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 | 產品經理晉級連勝的訣竅
編輯導語:除了面對日常事務,職場晉升也是產品經理在崗位上所需經歷的環節,與此相對應的,你也需要做好一系列準備和措施來應對最終晉級。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復盤了自身經歷,對產品經理職場晉級技巧做了總結,不妨來看一下。
“非要灌雞湯的話,晉級答辯就是一場幾十分鐘的表演,你就是那位導演兼編劇,你得把劇本寫好,提前設計好橋段,讓評委們身臨其境,一起完成這場表演。畢竟所有細節搬到臺面上都會被無限放大,你得有底氣堅持到謝幕?!?/p>
朋友們,假期快樂!許久沒更新,今天想認真說說職場中關于晉級的事兒。
老實說,這事說出來也不丟人,升級打怪升官發財都是人之常情,某種程度上它的確是你在工作中個人價值的印證。那么我們不妨敞開了說明白,究竟怎么在收獲個人成長的同時最大程度上地為自己爭取一點接地氣的饋贈?
上周在公司內發了一篇晉級總結的文章,近1w的閱讀+近1k的收藏,很榮幸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紤]到這個號也快長草了,在此脫敏后分享給各位有需要的朋友。
劃重點,本文的讀者對象:所有準備晉級/即將晉級/不想晉級只想吃瓜的打工人。
如果感興趣的話,不妨接著往下看吧!
畢業后來公司5年半,算起來時間也不算短了。我總給別人灌雞湯:與其被工作榨干,不如榨干工作能給你的價值。工作已經夠辛苦了,有一分付出當然要爭取一分收獲。
話雖如此,在工作中焦頭爛額的時刻太多了,誰管你真正想要什么,或是引導你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記得我3年前第一次晉級答辯的時候,leader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迄今印象深刻:
答辯不是一場面試,它是一場表演,你就是那位導演兼編劇。你來寫劇本,你來拉評委投入到這場表演里。這里面會有起承轉合,你要讓他們身臨其境,而不僅是作為觀眾在審視你的一舉一動,再不痛不癢地甩給你一張X牌。
好吧,時隔幾年這話我肯定是潤色過了,但聽起來依舊唬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的焦慮,也讓我對答辯有了新的認識。
在之后兩次的晉級答辯前,我都會反復提醒自己:不緊張不緊張,這不過是一場幾十分鐘的表演,我得把劇本寫好,提前設計好橋段,和評委們一起完成這場表演。畢竟所有細節搬到臺面上都會被無限放大,我得有底氣堅持到謝幕。大不了破罐子破摔,你能拿我怎么辦,咱們不過是在這場表演中萍水相逢,誰也不比誰高人一等嘛。
你看,這人確實是麻痹到一定程度了。希望接下來分享的一些取巧的小伎倆和真誠的心路歷程也能麻痹下你。
一、啥時候動起來
無論你身在哪里,晉級是個繞不開的話題。當你申請晉級的時候,往往你已經在主導一塊業務,而且能在這個業務領域獨擋一面。無論成績好壞,對個人來說都值得去盤算下晉級的事。
有時候想想這真是大企業的圈套。你看,職級晉升的體系完備吧,評審細則也很清晰吧,給你設定好職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然后劃分小單元,倒逼著單元內的每個分子在這個設定好的框架里升級打怪。所有人成天來去匆匆眉眼間鎖著一個個塔,自以為沖出了生活的枷鎖但依然活在楚門的世界。
好吧,往積極的方面看,這未嘗不是對個人價值的一種加持。與其漫無目的,不如先抓住能夠得著的目標。
什么時候開始萌生晉級的想法?時時刻刻吧,異想天開一覺醒來就直接沖刺頂級專家。
什么時候真正開始準備晉級答辯?我一般會提前2個月,當然這個因人而異,有人腦袋轉得快寫材料也很快。
我認識一哥們在臨近答辯前1天開始寫晉級PPT,閉關一天后兩眼烏青去面試了,最后也通過了。我不行,且不說答辯材料,平常我寫文章前都要在近幾周刻意去搜集一些信息,正式動筆也要花將近7-8小時才能定稿。
答辯也好,述職也好,無論你在準備什么匯報材料,寫明白前必須先想清楚。我一般先建好總體框架,想好每張幻燈片我要表達什么觀點,為了佐證這些觀點需要呈現什么內容,這些內容背后需要準備什么素材。
工作日大家都不輕松,我會在答辯的2個月前的每個周末抽時間盤點下手頭上的素材,想清楚要重點突出什么項目,然后開始搜集項目相關的所有內容,一個月后輸出初稿,再在剩下的一個月慢慢磨細節。隨著新的信息匯聚,和領導、同事的溝通過程中也會有新的啟發,持續去修繕細節,最后定稿。
如果你跟我一樣,建議提早準備。變數太多,誰知道下一秒你會不會突然被派駐到旮旯里日夜顛倒地加班,兩眼一睜一閉就過去大半個月,完全沒時間再好好琢磨這事。
我就是這樣,7月底暗暗寫完PPT后,8月初臨時安排出差直到現在都沒能抽身出來。若非提前準備妥當,估計我現在也不會寫這篇文。
事后我也仔細數了一遍,從開始準備到最終P11答辯當天,累計修訂了23個版本的資料。整個過程就像在迭代產品一樣,一點點去優化和提升,最后再對外發布。
二、怎么準備
怎么準備答辯,相信你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主意,但我始終覺得,無論你打算沖刺哪個級別,有一些套路、或者說是小伎倆,都是通用的。
1. 抓基礎
無論你在哪個公司,相信貴司都會有基礎的通道能力標準。記住,你準備的所有內容,都是為了佐證你與通道所要求的能力是匹配的,事前研究通道職位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這就跟考試一樣,考前你總得先了解題型吧,摸透常見的考題,有不熟悉的領域多訓練,有擅長的領域確保不丟分。
2. 他山之石
不少公司都會有公開分享的一些經驗,甚至會公開優秀選手的答辯PPT。機會太難得,這就好比學霸把自己的筆記本貼宣傳欄了,可不得好好研究下?
但問題又來了,和你一起答辯的同事,大家也能看到一樣的材料啊。這就跟學生時代每個人手里捧著一樣的教科書和習題集,明明平常練習的時候旗鼓相當,到了考試場合怎么就有了高下之分?
擺在面前的材料就這么多,關鍵看你怎么學。
1)分析
從分析PPT結構開始,他講了幾件事,怎么串起來的,怎么增強說服力的,為什么我能看懂,他是通過什么方式讓外行人了解這個業務,怎么呈現出來的……
甚至你可以試著臆想下,這位同事在答辯的時候可能會怎么陳述,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表達。
2)模仿
既然別人的材料這么優秀,也得到了評委的印證,那么不妨來試著模仿一下?很多人在網上也都見過不少述職匯報的官方模板,基本上大同小異,那么究竟可以模仿什么?
首先是大框架。
各公司的晉級材料要求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答辯材料一般會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一段重點突出的經歷:給出個人經歷+負責的業務介紹,重點突出,快速帶過;
- 一張吸睛又不高調的成績單:亮出總體成果,言簡意賅地突出個人在團隊中的貢獻,以及你近一年來工作的成果(項目突破、復制標桿、降本增效、項目營收等),給出數據支撐;
- 回到現實,細數辛酸史:為達成上述成績你遇到了什么挑戰,怎么思考,怎么解決,最后取得了什么階段性成果。如果有多個挑戰,可以分別陳述,盡量收斂在3個以內,以免失去焦點;
- 痛定思痛,總結反思:側重點是對未來發展的思考,突出大局觀和預判風險的能力;其次是對當下的總結提煉,體現你對自己優缺點的客觀判斷;
- 專業影響力和貢獻:這里主要是考驗你在知識轉化、方法論分享上是否有所積累,全靠平常下功夫。
再來看小細節。
① 信息表達
每個模塊的表達方式是什么樣的。比如他在講述項目背景時,這個標題概括得非常簡潔有力,仔細一推敲還覺得專業到位;在界定項目的問題時,他能從幾個很別致的角度去分析,又從對應的角度一一去攻克難關。
這些都值得效仿,有些很棒的材料我甚至會去摳字眼——這話怎么就說得這么專業(裝逼)呢,作者有沒有分享過文章或是課程呢?抱著窺探欲我也想順藤摸瓜去探探。
② 視覺呈現
我以前寫PPT的時候總喜歡去網站上下載各種模板,一份模板下載后隔一天去看:暈,丑到我了,再換。然后大把的時間就這么荒廢在選模板這件事上。
有必要嗎?審美因人而異,只要設計視覺統一、給人輕松舒適的感覺即可。為什么有些材料給人感覺很正式很規范,內容很飽滿但又不會太擁擠?
主題風格、版式布局、字體字號的統一構成了一份設計視覺統一的演講稿。我也看到一些PPT,很奢華也很酷,局部很亮眼,但拼湊在一起不夠和諧,看完后沒有一個核心的點讓人記住。
3)內化
平常要有積累,匯報材料、總結郵件、運營數據分析等都可以作為你寫材料的素材。如果到你真正準備答辯的時候才開始拼湊內容,時間就很緊張了。
畢竟每個人負責的業務都不盡相同,汲取別人材料里的精華,再回過頭來盤點下你的業務,看看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去借鑒的,哪些地方是要加倍琢磨的。
這個過程很有意思,就像兩個小人兒在腦袋里打架,干一場后方知雙方的弱點是什么,你要理清楚這些沖突點,才知道怎么去解決。
4)提升
擁有信息和做出正確判斷是兩碼事。每個人都擁有無數的瑣碎信息,甚至都有點信息過載了。信息過載就容易抓不住要點,如何從信息中得出核心的觀點和判斷,這并不簡單。
在準備答辯的過程中,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提升。通過梳理你所負責業務的信息,并轉化成可對人分享的知識,這個知識轉化的過程對個人而言也是非常寶貴的。知識可以讓你看到自己工作的輪廓、運轉的規律,讓你與這份工作建立連接和主動。
我在公司內連續通過3次答辯,我的經驗是,事前多做調研。
最有效的辦法是問過來人,了解他們眼中的面試官是什么樣的,他們為什么通過/不通過,他們的答辯材料是否可以學習一下?
不同部門的面試官關注的內容有差異,面對的競爭壓力也不同,你要調整自己去適應當前環境的要求和風格,這個過程就得加倍要求自己眼觀八路耳聽四方。
三、怎么表達
準備好了,答辯材料有了,臨近開戰,究竟要如何表達?
劃重點:有態度、有主張。
1. 有態度
之前公司內也有帖子在傾訴答辯前精神極度緊張無法紓解,想放棄又不想放棄,完全可以理解。
人生中第一次述職是大四在某豬場實習的時候,當時會議室齊刷刷一群人,原地待命時我就手腳冰涼,到我上場的時候更是止不住全身發抖。中途一位領導甩過來一記凌厲的眼神,嚇得我即刻囁嚅,后半程幾乎是忍著淚水強撐著講完了。
自此我對公眾場合發言有了很深的恐懼。
回顧起來還挺不可思議,為什么會這樣?我被恐懼控制了,就好像手機系統崩潰了,所有的APP全廢了,那一刻所有后天習得的知識、技能都救不了我。
在高壓之下,面對別人去發表觀點/匯報/述職時,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心態就是自動進入戰斗模式,心里默念的是“我要碾壓他”,或者“他那個眼神是否定我的意思還是什么?”或者“他居然沒有認可我的觀點,我是不是沒戲了”。
溝通是一場無限游戲。如果你對自己不夠自信,你就會分散精力,放不下恐懼,放不下好勝心,放不下耍威風,從而無法在最重要的點上全力以赴。
這種心態怎么調整呢?怎么做才能處理好這類溝通場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主動降低期望值,然后戰勝情緒,承受壓力,強行讓自己做出有利于長期利益的舉動。
聽起來有點別扭,但你練習多了,擰巴久了,后面遇到類似場合時就會慢慢地習慣這種強裝鎮定的作風,久而久之真的就鎮定下來了。
人體本身就是反脆弱系統,不妨試試看,親測有效。
2. 有主張
什么叫有主張?
- 有明確主張:明確什么叫論點,做到直擊目標,不講廢話;
- 知道哪里可能會被挑戰:站在旁觀者視角給自己挑刺兒,主動懷疑自己,檢驗邏輯;
- 逐一破解質疑:提前準備好評委會問的問題并準備好答案,對于沒覆蓋的問題也盡量有條理地去應答,答不上來也不必慌張,主動認慫,請教評委。
1)幾個技巧
① 刻意練習
提前準備好演講稿,在家在公司都可以試著站起來,模擬真實場景脫稿多演講、多練習。
② 語音/視頻記錄過程
把自己練習的過程進行錄音/錄視頻,回放的時候聽聽,這人有表達清楚嗎、語速還ok嗎、時間控制得妥當嗎、聽起來夠鎮定嗎、形容是不是有點猥瑣……
③ 外行指導內行
找幾個完全不熟悉你業務的人給他講一遍,看看他能不能聽懂,他會提出什么疑問,他有哪些地方聽不明白,還能不能再優化?
因為述職時間有限,評委同樣也是在短時間內去了解你的業務。如何讓他們更清楚地get到你的信息,是第一優先考慮的事。其次才是如何更好地表達,設置一些小卡點,評委可能會問、但又在你的預料之中的問題,都可以提前準備好。
2)幾個誤區
① 講著講著就變成匯報項目/介紹產品了
一個項目的成敗絕不是因為你一個人,不要變成你在給評委宣講產品或是介紹項目:項目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背后運用了什么技術、有什么不得了的運營體系等等。
這跟你又有什么關系呢?這不是推介會,也不是培訓課,你講述的重點是你自己。為什么是你在做這個產品而不是別人,你對產品的思考是什么,你遇到了什么挑戰又是如何攻克的,你對產品未來的發展有什么思考……
② 專業術語堆得越多越好
方法論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堆砌行業黑話,未免無法讓人感同身受。我的經驗是,這幾十分鐘你就是在講故事,評委和你一樣,也有好奇心和窺伺欲。
希德·菲爾德(Syd Field)在《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中闡釋了“經典三幕式”的寫作結構,建制——對抗——結束:
- 第一幕是故事的開端,旨在“鋪陳”,相當于引子;
- 第二幕是故事的主體,復雜的人物關系得到進一步發展,主人公為解決他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作斗爭;
- 第三幕的目標是“解決沖突”,主人公會做出一個決定變成英雄,讓觀眾產生崇敬的心態。沖突解決的時刻,也是故事結束的時刻。
在你升級打怪的過程中,展現出你從開始到結束的旅程。往現實的方面來說,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也更好記,說起來更有共鳴,評委也更容易理解你的信息和情緒。
③ 兩耳不聞窗外事
以產品通道為例,一大部分考核的就是你的產品行業視野。
你做的固然優秀,但放眼到整個行業,你的產品如何,還有多大的增值空間,相比競品好在哪里,還能走多遠……
且不說在答辯場合大概率會問,單就這問題本身,也確實值得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放下手頭的工作,多往前看一看、想一想。
④ 只有好績效才能通關
No.
我認識一些伙伴,他們未必是高績效常駐戶,但他們晉級也通過了。通過的原因無外乎有:好好準備、邏輯思考、清晰表達等,但不通過的原因就五花八門了。如果你因為自己沒有拿到高績效而懷疑自己的可能性,那真的很可惜。
⑤ 老板說要做
日常確實有很多要向老板匯報的場合,多到有點匪夷所思。我也經常在想,老板在關心啥,為什么老板要做這個不做那個,他的依據是什么,靠譜嗎……
答辯過程中時不時就會遇到這種靈魂拷問:你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想法,如果只是因為老板要做的話,那未免想得太淺,經不起一點推敲;如果不是因為老板的話,你又是憑什么去決策一個業務的走向呢?
四、怎么學習
我在公司內的行家平臺上看到好多牛人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我也去咨詢過幾回,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同事真的很優秀,而且不約而同地都很擅長學習。這些習得的知識能在日常工作中、在一些關鍵場合中提供及時的幫助。
在此我也想談談對于學習的思考。
薛毅然老師提過一個“寬膠帶”的概念:
每個人都應該并可以成為一卷寬膠帶,面積大、粘性強,不斷從各種可靠的渠道里獲取有效的信息,并把信息跟自己原來的認知體系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而這些信息都可以在很多日常的微習慣中獲取到。
我在看一位日本主婦的家務書時,她提到減輕家務負擔的兩個重點:固定動作和固定位置。
固定動作是指,每天都要做的家務流程,最好能確定下來機械地完成;固定位置是指,哪里的東西用完放回哪里去。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盡相同,除了每天上班、睡覺的固定時間之外,其他時間如何利用都因人而異。沒有哪種生活方式會顯得更高尚,只要自己覺得舒服、熨貼就夠了。
1. 多聽
不少廠商開始捕獲聲音帶來的商機。從早期的聽歌軟件、電臺有聲書到近幾年盛行的廣播劇fm、聲音社交、聲音交互等,從聲音內容到聲音生態,開啟了一波又一波聲音創業的想象空間。
充分利用聽覺,也是我從5年前開始養成的習慣。
微信小程序、喜馬拉雅、spotify、得到APP上都有很多聽書/聽課的資源。
拿“36氪隨聲聽”為例,這里面編排的資源不少,每天定時更新,你可以自由選擇收聽哪個類目:聽“八點一刻”聊今天的互聯網新鮮事,聽富賾老師揭秘最新黑科技,聽人美聲甜的小姐姐邀請牛人探討新商業情報,聽艾問人物講述投融資管和傳奇人物……這幾乎成了我早晨必備的一餐。
再比如得到APP,里面有各個領域系統性的知識,你可以自由選擇翻哪位老師的牌……真的,我算是明白了,不要總帶著目的去聽課,否則壓力感一上來,你很難有動力保持這個習慣。
萬維鋼的精英日課、武志紅的心理學、薛兆豐的經濟學、吳軍的硅谷來信和谷歌方法論、吳伯凡的認知方法論、梁寧的產品思維和增長思維、薄世寧的醫學通識,都是我的心頭好。
其中有好幾門課,我每年都會續費支持,如果你想上岸但又不清楚有什么好的船只,我強力推薦以上這些課程。
2. 多看
前陣子我在公司上課時有不少同學問過我要看什么書,我現在還是同樣的回答:你看書的目的是什么?
老實說,現在特別忙,尤其是近一個月出差累到身體精神瀕臨爆炸,我不得不帶著目的去汲取信息。余閑太寶貴了,但凡能爭取一點點假期都想好好利用下。
我選書第一看需求,第二看興趣。
在此也提供一個讓你自己選擇讀什么書的竅門,有幾個方式可供參考哈
- 在公司內上課時,學院老師分享的材料里引用的書籍;
- 關注的公眾號文章里作者引用的參考文獻;
- 看過的不錯的書,同一作者的其他系列書我基本上都會一并拿下;
- 我在得到APP上追了4年萬維鋼老師的課,他分享了不少書。
我會從萬sir的解讀里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再買回來仔細研讀,收獲會更大。比如去年的精英日課結束后,我第一時間買了《被討厭的勇氣》、《九個工作謊言》、《模型思考者》、《行為》和《第二座山》,果然沒看走眼,大飽眼福。
也許你會說,書買了我也看了,可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閱讀,如何判斷自己吸收了多少。在此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你無需一字一句研讀,這本工具書可以教會你如何開展實用型和虛構型讀物的四種層次的閱讀。
當然也有人詬病說這本書看完還是不知所云,那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了。
3. 多思
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很難。甚至在你變化的過程中,你仍然察覺不到自己的變化。
但我想推薦你培養一個旁觀者的視角。
除了書本上的、課堂上的知識之外,更多的學習機會是在你跟公司同事、跟其他優秀的人接觸的場合。有沒有試過,跳出事情本身、站在旁觀者的視角去觀察別人的表達和思考方式?養成這種微習慣,你會發現周圍每個人都很有意思。
比方說你在開一個會,你只是眾多參會者中的一員。你發言不多,是不是忍不住想開點小差搞點小動作?
不妨試著去觀察下其他人吧,主持人怎么去組織一個會,別人怎么去表達他的觀點。尤其是對于某些你欽佩的同事,更不能放過對她談吐表達的觀察了。
為什么有些人說起話來如沐春風、條理清晰,他在陳述這個事情的時候是怎么去分析和表達的,為什么他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她能從這幾個角度去理解問題……
觀察久了你會發現,日常中有很多思考和表達的微習慣都是可以去培養并反復練習的。
阿德勒心理學有個很經典的論點: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你對當前的經歷賦予了什么樣的意義,這直接決定了你的生活。
想了想,也許對于工作來說也是如此,嘗試利用一切可以榨干價值的資源,去做一次次完整的復盤和推敲,然后發展長項、豐富視野,讓自己變得更加精干。
學習究竟有什么用,當下的我還年輕,我沒有發言權。按萬維鋼老師的話來說:
學習是為了讓我們在沖動的時候多一分自由意志,兩難的時候多一個視角,思考的時候多一種模型,決斷的時候多一個選項。
簡直不能更對。
今年已過大半,我對自己的期許依舊非常土氣:不長胖頭不禿,少玩手機多讀書。希望接下來依然能靠很多的努力和一點運氣去迎接如約而至的28歲。
不想晉級也好,想晉級但沒通過也好,想晉級如愿通過了也好,無論你現在身處哪里,不要給自己設限,請保持一個學習的心態去持續修行,賦予你尋常的生活不一樣的意義。
共勉之。
#專欄作家#
健壯的大姐姐,微信公眾號:健壯的大姐姐(ID: is_stro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專注于To B服務項目管理和行業分析,歡迎各路好漢一起探討。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贊贊贊
晉級答辯的時leader說的那番話真的很對,許多時候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態度不同,結果也不同了。
結構清楚,層次分明!內容詳細
產品經理晉升總結最好的方法就是勤奮好學 動起來 多思考,有堅定的立場,會表達,沖啊,真的感覺超級有用哎,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