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考:問題拆解中的問題

3 評論 7137 瀏覽 19 收藏 8 分鐘

編輯導語:問題拆解是產品規劃的工作之一,在拆解的過程中,會出現“顆粒度”和“優先級”這兩個問題。本文作者根據自身經驗和總結思考,向讀者介紹了“問題拆解中的問題”,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們閱讀。

挖掘問題本質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現在所有人幾乎都知道“更快的馬”這個梗了,可以抽象出“更便捷地從A地到B地”這一本質問題。但卻很少有人討論,為何是這一個問題點,而非其他點。

做產品規劃時所做的工作之一是問題的拆解,但拆解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這兩個問題:

1)顆粒度:為什么抽象出的本質問題是這一顆粒度的,能否更聚焦一些?或者更抽象一些?

2)優先級:為什么抽象出的是這一問題?而非其他問題?抽象出的問題哪個更優先,能否量化評估?

先說回答思路(思路來源見下):

1. 在抽象or拆解本質問題時,要拆解到什么程度,顆粒度如何?

  • 全面性:無論自上而下or自下而上拆解,所拆解的點要盡可能覆蓋全面,有足夠的代表性。
  • 收益ROI:拆解的過程以及最終的問題,需要收益最大化,邊際收益達到閾值。
  • 場景明晰:所拆解的最底層的點,要具有清晰的動作&目標&場景。

2. 抽象or拆解問題時,為什么選擇這一問題,依據(優先級)是什么?

  • 相關性:底層問題與目標間的相關性,亦可細拆數據維度&業務維度
  • 先驗參照:來源于歷史數據結論or競品對比的決策依據。

所經歷的面試中,會更側重考察第2個問題,比如,“為什么為了提升互動,要采用投票這一功能設計?而非其他設計?”、“為什么在模型中,選擇的是這幾個特征因子?是基于什么做選擇的?”回答思路見上,可以把第1個問題的回答思路也結合起來。

為什么會有上面這么一個回答思路?主要是通過借鑒不同領域的知識,對上述兩個問題有一定參考;所借鑒其他領域類似的情景以及思路:

一、體驗設計——JTBD

JTBD作為一個方法論,遵循發現問題——評估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

產品思考03:問題拆解中的問題

JTBD的定義(發現問題):A JTBD is not a product, service or a specific solutions; it’s the higher purpose for which people use products, services and solutions.

結果期望的定義(評估問題):Normally various of outcomes come with the JTBD. Give customers more of what they desire, and less or none of what they do not desire

機會點的定義(解決問題):This technique is to assess the value of your current solutions against those of your competitors, – and relative to an ideal innovation. It helps identify opportunity gaps in the marketplace.

JTBD的步驟:

JTBD:

  • Step 1: Identify a focus market
  • Step 2: Identify jobs customers are trying to get done & categorize JTBD – 定性
  • Step 3: Create a series of job statements
  • Step 4: Prioritize the JTBD opportunities – 定量 (Likert Scale, MixDiff)

結果期望:

  • Step 5: List the JTBD’s related outcome expectations – 定性
  • Step 6: Create outcome statement
  • Step 7: Prioritize the outcome expectations – 定量

機會點:

  • Step 8: Plot the ideal innovation – 定性
  • Step 9: Plot existing solutions (yours and competitors) – 定性
  • Step 10: Identify opportunity valuegaps

JTBD作為一個方法論,重要的部分在于任務&目的的陳述上,即抽象出來的因子。一個任務(背景)的陳述,需包含:

  1. 行為動作
  2. 動作指向的抽象目標
  3. 明晰的情境

產品思考03:問題拆解中的問題

一個期望結果(目的)的陳述,包含:

  1. 行為的傾向
  2. 可量化的指標
  3. 被影響的點
  4. 情境

產品思考03:問題拆解中的問題

回到開頭的兩個問題:

  1. 抽象問題的顆粒度
  2. 問題的優先級

1)顆粒度:方法中并未提到,僅有“higher purpose”這一描述表明盡可能抽象。jobs(需求)拆解的維度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功能維度,一個是情感維度。避免陷入非常抽象的需求定義,并為類似“讓我更成功”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需要定義用戶正在以功能方式完成的jobs。

情感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不能作為最主要的產品設計核心。例如你正在參加音樂會或者party,希望能夠被朋友感知并被視為成功的,這是我們可以設計產品的。但如果說“設計一個產品,讓某人感到成功”這句話缺乏情境,沒有與之相關聯的功能,這是我們需要避免的。

2)優先級:Likert Scale + MixDiff;Likert Scale 是基本常識;MixDiff定義可見https://www.questionpro.com/max-diff/;但文中并未指出基于哪些特征進行篩選。

二、統計學:k-means降維

諸多統計模型中,判別模型(直接從特征X出發,推導X與Y的函數關系)對于數據處理的思路就值得借鑒。將諸多數據抽象為函數關系,與將現象抽象為本質問題的思路解法是有相通之處的。

在k-means聚類中,通過卡特爾碎石檢驗,觀測不同聚類個數下組內平方總和的下降趨勢,來選擇聚類的個數。簡單來說,就是抽象出的特征,多大程度上反映總體數據。如果繼續抽象多的特征,對總體的表征沒有顯著提升的話,也沒必要繼續抽象了。

另一種選擇特征個數的思路是基于眾多評判指標的推薦選擇(R—NBCluster包),是一種投票的思路邏輯。

1)顆粒度:聚類個數取決于累計方差貢獻率的提升速率。是求斜率(求導)的邏輯思路。

2)優先級:提取的公因子基于對總體的累計方差貢獻率,是相關的邏輯思路。

 

本文由 @斯金納的咕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文章的語言文字很精簡,很喜歡哈哈,感謝作者!

    回復
  2. 呃呃呃作者講得還是很抽象,純理論的文章挺難理解的。

    來自廣東 回復
  3. 這是把難事化簡單,又把簡單化難事,最終趨向于完美,還了解到了之前沒接觸的過專業名詞,很棒哦!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