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寫作經歷教你搭建個人認知系統

6 評論 4377 瀏覽 30 收藏 17 分鐘

編輯導讀:一個人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拒絕什么,抵得住誘惑,經得住考驗。那么,如何構建自己的認知系統呢?本文作者根據自己5點的寫作經驗,對此展開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正兒八經以文章的形式向外輸出快5年,這期間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我想是我成為了我自己,逐漸去標簽化。別人提到我時,僅僅是我,而不是角色化人格,比如誰的女兒、誰的戀人。我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是大眾或者世俗期待的樣子。我逐漸擁有完整獨立的自我人格,我從心底接納自己。

我覺得受益于我不斷拓展和完善的個人認知系統。

本文目錄如下:

01?個人認知系統搭建經歷

17年開通公眾號開始寫作,那時框架認知體系是做產品實習生時接觸到的產品工作流程;

18年畢業正式工作,開啟租房,有了工作外的生活,搗鼓房子做做美食,工作框架體系之上拓展生活模塊;

19年全中國旅行,幾乎每個月都有外出,工作和生活之外寫了一些游記;

20年開始對職場有很深的感悟,覺得學會做事之外更重要學會做人,框架認知體系里衍生職場模塊;

21年自我認知和自我探索浮出水面,覺得它是一個值得終身研究的課題,于是在框架認知體系里又加上了自我管理。

以上,變成如今在語雀上看到的目錄分類。最終呈現給大家時是自上向下,其實搭建的過程經歷了漫長的自下向上、持續迭代過程。

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直試圖構建一個以“我”為中心的全景式框架體系,它包含著我每天的日?;顒?、對應著我的時間分配機制,我把它稱作我的個人認知系統

02?什么是個人認知系統?

個人認知系統概念對大家來說也許陌生,知識體系框架卻老生常談。兩者間的關系是什么呢?

個人認知系統包含知識體系框架,是比知識體系框架更”高級“一點的東西。

知識體系框架稍微偏客觀一些的知識點構成的結構,比如我對產品領域的理解,有產品思維、用戶分析、需求分析等,在行業內已經形成了相對熟悉的認知,是已存知識點的重組。

個人認知系統卻因人而異,取決于每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比如我的個人認知系統一級目錄會分成工作、生活、自我管理和旅行,這是我從時間維度上來劃分的,我日常每天需要工作、生活和思考,偶爾出門旅行,這四項核心活動構成了我生命里的每一天。

并且我認為這四項是我生命的意義,僅有工作沒有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僅有工作和生活,沒有向內求索進行精神層面的思考或者向外連接去看更多外面風景和地理人文也是不是我想要的。

工作和生活是必需品,自我認知和向外旅行是精神追求,如此是我認為的生命的意義。所以我說個人認知系統因人而異,是自己世界觀、生活觀和價值觀的體現。

這些年,隨著我個人認知系統不斷完善,其實是我對自我還有世界的認知邊際不斷拓寬?;氐轿恼伦顒傞_始講,我之所以逐漸成為我自己,也是我越來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我不想要的,自己的邊界和底線在哪里。

03?為什么我要搭建個人認知系統?

一開始我腦海中并沒有個人認知系統的概念,那么為何我開始去做了這樣一件事情?

整理:

就像買了很多件衣服放在家里,不整理就會慢慢堆積如山,整理以后可以給家里帶來更多的空間。大腦也一樣,假若不整理,腦海中的信息越來越多,直至把大腦CPU消耗完,大腦運行速度越來越慢,你可能自己感覺記憶力變差,越來越“笨”。

一個人從早上醒來就開始思考做決策,一種方式是提前給自己編寫好操作SOP,按照固定流程去執行;一種是隨時應對,遇到事情就跟著去處理。很明顯第一種方式要高效很多,占用更少的大腦CPU。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記憶的。進化論告訴我們,大腦只會幫我們記住最利于生存的信息,至于其他無關緊要的,它為了節省腦力資源會盡可能忘記它們。大腦的機制不是為了記憶大量信息,如果使勁給大腦塞很多信息,可能就會感覺到思緒混亂。

在整理的過程中,有些信息會被去除、有些信息變成了知識、有些混沌的思緒顯性化成為我的認知,進入到個人認知系統里。產品知識體系和自我管理兩個模塊重點在做這個事情。

產品知識體系放著我從做產品實習生開始對產品的認知、理解,知識點的積累和整理;自我管理放著我的年度月度周度的計劃、總結和思考,甚至我每天的日程安排。

記錄:

這樣我知道我活著的痕跡,讓我的一切生命活動變得有跡可循。如今我再去翻看過往的點滴記錄,曾經的記憶會被喚起,生命由這樣的點點滴滴匯聚而成。生活記錄和游記兩個模塊重點在做這個事情。

感受力是我覺得很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對內容創作者來說。通過記錄生活,也是希望自己對生活里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敏感和覺知,而不是好像每天忙忙忙過了就過了,回過頭想不起自己到底都過了啥。

但一旦開始記錄,你在記錄的過程中會不自覺提高生活敏感度,記錄完以后過去的生活記憶被顯性存儲。

自從頭腦中有了個人認知系統的概念,我的人生變得順暢很多,甚至有種一路開掛之感。我更愿意把個人認知系統稱作我的外腦,核心是存儲信息,而我本身的大腦主要用來思考,這樣大腦CPU運行速度越來越快。

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不斷拓寬,我原不認可或者不理解的事情不斷變少,對人生命運的掌控感變強,我覺得越來越快樂和幸福。

04?搭建個人認知系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會在一開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往哪走、這么走對不對,答案往往都是“走”出來的。當走過足夠遠的路,你會發現,很多事并不是因為美好才開始,而是因為走下去,改變了,才看見了美好。

我搭建個人認知系統也是如此。

1)保持專注力

我幾乎不會覺得無聊,有業余時間我就搗鼓我的這個人認知系統,把我收集到的信息逐一瀏覽,看可以塞到我認知系統哪個位置。有些人養花養草養寵物,我就養我的個人認知系統。

每個星期周末,我基本上花至少半天的時間去清理我一周內接受到的信息,收藏了還沒來得及看的文章或者相冊內的截圖。如果遇到春節這種長的節假日,我便更覺開心,因為我有了大塊連續時間可以就我個人認知系統里某一塊專項問題去學習,來填補我的個人認知系統,我徜徉在知識海洋里自得其樂。

2)強化思考力

腦海中有個人認知系統時,我接受到了新信息,經歷的新事物。我會去思考,它應該在我個人認知系統的哪個位置??赡苁且延锌蚣荏w系的查漏補缺,可能是需要開新的目錄層級出來。但不管是哪種,這是個思考的過程,我會對我接觸到的信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有一個判斷。

因為有了個人認知系統,我腦海中一直有母題的存在。我一直會思考,不會覺得無聊。看東西也會有針對性,不會漫無目的亂看。我會覺得我在操控信息,不會覺得信息無形之中侵占我。

我盡量使自己成為信息的處理器,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邏輯框架和思維模型,信息就是模型的供給和養料,最終形成的都是自己的觀點。這個過程反復訓練,慢慢擁有深度思考力。

3)變成自己個人的名片

你想拿更多的資源,無疑你需要讓更多的人認識你給到你資源。你的個人認知系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你的價值觀、性格特質。文如其名,認可你的人會主動找到你與你產生連接。比如我的出版社編輯、或者找我創業的合作伙伴,還有數不清的粉絲朋友(嗯,據我所知,找對象也是極其好用的,哈哈哈)。

同時知識類的產物如果只存儲在你一個人大腦中,便只能對你一個人有用。但你把它顯性化寫出來形成傳播效應,可以讓更多的人受用。東西寫出去就有價值,你在睡覺時有人默默看了你一篇文章,哪怕只是文中個別語句,受到了一點點啟發,都是你的知識產生了價值。

05?如何開始搭建?

那說了這么多,肯定有朋友覺得還不錯,自己如何也能擁有一個呢?

大家可能會把個人認知系統想的高大上或者不知道從何開始,總是試圖尋找一個大而全的方法一下子就搭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出來。其實我個人覺得不是什么牛逼的技能,無非把接受到的信息歸納、整理和重新排列組合讓它結構化。

這是個逐漸的過程,你僅僅根據腦海中現有的東西先搭建起來,之后慢慢去做迭代。比如我自己是持續在做迭代,如今看到的樣子其實花了快5年時間。

一篇文章產生需要經歷靈感-素材-組合-修改-成稿的過程,那就針對這整個環節各個擊破。

1)Flomo收集碎片化靈感

Flomo是我對信息的第一道處理工具,包括每天瀏覽的信息流、讀書筆記、生活靈感和內心思緒。

這樣一個時代里,你每天會接觸到很多信息,總有那么一些信息在你心中產生了共鳴。人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如果這些東西不被馬上記錄下來,大概率日后就想不起來了,你再去找也可能花很大力氣。

每個人每天生活工作內心也有很多思緒和想要表達的東西,分享欲和表達欲是人天生就具備且需要的。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去分享,不如先學會與自己對話,那些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也許在寫著寫著就變得清晰。即使暫時找不到答案也沒有關系,生活本身就是帶著問題前行。

因此,我看過的信息覺得還不錯馬上記錄到Flomo上,不能讓信息白白流走。我內心閃過的想法,持續思考的問題,沒有找到答案的困惑我皆會記錄在Flomo 上。

我更愿意稱Flomo為我生活痕跡記錄表。有段時間,我打算寫月總結時,腦海里一時間不知道這個月干了什么,于是翻到Flomo,一條一條Memo查閱,當月思想、活動慢慢被想起。Flomo非常像我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對Flomo的使用幾乎隨時隨地,原則是只要有想法便記下來。

整體原則是:看到便記下、想到便寫下,隨時隨地Flomo。Flomo 解決了靈感和素材的問題。

2)語雀結構化碎片化信息

Flomo上產生了很多碎片,碎片當被重新組合一下。語雀是我用來處理Flomo碎片化信息的過程,是我對信息處理的第二道工具。

當我腦海中對已存的Flomo碎片開始構思,找到它們之間的關系時,我便把這些東西搬到語雀,在語雀上以文章的形式開始書寫。這個過程通常是邏輯、結構、歸納演繹等寫作方法的應用,總得來說是把Flomo 上信息成稿,成稿以后就把Flomo上的Memo 刪除。語雀解決我組合和修改環節的問題。

3)內容平臺價值體現

把成稿的文章轉移到公眾號、知乎等各內容平臺,打造個人IP同時也讓自己文章產生價值。

知識有很強的復利效應,原則上說也屬于被動收入的一種。當你睡覺時,有人讀了你的文章獲得靈感,有人關注的你的公眾號,你又積累了一些粉絲。

不要害怕向外輸出,重要的不是你輸出了什么,而是輸出這件事兒本身就極具意義。你在嘗試輸出的過程中,會得到很多治愈也會能想明白很多問題。

這樣,通過不同工具使用,達到靈感-素材-組合-修改-成稿的目的。一篇文章寫成,個人認知系統由很多篇文章組成。

以上,正文完。僅作為個人多年寫作的一點經驗輸出,自己從這件事中收益頗多,所以也是很推薦大家。

你還在等什么呢?不妨嘗試下?

#專欄作家#

花開不敗,微信公眾號:涵小仙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文藝女青年一枚,白天工作,晚上碼字,愛美、愛跑步、愛旅行,愿我手寫我心,余生不將就。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真的寫的好好,戳中了本質,有時候寫東西就是沒有一些個人的感覺,導致怎么也不滿意

    來自福建 回復
  2. 擁有完整獨立的自我人格,從心底接納自己真的很重要,上述方法感覺很有幫助,碼住啦!

    來自廣東 回復
  3. 一直找自己成為自己,拜托做自己真的超酷的!作者寫的太好啦,速速去關注了公眾號

    來自湖北 回復
  4.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要多看書,經常看一些關于邏輯思考的書,再搭建自己的邏輯系統

    來自北京 回復
  5. 這個真的很重要,人能夠認清自己才是重要的,很多人就是對自己認知不足,然后自以為是

    來自云南 回復
  6. 啊,感覺前綴太多,路徑較常規,搭建個人認知體系有沒有更系統的方式呢?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