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如何塑造選擇型思維能力

1 評論 5849 瀏覽 43 收藏 21 分鐘

編輯導語:在產品決策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做選擇的時候。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必須要從中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一個好的決策有利于后續工作的進行。那么,作為項目經理該如何塑造選擇型思維能力?作者總結了相關方法,一起來看下。

假設甲方爸爸想了解當前產品客戶體驗的現狀,你讓下屬做客戶體驗研究并輸出一份報告,然后下屬把調研結果呈報給你,你覺得這個報告寫的一團糟,背景不明確,邏輯不清晰,數據不充分,結論沒價值,你看了直搖頭,這個時候,你會怎么想?

A:他肯定是能力不行,影響我的工作

B:這事是他做的,不關我的事

C:早知道我就把研究計劃做好讓他執行就好了

D:這事要不要重新做一遍再給客戶匯報,我需要思考一下

E:這個報告是我們專業水平的體現,這樣交付會影響公司名聲

其實以上你的選擇就是我們說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差異性,導致看待問題的角度就會不一樣,這也是優秀的項目經理與萌新項目經理的差距。

一、常見項目經理思維類型

1. 抱怨型思維

思考模式:所有問題都是你們的錯。

  • 客戶需求變更頻繁時,抱怨客戶不懂范圍,沒有按照合同來做事,甚至抱怨公司沒有協調客戶關系,導致客戶處處為難項目。
  • 項目成員沖突時,抱怨員工職業素養太低,抱怨行政人事招聘水平。
  • 項目質量出現問題時,抱怨客戶要求太高,抱怨員工工作不認真,不聽指揮。

總之,當項目中出現問題時,首要思考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把出現問題歸因為環境的不好,早早的撇開自己的責任,同時抱怨這些問題導致自己的工作受到影響,沒有任何動作去積極解決問題。

這類項目經理也會尋找解決辦法,順著“改變身邊環境”的的路徑去思考,比如打同事小報告、頻繁跳槽等。他們對事情的理解被死死的困在“外在環境”這個最底層,從而給自己給公司帶來諸多的麻煩。

2. 員工型思維

思考模式:我要做好項目工作。

這是典型的缺乏管理意識,項目經理是溝通協調會占據大部分工作時間的工種,而不是把時間放在具體的工作上。

一個員工型項目經理的典型畫像就是項目上的“救火隊長”。

計劃階段:項目經理一手制定項目計劃,不經過項目成員的討論與預估,統一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包括范圍、進度、質量、成本等計劃。

實施階段:

  • 項目出現質量問題,項目經理自己親自整改;
  • 項目出現難點,項目經理出具解決方案;
  • 人員請假,項目經理在崗頂上;
  • 只要項目上有事,項目經理就親力親為的去解決。
  • 最終形成項目的一套獨特的工作模式,項目經理就是那個最忙的“救火”人。

這類項目經理在做項目的時候會感覺到十分的疲憊,因為既辛苦但項目又很難取得成效。若以上是一個員工的表現,則無疑這個員工是非常優秀的,但如果是項目經理,則可能連合格都稱不上了。

3. 自勉型思維

思考模式:我還不夠努力。

在職場上有句話:“選擇大于努力”,在項目管理上其實也同樣適用。

處在這個思維的項目經理是大家眼中的“實干家”、“行動派”,他們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做的不夠多造成的,他們相信,只要持續努力,就一定能夠取得轉機。

但是努力一定能夠解決問題嗎?

  • 客戶對項目質量提高要求時,項目經理強抓狠抓項目質量,以讓客戶滿意為中心,無限滿足客戶高質量服務的要求,導致項目成本失去控制。
  • 客戶需求擴張時,項目經理努力完成客戶要求的工作,安排項目加班、趕工,團隊干得熱火朝天還是完不成客戶要求的工作量,公司無法協調更多資源來幫助項目經理時,導致客戶不滿意。
  • 項目啟動后,項目經理帶領團隊成員努力工作,趕進度想要提前交付,導致項目質量問題頻發,最終得不償失。

很多時候,項目追求的是一個“平衡”。追求成本與質量的平衡、需求與資源的平衡、質量與進度的平衡、公司利潤與甲方需求的平衡等等。

所以,努力確實是項目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但遠遠不是一個充分條件,項目經理就像一個“平衡”的藝術家,一旦失去平衡,那么也就會失去對項目的掌控力。

4. 學習型思維

思考模式:方法總比問題多。

有這個思維能力的項目經理一般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能把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分析與學習,將問題轉化為可解決的方法,進而改善效率。

學習型思維的本質就是有“撅根到底”的底層邏輯。因為處在這個思維層次的項目經理,即使有一身的技能,也會在處理各種問題中陷入迷茫和焦慮。如何分析問題,如何搭建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是這個層次的項目經理必備的思維能力。

(1)項目技術要求超出自己的專業能力范圍怎么辦?

研究項目背景與客戶需求,主動分析項目具體的交付成果是什么,拆解達成目標需要涉及到什么技術工具,預判市場上是否有符合要求的技術人員,并在成本范圍內聘用專業的人員來解決這個問題,溝通協調公司的資源看能否來解決這個問題。

(2)項目成員不穩定,員工起沖突怎么辦?

分析員工為什么起沖突,當前沖突對項目是否有影響,影響層面有多大,有什么方案來把影響降到最低,能夠處理好本次沖突,如何有效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

這類項目經理明白,項目不是在個人的盲目摸索中推進,在項目管理中通過分析與學習更成熟的經驗和方法,來幫助優化項目實施的工作效率,助力項目更好的交付。

5. 選擇型思維

思考模式: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人、事、物、環境等等因素均會不斷的給項目經理傳遞各種各樣的干擾,在有限的精力條件下,如何找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后做,這就是做選擇題的能力。

選擇什么,首先基于信念,其次基于價值觀,回歸本質,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則。這個原則指導更高效的做出選擇,不用每次都思考、討論,權衡利弊。保持獨立的人格,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堅持為人處事的原則,不斷獲取新的知識,站在公司的高度來思考問題。

這類項目經理謙恭有內涵,溫和卻有力量,在人群中能夠凝心聚力形成天然的磁場。他們從見到的人,做過的項目,解決過的問題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眼界和寬廣的胸襟。

二、塑造選擇型思維能力

在項目經理在職場中能否晉升或工作愉快,最關鍵的還是在于:是否獲得自我成長,而自我成長的前提是是否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我成長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強大的選擇型思維能力,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就能夠看清真相,即,看清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環節,從而產生重要的,有效的工作成績,否則一輩子都從事著重復的或不重要的工作內容,在職業上很難有所建樹。

選擇型思維是在多年工作中沉淀下來的隱形財富,需要時間的沉淀和經驗的歷練,以及不斷的自我總結才能形成的一套自我工作以及為人處事的方法。

能夠應對“公司看結果、項目管工作、發展摸方向”這眾多復雜繁瑣的事情,并能夠在其中快速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么,項目經理如何在工作中有意培養和練習選擇型思維呢?

1. 由底層到頂層

【永遠要堅持以“頂層戰略”為工作指導核心,看清什么結果是最重要的】

想象一下,公司任命你為一個項目的項目經理,你該如何帶領項目成功,給公司一個滿意的結果?

  • A項目:最終項目盈利20%,客戶滿意度低,項目經驗沒有提升。
  • B項目:最終項目虧損20%,客戶滿意度高,項目做了新的試點創新。

如果以利潤率為工作指導核心,A項目顯然更成功;但如果以項目持續性發展的眼光來看,顯然B項目更成功;

因此沒有頂層戰略做指向,我們在做選擇與抉擇的時候,就會在底層工作邏輯中徘徊迷茫。

什么是底層工作邏輯?

從項目的視角出發,為滿足項目足額回款、高質量交付、客戶滿意等關鍵指標,在項目實施交付過程中的一系列管理計劃與監控控制。

比如:項目視角的管理。

  • 客戶頻繁變更需求:我們的關注點是走變更流程,評估項目成本、質量與風險等等;
  • 項目成本超支:我們的關注點是控制成本,調整工作質量計劃等一系列措施;
  • 項目任務包完成時間超時:我們的關注點是趕工或縮小范圍,跟進整體的工作進度計劃;

什么是頂層工作邏輯?

從公司戰略的視角出發,識別項目的核心目標,是利潤、客情、經驗、人才、試點還是其他戰略目標,要深刻理解本項目對公司的核心價值是什么。

比如:公司核心目標是經驗沉淀。

  • 客戶頻繁變更需求:我們的關注點是需求變更的背景,總結這個服務周期的核心價值變動,并積極配合客戶做需求調整;
  • 項目成本超支:我們的關注點是分析項目各部分工作板塊成本支出情況,重新評估成本計劃是否合理;
  • 項目任務包完成時間超時:我們的關注點是重新評估任務包難度與進度計劃,攻克任務包的技術難點積累經驗。

看清楚什么結果是最重要的,在項目管理過程中,不管遇到多少問題,心中都會有一把“天平”,讓我們在選擇或抉擇的時候,都能面向正確的方向。

2. 由現象到本質

【事物的本質存在于現象之中,看清什么工作是最重要的】

“藍色、帆船、海鷗”,你能聯想到“大?!保@是一個信息匹配的能力。

由現象看到本質,“看”是人捕捉信息的方法,看到一個事物的信息,有些人會仔細分析,有些則走馬觀花般拂過腦海。我們往往認為,那些能從現象中看到本質的人,是觀察得更仔細,更認真的一群人,他們能夠從表像中看出事物的深層次結構。

實際上每個能從現象看到本質的人都是在腦中預留了相似的信息,然后捕捉到類似信息就會去進行匹配。就像有些項目經理在看到一個事件現象后,能快速識別某些風險。

這就是一個信息匹配的過程,如果沒有通過學習、實踐、復盤、優化并在腦海中預留相應的風險信息,在受到事件觸發的時候,就不會有看穿“本質”的洞察力。

那么在項目經理經驗并不豐富,沒有形成自我信息匹配模型時,有其他方法通過現象看清本質嗎?

有,那就是“抓住主要矛盾”。

所謂“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指在看待問題時,能夠抓住問題背后的根本性矛盾,理清構成矛盾的條件和發展方向,而不是被表象、無關因素、環境等影響工作判斷。

比如評價一個員工的工作績效,卻扯上他的性格、生活習慣等。評價一個員工的性格時,又論及他的工作能力。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抓不住主要矛盾,而是“浮云遮望眼”,根本沒有分清主次矛盾,把精力糾纏在次要矛盾上,甚至都談不上時矛盾的表象上。

舉個真實的案例:

背景:項目經理向公司項目管理部求助,客戶要求我司建一個滿意度監測的系統,來協助其部門工作,但研究合同發現并沒有相應的技術要求,關鍵是我司不具備相應的開發條件,因此項目經理十分為難,導致客戶非常不滿意。

現場項目經理遇到這個問題后的動作:

  • 研究滿意度監測系統的技術條件
  • 協調技術部門解決系統所需技術
  • 向公司求助,無法解決

公司項目管理部收到信息后的動作:

  • 找出問題的主要矛盾:客戶需求與服務能力不匹配
  • 分析客戶需求分解:客戶想要的并不是系統,而是解決滿意度客戶識別與預判的一套可行性方法,系統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 解決主要矛盾:建立數據分析模型,通過對關鍵字段的抓取與分析,實現不滿意客戶預判,省去系統開發環節

所以有的事不能僅看表象,那結果往往會出現意識形態的偏差,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矛盾并重新解決矛盾,這才是我們要選擇做的最重要工作。

3. 由被動到主動

【項目有周期但事情的發展不會停滯,看清什么方向是最重要的】

項目有三大特性:

  • 臨時性:有明確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 獨特性:每一個項目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唯一的、獨特的;
  • 漸進明細性:項目的過程和成果性目標是逐步完成的;

很多時候,我們被“臨時性”蒙蔽了眼睛。

項目雖然有明確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但項目的招標可能會持續數年,而且項目成果并不一定是臨時的,也可能是階段性發展的。

被動”的項目管理,就是指項目經理只關注當前項目周期內的工作,對項目服務周期完成后的服務規劃,缺乏“主動”思考和推動的意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客戶的需求是要將100噸水果運輸到某市,后續每年運輸量可能會按50%的量增加,運輸過程中水果損壞率要盡量控制到最低;

A公司的項目經理思考邏輯:就用“貨車”這個技術工具,解決客戶的問題,只要在服務周期內解決問題就行。

  • 第一年的服務方案:提供了2輛貨車滿足客戶的需求;
  • 第二年的服務方案:提供了3輛貨車滿足客戶的需求,后續以此類推;

B公司的項目經理思考邏輯:用更前沿的工具和技術解決當前客戶運輸量遞增的需求,并幫助客戶更好的實現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保障問題。

  • 第一年的服務方案:提供了2輛貨車滿足客戶的需求,總結提煉了很多不足之處;
  • 第二年的服務方案:根據第一年的經驗,改進了運輸路線,車輛運輸條件,增加了保鮮技術和水果分類存儲運輸方案;

如果你是客戶,你會選擇哪一家公司來服務呢?

其實在整個過程中,項目經理應該是總結服務經驗,改善服務能力的“主動”推動者,而不是圍繞項目“被動”服務的管理者。

恰恰,我們很多項目經理沒有跳出項目圈定的范圍,無法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像我們一直在做的滿意度研究相關的項目,團隊為解決客戶滿意度管理的問題,不斷的迭代研究方法。

三、總結

項目經理的工作,既要保障公司的結果要求,又要細化管理項目的各種工作,最后還得在項目持續性發展中指明方向,在面向種種環境影響因素下,如何正確高效的選擇與抉擇?

塑造選擇型思維,無外乎也是幫助項目經理在工作中,認清“什么結果是最重要的、什么工作是最重要的,什么方向是最重要的”,在思維能力的加持下,讓我們具備“盡管前路漫漫風險洶涌,我亦目標堅毅揚帆遠航”的勇氣。

 

本文由 @尼大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細想一下,文章中的很多觀點,在我日常的工作中都有對應例子來佐證,當時也有復盤過,但是復盤的深度沒有作者系統且深入,還是得多學習!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