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面,談談產品設計方法論
編輯導語:作為一名產品設計師,需要持續對自己的經驗進行總結并不斷更新迭代。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僅僅憑借自己的感覺去做設計,而需要理性思考,通過將自己的方法論不斷實踐,才能夠不斷成長。作者從三個方面,再次聊了自己的產品設計方法論,一起來看看。
一年前我寫了《4個方面,聊聊我的設計方法論》,在那篇文章中闡述了我對方法論的理解和方法論的形成過程,如今我對方法論又有了更深入的見解。
這篇文章,我就再次深入地對方法論的形成方法做一個剖析。另外,我將開啟對方法論的應用初步探討。這篇文章我將進行以下思考:
- 回顧《我的設計方法論》
- 方法論形成新解
- 方法論應用探討
- 結尾的話
一、回顧《我的設計方法論》
1. 我對方法論的理解
我在《我的設計方法論-概論》中闡述了對方法論的理解,并指出了我的方法論的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最開始處于無意識狀態,以為方法論是一些理論技巧;掌握了一些理論技巧后又開始覺得方法論是一些套路;之后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開始慢慢的發現之前兩種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工作中項目千變萬化,靠某一些規律技巧、某一個套路是行不通的。
設計方法論不應該一種固定套路,而應該是發現并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是方法的方法,它在理論上是一套體系認知,實踐中則是一套設計解決方案。
2. 我是怎樣形成方法論的
同時,我在《我的設計方法論-概論》中還闡述了我的設計方法論的形成的具體過程,并將其分為五個階段。
二、方法論形成新解
如今,回看之前寫的的方法論形成步驟,發現當時只是對我的設計方法形成過程進行簡單描述。時隔一年,經過再次分析,我對方法論形成有了新解?,F在就結合我之前的《我的設計方法論-概論》中的五個階段來看看的方法論中的道與術吧!
1. 獲取知識
這對應著我的第一個階段“主動積累”,也就是獲取信息知識,想看我是怎么獲取知識的,可以點擊《我的設計方法論-概論》進去看,在此不再過多復述。
2. 知識轉化
知識轉化對應著我的第二個階段“自成體系”。這個階段的內在邏輯是在我們獲取了新的信息知識后,需要去理解和轉化,最終形成我們自己的獨特認知。這是一個對輸入信息知識與腦內儲存知識經驗進行一系列復雜的心智操作過程。
就比如我們讀《金剛經》,只是反復的閱讀書里的信息知識是不行的,是學不到知識的。我們必須去理解書里面每句話的意思和這些知識所要傳遞的觀點,然后結合自己已有的見聞,形成自己的理解,這才能形成認知。
我自己的轉化方式是通過“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方式去對信息知識進行解構和重構,也就是透過表象去分解新知識點,判斷其背后原理和規律,然后找到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關聯性,最終將新舊知識相通的部分連接起來,并重新組成新的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認知轉化,所以培養正確的思維是理解知識的關鍵,是形成認知的前提。
3. 認知升級
認知升級對應著我的第三階段“融匯貫通”。這個階段的主要內在邏輯是將認知與實踐結合,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對認知進行升級,最終形成我們的技能。
例如我之前學車一樣,理解并掌握了理論之后我還需要結合實踐,去開一開車,在開車的過程中我們會再次將我的認知進行反復驗證、整理、壓縮,最終將認知與實踐融合,從而形成我的開車技能,形成技能后,我一上車,自然就知道怎么開了。
這個技能是我們的知識結晶,它可以是索引、也可以是習慣、還可以是智慧。又比如我之前學雙節棍、吉他等,雖看了很多教程、樂理,但沒能與大量實踐相結合,沒有及時將認知升級為該領域的技能,導致一直難以入門,最終掌握的知識也逐漸遺忘了。
學習一個領域,如果沒有及時將認知升級,那么龐雜的知識最終會成為我們的負擔,我們的大腦會慢慢的將其清除遺忘。如果將認知及時升級為技能,我們的大腦就會輕松很多。我想,這或許就像張無忌學太極一樣吧……
升級后的認知占用空間極小,調用起來也非常高效,幾乎是不用過多思考。
4. 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對應著我的第四階段“掌握應用”。這個階段我們已經通過認知升級,具備了相應領域技能,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有了解決該領域問題的能力。例如我雖然拿到了駕照,學會了開車這項技能,但我并沒有獨自安全的開車去自駕游的能力。
如果我要培養這項能力,我還需要針對獨自開車去自駕游這個問題做很多的學習提升。所以,要形成能力,還需要我們運用相關技能去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在此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并慢慢的形成解決該領域問題的能力。
例如我們完成了設計培訓,有了很多知識,掌握了各種軟件設計技能,能設計出一些漂亮的圖標、頁面了,但這只能算掌握了一些設計技能,此時我們還不具備設計一款產品的能力,我們還需要去實踐,用我們的技能去解決一個個真實的問題。
當然,能力也有強弱,它受我們認知廣度、所掌握技能深度影響。
5. 方案輸出
方案輸出對應著我的第五階段“修補完善”。在上一個階段,我們已經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了,隨著能力的加深,這個階段我們便很自然的開始針對問題提出成套的解決方案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結束了,因為世上并沒完美的方案,我們要不斷修補完善我們的方案,保持終身學習,不斷拓展我們的認知,提升我們的技能,磨練我們的能力,優化我們的方案。
時代在不停的變化,沒有人能一次性給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特別是互聯網行業,比如大家常用的微信、抖音、淘寶、王者榮耀等產品都是通過不斷的迭代優化。
三、方法論應用探討
在形成方法論后,我一直處于一種無意識狀態應用實踐,后來看到一些比較好的思維模型,我便嘗試將我的方法論與這些模型結合,輸出通用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提高工作效率。
1. 問題思維-雙鉆模型
雙鉆設計模型由英國設計協會提出,該設計模型的核心是:發現正確的問題、發現正確的解決方案。一般應用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需求定義和交互設計階段。
(圖片來源于網絡)
結合這個模型,我把輸出一個產品設計方案的方法分成4個階段:發現問題、定義問題、設計方案和驗證方案。
1. 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對現狀進行深入研究。包括用戶研究、產品規劃、競品分析等等。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挖掘需求、收集需求。
2. 定義問題
定義問題——確定關鍵問題。這一階段,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用戶需求和產品需求,需要根據團隊的資源狀況作出取舍,聚焦到核心問題上。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產品定位、需求整理、需求分析。
3. 設計方案
設計方案——尋找潛在的解決方案。在方案發散階段,我們不需要過多考慮技術的可實現性,因為在后續環節,一些看似有很大技術瓶頸的方案,可以逐步演化為可施行的開發方案。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需求分析結果進行產品轉化,將需求轉化為產品功能,用一個個的功能去滿足需求,從而完成產品的整體設計(信息架構、交互、視覺設計等)。這也是我目前的主要工作內容。
4. 驗證方案
驗證方案——把上階段所有潛在的解決方案,逐個進行分析驗證,選擇出最適合的一個或多個。
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驗證解決方案是否可行和正確,如果有問題及時做調整。
四、結尾的話
作為一名資深設計師,我們不僅僅要做好產品表現層的設計,更要有全局意識,學會從產品的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去思考產品,做出更為合適的表現層設計。
在日常設計工作中,我們不能僅憑感覺去做設計,因為產品設計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我們要具有底層思維,多去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底層原理是什么?這樣我們的設計才更具意義,我們的工作也更有價值。
我們都知道,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其實設計也是一樣!另外,此次我對產品設計方法論的應用也做了初步探索,今后我將根據我的實際經驗,對方法論應用的這四個步驟分別進行詳細思考與總結。
本文由 @TANGYU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那個雙鉆模型對我啟發很大
嗯,對我自己的工作流程啟發也很大。
看起來每個步驟都不難,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還是有點大的,感謝作者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