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剛大學畢業的我為什么能走大運選對字節跳動?

12 評論 8728 瀏覽 2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每年的九、十月,是很多人在職場上的開始與結束,包括應屆生和職場人。本文借著“擇業”這個話題,詳細分享了作者自身真實的畢業艱難求職,入職大廠的經歷。推薦對求職、就業感到迷茫,心有困惑的同學閱讀。

借著今天寫的「擇業」話題,向還不認識我的朋友做個自我介紹。

我叫佐伊(Zoey),2014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同年9月加入字節跳動,6年后離職,期間經歷過3個國內外的內容產品;目前在某互聯網公司做運營工作。這7年多的工作,再加上實習的半年,都和內容平臺、新媒體行業有關。

每年的九、十月,是很多人在職場上的開始與結束。這個時候,又一批應屆畢業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而將近年底,很多職場人的疲憊、迷茫與不滿逐漸繃不住,離拿年終獎又還有小半年,紛紛決定離職連著中秋國慶享受一個悠長假期再重新開始。

今年也不例外,前段時間我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人事方面,但能感受到行業發生了一些變化。去年開始的全行業「內卷」大討論,小紅書和B站上出現「這是我離開互聯網XX廠的XXX天」花式爆款,團隊同學的入離職間隔時間整體變短。

一、這屆年輕人:再見大廠,我不干了!

這兩年剛進入這個行業的同學,相比早幾年,出現了更多的不適應,對很多方面的接受度變低,因此在「離職」這件事情的決定上包袱更小、更為隨性。

一份工作干半年,變成很正常的事情?!嘎戕o」在我剛工作那會還是一件頗為大膽的、需要和朋友徹夜長談才能下定決心的人生大事,現在基本變成常態,辭職休息一段時間再找工作成為大部分人的首選。

不裸辭,都不好意思做博主

這兩年剛進入職場的同學們跟我聊工作,差不多可以用以下模版概括:

  • 首先,拋出問題「互聯網行業到底能干多久?」,對于「為什么我在一家公司能干這么久?」感到好奇
  • 然后,表達對能否在這個行業長期發展的焦慮感,對于工作強度和投入產出比低于預期的不適應和不滿
  • 最后,以「我要不要去讀研究生/外企/XXX」疑問為談話的結尾

作為一個畢業后一家公司一份工作干6年、并且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大小周的少數派,回想起來我剛工作的前兩三年確實完全沒想過、同事間也很少討論這些問題。

出現這種變化,難道是這屆年輕人變得不太行?

我最近琢磨這個問題,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互聯網發展階段的變化,導致年輕人進入行業的動機、預期以及成長速度都和以前不同。

那幾年前是什么樣?先講一講我個人的故事,為什么我能在剛畢業時走大運,進入只有300人的字節跳動?

二、艱難求職路:快畢業了,我也沒能找到份工作

從大二開始,我就在報社、雜志社、電視臺實習了個遍(因為成績并不出眾,可想而知都不是什么好機會),甚至還幫老師編過手機彩信新聞(一種前APP時代的手機獲取信息媒介,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機會見到過)。

一轉眼到了大四要找工作的節點,我還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真的迷茫,要求降低到能找個正經工作就行。這兩天翻郵箱記錄,我當時甚至投遞過優衣庫、格力、康師傅和藍月亮…..

一個傳媒大學2014屆畢業生的艱難求職路

接觸新媒體行業的轉折點,是和同學參加學校舉辦的招聘會。當時有個目標對象為城市白領年輕女性的微信大號在招人,雖然不在知道微信公眾號是啥,但我很感興趣,和老板聊過兩次就去實習了。

我的工作從學習編輯稿子、搞公眾號排版開始,像人設化賬號運營、用戶社群運營、電商變現這些后來時髦的東西,在那個時候就懵懵懂懂嘗試過了。

實習的4個月,是真苦,一天都沒休息過,必須保證每天推送1次,至少2-3條內容。經常想選題想到頭禿,晚上10點才能下班是常態,連人生只有一次的畢業晚會都錯過了。

當時一個月實習工資2000塊錢,在學校附近的四惠租個單間都不夠,只能靠家里貼補,租了一個5.6平米的房間,房間里只能放得下一張0.9米寬的床、一個衣柜、一對桌椅。

實習期間第一次租房:5.6平米,2500一個月

累歸累,但也是真的很喜歡,工作內容可以提升文字能力,認識了很多微信大號搞互推,還能接觸到很多各行各業優秀的女孩兒,我覺得太有意思了。期間江蘇衛視的人打電話問我要不要去工作,我考慮了半天還是拒絕了,覺得喜歡手頭的工作,還想再做好一些。有些傻乎乎的可愛。

三、加入字節跳動:差點放棄的offer,陰差陽錯才做對的選擇

一直實習到畢業了,創業小公司難以運轉,我也接受了在那里毫無發展的事實。當時市面上做過新媒體運營的人沒那么多,但需求已經開始變多了。憑借這段實習經驗,我找到了以下幾個正式工作:

1. Option A:家居電商小公司的新媒體運營

實習期間認識的前輩加入了一個家居電商創業公司,想賣一些品質比較好但單價不貴的家居用品,找我去做官方新媒體賬號運營。

2. Option B:雜志線上化的媒體公司

實習期間認識的另一個高管前輩介紹我去她所在的新媒體公司,國企背景、規模已經比較大了。公司的模式是買紙質雜志的版權內容然后上架到自己的APP里,讓用戶直接在手機上可以讀雜志。相比傳統媒體的模式往前走了一步,但內容體裁和內容沒有做移動端的適配。我的工作內容是幫助完成版權內容的引入,可能有一些合同的談判、錄入以及內容的上傳工作。

3. Option C:今日頭條

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APP,剛成立了一個團隊做頭條號平臺,模式是讓各類自媒體來這里發布內容,然后通過推薦引擎,幫助用戶提升篩選效率。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拓展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號,還有處理客訴答疑等最基礎的運營工作。

這三個機會,放在7年后的今天,應該沒有人不會選吧,想都不用想當然是字節跳動啊。但當時我在Option B和C中間糾結了1個多星期。如果人生有幾個最重要的選擇,這個一定是其一。

我一開始決定去字節跳動。這個工作機會是我在拉鉤上看到的,沒看懂這個公司是做什么的,就去搜索了大量新聞報道和創始人采訪。雖然似懂非懂、當時有很多負面聲音,但我覺得有意思、有潛力,和微信公眾號一樣是在學校沒見過的傳播新模式。

當時在盈都大廈辦公,我去面試時看到了一排排不修邊幅的男生們擠在一起,面對巨大的顯示屏敲電腦,顯示屏上的字符我看不太懂。桌椅都是宜家100塊錢買來的,門口堆著大家吃飯的餐具,走道堵得水泄不通,像在大學里,有一種亂糟糟的生機。

面試體驗也很好,去了一次就面試完了,見到了直屬leader和幾個同學;并且我對各個微信公眾號的情況實在是太熟了,所以回答得非常順暢,也覺得自己很適合這份工作。

但從來沒工作的我又自我懷疑了起來,客觀分析了一把,覺得應該去B公司:

  • 從公司規模來看,那個時候字節只有300個人,規模比B公司小,且我還沒搞明白具體是干嘛的
  • 從薪資來看,B公司多給我1000塊錢,總共工資也沒多少,實在是一個誘惑
  • 從人事來看,B公司有認識的前輩,還在里面當VP,給我介紹了工作,不好意思不去

認為自己考慮清楚后,我就給字節HR打電話說不去了。當時的leader知道后,當天晚上給我打了1個多小時的電話,了解我拒絕offer的原因,幫我從公司的模式和發展前景上分析為什么不能選擇B公司。

因為沒有任何行業背景信息,對于他跟我說的話我其實似懂非懂,但是內心特別感動:這個公司太好了,這么看重和爭取我,我一定要去。(再一次謝謝我當時的HR和leader,改變了我整個職業生涯)

就這樣陰差陽錯地,經過這一番折騰,我最終決定去字節上班了,并且一呆就是6年多。

你可能覺得,這大概是一個關于遇上了一個好老板的意外好運。走運是真走運,但如果從用人者的角度來看,可見當時互聯網的人才多么匱乏。

當時大部分媒體從業者還在門戶和紙媒里,真正了解并且去做新媒體的比較少。我只是一個沒有任何正式工作經驗的應屆生,學校勉強OK,最大的加分項就是有微信大號的實踐經驗。但凡有更好的人才選擇,也不可能這么爭取。

把我個人的這種走運,放在時代大背景下,就會發現偶然性里有一定必然性。

到底我的走運,和行業大環境有什么樣的關系?為什么這屆年輕人開始頻頻從互聯網行業撤退?請關注下篇文章。

 

作者:佐伊,某廠運營,6年深耕創作者平臺及新媒體行業,公眾號“佐伊的運營魔法”(zoeyopmagic)

本文由 @佐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BTW,2014年,中國的985畢業生,首選外企,次選國企,最后才是民企。
    中國互聯網,一直都是草根創業的。那年頭,高學歷人才少,這也是事實。
    So,你看。
    只是時代變了。

    來自浙江 回復
  2. 2014年,中國傳媒大學,專業對口,985本科畢業生,初創的字節沒有任何理由不要你。
    (公司的發展命運這東西是不好說的,沒有理由覺得這一定就是個好選擇。比起好運,畢業生的個人成長才是關鍵。你工作兩年之后,985畢業生 + 運營經驗豐富,缺人的字節還是沒有理由拒絕你的。)
    所有搞不懂你為什么這么寫。認真去想一想就能明白的事情。這樣會誤導別人。

    來自浙江 回復
  3. 其實運氣是主要因素。本科畢業生也算不上有實力。
    那年頭其實主要拿出中國傳媒大學的文憑,字節應該就要的。初創公司的運營崗要求不高。2014年的文憑值錢的。

    來自浙江 回復
  4. 個人的這種走運,確實有時代背景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來自湖北 回復
  5. 作者確實有一定的運氣在里頭,不過也是建立在她初期打下的基礎

    回復
  6. 有時候往往選擇了另一個選項又是另一段人生了~不過作者真的是是努力與運氣加持

    來自江蘇 回復
  7. 字節這幾年發展得這么快,我都忘記了幾年前它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了

    來自北京 回復
  8. 看完只覺得,真是應了那句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作者也確實有字節具備的能力

    來自北京 回復
  9. 偶然性里一定有必然性,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并不需要追隨大眾,要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

    來自江西 回復
  10. 運氣、實力、前瞻性在機遇面前,缺一不可;還有重要的一點:早就是優勢!

    來自四川 回復
  11. 哎,是啊,也并不是人人都適合大廠的,別的地方說不定有更大的舞臺

    來自廣東 回復
  12. 幸運+能力的結合才能在遇見機會的時候牢牢抓住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