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晉升之路
導讀相信很多產品經理都會面臨相似的困惑,比如我們通常很難客觀評價自己、無法準確定位自己的優劣勢,從而做到揚長避短。因此常常為前途感到迷茫,缺乏職業發展所需要的核心方法論和實現路徑……要解決這些問題,核心需要構建正確的自我認知,并深入理解職位進階和個人能力之間的關系,尋求更合理的職業發展路徑。
一、產品經理進階
那么我們先了解產品經理都有哪些職業進階路徑,不同階段分別需要哪些核心能力點(這里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張圖供你參考)。
從圖中不難發現,產品經理從入門到精通,從個人貢獻者到職業經理人,需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
- 1~3年(初級):主要是執行工作,能在 leader 的帶領下理解需求,掌握產品方案及原型設計要點、能與上下游進行順暢的項目合作,并對單模塊產品體驗負責。
- 3~5年(中高級):需要獨立完成全棧產品設計,具備一定的用戶思維,能通過用戶/市場分析,形成需求價值判斷(形成需求優先級),同時要對多個模塊產品體驗負責。
- 5~8年(專家/leader):已經具備比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能負責完整的產品體系規劃,能形成自己的產品方法論,影響、培養他人,5~8 年其實也是產品經理選擇專業路線和管理路線的分水嶺。
- 8~12年(架構師/產品總監): 選擇專業路線的產品經理大多往產品架構師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對技術架構有一定的理解,能通過業務架構推導適合業務發展的產品架構,并推動技術團隊形成與之匹配的技術架構;當然選擇管理路線,則更注重對人性的把握,危機應對及領導力的歷練,能快速組建團隊,并通過人才的選、育、用、留提升組織能力。
- 12+ 年(產品 VP/CTO/CEO): 產品經理職業沒有天花板,不論設計、技術還是算法出身的產品經理,只要我們有愿力、有魄力,也可能成為產品 VP、CTO 甚至 CEO,當然責任越大、對人的能力要求也越高,需要更強的心力、腦力和體力……能放眼未來,也能著眼腳下;能捕捉千變萬化的現象,也能抽離現象看到本質;做到知行合一、收放自如。
產品經理要順利達成職業進階,核心要做好兩個選擇:專攻專業深度還是行業廣度?選擇專業路徑還是管理路徑?
二、專業深度 vs 行業廣度
產品經理的職業選擇可以切分為一橫一縱,橫向為“行業廣度”,縱向為“專業深度”。
行業廣度,指經歷移動時代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如電商、信息流、教育、O2O 等;
專業深度,指經歷行業變遷衍生出的產品領域,如用戶產品、數據產品、AI 產品等。
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思考邏輯來做職業選擇呢?這里我提三個核心觀點。
1)關注你的起點,起點意味著某種能力壁壘
比如,你是設計師出身的產品經理,那么大概率你要圍繞“設計”這項核心能力,更多聚焦在“用戶端產品”領域;同時也要想辦法觸及更多行業,根據行業特性讓產品能力遷移,幫助自己構建更底層的用戶思維,在“用戶產品”這個專業領域做深做透。
再比如,你是算法工程師出身的產品經理,那么大概率你要圍繞“算法策略”這項核心能力,更多聚焦在“策略產品”領域,利用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將“策略”這件事情做深做透,讓策略思維與業務價值充分聯動。
2)尋找有相似度的行業,相似度意味著某種規律
選擇跨行業的時候,更要找到行業間的相似度;比如 2B or 2C,C 端產品更注重體驗和差異化,而 B 端產品則更注重成本和標準化,因此選擇產品價值點相似的業務,有利于我們沉淀產品方法論、最終形成單點突破能力。
另一個相似度邏輯是行業的底層規律,比如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都屬于“共享行業”,底層邏輯是“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核心規律是“得效率者得天下”。只有選擇相似度高的行業,我們的產品能力才具備可復制性和可遷移性,同時我們在不同行業中的經驗積累才可能形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3)找到專業的連接關系,連接意味著某種系統化能力
不論我們從事哪個產品領域,本質上都在為用戶價值(解決用戶痛點)而服務,因此跨領域的產品經歷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構建產品價值之間的連接性,培養好宏觀意識。
比如,數據產品轉行策略產品,從關注數據標準化、數據資產沉淀、數據可視化;到關注數據流轉的意義、數據應用對業務和用戶產生的價值,從而形成數據鏈的系統觀。
再比如,用戶產品轉行商業化產品,從關注用戶體驗到同步關注體驗和投入產出比,進而構建更完整的需求價值取舍意識,同步平衡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形成產品的全局觀。
由此可見,不論在專業深度和行業廣度的選擇上,產品經理都需要形成一定的底層思考邏輯,根據自身的特質、能力、興趣來做選擇。事實上,并不存在所謂的“最優選擇”,只存在“某個時期最適合我們的選擇”。更多干貨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產品人棲息地。
【行動指南】
先專業深度后行業廣度。
先吃透某個專業領域,在扎實的專業基礎之上跨行業。因為即便是相似度極高的行業,如果我們的專業功底不扎實,非但很難快速形成遷移能力,反而會讓你陷入某種專業誤區,做出錯誤的決策
避免同時跨專業、跨行業。
不同的專業和行業都有“know-how”,精通并靈活應用特有的“know-how”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積累。因此如果要選擇職業變化,需要找到一個基礎和錨點,比如在同一個專業下嘗試跨行業,或在同一個行業下嘗試跨專業,盡量避免同時跨專業、跨行業。
三、專業路徑 vs 管理路徑
前文提到,5~8 年會是產品經理的重要分水嶺,這時的多數產品經理都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性和獨當一面的能力,那這時就會困惑了:到底應該選擇專業路徑還是管理路徑?
這里我同樣總結了幾個思考邏輯和核心觀點。
1)關注底層需求,更喜歡做什么?
我們會發現擅長做專家和擅長做管理的人特質大不相同。你可以想一想,你更喜歡與人打交道、察言觀色、揣摩人性,還是更喜歡研究產品、沉浸其中、找到創新點?所以要回答選專業路徑還是管理路徑,首先要尊重內心,問問自己更喜歡做什么。只有興趣和熱情才能真正驅動一個人。
2)構建自我認知,更適合做什么?
其次,還需要構建清晰的自我認知,明確自己的長板和短板,構建清晰的成長目標和路徑、一步步實現自己想要成為的角色。
比如,我們想要深耕管理路徑,但如果缺乏基本的管理人才特質:如善于傾聽、同理他人、顧全大局、關注細節……就需要通過更多途徑來彌補短板,比如多看管理類的書籍、通過知識應用、搜集更多成員的反饋、刻意練習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比如,我們想要深耕專業路徑,但是如果缺乏專業領域知識和專業思考力:如市場前瞻性、商業思維、用戶思維、數據思維……就需要學習相關知識,從產品實踐中找到真知,形成自己的產品方法論,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由此可見,不論是選擇管理路徑還是專業路徑,都需要對自身的能力范疇和興趣點構建清晰的認知,針對目標職業路徑的各項能力要素全面提升自己。
【行動指南】
先專業后管理。
先專注專業領域、夯實專業能力,因為選擇管理路徑的前提,是你已經有足夠堅實的專業技能積累,能將個人專業能力復制給團隊,并形成團隊標準化的專業能力。
管理不能丟專業。
很多產品負責人,一旦走上管理崗位,便無心過問產品方案,只專注于人和事;實際上這個方式只會讓人越走越窄,因為行業發展太快,而管理者更好的做法是與時俱進,既要關注產品戰略、也要專注產品細節,通過個人影響力構建組織向心力。
知識總結:
這個章節我們介紹了產品經理的主要進階路徑,同時基于專業深度和行業廣度、專業路徑和管理路徑的選擇深入剖析,提出了“先深度后廣度”“先專業后管理” 的觀點。
本文由 @DataSir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