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高效復盤:讓今天的峰值成為明天的常量

0 評論 8833 瀏覽 10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團隊作戰,每個人在團隊中的表現如何,為團隊做出了什么樣的成效,都需要通過復盤來實現。針對于個人復盤的文章已經非常詳盡了,那么團隊復盤該怎么做呢?

大家好,我是老原,從事項目管理7年經驗,職業原因,經常都是團隊作戰,所以呢團隊復盤做的比較多,再加上看了一圈回答,感覺大家對個人的復盤已經分享的非常的詳盡了,所以我就分享一些團隊復盤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說到復盤,就會想到聯想CEO柳傳志,一個酷愛復盤的男人。

有人說,21世紀的企業將是學習型企業,按照這個發展趨勢,未來企業的競爭優勢將是你比你的對手學的更快。

未來沒有什么模式可以照搬就用,互聯網催生下,任何事物都迭代速度都遠超我們的想象,一個組織的學習力,將決定這個組織的競爭力。

最大的養料來源就是自己的經驗。

任正非經常說:一個企業最大的浪費就是經驗的浪費。

一、復盤有什么用?

很多企業都說要復盤,一些管理者也認為應該復盤,但每次都把復盤開成了追責會,一復盤就在找是誰的責任,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復盤有什么用呢?

一位CEO曾說他作為領導的訣竅就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犯盡可能多的錯誤 ,從而不讓這些錯誤成為絆腳石?!?/p>

阿里在2017年雙十一之后各業務團隊都開始集中復盤雙十一,CEO張勇在總結了亮點之后,更提出:“總結和沉淀經驗,孵化更多創新的想法和業務,將今天的峰值變成明天的常量?!?/p>

1. 復盤讓成功和失敗都有了意義。

在已經過去的2020年,很不一樣。

我們也能看到很多企業活下來了,也有很多企業,消失了。

丘吉爾說:“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p>

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福禍相依,在局勢一片大好時,更要重視的是基本功,多想想接下來的挑戰有哪些;但當我們在遇到危機時,也不要太過于悲觀,積極尋找那些能夠提高效率、實現質變的方法。

成功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失敗也是一個過程的失敗,而非一個結果。

沒有什么成功和失敗是絕對的,復盤就賦予了他們意義。我們能做的不是不犯錯,而是不在一個坑摔2次。

對于成功和失敗,應該是這樣看待的:

  • 如果失敗能夠讓你找到原因和措施,那這樣的失敗可以包容。
  • 如果成功卻不知道為什么成功,那這個成功不可復制也就沒有意義。

復盤的目的永遠在未來。

2. 從別人身上找經驗,有些坑你不必自己踩。

馬云說:

贏的人要反思,我們僥幸在哪里,輸的人要反思,我們輸在哪里,哪些事情做好了,就會贏。

吳曉波的《大敗局》,也是對“企業為何失敗”這一主題進行復盤的一次經典嘗試。

這些失敗都錯了嗎?被吳曉波這么一次復盤和總結,可以幫助無數企業規避風險,總結經驗,它沒有錯。

“我預判了你的預判”,我想也用在這里。

芒格也是一個很喜歡總結別人失敗的人,“只有知道自己將在哪里摔倒,你才能知道避開哪些坑。”

借助復盤思維,以有限的經驗掌握無限世界的本質,是我們快速成長的最佳方法。

其余更多的好處我就不多說了,總結是2點:

第一,復盤可以讓我們的成功和失敗都有意義;

第二,有些坑我們不必自己踩,提前知道大可以避開。

到這問題又來了,我們要怎么做一個好的復盤,真的能夠達到這兩點的預期呢?

復盤的根本是“人”,很多人在進行復盤的時候就跑偏了,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二、方法不對,時間浪費

想好做好一件事,就是掌握3個方面,技巧方法+注意事項+難點突破。做一次有效率、有效果的復盤,同樣也是如此。

先來講講技巧方法,方法論是老生常談了,所有的方法論都是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

今天主要說說四步復盤法,也叫GRAI復盤法:

1. 目標回顧

復盤的開始必須是回顧。

回顧最初確定的目標和現在事態的發展,看看我們哪里做的好,哪里不夠好,還有哪里要改正,有哪里要保持。

大家都看過不少方法論干貨,看完基本一個樣子,眼睛懂了,腦子不會,這還只是對于個人來說。

團隊想要復盤,能保證整個團隊都會嗎?要怎么辦?抓重點問題:

第一,目標不清晰&目標缺乏共識。

如果目標不清晰或者大家沒有打成共識,復盤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群人天真的看著你,難道你當時說的不是這回事?你能發火嗎?你不能!

只能看著大家七嘴八舌的吵起來,這次會議不用想,涼了。

要怎么解決?還是出鏡率很高的SMART原則,確定出清晰具體、可衡量、有挑戰但可實現、相關可控。

第二,藏著掖著。

我還在做項目助理的時候,出于對領導的恐懼和一絲社恐,復盤會從來都只是報喜不報憂,藏著掖著,生怕說出來被罵被嘲笑。

你可能會說,那就強制要求,對會議的內容做要求,但這就變成為了開會而開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匯報的內容一定不會是重點的問題。

想要解決只能對癥下藥,先要讓大家明白,坐在一起復盤是為了學習,這不是一個批斗會。

那要怎么讓他們相信并參與呢?這時候領導就要發揮作用了。

我一般會先給自己做一番檢討,總結出幾條經驗教訓,對做的好的地方也會拿出來分享,注意,不要自嗨,重點分享為什么做的好,分享接地氣可實操的經驗方法。

看到這里是不是能看出什么?

復盤的意義在于「可復用的經驗,才真的有價值」,千萬別自嗨,你要是嗨了,別人更不敢說了。

第三,過分追求細節沒有重點。

為什么很多人會討厭開會,開會在我們的記憶里就是又臭又長的流水賬大會,全部聽下來沒啥重點,或者是誰講到了某個細節,大家就開始討論起來了。

沒有價值自然就沒有吸引力,這是大多數會議的現狀。

怎么應對呢?

首先,需要復盤主持人根據復盤的主題來設計整個流程。

其次,在復盤過程中注意cue流程,提示重點。

做好這兩點,大概率這場復盤會議的方向就不會跑偏。

2. 分析原因

確定了目標,也找到了優點和不足,接下來就是分析導致成功或失敗的關鍵要素。

分析原因就是找到問題的本質,這個環節可以直接影響到我們能夠從中學到什么?

在進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幾個問題:

第一,總是沒有辦法深入本質,一團亂麻。

這個時候一般都是使用提問的方式,對問題進行追根溯源,但不是一般的“今天你吃了什么“這種提問,而是「連續提問」。

可以參考豐田的“五個為什么法”。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

又一次,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怎么都修不好,于是有了豐田創始人豐田佐吉、大野耐一與工人接下來的對話。

  • 一問:“為什么機器停了?”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li>
  • 二問:“為什么超負荷呢?”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 三問:“為什么潤滑不夠?”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li>
  • 四問:“為什么吸不上油來?”答:“因為油泵軸磨損、松動了?!?/li>
  • 五問:“為什么磨損了呢?”再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li>

抱著不斷逼近問題根源的目的去追問,拒絕敷衍、差不多的太多,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提問中逐漸縷清思路和邏輯。

第二,互相指責。

這個和第一步的藏著掖著差不多,都是人性的問題,大家對于復盤還沒有清晰的認知,很容易把這當作一次批斗會,帶著防備心。

再次強調,復盤的目的不是聚焦失敗找責任人,而是為了學習,一定堅持“對事不對人”。

這里領導者和主持人都要站出來控制現場。

第三,面面俱到。

這是領導者常犯的問題,特喜歡揪著每個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力求做到面面俱到。

這時候我們的主持人又應該出來cue流程了,圍繞著最開始的主題,解決重點問題。

什么都想要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3. 提煉經驗

到了我最愛的一個環節,提煉經驗。經過大家的討論和反思,終于可以收割成果了。

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是:如何把經驗變成能力。

要轉化成能力,我們需要注意:

輕易得出來的結論,不一定是真正的規律,就像小時候做規律題,得出一個答案,還需要再進行檢驗是一個道理。

不妨多問幾個問題:

  • 能否適用大多數情況?
  • 是否可以被復制使用?
  • 最好是能交叉驗證?
  • 能不能經得住“五個為什么”的考驗?
  • 是否通俗易懂?不要是那種“成功的關鍵在于以客戶為中心“這類型的結論。
  • 可以做到什么程度,關鍵步驟是什么,風險又是什么?

多問幾遍就有答案了。

4. 實踐應用

最后一步很常見,付諸實踐,也算是驗證的一種手段,很多潛在的問題只能在實踐中發現和完善。

這個環節,制訂好學習和應用計劃中,做好監控埋點。

明確責任人、時限、具體任務,不要讓復盤出現爛尾情況,折騰半天沒有很好的應用,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和精力。

三、 難點突破

在復盤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幾個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

參加復盤的成員的狀態(包括情緒、精神狀態、動機、價值觀與行為等),都會影響到復盤的質量,而且可能會傳染。

再總結一次:

1. 開放的心態,擁抱差異

開放心態,是有效復盤的首要條件。

要讓參與的成員之間保持學習的心態,互相接納,保持專注、專一的狀態。

抱著學習辯證的心態,尊重和欣賞他人的觀點,深度交流和融合才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2. 互相信任

這是上一點的基礎,大家之間有良好的信任,視彼此為伙伴,只有心里安全,才可能敞開心扉,聊的才夠深。

這時候大家目標一致、利益一致,互相托付依賴,自然不會對不足藏著掖著。

當然這個很難,我們往往只有對最好的朋友伙伴才會這樣,所以這個應該在平時就不斷去積累培養。

3. 讓復盤像吃飯一樣日常

每一個leader或者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偶然性的成功變成必然。

而復盤是最有效的辦法。你讓復盤像吃飯一樣日常,成功也會成為日常。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快速試錯,快速試錯的成立條件就是及時復盤,時時刻刻進行,時時刻刻收獲成長。

 

作者:老原;公眾號:項目經理老原

本文由 @項目經理老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