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產品經理選公司崗位的幾點建議,除了大廠你會怎么選?

0 評論 3355 瀏覽 19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金三銀四到來,求職場上的人員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思考接下來的職業規劃方向。那么作為產品經理,要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除了進大廠,產品經理是否還有其他可選擇的路徑?不妨看看作者的解讀。

快到金三銀四的求職季了,最近被問了很多求職的問題,而且今年的市場環境并不好,這導致很多同學會提前焦慮35歲后的職場選擇,今天索性分享一下我對產品經理選公司崗位的看法。

現在的互聯網行業已經基本快到了天花板,比如互聯網廣告行業趨勢,增長已經停滯,且很多裁員信息的發布,也可以看到現在和幾年前,和互聯網+剛提出的時候完全不同了。

說在前面,我不盲目推薦頭部大廠,也不建議去。

就像是公務員熱門崗位,2000人搶1個崗位,你覺得可以,你可以花一年去考。我這篇文章建議給那其余1999位同學的另一條路子。講一些公司和崗位相關的底層邏輯,不鼓勵機會主義。結合行業、城市發展,談談如何順應大勢,不說吃到紅利,至少要立于不敗之地,不因行業、公司因素被冷酷拋棄。

一、按行業趨勢的公司

1. 不去頭部公司已經實現行業獨角趨勢的直接競對公司

和移動互聯網剛起步的時候不同,現如今,互聯網行業不再野蠻成長,資本和市場也已經趨于冷靜。

大范圍的補貼大戰也已經是過去式。在疫情前,比如百團大戰,出行、外賣市場的補貼戰,生鮮生鮮電商的瘋狂擴張,都是在巨大藍海市場中搶地盤。

但現在的市場趨于飽和,產品經理崗位也更細分,做的往往是從1-100的守江山的活,可能為了1%的增長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就導致了企業對人才的儲備會有所下降,畢竟打江山需要10000人,守江山可能只要200人。大賽道的頭部產品已經實現行業獨角趨勢,這讓市場態勢有了本質上的不同,市場格局定了,增長紅利沒了。

比如生鮮電商的十薈團、同程生活,一旦美團和多多買菜占據市場主導位置,用戶逐步有了自己的主力消費平臺,產品發展就進入了平臺期。此刻在做增長,極少是做純新用戶的挖掘,更多是挖掘其他平臺的老用戶,這個成本和難度更大。

這也意味著,在下個技術更新(藍海)出現之前,市場對新消費類產品的需求會減弱。與其和市場獨角獸去做競爭,不如去其他更有發展的行業公司。

2. 不去已經在行業勢力面下滑的企業或本身增長乏力的新項目部門

互聯網市場也是一個“血雨腥風”的戰場,在這個戰場里,能笑到最后的都是極少數,其他大多數企業,都消逝(要么注銷,要么轉型,要么被收購)在市場中。

行業下滑導致企業需要重新轉型,或者尋求其他增長點的時候。企業為了財報的穩健,就會小資本投入,建立多項目,讓眾多項目自行摸索,找出新的增長點后再大規模投入資金。

一旦項目未有起色,考慮到成本,會很快拋棄,另立新項目。

這個時候,產品和技術是第一個被“開刀”的。比如K12賽道的新東方,可以看到在雙減后,嘗試了很多項目,最后能活下來的那個,現在還未知(直播賣貨銷量也并不咋滴)。

互聯網企業或其他部分企業,資本在乎的一是盈利營收流水,二是用戶消費數據。

第一點好理解,就是看營收和支出,流水也大,說明企業強勁,增長趨勢明顯,可以持續投入。第二點是說,用戶數據,不管是用戶活躍數增長,還是用戶消費活躍數增長,用戶越多越活躍,也可以說明企業增長勢頭明顯。

這就導致,一旦企業處于趨勢下滑,就會尋找其他新增長點。

但,為了財務穩健,依然還是小資本投入,多項目并起,看哪個能活。比如萬達,做在電商的時候,就是處于企業下降趨勢,為了追求新增長點,新立項目,但是與自身基因不搭,導致失敗。

3. 越垂直的產品,越值得去

這里講的垂直產品,不光是精細化運營的產品,也包括垂直領域里的開拓型產品。

垂直領域的開拓型產品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尋找新藍海領域,現在消費型互聯網產業已經到了天花板,但是產業型互聯網領域還有很多的藍海市場。這是一個被大眾忽視的地方,但卻有著巨大的崗位缺口。

即便你是一位做To C的產品經理,也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最近騰訊就在招針對能源領域的產品經理,方向是電網營銷2.0和加油站運營引流等方向。更不用說還有To B和To G相關的垂直領域,如果不好確定企業在該領域的發展,可以先看看行業報告,企業所在行業的資源(包括但不限于創始團隊在該行業的資歷和資源)。

紅海領域的垂直產品,也可以理解成在巨頭林立的市場找到用戶場景或需求的另外的點。打出差異化,再用精細化運營獲得破局點,構建極深的產品壁壘,并且這種壁壘是資本很難打破的。

而這樣的學習型創新和精細化運營的產品方法論,也是一種自身的優勢,比如PDD。

4. 圍繞市場容量大的行業,且精細化運營的產品,可以長期投入

后疫情時代,政策收緊,不鼓勵平臺間內耗的市場環境下,守江山的產品經理的價值和回報會相對理性。關鍵詞不再是“競爭”,“增長”,而是精細化運營。

之前如果在一個市場格局未定,尚可粗放的野蠻增長,瘋狂競爭,大概率做事就有效果。但現在,如果對產品細節不夠嚴謹,思路不夠精細化,導致上線了用戶不買賬,大概率會虧錢。

所以我的建議是,去一個精細化程度高的頭部產品,當然團隊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精細化運營和試錯?,F在同質化產品越來越少,資源向產業頭部集中。

后來者,在思考的產品精細化程度和問題復雜度,一定會超過前者。比如當年的flomo和小宇宙。在這樣的產品團隊里打磨,會讓自己對產品方法論和商業方法論有自己獨特的視角,也會是大公司比較需要的人才。

5. 有國資背景,有穩定2G產品線的,是好方向

這個放到城市選擇里一起說。

二、根據城市選擇企業

1. 互聯網產業活躍的一線城市選擇知名的行業top3,北上廣深杭、武漢、成都

特點是資金儲備豐厚,福利好,自帶光環。不管是去賺錢,還是賺資歷,都是不錯的選擇。

職場新人能進大公司,建議優先考慮進行業top3的大公司。大廠和創業公司offer之間,可以弱化行業,先選大廠,不說大廠的光環,現在的大廠也會有自己的生態矩陣,行業下層趨勢下,會調整事業部,轉崗到適合的行業。

有同學可能會問了,我進不了BAT等互聯網大廠啊,怎么辦呢?

細分行業 TOP 3也是第一優選方向。細分行業的公司雖然市值不高,但是在垂直領域是非常有號召力的,用戶忠誠度非常高,例如找鋼網。

找鋼網是鋼貿行業 TOP 級公司,所以其本身的生存能力、影響力都是非常高的。類似的比如廣聯達(建筑數字化龍頭)、稅友集團(在線稅務上市企業)等等。

2. 互聯網產業活躍度不高的二三線城市(一般市縣級都會有一些,只是多少)

這里首推有國資背景的,有穩定的2G產品線的企業。

國資背景,代表了資金雄厚,在當地有影響力,對于2G項目基本上都是第一手資料和參與度極高。雖然可能進去后不在編,但是發展潛力比較好,而且因為現在的數字化基建項目越來越多,政策一片大好,可能也會轉為有編制的事業單位下。

相關產品可以參考,浙江的浙里辦、江蘇無錫(二線)的靈錫等等。特點是大多是國企的工作時間和福利,965不是問題,全額社保公積金也不是問題。

有一個很簡單找到這些公司的方法,看該地區,誰家做的健康碼就行(西安那個不算)。

三、總結

一,不推薦追風口(元宇宙),或是企圖一次賭博性跳槽飛黃騰達,這不符合現在的行業現狀,也不太現實。

現在找工作是個長期事件,需要不斷摸索和優化,很難一蹴而就地找到最理想的崗位。市場在不斷變化,個人能力也在不斷變化。持續穩定獲得能力增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有更多機會。

二,不推薦文化氛圍內卷的企業。焦慮才是那個讓你持續加班熬夜的罪魁禍首,而產生這個焦慮的主要是內卷的文化氛圍。

一些大廠,會主動營造內卷氛圍,讓員工有不加班不熬夜就會被低績效的焦慮,促使他們不斷去消耗自己。內卷,不如把時間拿去學習,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在新的崗位上做到外卷。

 

本文由 @pm老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