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2 評論 1791 瀏覽 2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崗位競爭激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今年春招,不少人也感受不到“金三銀四”的氣息。那么,在這樣的氛圍里,打工人要如何調整好心態,做好應對措施?本篇文章里,作者就該話題做了討論,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職場人脫下棉服換上春裝,心里卻做好了過冬的準備。

上個周末,隊長造訪西二旗著名地標——百望山時,眼睛里是含苞待放的桃花,耳朵旁飄來的卻是大廠的「瓜」——

“你們公司可不算慘,你看看我們股價都跌成什么了?估值腰斬!”

隊長忍不住一邊爬山一邊打開東方財富,悄咪咪地看了一下這家公司自由落體般的K線,倒吸一口涼氣。

職場人不僅冷,還餓。多家大廠流出裁員、縮招的消息。“銅三鐵四“、“僧多粥少”成了公認的年度春招關鍵詞。

根據脈脈發布的《人才流動與遷徙2022》,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第一季度:平均每24個人競爭1個職位,激烈程度同比增長9%;僅從春節后第一周來看,企業招聘規模較去年同期減少4.5%,平均每個崗位收到的簡歷數量,卻達到去年同期的2倍。

不過也不用過于悲觀,曾經備受追捧的互聯網大廠雖然開啟了過冬模式,但在另一邊,新經濟行業的興起也給職場人釋放出不少新的機遇。

在這個招聘小年、求職大年,打工人該如何調整求職策略?35歲、夢碎互聯網的職場人如何逆風翻盤?Z世代的到來又會給職場帶來哪些變化?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一、寧可降薪,也要跳槽?

工作不好找,輕易不跳槽,除非忍不了。根據上述報告,49.1%的基層員工跳槽原因是“工資待遇低”,吃不飽就跑。

相較于“廉價螺絲釘”,中層管理者跳槽的首要原因和公司發展形勢相關,薪酬及晉升問題位列第二。

這也很好理解,中層以上員工的薪資結構里,期權或股票占據相當的比例,已經和公司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關系,只有公司的前景向好,才能吃到面前的那根胡蘿卜。

而平時常被詬病爹味十足的高層管理者,在職場也有被人教育的時刻,他們中有48.3%的人因派系紛爭跳槽,在脈脈上被稱為“敗北型跳槽”,即在職場斗爭中敗下陣來,不得以離開尋找下一個領地。這讓隊長想起小時候看過的《動物世界》里,猴王被挑戰者揍得奄奄一息后,被趕出猴群、獨自生活的情景。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但不論是大頭兵、中層還是高層,跳槽一定能獲得更高的薪水嗎?

雖然在廣大打工人的認知里,別說降薪,漲幅低了,都會怒稱遭遇了“侮辱性漲薪”。而如今的調查顯示,57.2%的職場人愿意為了更好的發展前景降薪跳槽。

在脈脈上,這種跳槽行為被稱為“投資式降薪”,常見于求職者在投身新的領域時,選擇主動降薪以謀求更遠大的機會,降薪入門=投資上車。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有人主動跳槽,有人被動優化。那些被裁的職場人都去哪了?報告顯示,41.5%的職場人在經歷被動離職后,會選擇轉換行業——此行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在脈脈上,有人甚至會為被優化感到欣慰,「喜提N+1,你不要我,我也早就不想干這行了」。這種行為被脈友調侃為“雙向解雇”,即公司認為員工不能勝任工作,員工也覺得行業有一定局限性而萌生轉換賽道的想法。

除了換行業或者堅守,還有一些職場人會選擇加入考公考編大軍、響應政策靈活就業、回家鄉發展或是投身實體經濟。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武林外傳》里有句經典臺詞——“我出來打工,不惦記錢我惦記什么?”除了寄希望于跳槽,做副業也成為越來越多職場人”多掙幾個W”的途徑。

報告顯示,58.5%的職場人傾向于利用專業技能,從事撰稿、設計、寫代碼等自由職業,46.8%的人偏向做自媒體“掙外快”。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嚷嚷著失業了就去送外賣,但實際上,在調查中,只有6.1%的職場人愿意接受這類體力勞動型工作?!耙患茧p酬”——一項技能,公司內外兩份薪水,才是職場人向往的狀態。

二、35歲“大齡員工”如何逆風翻盤?

在一眾職場人中,當屬35歲“大齡員工”的心情最復雜。

一方面,他們對35歲之后的薪資抱有高期待。根據上述報告,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和新一線城市,超過50%的職場人預估自己35歲之后年薪超過30萬;其中,在北上廣深,約十分之一的職場人認為:80萬以上才是自己35歲之后的理想薪資。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另一方面,“35歲困境”近幾年來愈發成為職場人的夢魘。36氪去年發起了一項關于「35歲危機」的調查,發現85.5%的受訪者有「35歲危機感」。其中31-35歲的職場人危機感最強,強度平均值達到7.1,25-30歲的年輕人平均危機值也達到了6.7分。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而招聘方在崗位需求中對于年齡的限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種危機感的來源。DT財經的調查顯示,從2017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第三季度,所有招聘職位中,要求35歲以下的職位比例從3.14%升至5.02%,漲幅達60%。

在各類企業中,要求35歲以下的職位比例最高的是國企,從公司規模來看,規模越大的公司,要求35歲以下的職位比例就越高。

而且這一數據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求職環境,畢竟許多公司并不會把對于年齡的苛刻要求明晃晃地寫在崗位簡介里,而是貫徹在實際的招聘過程中。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當然,已在社會摸爬滾打十幾年的打工人,肯定不會任薪資增長瓶頸和大廠title困死自己。報告顯示,35歲以上的大廠人,超過40%的人選擇離開光環趨于暗淡的互聯網大廠,投向前景可期的中小型企業懷抱。

在脈脈上,有脈友將這種行為抽象成“降維求穩”——因為這類中小型企業業務增長情況較好,就業環境相對穩定,而且在這里,前大廠人的能力會被認可,還能擺脫工具人的角色,大展拳腳。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除了降維求穩,還有38.2%的大廠人會選擇獨立自主創業,當一回自己的老板。出路有很多種,但很顯然,在不同的大廠中橫跳,已經不再是大廠人的心中首選。

在Magic Data創始人兼CEO張晴晴看來,35歲職場人逆風翻盤的關鍵在于練成“T型人才”——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在某個有興趣和自驅力的點上持續深挖,形成深度的認知,然后打開自己,接觸陌生的領域,將深度思考融會貫通進新的領域,快速復制,從而打通任督二脈。

時下流行一個詞語——“媚青”,指的是過度贊美并討好年輕人?;ヂ摼W公司在這點上不遑多讓。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李育輝分析稱,對于較多人,35歲左右可能是個體經驗技能增長開始小于學習能力下降曲線的拐點,于是會出現企業偏愛年輕人的現象。

但這將是短期的招聘偏好,長期則會出現“終身學習+分工細化”的格局?!覆皇撬袓徫欢伎梢猿掷m招到年輕人,資深員工也需通過學習勝任崗位……在一些崗位或任務上,更具創新精神的年輕人主導思考與創造,其他人負責支持與落地」。

總之,不斷學習,持續更新技能和經驗,提升職場競爭力,35歲職場人才能看到更寬的路。

三、互聯網大廠夢碎,新經濟成為香餑餑

互聯網寒冬尚未結束,過往“離開百度去字節、離開騰訊去美團”的純互聯網求職閉環正在被打破,新經濟行業的興起正給職場人帶來新的機遇。

什么是新經濟?目前較受認可的說法是,“新經濟”應該滿足三個標準——應用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商業模式和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典型的新經濟行業有純互聯網、零售、新生活服務、新消費品牌和智能硬件等。

從行業流動趨勢來看,過去一年中,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和人工智能等“硬核科創”成為互聯網人的新去處。報告顯示,上述行業的人才供給都有數倍增加,增幅分別為131.05%、126.83%、124.51%和106.38%。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隨著新經濟行業的崛起,人才也在發生著地域流動——除了北上廣深,杭州成為新經濟領域人才的下一站。

上述報告顯示,杭州對新經濟人才的吸引力已經超過廣州,位列第4。與此同時,杭州的90后人群留存率最高,成為年輕人最愿意留下來安家的城市。此外,成都和重慶領跑西南地區,南京和蘇州也成為了華東地區人才聚集地。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新經濟人才為什么愿意留在杭州?答案是錢給得多。數據顯示,杭州的新經濟領域薪資平均值超過深廣,躋身前3,僅次于北京和上海。

但錢給到位了還不行,漲幅的空間也要充滿想象力。在新經濟領域的薪資平均增幅上,杭州穩穩地蓋過北上的風頭,以23.80%的平均增幅位列第3。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不同地域之間也有較為鮮明的產業特征:北京、深圳和杭州的互聯網人轉行首選人工智能,上海的互聯網人轉行首選電子商務。

新經濟崛起的背景之下,互聯網不再只是一個行業的名字,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和提效能力的象征,掌握這種能力的人,將在“互聯網+實體經濟”領域產生新的勢能,實現彎道超車。

四、反向背調:00后不吃畫餅這一套

“單休或大小周,還不給加班費或調休的公司堅決不去”、“有多起法律糾紛的公司不考慮”、“領導喜歡‘畫餅’和pua的要避開”……盡管整體的就業環境欠佳,職場人也并非“給活就干”。

在選擇工作時,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尤其是以00后為主體的畢業生開始通過脈脈、同行的評價或外部報道,了解備選企業、團隊和崗位的真實狀況,“反向背調”成為職場人求職新趨勢。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在傳統招聘流程的最后,公司會通過咨詢候選人的畢業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關人士,對候選人的背景資料進行真實性核查。而頗具個性的00后反客為主,在還沒入職之時,便背調起了公司。

面試時是否被尊重、團隊領導是否平易近人、工作環境是否舒適、團隊氛圍是否融洽等,都會成為求職者的考量因素。(00后打工人,給“爹味”領導上了一課)

「面試造飛機,進廠擰螺絲」的套路,沒法留住Z世代的職場人了。因為從小物質條件較好,加上能夠接觸到大量的資訊、視野更加開闊,工作對于Z世代而言不再是僅僅滿足溫飽的手段。

報告顯示,36.5%的Z世代討厭重復性的、缺乏成就感的工作。伴隨個體價值覺醒時代的到來,新一代職場人更加注重工作帶來的價值感、意義感和精神世界的自我滿足。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Z世代愿意為愛發電,工資待遇低依然是Z世代跳槽的首要原因。此外,領導無能、晉升不公、996、派系紛爭等都是Z世代“說走就走”的理由。(95后反內卷,從“手撕”領導開始)。

24人競爭1個職位,打工人如何度過招聘小年?

五、結語

經過高速發展的20年,互聯網告別跑馬圈地、大肆招人的氪金時代。從互聯網溢出的人才急切地尋找新的出路,而在另一邊,新經濟企業也迫切地需要人才。

彎道超車、逆風翻盤的機遇一直都在,但在行業波動之下,職場人難辨“風口”與“風險”,選擇成本更高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為信息差、認知差帶來的損失,困擾著打工人,也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招聘成本。

因此,隊長建議:工友們在拓寬職業技能邊界、成為復合型人才的同時,也應該盡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標公司,先看點評,再找工作,才能跳槽不跳坑。

而“反向背調”的流行,宣告著新一代求職者對于企業“真誠”、“透明”、“平等”的訴求,也提醒著企業:求職招聘本應是一場「雙向奔赴」,每一份簡歷背后不是無差別的螺絲釘,而是一個個滿懷希冀、希望與企業相互成就的職場人。

 

作者:艾云帆,編輯:魏婕,公眾號:后廠青年(ID:houchangqingnian)

本文由 @后廠青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武林外傳:“我出來打工,不惦記錢我惦記什么?”飲食男女:“除了給我發工資的那個人,不然沒人可以這么跟我說話?。?!”謝謝他們說出了我不敢說的話。

    來自陜西 回復
  2. 現在整體的趨勢,考公的人越來越多,畢竟鐵飯碗才不會讓人年齡焦慮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