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獻給40歲以上還在工作或求職的朋友
編輯導讀:“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這句話放在職場上再合適不過。尤其是在互聯網行業,35歲已經成為了一條心照不宣的分水嶺,年齡危機成了每一個打工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本文作者作為一個40歲的職場人,他經歷了失業轉行,有了新的人生感悟,與你分享。
怪盜團團長按:本文作者是我的一位老朋友,認識近十年,此前也在怪盜團視頻號連麥討論過“年輕人的求職問題”。他已經年過四十,在國內職場,算是不折不扣的中老年人了。難能可貴的是,最近他還換了工作,去了一個自己不熟悉的新行業奮斗。
我一直很納悶,為何在中國,35歲以上的人就被視為“前浪”,被歧視、被拋棄呢?難道人們年輕時努力奮斗,到了40歲就應該自動消失嗎?作為過來人,這位老朋友的現身說法,或許能帶來一絲啟發——無論你有沒有到40歲。
怪盜團特邀嘉賓 欠考慮的藤井樹
坐標東北,一座海濱城市。
2014年,我34歲。3月的一天上午,我正陪著公司總經理在廠區里散步。期間我接到一個電話,至此改變了我的命運。
這公司成立三年了,一直因為融資的原因停滯不前,公司幾十號員工陷入無所事事的窘境,好在集團總公司財大氣粗,也不在乎這么一個偏遠東北的小廠的死活,每個月工資照開,公司還貼心地在園區里修建了室內籃球場和羽毛球場,每到中午時分,在辦公室里清閑了一上午的同事們,吃過還算豐盛的午餐之后,紛紛走進體育場所,打打球踢踢毽,好消消食之后迎接更為清閑的下午。甚至公司還別出心裁地在長滿蘆葦的空地上挖了一個魚塘,每到周末,就有員工到此垂釣,公司倒也不管,規矩只有一個:釣上來的魚要交給食堂,以作為周一午餐的菜肴。
公司的總經理年紀不輕了,不喜歡打球這種劇烈運動,于是每天上午十點和每天下午三點,他都會叫上我陪他繞著廠區散步,我猜他叫上我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我會聊天,每天走路都有不同的話題閑聊,好打發散步的無聊。
那時我作為公司里最年輕的部長,很受老總器重,自己也認為是年輕翹楚,頗有些驕傲。
時間再往前回溯,來到2007年,我27歲,就職于一家世界五百強,擔任東北某園區人力資源課長,那時的園區為了方便中高層領導,在員工通道之外單辟出了一條領導通道,有專門的鞋柜和區別于員工的好拖鞋,因為廠區領導多是臺灣來的干部,所以這通道又稱為臺干通道,而我是當時唯一一個走臺干通道的大陸人,同時也是所有中高層干部里最年輕的一位。
那一年,我陪同園區最高領導接待省長來訪,在向省長以及陪同的市長介紹完廠區情況后,省長非常滿意,在臨別時,指著我向市長說道:還是要學學人家企業,你看只有他們敢啟用這么年輕的干部。眾人大笑,賓主皆歡。
其實我長相頗顯老,省長大概以為我已經接近40,但在他眼里,40歲的廠區干部已經算年輕了。我慶幸自己長得老成,若他知道我當時才27歲,怕是心里會嘀咕公司不重視他,派一個后生來應付。
那時的我,尚未而立,卻已獨當一面,是園區的草創“老臣”,心里常常閃過一句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我托了世界五百強平臺的福,在工作中頗認識了一些市里的領導,其中一位,就是跟著市長一起陪同省長參觀的某局長,我與他頗多接觸,他比我年長近二十歲,我卻高攀與他結了個“忘年交”。
2014年3月,那個電話,就是我這個“忘年交”打給我的,當時,他已經成為真正的市級領導了。
電話里,他向我推薦了一家市里的企業,說也是他的朋友,想招些人才,他覺得我不錯,也知道我現任公司的情況,于是打電話過來問問。我其實對這家企業略有耳聞,屬于傳統行業,又只有不到千人的規模,心里是頗有些瞧不上的,正想婉言謝絕。但那領導又說這企業老板頗有實力,正在運作一個和歐洲某大國的陽光產業項目。
我便有些心動,目前公司的現況我是了解的,開工遙遙無期,而且升任公司領導班子尚有一段距離,短時間怕無法實現。我對新項目有一向頗有經驗和興趣,于是電話里口頭同意見一見。
后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我跟那家企業的副總和老板分別談過,那老板是全國人大代表,又常年在歐洲,頗有些氣勢和風度,他向我描繪了一個巨大的項目藍圖,這是一個當時國內的風口項目,我頗為心動。而他對我似乎也比較滿意,面試一切順利。
我于是告別了每天一起散步的老總,提出了辭呈。老總倒也通情達理,知道公司當時的現況留不住人,一頓送別晚宴過后,簽署了我的離職申請。
2014年4月1日,愚人節,星期二,我到新公司走馬上任。就職項目部部長。
2020年12月7日,沒有什么節日,星期一,我被通知即日離開公司。而當年向我描繪宏大藍圖的那位老板,甚至連最后的面都懶得一見。
2020年,我40歲,本當人生不惑,卻充滿了疑惑,因為公司副總通知我被辭退的理由居然是:“你自己合計合計”。好在公司該賠的都會賠,我盡管沒有合計明白,也只好故作瀟灑地拎包走人。我無意去評價我在這家公司幾年的工作業績,或許確因為能力不足被公司攆走,但這公司有對中高層干部“割韭菜”的傳統,所以我們那一批中高層集體被裁,也在情理之中。
這傳統,是我進入這公司一年多以后才知道的,那時老板破格提拔我委以重任,而在我之前那一批在公司風生水起的老總們一天之內被“團滅”,其用人風格可見一斑。
我后來也沒有時間合計合計,因為當我想重新找工作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你已經老了”。我需要合計的是:我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我想先在當地找工作,這里畢竟有孩子和愛人,但結果讓人失望。我于是將視線轉回我的家鄉,畢竟南方的經濟要好于東北,我頗找了些親戚和朋友,借用他們在當地的影響力幫我推薦工作,一開始目標鎖定在家鄉,后來無奈又擴大到鄰省,但幾乎所有的簡歷都石沉大海,有些朋友推薦的獵頭公司盡管努力幫忙,但最后的結論就是:您的年齡不符合公司要求。
在一次又一次的投遞無果之后,我漸漸清晰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我老了。40歲,已經不是一個在再就業時的有效年紀,它幾乎超過了所有公司招聘中高層干部的年齡紅線,據我了解,這條線一般是35歲,更有甚者,超過30歲,都已經覺得沒有考察的必要了。
我其實也是活該自找,在我35歲的時候,老板讓我從項目部出來兼管人力資源部,我因為是1980年正月生人,老板給我提出的要求就是:再招的干部,不能比你年紀大。我當時還沾沾自喜,覺得招來的都是80后,團隊年輕有活力,更便于開展工作。
時光一晃5年,我后來又回到項目部跟著老板做項目,我竟渾然不覺,自己長了五歲,可企業那條招聘紅線其實是停留在35歲,而不是停留在1980年。
我幼時讀書讀得早,比同班的孩子都小著一兩歲,21歲即大學畢業,工作雖經了些坎坷,但自進入那世界五百強之后,企業開疆拓土發展迅速,大批任用年輕干部,我便是收益者,加上因為妻子是東北人的緣故,企業投資東北,我便報名參加建廠,又獲得了比同齡人更大的提升機會。所以以26歲的年齡,就已獨立帶領職能部門團隊打拼。后來五百強企業內部法人調整,空降了些干部,又要撤退一批干部,我因為家庭緣故,不愿再去南方,又自我感覺十分良好,加之有獵頭牽線,就斷然離開世界五百強,當然去的企業也不小,乃是央企中都能排在前列的大集團,我去了集團在大連的分公司,擔任部門經理。
這一干就是兩年,分公司從無到有,舉辦了盛大的開工慶典之后,我又離開了,回到了濱海小城,原因是以前世界五百強的領導又回來了,希望我也跟他一起回去幫他,出于對原公司和領導的懷念,我做了辭職的決定。我記得當時集團分公司的年輕老總,最后挽留我時說了一句話:“其實公司離開誰都能運轉,我只是遺憾你失去了這樣一個大的平臺”。
我一心一意要回世界五百強,對老總這句話完全無感,直至10年后的今天,才醍醐灌頂,如夢初醒。
陰差陽錯之下,我并沒有回到世界五百強,我那召喚我回去的領導也沒回來,我于是只好重新求職,好在不久,我就又應聘到另一家集團公司,這集團剛好要在濱海小城建廠,這就是文章開頭我說的那三年內建好廠房招好人馬卻不能開工的公司。
入職三年后我又一次選擇跳槽,然后三年之后又三年,我被公司辭退,我不由相信那句“天理循環,因果報應”,曾經的年輕干部,就這樣在四家企業跳來跳去之后,淪為了滄桑中年。不得不說,自己或許一步錯步步錯,終于錯到了這一步。
我不甘心選擇了和朋友投資做一個項目,看上去前景很好的項目,甚至朋友并不缺錢,只是想帶著我,讓我有一份事業。但我悲哀地發現,自己二十年的企業經驗并不能轉化為自主創業的能力,習慣于聽到命令解決問題的人,不習慣于自主去發現問題創造商機,加上大環境的變幻莫測,很快就知難而退,在家貓著,渾渾噩噩。
夜深人靜,再回看我那些留在世界五百強、央企和大集團的同事們,或許當年他們贊嘆我審時度勢看上去越跳職銜越大薪酬也略高,但他們堅守住了自己的崗位,哪怕世界五百強和大集團在濱海小城的公司已經解散,但他們大多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而且在這些平臺快速擴張之際,他們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和上升空間,許多我曾經的下屬,現在都已坐登高位,甚至成了封疆大吏,風頭一時無兩。
我那段時間十分消沉,加上破裂的婚姻關系夾雜,簡直不知路在何方,卻又只能深夜里自我療傷,苦不堪言。
好在老天餓不死瞎眼的家雀,終于通過我以前的同事推薦,我獲得了一個在大集團從事本職工作的機會,現在剛剛入職,一切總算看上去走上了正軌,當然,正如我那同事所說,現在已經晚了,公司的機會是留給年輕人的,你就穩穩當當做點工作吧,別想太多。
他的潛臺詞,我聽得懂。
痛定思痛,作為一名41歲的中年人,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尤其是不光彩的一面講出來,其實是需要勇氣的,這些血淋漓的事實也讓我深刻反思,或許能總結一點什么,不一定講什么道理,但提供給我的同齡人一點參考,就滿足了我的心愿。
第一:換工作,一定要從小公司往大公司走,而不是相反?,F在的經濟環境無需贅述,只有大公司才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大浪來臨,首先掀翻的是小船,其次才是巨型油輪。而且在大公司才有更多的機會和容錯空間,在一個大公司里,若你一時表現不佳,只要不過分觸及公司管理底線,通常的做法是將你調離到別的崗位或別的區域,“淮南為橘,淮北為枳”,或許你就能重生。而在小企業,沒有那么多的工作崗位和空間,你所能做的,大概率不是混吃等死就是被掃地出門。
第二:想學習,大公司遠好于小公司,舉一個例子,我剛入職新的公司就參加了集團的會議,為期三天的會議我們密集地開展了許多內容的培訓,不能說這些培訓都是務實的,但起碼能讓受眾接收到有用的知識,而在之前服役的小企業,平常我們思考的問題只有兩個:老板今天來沒來?老板今天高不高興?,至于現代化管理探索和運營探索,你認為在一個茍延殘喘的殘酷競爭時代,老板們會有閑心做這個?
第三:如果沒有必要,穩定為主,若一定想換工作,騎驢找馬。如我剛才自己的經歷所說,作為我們這個年齡的員工,基本上都做到管理層,若在原公司熟門熟路得領導信任,持續做下去是王道,因為到一個新公司擔任中高層,基本上會有相當長的一段適應期,既要適應高層領導對你的苛刻要求,又要面對下屬員工對你的考驗和查究。但若你想換工作,除了參照第一點外,最重要的是騎驢找馬,一是你在職的狀態會讓你在面試時掌握一定的主動,二是經濟上你不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第四:不要輕易嘗試自主創業,或許這十幾年的工作生涯,你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資金和自認為豐富的社會資源,加上你身邊有不少創業成功的案例,讓你動心,讓你覺得你也能當一回老板。但在做決定之前,要思考幾件事情:1.你的資金足夠你創業嗎?2.你的社會資源到底是你的,還是你的平臺的,只是因為你適逢其會坐在這個位置上?3.你是否完成了從一個職業經理人到老板的全面轉變,你是否能接受作為一個老板的全新思維方式和與之帶來的壓力?4.你的項目做好調研及可行性研究了嗎?你是否能承受最壞的結果?以我和我身邊的案例來看,絕大多數人都沒想好就投入到創業大潮里,最后的結果是慘淡收場,又回頭繼續去求職。真的是“光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了”。
我猜想以上四點,大部分從事管理的中年人都能隨便總結出來,而且因人而異,許多人看過之后,會嘲笑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已經失去了對生活的憧憬和奮斗的激情,如果你跟我同齡,也真還保持著更旺盛的激情,那么我恭喜你;但若你看過之后,心有戚戚,那我謝謝你,我這些文字沒有白寫。
僅以此文,獻給人艱不拆還在路上的同齡人!
本文由 @互聯網怪盜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感謝前輩分享
說的太好了
心有戚戚。感謝,祝好。
哎,人啊,總是這樣,都說要汲取前人的經驗,要習慣成功,但是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眼前的誘惑,而且會不自覺的給自己洗腦,讓自己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經歷了一切再回過頭來復盤,希望給后面沒經歷的人看,希望他們不要繞自己的彎路,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的聽進去呢?也許,這一代一代的兜兜轉轉才是每個人需要的經歷。
不斷去學習,提升自身能力總是沒錯的~
感謝,加油!
寫的非常好~!感謝
人人都會35歲
倏爾對職業生涯有了新的思考和想法
雖然還不是同齡人,但看完對今后的規劃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