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3 評論 3775 瀏覽 25 收藏 31 分鐘

編輯導語: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其管理者的領導能力也是需要極其突出的,那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從哪幾點可以快速下手呢?本文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不敢你是否是管理者,都值得一讀。

「管理」是一個古老又宏大的問題,而且多數人都有管理其他人的掌控欲,所以各種管理書籍很多,各種角度的理念也很多。

比如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杰克·韋爾奇的《贏》、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等,都是大師和經典神作。

但這些書不可能適用于所有場景。

首先,書中的管理理念源于歐美,不一定適合中國文化;其次,科技在發展,人類在進化,現在遇到的問題和書里幾十年前的情況,未必一樣;最后,管理大師的理念很抽象,對實操指導功效不大。

更重要的是,管理不只是企業家的專屬能力,也是每個職場人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能。

所以,互聯網從業者需要一些從實際場景出發的、直接可實操的管理建議。

為了滿足這個需求,我把本文的討論設定一個范疇:只針對互聯網公司,且是百人規模以內的團隊。

也就是說,受眾主要是互聯網公司的一線和中層管理者。如果你是一個大廠GM或者VP,管理著上千人的團隊,那可能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因為我一直是在互聯網公司工作,也做了多年的管理者,團隊規模在百人以內,所以本文是我在管理實戰中的經驗提煉。我把這些經驗,梳理成「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有點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在講之前,先說一下互聯網公司一線和中層管理者的現狀。

我就發現,挺多互聯網公司的一線管理者或者中層管理者,可能業務能力是牛逼的,但管理能力都很欠缺,基本上沒有知識體系,完全靠直覺來管理。

然后呢,互聯網公司的人員又很年輕,所以這些管理者也很年輕。有朝氣有活力,但缺少社會閱歷和自我認知,也就是說自己還沒有那么成熟的時候就開始做管理了。

那么再受到一些壓力或者生活不愉快的事,很可能人的各方面就都畸形了,肯定會釋放和傳染到團隊,造成大規模傷害。

為啥公司不招成熟的管理者?

互聯網公司在過去十幾年里一直是前沿行業,所以從業者都年輕,成熟又能勝任的人選是極少的。

為啥最近業內35歲的話題很熱,而以前沒有?那是因為從業者年齡結構的變化導致,那批畢業后就投身到互聯網行業的朋友們,到了35歲了。算了算,互聯網快速發展了十幾年,差不多能對上。

也就是說,比較早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也就40歲,所以絕大部分人都很年輕,找到具備成熟管理經驗的人很難,畢竟這是需要時間打磨的?;鶖刀己苄?,怎么從中選出領導者呢。

為啥公司不做好管理者的培訓體系?

各種管理方面的書里,都會提到通用電氣的培養和提升領導力的人才發展計劃,為啥互聯網公司在這方面很少有作為呢?很簡單,公司不重視,老板更不重視。

從上到下的不重視,會讓所有人都覺得,任何管理方面的培訓或者相關流程,都是影響干活。比如公司從外面花錢請了專家來培訓,員工會覺得HR吃飽了撐的,整這些沒用的,影響自己干活。

這些在管理者崗位、拿著管理者薪水的員工,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管理上根本沒入門,去學習本來就是自己應該做的。

為啥意識不到?除了無知者無畏之外,就是沒有后果。

比如業務目標沒有達成,這個管理者會有嚴重的后果,影響個人發展和經濟收入。如果管理沒做好,短期是看不到后果的。畢竟是管理者,有啥事也可以壓一壓,人更容易被眼前收益所引誘。

話說回來,有預算去外面請人做培訓的公司已經沒那么多了,能做到這點就很不錯了,說明也是有點實力的。很多公司也是沒預算做這事,HR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除此之外,互聯網行業發展快,要求公司發展也得快,所以管理能力提升這件事都會往后放。王興曾經也引用過在硅谷流傳的那句那句名言:Keep growing, fuck everything else。

所以管理者的能力培養,在很多公司就是「everything else」。沒準過兩年公司就死了,或者公司沒死員工也早跳槽了,所以做這事的必要性就更低了。

管理方面一團糟,但業務發展的還行,掩蓋了問題。這可能就是互聯網行業,在過去這么多年了里的共性特征。

但之后進入到發展穩定期,投身這個行業的優秀新人會更少,因為行業光環和造富神話沒了,所以平均年齡就會提高,也會相對更穩定,公司在管理上的投入勢必就要逐漸增加了。

那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從哪幾點可以快速下手呢?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一、輸出并激發共同信念和愿景

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 沒想明白的50個問題之No.12

也就是說,首先對自己的業務,要有信念和愿景。這樣才能持續的輸出給團隊,激發共同意志。

雖然聽起來有點虛,但這是團隊長期且有戰斗力的前提。

具象化描述一下。作為團隊的leader、業務的負責人,在清晰理解公司整體戰略方向的基礎上,也要給出自己這個業務的價值、愿景和使命,而且必須足夠合理和系統化。

要給團隊不斷去傳達和輸出,諸如這樣的問題:

  • 這個業務的價值是什么?該如何去量化?
  • 極致理想化程度是什么樣的?一年以后會是什么樣?
  • 對于用戶、對公司、對于社會有什么樣的價值?

團隊同學對業務,需要一個理想化的描述。這么做不是為了畫餅,而是讓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業務的方向和價值。

人的大腦有想象的能力,而且想象會反過來激勵人的行為。這里的業務理念和愿景,就好像指給大家:看到那個城堡了嗎,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一定會特別好玩。

換位思考一下團隊的同學們,他們每天做的都是非常具體的事情,勤勤懇懇的扮演者螺絲釘的角色,只顧低頭做事,無暇抬頭看天。

時間久了,未免就有些困惑和迷茫: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這件事真的有價值嗎,我想不通。

員工如果想不通業務和自己的價值,就會影響情緒和工作的動力,從而影響團隊戰斗力。而且這種問題如果出現了,就不會是個別現象,群體現象會對業務有更大的危害。

我之前工作的時候會做這樣的事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組織團隊全員的會議,由我來分享這段時間業務的進展,以及我有哪些新的認知,另外也會同步公司層面新的信息。

就像是給我老板匯報一樣,我也會給團隊匯報,所以講的都是比較偏底層的東西,解決的就是業務價值和團隊信心的問題。大家都很辛苦,還是要經常鼓鼓勁的。

要想做好這件事,要求團隊管理者自己要有足夠系統和深刻的業務認知,而且要相信只要努力,這件事真的會發生。

舉個例子,不一定準確。

我會告訴大家,如果我們把內容供給的豐富度坐上去了,助力他們在生態里運轉起來,理應就可以獲得正常的分發。那么就會帶來螺旋式上升,讓內容生態更豐富、更有生命力。

那么這個供給側的優化,就應該是創作者運營需要做的事。對于這個產品,甚至整個公司都會有自己的貢獻。

如果我們做到了,就會發現之前的短板品類,可以運轉的更好,那些有對應內容消費需求的用戶,就會更多的來使用這個產品了,很有可能會帶來用戶時長、使用頻次甚至DAU的提升,這就間接夠到了產品的核心指標。

當然這個想法非常不嚴謹,也沒有得到過客觀和科學的驗證。但在運營側,首先要依賴自己的觀察和專業度提出假設,先行一步,才有可能看到成功的出現。

在這里,這個更重要的是我對業務的信念和愿景。我希望團隊能認可和踐行,激發共同的戰斗力。

如果你會質疑這點的重要性,可以試著觀察有/無愿景的兩個團隊,分別是什么狀態。

我相信,有愿景的團隊,員工在工作中還是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但會更容易戰勝這些困難,保持相對正向的斗志。

反之無愿景的團隊,一旦遇到困難,很容易就會倒下一片。作為團隊管理者也很難扭轉,無力回天。

二、做一個正能量的「源」

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 沒想明白的50個問題之No.12

這個源,是說要持續散發正能量,去給團隊補給,去帶來正向影響。

怎么理解「正能量」?我拆成這幾個詞:正向、積極、樂觀、勇敢和穩定。

可以試想這樣的場景:作為一個團隊管理者,你的情緒和狀態會直接影響團隊。當你走在工區的時候,大家會看你今天開不開心,是精神飽滿紅光滿面,還是像沒氣的氣球一樣。

之前就總會有同事私下問我:敘哥,你看起來最近有點憔悴啊。一方面是關心,另一方面也是關注我的狀態。

大家可能會擔心,如果我被老板罵,會不會承受不住這個壓力,就會一股腦的釋放給大家?給團隊布置很多奇奇怪怪的任務。

如果我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源,那么也會給團隊正向的影響。即使工作本身是惡心的,但團隊氛圍積極向上,大家工作起來也是開心的。

如果我是一個很沉悶憂郁、煩躁易怒的人,那整個團隊都會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公開聲張,只能私下吐槽,在這種氛圍下工作也不會開心。

在拆解正能量這個詞的時候,還提到了「穩定」。這和其他幾個詞是不一樣的方向,也非常重要。

作為一個團隊管理者,不管遇到什么事,承受著什么樣的壓力,都應該保持穩定的狀態。

最理想的狀態可能是這樣:在和共事的兩年里,你始終是同一個狀態,沒有過度的情緒起伏,非常穩定。

一個經常有強烈情緒波動的管理者,會給團隊極大的不安全感,肯定會不由自主的把情緒發泄給員工。

我就聽到過員工這樣吐槽自己上級:不知道因為什么被老板罵了,回來就在群里噴我們。我們又沒做錯什么,自己能力不行被老板罵,拿我們出氣。

在我最近經歷的幾任上級里,這方面做的都特別好,非常讓人敬佩。事后才知道,上級承擔了很大的壓力,甚至可能面臨著嚴重后果,但在開會和溝通中,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波動。

三、學會共贏

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 沒想明白的50個問題之No.12

這里說的「共贏」更狹義一些,就是主動留出屬于協作方的蛋糕。

不要在意眼前利益多少,或者誰來出這個風頭,誰來刷這個存在感。長期穩定的雙贏合作,有利于在公司把工作做好,也給團隊拿到了更多資源。

有點像電影里那種社團分現金,大家都歪七扭八的坐在桌子前,老大把一沓沓現金甩給每個人,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這個場景,覺得很江湖。

與誰共贏呢?不只是協作團隊,也包括下屬員工。

在團隊員工產出勞動成果之后,要學會把這個員工推出去,讓老板和同事知道,讓這個員工獲得表揚和獎勵,而自己要學會往后退。

管理者去占有員工的勞動成果,是非常容易的事,因為自己有話語權的優勢。正是因為這樣,向后退才是更明智的選擇。

首先,因為你團隊員工的成績,實際上也就是你的成績。而且你不僅拿到了業務成績,還有管理上的進展,比如培養出了這名出色的員工。這本就是包含關系,不需要搶。

其次,你的行為是有導向性作用的,員工都在看。如果你對大家好,就會贏得更多的信任,團隊也會越來越團結,也更有戰斗力。

要學會在做事之前,就把蛋糕分清楚,先說清楚。相當于提前就把這塊蛋糕預支給協作方或員工,讓對方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預期,這樣不會模模糊糊的做事,不知道是該堅決的投入,還是「意思意思」。

先預支,在兌現。幾次這樣的合作之后,你身邊信任你的合作伙伴就會越來越多,這就是寶貴的財富。

四、具備更強的業務能力

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 沒想明白的50個問題之No.12

這個道理很簡單,作為團隊管理者,首先是一個業務負責人。那么業務能力就應該更強,否則怎么指導和監督別人的工作呢。

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把自己認為的常識當作共識。但實際上每個人心中的常識是有差異的,這就需要有理性分析和拆解問題的能力。

打個比方,即使你有很高的學歷,但是要去教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因為你不能把自己認為的常識,當做大家都理解的共識。而且必須要站在小學生的視角,以他們的知識儲備為前提。這就是巨大的考驗,沒有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是做不好的。

作為管理者也是一樣。你不但要知道這件事做得不好,更重要的是知道哪里不好,應該怎么做,為什么這樣是對的。

這個指出問題的過程,就是指導和賦能員工的過程,也是一個管理者的職責。

但我見過很多的管理者,在開會的時候就發脾氣了:你這樣做本來就不對啊,為什么還不理解呢,應該趕快去改啊,別再浪費時間了!

員工就很委屈: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哪里有問題,我就是不理解才問你的,你是我老板就應該告訴我。應該講道理,而不是拼嗓門。

這樣的行為,會讓員工對管理者失去信心,會被私下評價為專業能力不行,沒辦法指導團隊,就知道用職級壓人。

這樣會導致團隊的執行力變差,因為大家不相信管理者,認為決策可能是錯的。

描述一個場景。

管理者在與員工溝通績效,表達了員工沒有達到崗位預期,所以績效是C。

但員工毫無思想準備,就問:

  • 為什么我是C?和標準比,我是哪里做得不好?
  • 如果做到A應該是什么樣的?能舉個例子嗎?
  • 既然你認為我做得不好,為什么從來沒有告訴過我,指出過我的問題?

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都應該有能力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才對。但實際情況,應該大部分是回答不好的,甚至對這個反饋毫無準備。

很多工作要做在前面,更重要的是真的知道員工差距在哪里,一條一條的講出來。而且不能甩鍋給自己上級,也不能逃避問題,這就必須具備更好的業務能力。

管理者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易的接出一杯水給員工。如果自己也只有一杯水,那么憑什么去管理別人呢?

再描述一個場景。

團隊開會在討論:要不要做活動預熱,以及推廣資源應該怎么利用?全部放在同一天投放?還是分布在幾天?

之前解決這樣的問題,主要依靠常識和經驗,經不起推敲。那么如果有分歧,就很難解決。

這時候作為管理者,就應該給出決策依據,秒殺全場,快速解決戰斗。

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 沒想明白的50個問題之No.12

見上圖,橫軸是活動上線的天數,縱軸是活動效果,那么橫軸??縱軸就是活動的整體效果,從圖中看就是色塊的面積:

  • 活動一的累計效果,就是灰色色塊的面積
  • 活動二的累計效果,就是灰色色塊的面積+紅色色塊的面積

所以很直觀的可以得出,活動二的效果更好。

是什么因素決定了活動二的效果更好?就是活動第一天的效果。因為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隨著時間推移,效果遞減的。那么起點的高度,就決定了色塊的面積。

所以通過這張圖,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做活動,要預熱。而且要把所有資源在第一天釋放,沖得越高,整體效果越好。

舉這個例子,是想把場景描述的更具體。當團隊員工不理解或有意見分歧的時候,管理者要具備更強的業務能力,來指導員工,來用實力「碾壓」,而不是靠職級。

五、與其他團隊建立持續合作的關系

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 沒想明白的50個問題之No.12

可能有人說,這就是拉關系搞派系嗎?看起來這個動作很像,只是目的和出發點不一樣。

首先要明白,既然選擇在公司打工,實際上就是組織中的一塊磚、一顆螺絲釘。所以,就要與其他的磚和釘產生聯系,也要知道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和作用。

用這樣的系統性整體視角去看分工,就很容易理解協作的重要性。

Paul Graham在《黑客與畫家》中提到,公司是組織,意味著你所做的工作是與很多人一起合作完成的,你只是其中一分子,對于公司的貢獻很可能不是直接性的,而且必須要滿足公司的運行方式。

公司對你的訴求,是在公司的價值觀體系之下,與同事更好的協作,做好公司分配給你的工作。

與協作方同事多一些溝通,一起喝杯咖啡或者吃頓飯,目的是讓對方了解你,也熟悉你所在的業務。

試想一下,如果協作方對你、對你的業務不熟悉,甚至不認識你,沒有任何交情。那么在某些可以幫你,也可以踩你的場景下,至少是沒什么理由幫你的。如果真的踩你,也無話可說。

所以,要把協作方作為自己的資源,要知道這件事不只是代表你自己,也是為團隊在爭取資源。

因為你個人的努力,在公司內部積累了很多人脈和資源,當團隊員工去協作執行的時候,也會非常順利。這也是你作為團隊管理者,給員工提供的賦能。

反過來說,如果你四處樹敵,那么員工在工作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大的阻礙。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被算計了。

在這件事上,我的認知有一些變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我特別崇尚業務能力強的人,認為只要把事情做好,把結果擺在那里,多一句廢話都不用說。什么拉關系搞派系的事,我是非常鄙視的。

但后來認知就變了,除了上面提到的要系統性看問題之外,也有很多具體的感受和見聞。

因為協作方不了解我們的業務,不但沒有協作,還拉扯了我們業務的后腿。關鍵是在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損失已經產生了,即使花很多時間,也無法彌補。

如果我日常就注意這些,做好協作方的溝通,恐怕就不會有這些問題。甚至還能得到給力的助推,這對于我、對團隊、對業務都有好處。

六、敢拍板,勇于承擔責任

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 沒想明白的50個問題之No.12

對于管理者來說,拍板是職責,也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因為當你做了這個決策,意味著接下了這個接力棒,要承擔責任。

無能的管理者,逃避責任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不拍板。

之前在一些會議和溝通中,我就發現有一線或中層的管理者,要么說「你來定」,要么在該說話的時候不說。在我看來,這就是逃避責任。

公司給你這個管理者的位置,就有相應的責任。只有你履行了職責,公司的業務才能運轉起來。否則你就變成瓶頸,每次流轉到你這里的時候,就卡住不動了。

我也發現,不拍板這個現象,往往和甩鍋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這就是責任感的問題,當然背后也可能是能力的問題。

所以,建議管理者勇于給出具體、明確的指導建議,這樣才能推進業務快速發展。哪怕不行,也要明確說清楚態度和原因。

管理者的模糊表態,有時就是公司效率低下的罪魁禍首。

七、不要批評員工

在互聯網公司怎么做管理?我總結了優秀管理者的七個特質 | 沒想明白的50個問題之No.12

作為管理者,怎么不能批評員工呢?那我還怎么做管理呢?

批評這個行為,一定是帶著負面情緒的,員工從語氣、表情、措詞中都能感知到。

在接收到負面情緒后,員工肯定也會產生同樣的對抗情緒,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兩個人變成敵對狀態,還怎么對話、怎么解決問題呢?

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上說,批評員工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就像家長打孩子一樣,只能給對方帶來恐懼感和壓迫感,關注點沒辦法聚焦在錯誤的事上。

管理者對員工的批評,會讓兩個人的關系變質。起初可能只是情緒,后來就會有誤會,之后就是隔閡和矛盾。嚴重的話,以后就是仇人了。這個結果真的是完全沒必要的。

正確的方式是:用積極的態度和客觀的措詞,指出員工的問題。并且要站在員工的視角,去講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影響。

比如,大概可以這樣交流:

老韓,這件事我認為這么做是不對的??梢灶A計到,會帶來這樣和那樣的結果。這個結果對于公司和咱們團隊來說,都是有負面影響的。而且對于你來說,也可能會影響你在公司里的口碑,甚至績效。本來很靠譜的人,別讓別人誤解我們。我建議你可以這樣和那樣來調整,在本周就做完,應該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做補救了。

以上是我簡單列舉的示意,當然日常溝通的情況都會很復雜,管理者需要靈活掌握。但記住,這種談話一定要在私下進行,不要在其他同事在場的情況下,否則會傷害員工的自尊心。

另外,作為管理者,也不要輕易評價和審視員工。

當下這個年代,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都有很大差異,也有各自不同的敏感點。有的涉及隱私,有的涉及自尊。雖然自己是管理者,但不代表就可以隨意談論和評價員工。

員工的很多情況,管理者不一定了解。

比如,員工的原生家庭是否幸福,是否是單親家庭長大?已婚員工是丁克還是備孕期?員工的性取向是什么?對談及年齡的態度是什么?

這些情況,很有可能都是員工不愿意被提起,甚至是非常反感的。如果管理者不小心碰到了這些領域,對兩個人關系的傷害會很深。

管理者只關注員工工作本身就好,個人情況本身與同事就無關。如果說關系確實很近,大家互相都很了解,那么也不要隨意的去提及,或者以評價和審視的角度來發表看法,這個是管理者的禁區。

#專欄作家#

韓敘,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貓眼電影產品運營專家,創業時經歷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用戶的玩法。從業10年,專注互聯網運營領域,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和UGC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如果真的能具備這七大能力,那成為管理者肯定不在話下了。

    來自江西 回復
  2. 具備這七大能力的人感覺不是很多,大多數還是之前的老一套的管理辦法

    來自山東 回復
  3. 真正能有效培養并具備這七大能力,有利于互聯網公司管理者的快速發展,不過任重而道遠。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