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學習,才是產品經理最底層的能力

4 評論 9019 瀏覽 42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作為職場中人,產品經理也同樣不能缺失一樣能力,即快速學習的能力,掌握快速學習的能力之后,我們才能更加快速地應對變化和挑戰。本篇文章里,作者就何為快速學習、如何提升快速學習能力等方面做了分享,一起來看一下。

如何快速學習才是一個職場人的核心競爭力。

看到很多知乎上的回答都是產品經理要讀什么書,產品經理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應該讀哪些書,這些都沒錯,我就不過多贅述了。

在這些能力背后,我想你們更需要的是「快速學習」本身的能力。

一個人能夠快速學習某一領域或某一行業的知識,一定沒什么能難倒他,無論是更換崗位還是更換行業,好像他照樣都能做得很好。

所以今天,我分享的是如何快速學習的內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

什么是快速學習的能力?

解決第一個問題,快速學習為了什么?肯定是為了獲取某種工作技能或提高某些能力。

第二個問題,怎么獲取,把學習的知識,進行迭代和升級。

所以今天,就來解決這兩個問題,文章會分為3個部分:

  1. 快速學習就是改變認知。
  2. 認識什么是知識?
  3. 如何快速學習并掌握一項新技能!

一、快速學習就是改變認知

互聯網時代,沒有搜不到的答案,但為什么這些答案,我們總是用不上呢?

因為你不缺答案,你缺少的是自我認知。你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答案,別人的理解,看得多了,你漸漸地認為這就是自己的感悟,但事實上,它并沒有內化成你的能力。

所以第一步,就是改變你們的認知。

就拿產品經理來說,你對崗位/產品有怎樣的認知和理解,沒有對錯,大膽地去寫出來。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公司的產品小白和他們部門領導的對話:

  • 領導:我們這個產品應該加個用戶互動功能吧?
  • 小白:可以啊,我看競品都有。
  • 領導:我們這么排版沒問題吧,用戶會喜歡嗎?
  • 小白:我看競品都是這樣的啊 ……

這個產品小白應該能把競品分析做得很好。但整體的對話也能看出來,完全沒有針對自己的產品、公司的戰略定位做任何的差異化思考,這樣的產品和搬運工沒啥區別。

當你開始準備輸出自己的理解,但沒有方向時,參考這幾個問題去問問自己:

  1. 對公司定位的理解?和公司定位有什么關系
  2. 對用戶定位的理解?我們的用戶群體是怎樣的,用戶畫像是什么?
  3. 對開發部門的理解?研發部門對這個產品的理解又是怎樣的,他們和我的理解是一致的嗎?
  4. 對其他部門的理解?協作部門的時間安排、支持程度是怎樣的?
  5. 對自身定位的規劃和理解?你想要做成什么樣的產品?
  6. ……

你可以多問一點,慢慢的,讓你的產品在腦海里立體起來。不需要什么能力模型和框框架架。

當你形成了自我意識,并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再去搜索答案,尋求進步,會發現變得更有針對性,新的知識才能在你的腦子里找到著陸點。

寫出自己的理解很難嗎?不難,但是為什么大多數人不愿意做,因為懶得做,不自信,反正也要去看案例,看得多都會了。

但你小時候考試的時候,會因為反正最后老師都會講而放棄答題交白卷嗎?那結果一定是零分。

所以,“獨立做題”這一步,你千萬不要省。

你的啟蒙老師,不會是一個人、一篇文章、一個觀點,而是千千萬萬的產品實戰經驗,也就是你自己的理解。積累到一定程度,你會來到頓悟到一天。相信我,這個情況一定會有。

二、什么是知識?

你一定也有發現,身邊很多人總是會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起來。

我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有一幫人以非常明顯的知識屬性快速成長起來?

比如邏輯思維的羅振宇、奇葩說的馬東,還有迅速還清6億的羅永浩……

你可能會說是時代的變化和他們的積累,而我覺得,就是他們快速的學習力,完美的抓住并趕上時代的紅利。

這背后,都是因為知識。

你也讀很多書,樊登也讀很多書,為什么人家是厚積薄發,而你越讀越懵?是因為“人類的參差”嗎?

我想是因為大多數人,在學習時存在誤區:我們一直沒有弄明白讀書之所以有用的關鍵是什么?

收藏夾里放的很多干貨,你讀完一本書聽完一個音頻,看了很多視頻,獲得的還是信息,而不是知識。

什么是知識?

知識可以改變你的行動,讓你的行動和認知發生變化。

舉個例子。

老原在畢業求職找工作的時候,經歷不是特別的精彩,也不懂什么簡歷技巧,基本上簡歷都沒過就被篩了。

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安頓自己,我找了一篇怎么寫簡歷的文章,里面的STAR法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STAR法則是一個講故事框架,內容包含背景、目標、行動和后果,通過此模型能把一件事情講得更加清晰和全面。

把原本只有一句話的經歷,改成有目標、有背景、有行動有結果的模式。

結果就是,頁面豐富了很多,并且真的得到了多家企業的面試邀請,在接下來的面試中,我還是使用這個法則,一路開掛拿到了幾個心儀的offer。

其實就是一篇文章,但是我整個人的行動和認知都發生了改變,也得到滿意的結果。

知識的價值在于運用,而不是收集,是能夠真實影響和改變你的行為的才叫知識。

就比如你的產品,它的功能要能夠影響到用戶,才算是合格。

如果我當時只是看看,覺得很有道理,然后并不使用它修改我的簡歷,現在的老原已經不知道在哪里了。

怎么讓知識在內部發生化學反應實現迭代升級,是我們接下來要講到問題。

三、學習的迭代升級

我們從獲取信息到掌握能力之間,要經歷幾次內化和迭代。

我不知道每天找我領資料的人,在領取之前有想過要用來提升自己哪一部分具體的能力?還是我只想領點資料,提升一下?

我想后者居多吧!

其實都掉入了一個陷阱:我們覺得自己在學習某些領域的知識,但你需要的,不是學習。而是改變自身的能力。

所以有了這個公式:快速學習=運用知識+遷移知識。

你和項目管理大佬之間,其實只差了這個能力

1. 學習第一層:運用知識

作為產品經理,基礎技能是畫原型、出需求文檔……看再多別人優秀的案例都不如自己動手畫一個。

要學的知識是無窮盡的,而你要發展的能力是相對有限的,你完全可以在浩瀚的知識中,幫助你構建自己的能力圈,而不僅僅是拓展更多的干貨、資料包或是書籍。

從你的需要出發,主動尋找你想要的東西。要怎么找到這些想要的東西, 可以通過權威認證考試(PMP/NPDP認證)、能力模型等。

就拿產品經理來說,可以構建7大知識領域的框架,查缺補漏,但這些只是參考,你的重點是找到你真正需要的,而不是被動學習。

你和項目管理大佬之間,其實只差了這個能力

2. 遷移能力

學到了這個知識,掌握了知識領域的框架,你要繼續往下挖,把它用到你意向不到的領域。

積累多了之后,很多能力都是相通的,所謂行業壁壘,也只是你的儲備和經驗不夠罷了!

我們大多時候要解決實際問題,都是來自經驗,比如公司的培訓、領導的帶教等等。

我可以做產品經理,也可以做項目經理,而且成績都不錯,這是因為一些底層能力是相通的,比如項目管理能力。

我待過互聯網行業,現在在職業教育的賽道上,并沒有覺得很吃力。

小學作文不是太好,但也可以輸出干貨。

為什么?因為寫文章的邏輯和做項目的邏輯也是互通的。遇到那個臨界點,突破它。

《好好學習》的作者說過一句話:“小的進步拼努力,大的進步毀三觀”。

學習到了最后,該怎么辦?我們就開始尋找新的突破,這個突破就是“臨界點”。

在某個領域的臨界知識,只要足夠成熟,能構成自己能力圈,這就比你身邊絕大多數人憑著經驗和感受處理問題,要高效得多,成功的概率也要多得多。

但是臨界點有很多,要怎么選擇呢?或者說,如何判斷一件事值不值得做?有4個標準:

  1. 這件事能否有助于我提升認知?
  2. 這件事是不是我喜歡的?我感興趣嗎?我愿意做嗎?
  3. 這件事從長期來看,有沒有復利效應?或者邊際成本在降低?
  4. 這件事能不能給我帶來正面黑天鵝的機會?

四、總結

總結一下,新人/小白在早期如何快速學習?

首先,你需要對崗位、對工作內容形成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獨立思考。

其次,改變學習的認知。

最后,升級打怪,學會運用知識,遷移知識。

不斷突破臨界點,會判斷哪些事該做,哪些是不該做,節約時間和精力,重點突破!

 

本文由 @項目經理老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完深有感觸,思想懶惰影響很大,很多經驗知識看完后沒有進一步內化,自己的能力也沒有提升。

    回復
  2. 快速學習狀態下的我 每天都在更新自己的腦容量 時?;孟肟梢酝獠繑U容一下

    來自福建 回復
  3. 一個人能夠快速學習某一領域或某一行業的知識,一定沒什么能難倒他,無論是更換崗位還是更換行業,好像他照樣都能做得很好。

    來自湖北 回復
    1. 有道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