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產品,向爆款產品學習職業規劃
編輯導語:人在進入職場之后,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而在進行職場規劃時,我們也許可以參考爆款產品的打造方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自己打造成為“爆款”。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如何向爆款產品學習職業規劃這一話題進行了分析,不妨來看一下。
以往的職業生涯中,大大小小的產品(包括全新產品、大改產品、小改產品),我做了不下百個。有的產品很成功,雙十一首單就20萬臺,全年銷量輕松破百萬臺;有的產品不慍不火,但是常年在售,有利地搶占了市場坑位;有的產品,上市后銷量不佳,快速被淘汰退市。
為什么同樣的產品團隊、同樣的開發流程,開發出來的產品市場表現卻大相徑庭呢?甚至當產品團隊將爆款產品經驗復制到其它產品上時,卻很難重現爆款?
每個人不就是一個產品嗎,而且是我們終其一生打造的唯一產品。人生方向的選擇,就如產品定義;中間經歷的千辛萬苦,就如產品開發;而后的人生收獲,就如產品的市場表現。
為什么有的人,人生像開了掛一樣,直線上升;有的人,人生像螺旋線,循環著上升;還有的人,人生像拋物線,一直在谷底掙扎。蕓蕓大眾,很多人都有著相似的家庭環境、相似的教育背景、相似的工作起點,為什么發展到最后,大家的生活狀態卻截然不同呢?財務自由是我們所想,時間自由是我們所欲,我們都在努力地學習各種成功知識和方法。為什么道理我們都懂,卻還是過不好自己的一生呢?
人如產品,只是爆款產品可以再造,人生卻不可重來。打造人生爆款,終其一生,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我們能否向爆款產品學習,將自身打造成爆款呢?
一、什么是爆款產品?
爆款產品是指供不應求、銷量很高的商品。簡單一點地說,就是市場上賣得“貴多久”的產品:賣得貴、賣得多、賣得久。
- 賣得貴:賣得便宜,常年促銷、低利潤或無利潤的產品不算爆款產品;
- 賣得多:賣得一般、賣得少的產品不算爆款產品;
- 賣得久:曇花一現,火了之后迅速衰退的現象級產品不算爆款產品。
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爆款產品應該是蘋果手機,從2007年喬布斯重新定義手機并發布iPhone 1,到2021年的“十三香”,“貴多久”的爆款特征一直在蘋果手機上延續。少了華為手機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在市場整體下行的情況下,蘋果手機逆勢增長,多地出現iPhone13被瘋搶斷貨的情況。
二、打造爆款產品,企業做對了什么?
打造爆款產品,簡單地說,就是順應趨勢、選對賽道、持續努力。
1. 順應趨勢
未來趨勢包括社會趨勢、市場趨勢、技術趨勢等。順勢而為,許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逆勢而為,整個世界都會跟你作對。比如,人工智能、碳中和、清潔能源等都是國家十四五重點規劃的領域,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2. 選對賽道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的行業停滯不前,有的行業還在蓬勃發展;有的行業潛力無限,有的行業天花板明顯;有的行業門檻很低,有的行業壁壘很高。同樣是人工智能,選擇掃地機器人,市場已經相當成熟,競爭非常激烈;選擇AI家用機器人,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亞馬遜、小米等科技企業才剛開始涉足。
3. 持續努力
雖有天時地利(即趨勢賽道),但還缺人和(即努力)。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打造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成為大眾期盼的爆款產品。
向爆款產品學習個人職業規劃,我們該學習些什么呢?
三、技術成熟度曲線與人的成長過程
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是由著名的咨詢公司Gartner發布的,它描述了一項技術從誕生到成熟的過程,可分為五個階段:創新觸發期、期望膨脹之巔、幻滅低谷期、爬坡期、生產力高原期。
仔細思考和對比一下,其實人的成長過程與技術成熟度曲線非常相似。
1. 創新觸發期
當一項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或者一個新產品發布,通常會引起媒體和行業的關注,該技術或產品的炒作周期開始了。
我們再看看人的成長過程:一個人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在學校和家長的嚴格管理和督促下,其認知得到飛速發展,自主意識越來越強,躍躍欲試離開父母、闖蕩天下。
2. 期望膨脹之巔
隨著炒作的加劇,人們對技術和產品的期望達到了巔峰,遠遠超出當前技術和產品的實際能力,投資泡沫出現。
回到人的成長過程:進入大學后,學校和父母的監督弱化,大學生的自主意識極度膨脹,達到巔峰。近期有就業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10年內會年入百萬,大學生的過度自信可見一斑。
3. 幻滅低谷期
不可避免地,由于技術和產品的性能遲遲未達預期,用戶購買率低于5%,投資泡沫破滅,跌入幻滅谷底。
回到人的成長過程: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后,會多出很多制約因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同時結婚、生子、回饋父母的社會責任撲面而來,很多人會在此迷失、自信坍塌,跌入幻滅低谷。
4. 爬坡期
一些產品和技術堅持不懈,不拋棄、不放棄,終于克服和突破障礙,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整體發展趨勢向好。
回到人的成長過程:跌入幻滅低谷后,很多人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對自己有了全新認知,開始以空杯心態吸收新知識和技能,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社會定位,不斷螺旋式向上發展。當然,也有些人可能會在幻滅低谷一蹶不振,從此沉淪、終生無法找到突破點。
5. 生產力高原期
隨著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優化,產品和技術逐漸走向成熟,用戶購買率急劇上升,達到20%~30%,且長期保持穩定。
回到人的成長過程:經過爬坡期的發展后,個人心智逐漸走向成熟,個人知識和技能也達到了新的顛峰,人生狀態開始進入穩定的高原區,從此過上了財務、時間自由的美好生活。
四、產品的技術方向選擇與人的職業方向選擇
Gartner還將各種新興技術所處的發展階段標注在技術成熟度曲線圖上,為行業選用技術提供預測。當我們進行產品或技術創新時,很多時候需要突破現有邊界去探索未知世界,即使有各種推演預測,依然很難準確的預知所有的內容,也無法提前獲得所有的答案。
換句話說,由于創新的高度不確定性,早期的任何選擇或決定,都可能不是最好的。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先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技術成熟度曲線和市場調研快速選擇產品的技術方向,快速行動、快速驗證,把錯誤的東西測試出來,然后不斷迭代優化,將產品優化到理想狀態。
回到個人的職業發展:所謂男怕入錯行,職業方向的選擇遠比努力更重要。
我們需要清楚自己處于什么發展階段,心中理想的行業或企業處于什么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行業或企業,值不值得為之奮斗?自己當前還欠缺哪些知識和技能?思考清楚后,就要快速學習、快速實踐、快速改善,實現個人發展的螺旋式上升。
五、產品切入時機和個人擇業時機
根據技術成熟度曲線,產品有兩個好的切入時機:一是從創新觸發期到期望膨脹之巔的上升區間,主要由媒體和行業炒作而推動。二是從幻滅低谷到生產力高原之間的上升區間,主要由技術成熟度提高所驅動。
當然,最佳切入時機是從幻滅低谷到生產力高原之間的上升區間:此時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之前存在的科學問題和技術瓶頸已經被突破,企業只需要馬力全開、大規模生產,就可以賺取高額利潤。
- 如果產品切入太早:比如創新觸發期和幻滅低谷期的早期切入,會存在諸如技術不成熟、供應商缺乏、用戶體驗不佳、市場不成功等不確定性風險,稍有不慎就會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投資損失。
- 如果產品切入太晚:比如在創新觸發期和爬坡期的晚期切入,此時市場已經存在強大的競爭對手,他們憑借先發優勢,對技術、需求的理解和掌握經過多次迭代已經達到理想狀態,技術護城河已經出現,很難追趕得上。
回到個人的職業發展:我們在選擇行業和公司之前,要學會判斷該行業和公司處在技術成熟度曲線的哪個階段,不要介入太早,也不要介入太晚。介入太早,可能會很迷茫、很辛苦,工作很難出成果、前途渺茫;介入太晚,好的坑位已經被占完了,上升機會少,由于待遇尚可,容易被當作舒適圈、陷入職業發展瓶頸。
六、產品組合和T型人才
產品進入爬坡期的中后期,會有很多競爭對手進入這個領域,市場競爭會變得激烈,逐漸出現各種細分市場,單靠幾個產品已經無法占據大的市場份額。
于是出現了產品組合,企業會用多條產品線、多個不同定位的產品去占領不同的細分市場。產品組合的好處在于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即使個別產品失敗了,仍然不影響產品組合的整體成功。
回到個人的職業發展,我們需要把自己努力錘煉成“T”型甚至“π”型人才,拒絕螺絲釘似的“-”型和“丨”型人才。
當今技術發展和社會變化越來越快,我們很難做到一招鮮、吃遍天,也很難靠一個手藝活到老,必須不斷開拓新領域,接受新知識,努力把自己錘煉成“T”型甚至“π”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 “一”型人才:企業的初級員工,知識和技能的涉獵面較廣,但是對任何一項技能的認知深度都比較膚淺,無法獨立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復雜問題。
- “丨”型人才:某個領域的骨干員工,在某個專業領域非常深入,但對其它領域一竅不通或知之甚少,容易缺少大局觀和系統思維,想進一步向上發展經常受到限制。
- “T”型人才:一專多能的專家,成大事、挑大梁的骨干。不僅在某一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非常深入,而且其知識和技能相當廣泛,能夠快速把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聯系起來、融會貫通。
- “?!毙腿瞬牛?/strong>多專多能的專家,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人才稀缺。不僅在兩個及以上領域造詣很深,還具有廣泛的其它領域的知識和技能。
七、70-20-10資源分配原則和職業發展主動權
產品進入生產力高原期后,此時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行業很難出現重大的技術改進,市場和用戶也不再增長。一些企業開始探索新興的替代技術,當這些新興的替代技術出現后,原有的產品會開始衰退甚至死亡。一般企業會按70-20-10的黃金比例來分配資源,進行新產品開發和新技術探索:
- 70%的資源:投入當前核心產品的擴展和優化,獲取足夠利潤,確保企業當前的生存和發展;
- 20%的資源:投入與核心產品相關的下一代產品開發,確保企業近期的生存和發展;
- 10%的資源:投入新業務和新技術的探索,尋找未來的發展機會,確保企業長期的生存和發展。
回到個人的職業發展,我們也可以按70-20-10的黃金比例分配好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精力,確保我們能夠在行業、企業和個人發展出現巨大變化或者進入發展瓶頸時,掌握個人職業發展和選擇的主動權:
- 70%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當前所從事行業的知識和技能的深入研究;
- 20%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本行業相關的新興知識和技能的熟悉;
- 10%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其它新興行業的知識和技能的了解。
當我們的職業發展陷入瓶頸后,要不要跳槽、要不要換行業,有時候會非常糾結和痛苦。此時,我們應該果斷舍棄職業選擇的沉沒成本,更多關注職業選擇的機會成本,做出正確的選擇:
- 沉沒成本:以往發生的,與當前職業選擇無關的各種費用。比如當前已經掌握的行業知識、技能、人脈,如果跳槽的話可能會失去這些資源。如果過多考慮沉沒成本,我們會患得患失,在職業發展上處于被動。
- 機會成本:未來發生的,我們選擇一個發展機會,而放棄另一個發展機會所帶來的另一份收入。比如,換工作后更好的個人發展和收入增長等。如果更多的關注機會成本,我們就可以著眼于未來,基于未來發展做出判斷,在職業發展上掌握主動權,主動選擇、主動變化。
八、結尾
人如產品,打造人生爆款,終其一生,我們只有一次機會。
我們要向爆款產品學習選擇技術方向,學習選擇切入時機,向打造爆款產品的企業學習產品組合和資源配置。
向爆款產品學習職業規劃,就是要求我們:選擇合適的職業發展方向,選擇合適的行業進入時機,分配好學習時間和精力,努力將自己錘煉成T型人才甚至π型人才;當個人職業發展陷入瓶頸時,牢牢掌握職業發展的主動選擇權,讓自己的人生呈現螺旋式上升,早日實現財務和時間自由!
作者:鄧小亮,工學碩士,資深產品人,近二十年產品開發及管理經驗。微信公眾號:產品人生
本文由 @鄧小亮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自己打造成為“爆款
是的,要牢牢掌握職業選擇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