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 銷售彈藥包之三:體現專業

1 評論 4207 瀏覽 16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對外素材需要花費團隊相當大的一部分精力去投入、整理,才能向客戶產出有價值的內容。進而才能將這些素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清晰、透徹地傳遞企業和產品服務的價值,以專業性征服客戶。今天作者要與大家分享的正是這部分關鍵的對外素材,希望大家不要錯過了哦。

我是老麥,只寫干貨。

前兩篇分享了內部賦能材料。無論內部怎么搞,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銷售能以最佳的姿態與客戶交互。

今天分享最關鍵的對外素材。這部分對外素材較重,需要團隊較多精力投入,才能有價值產出。這些素材可以很清晰、透徹地傳遞企業和產品服務的價值,以專業性征服客戶。

有的 ToC 分類把客戶分為理智型、情感型、習慣型、利益性等。ToB 其實也可以大概這么分,不過體現的不是個人特點,而是組織特點,代表著組織當前階段的特定業務路線,以及內部技術(往往理智)、財務(重利)、安規(偏保守)、業務(看實用)、老板(感性)等部門之間的特定強弱態勢。

但無論怎么分,哪怕受眾半句行話都聽不懂,材料好壞、談吐通達、邏輯清晰客戶也是能有基本判斷的。

雖然成單原因是多重的,但專業性是核心產品價值的對外體現,需用最大的重視態度,反復雕琢。

一、 對外 PPT

這是每個商業化 ToB 軟件都有的材料。

與客戶之間的交互可以細分階段,每個階段所需要的支持和材料都有不同。

我通常大體把對客階段分為初步接觸、POC、使用中、增購推薦四個階段。這劃分粒度很粗,但已足夠研討不同階段所需要的材料。有機會后面單獨寫一篇分享。

由于傳播無法控制,內容需要脫敏,對外 PPT 的品牌展示目的高于真正的信息傳遞目的,往往僅用于第一步接洽初期溝通使用。

對外 PPT 應控制在 15-20 頁左右,以理念、問題、能力、方案、客戶 Logo 大合照為核心內容。每點都淺嘗輒止,目標是幫客戶建立起“這和我要的東西大概相符”以及“這家東西挺專業”的初始印象。內容過多是減分項。

PPT 中應該完全沒有商務價格、技術細節。過早聊這些,可能會導致客戶過早產生疑慮,反而妨礙推進轉化。

這份 PPT 要做到全部對客同事在最多 15 分鐘內講完,并能根據客戶在講述 PPT 過程中的關注點,進行靈活地反饋和應答。

二、白皮書

白皮書是一次性針對特定話題進行全方面了解的圖文材料。

因為很多國內廠商沒有白皮書,所以能在客戶需要材料時,出具一份或者多份白皮書,對于客戶建立良好認知和印象,有非常好的效果。

如果白皮書是為了獲取流量,那和任何內容營銷一樣,對話題的選擇需要提前調研,選取容易出成績的領域,別等到發出去了,才發現那個領域根本沒流量;如果白皮書為了闡述產品專業性,例如合規安全白皮書、性能保障白皮書等,全面闡述清楚即可,幫客戶查漏補缺,體現豐富經驗。

對于營銷更偏重于“拉”而非“推”的職能,白皮書因屬于工具類材料,能夠吸引客戶或同行反復參考學習,所以也常作為集客營銷的關鍵材料之一,以此吸引潛客留下線索。也同樣因為內容的稀少,所以慕名而來的線索質量可能比預期中高。

國內已有一些工具能夠幫助 ToB 企業完成以專業內容為核心的集客式營銷,致趣百川是最知名的。

三、專業分享

此處專業分享,指的是以大事件、法規要求、大方案出的核心技術內容材料,格式通常以圖文居多,個別關鍵可以做成冊子或視頻,供不同渠道消費,更有訴求的可以搞線下沙龍。

不同客戶對不同內容類型的消化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提供內容時,有必要分層次、有針對。

和白皮書一樣,專業分享材料較重,也走專業路線;和白皮書不同,專業分享更隨時事,更關注熱點。出的材料也更加多元。

隨著中國企業客戶的信息化程度提到,人才水平的普遍抬升,客戶已逐步不再滿足于被“投喂”,更希望能主動“求索”,了解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產品領域,并參與到與廠商互動的環節中來。

然而,在各大平臺和搜索引擎簡單查查,就能知道,中國 ToB 內容極為貧乏,且缺乏良好分發渠道。ToB 有的關鍵詞流量還行,但也根本沒人搶沒人弄。在這種情況下,找三五個人,好好搞半年就能見效,獨吞網絡上的高質流量。

當然,好的內容得有專才來出,各團隊 Leader、合伙人應該也都參與進這件事情來。

專業分享,往往是內容營銷的核心載體,在獲取流量的同時,又能建立品牌影響力,還能作為培訓材料使用,一舉多得。

四、需求收集表

受制于市場條件和階段的因素,ToB 的流量現在質量極其低下。絕不是所有聲稱自己有需求的客戶,都有服務的價值。

具體怎么使用這個表,看你的目標受眾。

如果受眾偏高端,具備信息化經驗和能力,可以直接把表丟過去,請客戶填寫。如果填不出來或不愿填寫,大概率也談不上商機質量。此法縱有誤傷,也能接受。

如果受眾有很多不具備能力,丟表過去肯定沒用,客戶只會更懵,所以只能更依賴人力。而為了節約人力,在這點上有兩個最佳實踐分享:

  1. 整理針對你要賣產品的《需求收集流程》,幫助你的客戶在企業內部完成需求匯總,并提交過來。大部分廠商這點都沒做,雖然這文件大部分客戶用不起來,但只要一小部分商機能因此加快進度,怎么都回本了。
  2. 市場部或 SDR 用需求收集表,進行商機的初步篩選和逐條信息收集。換句話說,收集表既對外又對內,把需求表中內容填寫基本完整,不管誰填的,商機才算有效可靠。

另有一點,產研團隊往往缺乏對客戶需求、客戶語言的理解。若記錄得當,需求收集表可當作理解需求變化至關重要的材料,拉進產品和客戶的距離。

以上,需求收集表能幫你做篩選商機、加快轉化、記錄需求三件事,所有客戶均適用。而出這個表,可能只用一小時。推薦所有團隊都搞。

五、 招標參數

由于客戶對專業信息有時會喪失判斷,所以希望廠商能提供幫助其完成工作的資料。招標參數就是一個。理論上應該有企業 IT、咨詢公司此類職能去出,但我們會經常遇到客戶直接向廠商求助,希望幫客戶直接提供。

這對廠商也是一個絕佳的控標機會。

我一直秉持理念:所有我花了大心思去達成的結果,都盡可能寫進招標參數里,包含大功能、難技術、重要合規資質、安全和性能、行業客戶數量、甚至可以包含公司規模、存續年份、特定團隊規模、PMP/CISSP 等持證人數等等。費勁做的事情,如果沒體現在參數中,就如錦衣夜行。

等到“洗”地差不多了,客戶也就認準我這一家了。

由于 ToB 產品變化不會太快太大,招標參數出一份標準的,售前拿去用就好。

六、POC 手冊

一些朋友覺得這是個新鮮東西。

POC 有兩種。一種很重,是大客戶招標流程中的一環;另一種輕,指中小 SaaS 客戶以自服務為驅動的試用。

大客戶 POC 階段是嘗試產品與企業業務聯通的關鍵階段??蛻暨M入到這個階段時,往往最多只有三五家友商競爭。每位廠商都會耗費相當量人力支持,甲方也需要大量精力對應。

這些年甲方其實也痛苦,信息化需求很明確,市場又在制造焦慮,但方案和廠商五花八門迷人眼,辨別真偽已很費時。面對這一堆產品,往往連怎么入手測試都不知道。

一些企業軟件廠商在 POC 時一直做的都是被動應對,客戶要環境就搭一個,有問題就回答,太高估自己產品的易用性,本質還是對客戶狀態和訴求的不了解。

POC 手冊就是想主動緩解這個問題的。

  • 提供測試路徑。讓客戶能有所依照地驗證系統的關鍵功能,并完成與業務的基本對接。當然,客戶也會用你提供的標準,去驗證其他友商的產品。自然就有優勢。
  • 提供打包材料。幫助接口人與評審團各方利益代表進行匯報,材料包括相關成功案例和可信驗證方式、安全白皮書、競爭優勢、未來規劃等等。

如果和客戶關系處得不錯,POC 手冊可以與控標參數一并使用,相當于這盤棋的規則、評判標準、甚至裁判基本都預置了偏好,可想而知,自然十拿九穩。

與此相對,中小客戶往往對材料細節更關注,更看重應用實際價值。企業軟件產品肯定會有用戶手冊,一般都會有個上手教程,與上同理,不再贅述。

七、總結

專業內容是信息和價值的載體,專業性是 ToB 領域中廠商最寶貴的標簽。

一些廠商對待專業內容,是得過且過的態度,長久不更新,看看他們的網站就知道,專業性到底是否是他們獲客的優勢。

而所有不是以專業性為核心的產品,都不具備破局的影響力、標準化的潛力,在新的時代浪潮中,我看不清他們的位置。也因此,我對低代碼持中立態度。

與此相對,以領域專業為核心,并能夠將專業性轉化為競爭優勢的廠商,將會獲得巨大的影響力優勢。

過去 20 年,信息化業務相對樸素簡單,不需要那么專業,誰都能干,所以更看重其他因素。但未來 20 年,隨著信息化深入業務,復雜度大幅加深,那必然是專業產品的天下。

 

作者:老麥,十年耕耘 ToB 市場,經歷創業并購,2B 商業化產品專家

本文由 @SaaS 老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35歲檻的老江湖,有深度,憂慮,哈哈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