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分鐘,學會結構化思考設計問題

4 評論 4653 瀏覽 24 收藏 11 分鐘

設計師是如何解決設計問題的?有的同學經驗較少,習慣性觀察競品的做法,改改就搬過來。有的同學遇到問題,腦子馬上浮出解決方案,接著開始畫圖。這篇文章從這個問題出發,告訴大家如何結構化思考設計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些同學有可能存在這樣的疑問:自己的設計方案似乎很難全面地解決問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相當一部分原因是設計師對問題的拆解不夠完整,進一步導致解決方案不夠全面。所以,本文想聊聊如何結構化地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如何解決設計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產品趨于成熟,面對的大多是錯綜復雜的問題。此時,設計師如果缺乏結構化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問題時容易感到力不從心。

“分析和解決問題”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這種方法如何運用到設計中,幫助我們更加完整地解決問題?本次我們聊聊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

  1. 發現問題
  2. 分析問題
  3. 解決方案

這篇文章會以這 3 個部分作為主框架(放心,這篇文章并不是單純地介紹方法模型),結合交互設計的場景,聊聊我對于結構化解決問題的看法。當然,并非看了文章就能得到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或許對于促進完整思考的意識有些許幫助。

一、發現問題

設計師要有一個基本意識,現如今我們面對的大多數設計問題,往往是由多種復雜的影響因素所導致的,問題定位不準就會影響解決方案的有效性。挖掘完整的問題要關注兩個問題:

  1. 目標是什么?
  2. 影響現狀的問題有哪些?

舉個例子:某天,產品經理向交互設計師提了個需求,希望優化會員頁,產品認為線上會員頁的轉化效果不好。

部分設計師接到需求就會馬上“鉆研”解決方案:會員頁存在哪些問題?用戶在會員頁的訴求是什么?盡管這在思考具體方案的時候已經比較成熟了,但有個前置問題被忽略掉了,那就是:產品為什么要優化會員頁?是會員頁無法滿足產品的訴求,還是某個問題需要優化會員頁才能得以解決?

尋找“為什么要優化會員頁”的答案,就是挖掘目標或核心問題的過程。其實挖掘目標,最便捷的就是詢問產品為什么要做這個需求,設計師可以從目標中判斷產需求的合理性。(在設計場景中,挖掘目標有多種方法,但并非本次重點,暫不做太多闡述)

假設設計師已發現產品目標:產品當前會員開通率偏低(現狀),希望更多用戶開通會員(目標)。

此時,設計師要面臨第 2 個問題:影響會員開通率低(現狀)的問題有哪些?既然我們知道在現狀和目標之間可能存在多種問題,接下來就是分析問題的過程。

二、分析問題

我們還不清楚哪些問題會導致“現狀與目標”的差距,此時需要對問題進行結構化分析,找出“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各種問題。此時,可以嘗試采用 MECE 原則,即相互獨立、沒有重疊,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這么做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在面對一個問題時,不再是單一、線性的思維方式,而是結構化的。不同問題、不同設計師的分析方式有所不同,沒有絕對的方法,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去拆解和分析。

接著前面的例子,現狀問題是:會員開通率低,產品期望更多用戶開通會員。這里我嘗試采用”福格行為模型“進行拆解,簡單介紹該模型,即要讓一個人做一件事,他必須有足夠的 動機,有可以勝任的 能力,以及有效的 提示,只有當三者同時滿足時,行為才會發生。

同理,我們可以借這個模型思考:為什么大多數用戶不開通會員?

動機:考慮動機時,仍然可以繼續拆解原因,比如用戶做與不做某件事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能力:用戶開通會員的過程,是否足夠順暢?

觸發:產品有哪些形式可以有效觸發用戶?

先舉例到這里,實際的情況可能還有更多的問題。在結構化拆解之后,我們會發現用戶會員開通率低的原因并不只是會員頁,并且產品在許多方面都可能存在優化空間。

三、解決方案

在分析問題之后,我們結合產品當前實際情況、能力,篩選出一些可以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思考解決方案時,我們可以采用邏輯樹的方法。

使用邏輯樹的時候,你可以把已經知道的問題想象成樹干,思考它和哪些子問題、子任務有關系,想到一條就給樹干增加一根樹枝,注明其代表什么內容。它能幫助使用者理清思路,避免進行重復或無關的努力。

繼續往下分析,我們針對“動機、能力、觸發”3 個層面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動機:我們發現有兩個問題需要將解決:a. 視頻版權太少,且吸引力不夠;b. 會員權益感弱。此時,我們可以運用邏輯樹的方法,理清解決方案。

能力:如何解決“支付流程中,用戶退出率較高”的問題?

觸發:如何解決“提示用戶開通會員的效果交較差”的問題?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已經大致了解如何盡可能結構化地分析并解決問題。當然,這其中對于問題的拆解、對解決方案的挖掘,還需要設計師基于對行業的理解、經驗的積累。實際工作中,產品的需求很難因為設計師而變更,但設計師仍應保持結構化分析及解決問題的意識。

類似的設計問題還有很多:

例如:優化出行軟件的打車率,用戶是否使用某出行平臺打車,有許多影響因素,比如價格優惠、平臺安全性、司機素質等等,絕非只是優化某個頁面就能達到設計目標。

例如:優化某小說平臺的推薦頁,提升小說的點擊轉化率。盡管需求類型不同,但是仍可以思考哪些影響因素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提升點擊率),框架層、信息層、內容層是否存在優化的空間?

四、結語

上文介紹了結構化解決設計問題的觀點,在實踐過程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有這個意識,仍需有不斷運用才能熟練掌握。上文所舉的例子均是未涉及的產品,盡可能與大家保持一致的產品了解深度,以便更好地闡述思路,而非提供解決方案。

在思考問題過程中,設計師應避免將自己限制在界面設計師的范疇內,我們要解決的是問題,并非只是設計界面。

以上,希望對各位同學有些許幫助。

#專欄作家#

熱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喜歡研究交互原理及設計細節,專注于打造商業與體驗平衡的產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的太好了,感覺的今天要交材料的思路按照這個寫,就更機構化了,
    但是在拆解“動機、能力、觸發”3 個層面的問題時,我們怎么鎖定是哪個原因呢?
    我自己想了下,問券調查,成本低大樣本數據,但是從設計問券到收集問卷到分析統計,至少需要3天,請問還有更快的方式嘛~~

    來自北京 回復
  2. 問一下有沒有公眾號或者課程啊 感覺太棒了

    來自香港 回復
  3. 交互要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要把需求吃透,它的原因,場景,各種可能性都要被考慮進去。

    來自廣東 回復
  4. 界面設計還是要從用戶角度出發,體驗感是很重要的!界面的優化就是為用戶解決問題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