逛動物園,看到的小雞孵化器。

故事還沒完,盡管嬰兒恒溫箱技術被廣泛使用,但當時恒溫箱設計得很復雜,很貴,而且容易出故障;在很多條件不好的發展中國家,由于沒有專業的維修人員,很多設備都會在前五年就因為故障而無法再投入使用。普萊斯洛教授看到這個現狀,于是與團隊花費三年時間,研制出一款新的嬰兒恒溫箱。這種恒溫箱的內部都是用汽車的部件來拼接完成的。利用汽車零件做成的育嬰器不僅可以直接利用當地供貨充足的汽車零件,而且只要有汽車維修人員,就能修理這個育嬰器。

這件故事告訴我們兩件事:

第一,很多產品,源于我們對身邊事物,細微的觀察,并找到其中的聯系。用于培育小雞的器皿,用于汽車、摩托車的零件,從另外一個視角去看,它們就有了新的可能,能夠給予數以億計的人生命。

第二,是創新重要的是面對痛苦,起心動念。如果斯蒂芬醫生不曾為了新生兒的死亡而痛苦,他看到小雞蹦蹦跳跳就不會怦然心動。如果普萊斯洛教授不是痛苦于,一邊嬰兒死亡率居高不下,一邊八臺嬰兒恒溫箱無法運作,就不會起心動念,用發展中國家隨處可見的材料重構嬰兒恒溫箱。這些,是我們依靠第一套思維難以做出來的。

同樣的思路,我們也能看到行業開始關注更加細微的情感化設計體驗的例子。比如華為推出老人防摔倒報警功能的智能手表;比如在深夜反復開關小米燈的時候小愛同學會溫馨提問是不是睡不著,遇到了什么煩心事并安慰用戶;比如給檢測核酸的醫務人員搭建帶有空調、不影響工作,又易攜帶的充氣式工作站;再比如現在人們開始關注到商場里孩子上廁所無人看管的問題并推出各種解決方案。這些其實都源于我們對用戶細節上的把控。

三、設計的三個階段

第三種思路,核心思路來源于李濤老師在好幾年前在北大醫學部的一次設計演講。李濤老師是最早一批在互聯網上教授Photoshop的老師,喜歡從設計與藝術的底層原理去教我們做設計。在教軟件的同時,也教會了我思考與認知,不管是藝術設計還是產品設計,其實設計思路和思維方式都是互通的,接下來我想與你分享。

在李濤老師的演講中講到,我們學習設計的過程,其實是分為三個階段:模仿階段、創造階段,創意階段。

首先,設計是一門語言,所以最開始的事情就是模仿,模仿別人說法,模仿別人的做法。你模仿越多,你能駕馭的東西就越多,就像你學過越多的詞語,那你表達的意思就會越準確一樣。這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不需要想太多,最重要的就是把你的作品做得有意思,做得好玩,一個字,Fun,就足夠了?;ヂ摼W中每天會創造出大量的作品,你可能都不會記住,但你會更容易記住你覺得有意思好玩的東西。

第二個階段,當你學會了更多的技法,有了更多的成長,這個時候就可以把Fun變個詞,叫Cool。希望有一些特別的東西,而特別的東西往往是在你的技術和語言上有綜合提升之后,你的作品才會讓人覺得很特別不一樣。

第三個階段,只有到了你的鍛煉、駕馭能力已經很成熟的情況下,那這時候單詞多了一個,叫Creat。你才會創作出一個能感動到別人,讓人覺得很偉大的作品。

但卻發現,我們會把大量的學習時間花在學習技術、鉆研技法上,也許我們會想著采用夸張、比喻、對比等的手法讓設計變得很酷,但是是要真正達到讓人賞心悅目的階段,是需要去進行創意的;但創意這個東西太主觀,你得去說服別人,還是很難的。但是從作品影響到人的程度來看,這個比例是完全倒過來的。一個的作品真正打動你的是技術環節嗎?真正打動你的是創意。其實做產品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大量時間磨練的其實只是套路,但真正能打動用戶的,還是為用戶提供的確定感和依賴感。

四、如何去發揮創意?

那么,怎么去發揮創意,找到用戶內心的確定感與依賴感呢?梁寧老師和李濤老師針對產品設計和藝術設計兩個不同領域的回答竟出奇地一致。你要做好一個產品,或者做一個很好的設計,有幾件事是需要去做的。

第一,天下大事,必做于細。不管多大的事情,我們都是從最細節的地方去入手。如果被人覺得你的作品有問題,往往是因為你對細節的處理不當的結果。不管做多大的設計,都從細的地方開始。天下難事,必做于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

我們學做產品除了學套路,還需要磨練我們的微觀體感,對用戶的情緒進行細微地觀察,去反思什么樣的設計才能讓用戶滿足?產品要怎么做才自然?將服務的每一個微小動作疊加起來,就是你能拿出的產品。

就像第二個思維里講的嬰兒恒溫箱的故事,正是因為斯蒂芬醫生對嬰兒死亡現狀的起心動念,也是普萊斯洛教授因為對落后地區生活環境的細致入微的觀察,才使得嬰兒恒溫箱變得如此偉大。

我自己對此有非常深刻印象的事情是金山打字軟件。下載金山打字是因為在兩年前的一天,我想教會我七十多歲的外公學會電腦打字。金山打字從字母A~Z分了幾千個詞語讓用戶去練習打字拼寫,并且每按一次按鍵,界面上的虛擬鍵盤都有對應的按鍵亮起。乍一看,這套方案是沒問題的,直觀而且能幫助用戶練習打字。但是A開頭的字母組成詞語有限,所以很快就打到了個詞叫“癌”,并且后面會出現許多與“癌”相關的詞語組詞。對于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說,肯定是有避諱的,所以一定不會喜歡這種負面的詞語,外公當即就不想練習下去了,這件事情最后以卸載軟件而終。

這就是很典型對用戶觀察不夠細微的結果。我想現在通過金山打字來學習電腦打字的用戶群應該很大一部分是老齡。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老年人對于一些負面詞語的避諱,在他們網絡生活中這些詞也不是必須用到,更沒必要讓他們要親手拼上這些負面詞語,是很糟糕的體驗。

第二,眾生平等,萬物皆有聯系。如果你想要做一個很難的東西,就看你如何去把這件事情分解得很有趣。當你拆解得很有趣的情況下,你可以重新組織,變成一個新的東西。所以任何東西,當你進行簡單的分類后,你會發現它們彼此都會有聯系,而且這種聯系會很美妙。

就像第二思維里講的嬰兒恒溫箱的故事,動物園里的小雞與嬰兒產生了聯系,后來更是因為恒溫箱材料與汽車配件產生了聯系,使得這個產品拯救了數以億計嬰兒的生命。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從早期的郵件、集裝箱,到現在的外賣軟件、打車軟件、快遞、電商這些,其實都是從別的領域汲取靈感,將之分解產生聯系而發展出來的。

第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必然要符合邏輯,意料之外的東西反倒是讓人出乎想象的。如果你能找到生活中的意料之外,還能夠找到當中的聯系,就是非常好的事情。

1. 逆向思維

為此,李濤老師在課堂上做了個小實驗,他讓所有同學拿出一張紙,讓他們在一分鐘內去想一個紙杯能用來干嘛。一分鐘過去了,老師開始收集大家寫出用途的數量,寫出四五個的占多數,能寫出十個以上的寥寥數幾。

同學們的想法很好,有裝水、養花、做紙飛機、做扇葉、做煙灰缸….之后,老師又開始讓同學們從另一個角度,讓他們在一分鐘內去想這個紙杯不能用來干嘛。結果就是有些人寫了幾個,有些人寫了很多,也有些人一個都沒寫,結果是一個都沒寫的人是對的。有同學說紙杯不能拿來涮火鍋,立馬就有人反駁說紙杯可以拿來涮火鍋;有同學說紙杯不能拿來吃,李濤老師反問:你確定嗎?這個同學一時語塞,又有人反駁舉出紙杯可以吃的例子。我們會發現紙杯的作用有無窮無盡的可能。

其實意料之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邏輯,什么東西是被第一個想到的,那第一個想到的東西是應該否定的。因為第一時間想到的東西大家都能想得到。第一時間的反應,都是我們的常規思考模式。我們會發現,我們思考問題有兩條思維邏輯:

第一條叫正向思維,會把自己放到一條死胡同里走不下去。

第二條叫逆向思維,你會發現在這里想象力無窮大,當別人告訴你,這個東西不能干什么的時候,你會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戰勝它,克服它,讓這些事發生聯系。如果說這個紙杯可以裝水,彈煙灰,會覺得很平常;但如果說紙杯可以吃,可以涮火鍋,我們會覺得這種思維很有創意。

做產品也是如此,當然也并不完全一樣。藝術不等于設計,藝術可以天馬行空,但做產品最終還是需要落地于用戶。但是這種逆向思維,有時候真的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抖音的誕生是因為今日頭條在后臺數據中發現短視頻板塊的流量很大,于是就嘗試性地推出文字流外的以短視頻為主的抖音,結果爆火,成為風靡全球的應用。再往后,抖音通過短視頻開始連接電商、連接直播、連接線下門店,正在成為我們如今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五、總結

以上,便是我自己對做產品的三套思路的分析和總結。第一套是常規思路,與用戶五層次有關,涉及了許多方法和理論,也是我自己日常工作的流程;能夠幫助我們在群體環境下進行高效協同,完成項目任務,并且不會出什么偏差。

第二套與發現、聯系、重組有關,要求我們對身邊發生的事物,對用戶的底層情緒,對人內心的情感,甚至宏觀上,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找到其中的聯系。尋找這個聯系的起源可能是我們內心對某個事物的起心動念,是我們對某個現象最深理解的痛的感受;并且希望我們能鼓起勇氣嘗試動手優化它。

第三套是逆向思維,希望能夠幫助我們去從逆向去思考,在這里,想象力是無窮大的。希望我們能在這里,找到自己藍海,找尋到自己的價值。

生活在海邊的漁民,是古代最慘的人,他們只認識魚,而不知道在身邊滾滾而來的海浪里,就有鹽,就有資源本身。我們有專業化視角,我們有專業化能力,我們可以從大海里取出鹽。我們可以在一間會議室里做出微信,我們可以在一個小屋子里定義出小米手機,自此,無數人有了不同的機會,無數人的生活因此改變——這就是一個產品經理的榮耀。

最后,我想說,人生是以意義為中心的,愿我們能夠向世界交付自己的價值,并獲得回報。

 

本文由 @努力的橙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