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飛書實踐背后,是對「共同智力」的認可
編輯導語:飛書實踐背后是對共同智力的認可,而共同智力能夠幫助一個團隊更好地發展,本文作者介紹了共同智力的背景知識,共同智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打造共同智力,推薦想要了解如何理解和打造共同智力的群體閱讀。
本文的靈感來源于11月17日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得到CEO脫不花的分享。
花姐在這次分享中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共同智力”:一個團隊的共同智力,與團隊中每個人的智力幾乎沒有關系,而是與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有關。正好最近在思考,知識的沉淀和分享對于組織來做到底意味著什么。正好聽到花姐的觀點后,得到了一些靈感,于是做此文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一、共同智力的背景知識
先介紹下有關共同智力的背景知識,這來自花姐的分享。麻省理工有一位叫彭特蘭的教授,通過大量實驗證明,一個團隊的績效,與團隊成員之前的非正式溝通有非常大的關系。
非正式溝通的頻率越高,團隊的績效就越好。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獲得一個很重要的洞察:一個團隊的共同智力的強弱,與它的成員的個人智力就沒有任何關系,而與成員之間的互動有關。而要構建一個很高的共同智力,需要的是團隊內部有豐富的想法流(idea flow)。
當我聽到這里的時候,我就有一個疑問產生了——共同智力很重要,共同智力的打造需要idea flow,可是:到底什么是團隊的共同智力呢?
二、團隊的共同智力
下面是我個人的一些理解,這是沒有任何理論和實驗可以支撐的,但我把自己的理解代入到我自己工作中時,我發現是講得通的。團隊的共同智力,是——團隊中的每個人以接近零邊際成本的努力,所能獲取到的相同的想法。
這里有兩個核心概念:接近零邊際成本,相同。邊際的概念可以簡單理解為「新增的新增」(來源: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所以邊際成本,就是「新增一份的成本」印刷術發明前,歐洲人九成是文盲,貴族里文盲也很多。
因為中世紀的書籍太貴了,一本《圣經》要用1000張小羊皮制作。所以在古騰堡在發明鉛活字印刷術之前,歐洲是專門有一個官職是負責手抄《圣經》的,因為有邊際成本,所以這個人的勞動是有價值的。但是在鉛活字印刷術出現之后,《圣經》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快速復制,邊際成本幾乎降為0,于是這個官職也就慢慢成為歷史。
相同,是指同一個知識,展示在不同的人面前時是一樣的,是沒有任何差異的。帶來差異的,只是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我很喜歡看綜藝「王牌對王牌」中,那個傳聲筒的游戲,第一個人把意思傳達給第二個人,然后經過三四輪傳遞后,你會發現——最后一個人獲取到的信息,往往跟它本來的面貌已經千差萬別了。
那知識的沉淀和分享為什么能提高團隊的“共同智力”呢?先說說分享。一個想法,如果僅僅存在于某一個人的腦海里,那么這個想法就很難被其他人自動獲取,如果這個人不說的話。而這個想法背后所對應的問題,在組織中再次發生時,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新的人,就需要重新思考并構建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項目推進中要做復盤,說白了,復盤就是將項目過程中,你踩過哪些坑,分享出來,給下一次遇到同樣問題的人,提供了一個快速獲取「坑在哪里,如何解決」的答案。
如果沒有這樣的復盤,即使下一次能夠解決這個坑,邊際成本也不再是零了。再說說沉淀,也許叫記錄更合適。記錄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動作,還沒有工作之前,我們就會在社交平臺記錄自己的生活,在日記本里記錄自己每天的小心思。但職場中的記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的。
一個人的想法,在被記錄之前,它的傳播范圍是極其有限的??赡芪腋阏f了,你跟第三個人說了,第三個再去說的時候,意思就差不多變了。但把想法從腦子中提取出來,轉化成文字之后,它的傳播范圍將變得非常非常大。如果你的記錄文檔權限是公開的,那互聯網上所有獲得這個鏈接的人,都能了解你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這種傳播是無差別傳播。任何一個人,只要打開了你的文檔鏈接,獲得的都是你當初記錄下來的那個內容,沒有傳聲筒,沒有內容變形。這是什么?這是在線化。你的想法,從你的腦子里,蹦到了文檔里,成了互聯網信息里的一部分。
團隊中每一個人的想法,從他們各自的腦子里,蹦到了文檔里,就成了這個團隊的「共同智力」。阿里巴巴的曾鳴教授,在他的《智能商業》一書中,說明了智能化過程的三個步驟: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如果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智力,都在線化了,為團隊可以隨時取用,那么這個團隊的潛能,將是不可想象的。
甚至,這是一個由人構成的,可以自進化的智能團隊。
三、為了打造團隊的共同智力怎么做?
那為了打造團隊的共同智力,得到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他們用飛書文檔,做了一個內部的「知識管理系統」,用免費的簡單的但極具創意的方式,做了很多公司想要采購或者自研的系統。得到內部把這個項目叫「我就隨便問問」它解決了一個什么問題呢?
如果大家跳槽過,可能體會更深。一個新人到一家公司的時候,肯定會有特別特別多的疑問,很多問題在之后看起來非?;A。但是那些問題在剛入職的時候,可能就是新人做某一件事情的阻塞點。他們得想辦法解決啊,于是就去問老員工。好一點的老員工,會耐心給你解答,有些忙一點的,可能就沒有那么多時間幫助新人了。
但更嚴重的問題是,舊知識很多時候解決不了新問題,而招新人進來,就是為了解決新問題。得到怎么做的呢?他們建立了一個飛書文檔,任何一個人,在工作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在文檔上更新自己的問題,只有一個要求:問完要圈一個人,不知道圈誰就圈權利最大的那個人,比如CEO。然后CEO來負責調度,指派最應該回答這個問題的老板來回答。
你的問題,老板的回答,你的追問,所有的同事都能看到,如果大家順便點贊了,很可能你這個問題也同時幫助到他了。想想我們以前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一個新人,有問題了,請教老員工,然后老員工回答了,新人的疑惑得到了解決。然后又來了一個新人,又重復同樣的流程,老員工又付出相同的時間去解決疑問…
一個想法,存在在某個人的腦子中時,我們叫它暗知識。
而「我就隨便問問」這個文檔,把暗知識變成了透明的知識,最終,變成了一個組織的資產。
這個資產,就是這個組織的共同智力。
仔細想想,得到在飛書的組織實踐,是不是就是對于“共同智力”的探索。而「我就隨便問問」,是不是就是——團隊中的每個人以接近零邊際成本的努力,所能獲取到的相同的想法。
四、團隊長期的核心競爭力
讀到這里,你就明白了,在未來的組織中,一個團隊的長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它的「共同智力」。在這方面,字節跳動也許走在行業的前沿。在一期播客中我了解到,從2012年開始,字節跳動內部高管的重要發言,都做了文檔記錄。這就是組織管理中的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
左暉在《詳談》中說到,難而正確的事,往往就是那些我告訴你,你也做不到的事情。而打造「共同智力」的諸多方式中,知識的沉淀和分享絕對是重中之重。這其中,最難的是沉淀——把想法,還原成文字。更接近本質一些的說法是:把組織內個體的暗知識,變成組織的資產。
五、知識沉淀
在這件事情上,我相信「大力哥」這個IP可以做一些事情:通過與「知識沉淀」有關的思考、實踐和分享,幫助到更多的職場人或者組織,把自己的暗知識,變成組織的資產。
它會是更清晰的會議紀要;會是周報;會是項目的復盤文檔;會是常見問題的分類和解答;會是每個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做A點到B點的過程中,每一步重要思考的記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個知識星球,叫「大力哥講基本功」,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會將重點放在「知識沉淀」這一基本功上。
如果你正與大廠產生某種關聯,比如想要進去,或者正在里面,或者想換一個大廠,我想你都可以關注一下。我在12月1日更新里,詳細解釋了為什么大廠里需要「寫文檔」的能力。
六、尾聲
這篇文章是我最近眾多輸入的集大成,也不枉周末兩天獨處的深度思考。感謝:在飛書未來無限大會做分享的花姐寫了《智能商業》的曾鳴教授做難而正確的事情的左暉寫了《經濟學講義》的薛兆豐教授我學到了,沉淀了,分享了,盡我所能,為這個社會貢獻一些「共同智力」。
#專欄作家#
大力哥呀,微信公眾號:大力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90后產品經理,已經寫了6年的公眾號,通過輸出獲得了許多意料外的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大力哥呀,微信公眾號:大力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90后產品經理,已經寫了6年的公眾號,通過輸出獲得了許多意料外的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團隊不僅需要0成本得到相同的想法,也需要0成本得到 對個人而言的新想法。
得到的節目里聽過這個說法。感覺確實是把工具用到極致了,飛書應該感謝得到這樣有開創想法的用戶,把文檔作為wiki來管理和使用
新人看不懂 老人不想看
我認為“知識沉淀”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時候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學會了多少。
學到了一個新詞;共同智力,是一個團隊的共同智力,與團隊中每個人的智力幾乎沒有關系,而是與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