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怎樣鑒定強悍的小團隊?

2 評論 10559 瀏覽 34 收藏 21 分鐘

本文會告訴你,怎樣的組隊方案,才能實現超高的研發效率。

抱歉用了這條雞湯風格的標題。

什么叫強悍的小團隊?我帶領的蟬小隊在過去4年里,一共做了7個APP(其中2個的難度中上),以及5個難度中等的網站,研發組長期保持1后端 / 1 iOS +前端 / 1 Android 的配置,也就是3位程序員。

根據我對同行的觀察,同樣的業務,正常情況下會用到8-10位程序員,然而這3倍的效率提升并不是靠加班換來的。如果不趕市場檔期,我們從不安排加班,并且厭惡常態的加班。

 

老板

令人遺憾的是,實現超高的研發效率,關鍵并不在程序員身上,而是在老板和產品經理身上。

先從老板說起。

首先,老板要制定正確的階段性目標,不要異想天開。如果階段目標弄錯了,整個團隊必然疲于奔命。隨便舉個例子,每個老板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社區夢,管他媽什么產品形態,最后都會跑去做社區,花偌大的力氣在鹽堿地上開墾。

其次,老板一定不要插手細節。

我跟你們講一個真理:“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p>

哦不對,應該是這句:“任何產品都有一半的需求對成敗毫無影響,但遺憾的是,每個人都堅信自己提出的需求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對產品設計有決策權的人越少越好?!币驗檫^度設計是不可避免的,可摳的細節又是無窮無盡的,有話語權的人越多,則過度設計越發嚴重。最應該閉嘴的人就是話語權最大的老板,要知道,摳細節與產品成敗沒有一毛錢關系,而加功能——尤其是“比著競品加功能”這么簡單的事,如果老板和產品經理的意見相左,99%的情況下是產品經理正確,連這個都判斷不準還做個屁的PM。

精簡需求,做好產品的減法,從老板學會閉嘴開始。

產品經理

繼續上面的話題,產品經理越少越好。最好是兩位,一主一次,既有得討論,也能控制住過度設計帶來的浪費。

很多團隊是這樣的,先招一個PM頂住,發現不夠強,再招一個,還是不夠強,再招一個……為了彌補缺口,制造更大的缺口。我們都知道產品經理扎堆會帶來多么可怕的后果。

然而招到或培養一個“相當靠譜的產品經理”,目前還是小概率事件。

好的產品經理能夠為提升研發效率做三件事情:

  1. 頭腦清晰,控制過度設計,至少一半以上的需求對“驗證成敗”這個終極目的是有幫助的。同時能復用就復用,能精簡就精簡,擅長從研發成本的角度出發去考慮需求,而不是因為“這個功能厲害”“這個交互創新”,不會為了刷存在感而去做一些花哨的事情。
  2. 劃分清楚優先級,需求都重要,都重要就是都不重要咯。誰最重要,最優先,最緊急?第一個驗證性的版本最小包含哪些需求?如果驗證結果不夠滿意,再修改哪些需求可以快速驗證第二輪?把優先級厘清楚,才能真正實現敏捷開發,否則就是瞎折騰。
  3. 有預見性,提出一個功能,構建一個頁面的時候,預見到它在未來可能的幾種進化。雖然這特別難,但能夠有效減少代碼上的推翻重來,算是老司機專用的橙卡。

顯而易見,能做到以上三點的產品經理,年薪最低60萬起談,期權另計,有價無市??紤]到他為公司節約的研發成本,60萬都是白菜價。

后端程序員

有一條微博評論質疑我:“你們只有一個后端?他得有多辛苦啊?!?/p>

哦……我的前技術合伙人Quake幾乎從來不加班。

“但是Quake是大神??!”

后來Quake心生退意,另一位只有1年經驗的Ruby程序員農藥接班,92年生。他一個人完整地扛下來了氫氣球旅行的后端研發。前3個月摸熟業務,他倒是加了不少班,也積壓了一些需求,但按照我的預估,1.5個農藥就足以在不加班的狀況下實現全部需求。

不要小看好程序員的潛能。

客戶端程序員

最近招聘客戶端程序員,我接觸的所有人,之前都是2-4人研發 iOS 和 Android 的一端,而他們做的產品復雜度遠不及蟬游記和氫氣球旅行。

我來介紹一下蟬小隊的兩位客戶端程序員。iOS端由凌曄,我后來的技術合伙人一人負責,他在2013年從資深前端零基礎轉iOS,一年后已經是一流的iOS程序員。

Android端的程序員是毛毛,93年生,加入蟬小隊時只有1年研發經驗。加入兩年后,他獨自搞定氫氣球旅行的效率和效果,幾乎已經追上了老司機凌曄。

我們曾經短暫嘗試過兩位程序員同時做一端,的確會加快速度,但并沒有到加快一倍這么多,即便只增加一個人,也會多出來若干溝通和流程成本。如果階段性目標和需求優先級排得好,其實一位程序員也可以hold住——所以有程序員離開時,并沒有補位,而且真的一人hold住了。

當然,從項目安全性的角度出發,還是應該配置兩位程序員同時做一端。但在產品尚未驗證的早期,如果對項目管理能力有自信,一端一位程序員能夠更敏捷地應對變化,同時也由于研發資源的減少,逼著產品經理更準確地劃分優先級,進一步減少過度設計帶來的浪費。

UI設計師

UI設計的好壞和人多人少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我們在UI設計上遇到了和客戶端程序員同樣的情況。一開始配置兩位設計師,一主一次,當主設計師離開時,我猶豫了很久,問2014年畢業的應屆生小宇,要不你來試一下主設計師?

隨后的兩年里,我們只有小宇這一位設計師,做了5個APP4個網站的設計。

而且她幾乎沒怎么加過班。

所以我這一次面試UI設計師,聽說大部分人分配在3-5人的設計組,公司又只做一款產品時,我很驚訝,你們平時在干什么呢?

UI設計是特別主觀的事情,不會因為扎堆而提升質量。不過公司業務成長起來的時候,建議配置兩位UI設計師,一位偏UI一位偏視覺,否則就太孤單了。畢竟產品經理可以跟程序員聊產品,程序員可以跟程序員聊技術,設計師找誰聊設計呢?未免寂寞空虛冷。

運營

運營和其他崗位不同,無法自恃才華而做到以一抵三。優秀運營人員可以大幅度提升質量,但很難提升哪怕是一倍的效率。

即便如此,“堆運營”在項目早期還是個壞主意。剛才提到過,如果還停留在驗證產品思路的階段,人越少則越是敏捷應對變化。人員數量上來后,動作不可避免地變慢,這是其一。

早期運營要做的事情是“搭框架”,由少數精銳的人搭好運營框架,制定任務模板,根據不同的業務性質,框架也千變萬化。直到產品思路和運營框架都得到驗證,再往框架里邊填人,所以只需要少數兩三個核心運營來定方向,人多嘴雜反而內耗,這是其二。

怎樣鑒定強悍的小團隊

寫到這里,也就解釋了那句令人沮喪的話,提升研發效率與產品節奏,關鍵人物是老板與產品經理。如果在他們那里出了岔子,需求又多又亂,成天改來改去,其他人再強也只是擦屁股。

兩年前我想總結蟬小隊做產品的經驗在業內推廣,很快放棄了,因為身兼老板和產品經理的我是不可復制的。何況我還兼交互設計師和QA,為了追求極致的效率,測試的苦活累活我自己扛下來,一扛就是4年,沒辦法這樣去要求別人。

在攜程的時候,有次梁建章問我,怎樣提高產品研發效率?

答:舍得砍需求。

與會人員紛紛點頭稱是,我卻嘆了口氣,心想誰來砍需求呢?誰有這個權力和見地來砍需求呢?我當時是攜程周末SBU的CEO,我是老板,也是主要的產品經理+交互設計+QA,我知道怎樣砍需求,其他人呢?

所以,鑒定強悍的小團隊,首先要去了解它的老板,它的產品經理。其次要看團隊里有沒有技術大?!幢阌行氯顺砷L的環境,也需要大牛帶路才能事半功倍,完全靠新人摸爬滾打還是不行的。如果沒有Quake和凌曄一前一后兩位技術合伙人,蟬小隊必然做不到如此效率,而UI與運營的成長,也有我的指導功勞。

為什么考慮加入小團隊

今年互聯網轉冷,資本寒冬到來,大量的創業團隊倒閉,創業潮就此退卻。即便如此,活下來的創業團隊還在招聘,你有什么理由選擇高風險的小團隊呢?

答案當然不是“劈情懷”。

加入小團隊主要的理由是“刷經驗值”。

我剛才舉蟬小隊的例子,就是用實例來證明,如果它真的是一個強悍的小團隊,即便是1年經驗的程序員,應屆設計師,新人運營(萊拉,從新人到我的運營合伙人),也能在一兩年里,成長到極為驚人的地步。

我這次招聘程序員,遇到過很多四五年經驗的人,并沒有研發過比較復雜的產品,挑戰過比較困難的功能,甚至因為程序員扎堆,自己未曾涉及技術架構,只是實現某些功能。坦率地說,這樣的四五年技術積累,未必能和蟬小隊工作一年的92后程序員相比。并非個人缺乏天賦與熱情,但成長環境的確有不同的buff。

就像你在武當派與崆峒派練功的區別。

因為只會劈情懷的小團隊大量存在,現在一提到“小團隊成長快”,立刻聯想到低薪,聯想到瘋狂加班,聯想到反復改需求經常變方向。但這些壞事情和成長快沒有一毛錢關系,刷經驗值不是因為你滿地圖打小怪,而是下副本打精英怪。

我把適合加入創業小團隊的人,比如程序員,分成四類:

  • level 1 是沒經驗的非名校應屆生,除了同樣是level 1-2 的創業小團隊,沒地方肯收留。
  • levle 2 是有一些經驗的熟練程序員,還不能獨當一面,加入level 2-3 的小團隊刷一兩年經驗值,快速刷到高級程序員,也就是level 3 ,然后再換和level 3 對等的工作。
  • level 3 是獨當一面的高級程序員,加入level 3-4 小團隊的理由,多半是更深入地理解和影響一款產品,同時也為未來自己的創業打好基礎。
  • level 4 是資深程序員,正常身價的年薪最低60萬起。他們如果加入小團隊,就是單純地喜歡創業的感覺,喜歡打磨自己的作品,喜歡自己制定規則而不是遵守別人的規則。比如這一次,我的兩位技術合伙人已經拿到了BAT與華為的優厚的offer,但在接到我的正式邀請時,當天同意和我拍檔,一點也不猶豫。

這也能解釋很多人問我的問題:“既然蟬小隊的程序員這么好,為什么你做短視頻,他們沒有繼續與你同行?”回答是經驗值已經刷滿了,不妨換一個新鮮的環境,也換一個自己更喜歡的產品,畢竟并不是人人都愛短視頻。所以他們更愿意作為技術顧問和兼職程序員來幫助我,而不是全職加入。

我們需要怎樣的程序員

最后,我終于露出了狐貍尾巴。本文其實是一張招聘貼。

在請到了兩位技術大牛合伙人之后,我的UGC短視頻創業項目還在招聘客戶端程序員,分別是1 iOS 與1 Android,兩端各自由一人hold住。

我曾經帶領過業內最高效率的小團隊之一,再加上曾以一己之力扛下來“2萬-2000萬激活量”全部后端工作的后端合伙人,以及“跨平臺游戲引擎核心程序員”的客戶端合伙人。由這個核心團隊背書,你有沒有想加入我們,刷滿經驗值呢?

必須提前聲明的是,程序員薪資范圍是20-35K。不算高薪,但也絕不低價劈情懷。我依然厭惡和排斥常態加班,雖然因為追趕市場檔期或早期經驗不足,早期加班難以避免。

因為我的招聘已經進行一個多月了,你肯定會想,標準是不是很高所以招不到人?

標準未必很高,剛才提到的level 2 和level 3 都滿足要求。

這周聯系獵頭幫我找人,HR請我給一些具體的標準,不能泛泛而談。我想了想說,標準有三條:

第一,聰明。做產品這么多年,我身邊的好程序員都是聰明人,聰明外露,絕對不是刻板印象里的技術呆子。雖然說聰明人未必是好程序員,但肉眼可見不夠聰明的人,成為好程序員的概率更低。

HR說這不行,聰明怎么判斷?獵頭可沒法幫你找人。

我說,可以通過簡歷來簡單判斷。聰明人的簡歷絕對不是流水賬,能夠簡明扼要,準確有力地說明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優勢,方便招聘方快速發現重點,萌生好感,甚至有漂亮的格式來自證審美。

第二,對技術的興趣。@Easy 說過一句話我很贊同,很多人只是喜歡做程序員,并不是喜歡寫程序。如果缺乏發自內心的愛好,僅僅靠對工作的責任感,就很難和小團隊同步高速成長。

然而在我之前的招聘中,幾乎每個人都說,我對技術興趣很大,熱情很高。這件事怎么證明呢?包括有說服力的技術博客,Github地址,尤其是主動學習與工作無關的語言,研究與工作無關的技術概念,小有成果而不是淺嘗輒止。你說自己很有熱情,卻并沒有為愛好付出多余的時間精力,學習技術停留在工作8小時內,這怎么能算是有熱情呢?

第三,技術經驗和我們的要求基本匹配。2年以上原生客戶端編程經驗,尤其對客戶端的技術架構有經驗——畢竟是“一人一端”,只懂得開發功能模塊就太勉強了。我們希望他在小有名氣的公司,比較成熟的產品工作過,因為完全無名無影響力的產品和團隊,很難帶給程序員足夠的技術積累,成長離不開環境buff。

符合以上三點條件,都可以給我們來信。甚至是之前因為缺乏視頻編輯經驗(現在取消了這一條),或者因為別的什么原因,被我們回絕過的應聘者,也可以再次來信。我最近反省自己,認為之前一部分的回絕判斷有偏差,應該更重視技術熱情與成長性,而不是已有成熟的經驗。畢竟產品從零開始,萬物生長,強求level 3 的高級程序員得撞運氣,聰明又熱情的年輕人與項目共同成長也是不錯的選擇。

寫在最后

我知道,我知道創業風險很大。

我也知道現在是12月底,臨近年終獎,是跳槽最困難的時刻。

但實誠地講,從刷爆經驗值的角度出發,目前可能很難找到比我們更好的小團隊,而項目早期只需要唯一的1位 iOS 和1位 Android 程序員,下一次招聘可能在半年以后。在技術大牛的指導下從零搭建一款中等復雜度的應用,以及經常聽我這個知名產品經理講解產品設計與“產品玄學”,這并不是常有的職場機遇。

至于這款短視頻產品本身,我不會向你夸耀產品前景,傾訴產品理想,畫餅并不是我的風格。但你想想,合伙人陣容堪稱豪華(他們都愿意信任我),在資本寒冬輕松談下來一筆大天使(談過的6家VC都愿意投),至少說明這不是一次裘千丈水上漂的冒險。

對于內容市場來說,短視頻是未來,而短視頻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如果有機會在面試中相見,我再來向你講解這個有趣的產品計劃。

#專欄作家#

純銀V,蟬游記創始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網易網站產品部總監。一個文藝加文筆好的產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看就是接外包的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