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職業焦慮中重塑個人成長
編輯導語: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很大一部分的職場人都十分焦慮,互聯網行業作為一個十分內卷的行業也不例外。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在職場焦慮中重塑個人成長的具體方法和邏輯,感興趣的的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我的焦慮
最近經常會有2個方面的焦慮來源:
- 來源1:埃隆馬斯克成為新晉的世界首富,未來的某個時刻,可能會像前幾年的地產/商業地產行業被互聯網首富取代一樣,互聯網被其他應用載體,比如芯片、機器人、新能源車,甚至是醫療領域所代替?;ヂ摼W行業已經不算一個嶄新的行業,越來越多跡象顯示,會有更新的行業將會融合或者部分替代互聯網的,成為未來的“關鍵行業”。
- 來源2:前段時間,相關部門正式發布了“個人養老金制度”,這個制度將成為繼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第三個養老方面的制度性安排,目前主要潛在的好處可能是稅收方面的優惠。
我們很難不會在這樣的環境里感到焦慮,這個行業究竟能不能允許我們順利干到退休?
事業單位可能會有“繼續教育”這個說法,互聯網行業可能只能靠自我的“個人成長”,打破35~45歲之間的職業焦慮。
二、自我懷疑
1. 做了多少“撒胡椒面”的事情
回到自我的層面,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我的自我懷疑是:細數一下,我自己干了多少“撒胡椒面”的事情?
對于北方的同學來說,“撒胡椒面”可能并不陌生,做菜的時候會經常撒點胡椒面,味道會好很多。在古代胡椒都是從西域引進,非常珍貴,價格也很昂貴。
但胡椒面還是個錦上添花的事情,菜品本身很重要,但是不撒胡椒面還是能吃的,你不放鹽試試?
2. 那么,什么崗位是企業的“鹽”
翻譯過來其實就是:什么崗位是企業的關鍵崗位?看公司的治理時間分布,上半年抓產品設計,下半年抓區域銷售,全年抓制度漏洞??词掷锏墓ぷ?,要么應該貼近產品,要么應該貼近銷售,在中間的往往更加危險,沒有資源、沒有支持。產品和銷售,應該是企業的“兩把鹽”。
3. 通用技能or專業技能
還有一層的懷疑,是我擁有的技能應該是“通用技能”多一些?還是“專業技能”多一些?
通用技能的好處是,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這些人的技能可以保證求職者快速過渡到其他的行業,包括學習的能力,甚至組織能力,會議總結的能力等等。
但是很難保證在這個公司里活的久,而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會在一家公司活的更久,但是跳槽的成本會更高。
三、需要什么
1. 需要一場硬仗
前幾天聽過一個播客,講當你不知道如何判斷自己的哪些事情做的是有意義的時候,可以想象一下,當你掛掉的那一天,你會愿意把哪些事情寫在你的有限面積的墓碑上?
這樣思考雖然有點詭異,但是和職業生涯一樣,你的哪些spark愿意被寫在簡歷上?
應該是一場一場的硬仗,尤其是在畢業很久很久以后,做過哪些影響深刻的事情,做過哪些事情又影響了這場硬仗,可能是需要簡歷解釋的事情。
2. 需要項目思維
有的公司要專門設置項目經理的崗位,公司里很多事情不可能無限期的花錢支持你干下去,事實上每件事情都需要當成項目來做。
項目思維就是無論是創新崗位,還是執行崗位,應該有點項目思維去思考,需要成本控制,需要業務規劃,需要相關方管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來可能人人都應該是項目經理,公司需要更靠譜的你。
3. 需要知識體系
現在行業發展很快,但卻要見客戶就造航母,但產品單一到下水就翻船。鉆研一個行業,應該需要完整的知識體系,最起碼讀讀行業洞察,知道行業規模,知道現在哪些公司在做什么的。
也要最起碼讀10基本這個業務的專業書籍了解行業大致面貌吧。橫向能不能講講所處的大行業里面有多少細分賽道,縱向看看業務流是怎么樣完成的,各個資質是怎么配合的,盈利關系是什么?
4. 需要點好奇心
我的一個做市場的朋友向我抱怨,怎么沒有人愿意幫我寫公眾號材料呀,我出的主意是在和老板開周會的時候講出來要他干什么。但是這樣的模式有可能會造成人家業務不愿意幫你完成KPI,你應該了解你的協同團隊在干什么,他在乎什么,他的業務有什么困境,你能不能幫他干點什么?
好奇心就在這時候有作用了,可以帶著好奇心,主動了解一下這些售前的工作,產品線都有什么,這個工作不是非常容易?
喝個咖啡的功夫,做一個訪談,幾百個字的大綱總能寫得完吧,沒有好奇心,不愿意主動接觸這些公司正在干的事情,你只能求人家幫你寫,時間長了自己也會厭倦這種工作內容。
更合理的市場,應該是需要接觸產品和銷售的,甚至領先他們布局市場,但沒有好奇心,就只能干干新媒體的活。
5. 需要業務邏輯
我總是在想突破現有公眾號的行文邏輯,但是發現很困難,我的思維經常是枚舉型的,喜歡羅列很多的關鍵事項。
當然也有的人是抓大放小的思維,或者注重因果分析,或者是利用別人幫自己達成業務目標,或者善于資源交換,或者甚至像有的銷售,是更善于從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但總歸是需要養成1~3種邏輯的習慣。
6. 需要真誠做事
真誠的這個事情,最近感受比較強的是一個銷售在和客戶溝通產品的時候真的是既不夸大產品的能力,又在替客戶思考產品未來的價值。
一家公司或一個人在這個行業存活的是否夠久,不取決于能不能把產品賣出去,取決于能不能把吹出去的牛交付掉。這么想想,工作上的真誠應該是一種踐行精神。
7. 需要獨立人脈
職業發展到中程或者后半程,應該是對人脈的經營。
脫離共識和平臺,當你自己做公司的時候,真的還有現在的人脈資源嗎?現在的資源到底是公司的?還是你自己能繼承的?
現在的環境可能是不像前幾年行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任何行業在生命周期里,都會到成熟期。
在大的浪潮里面,選擇會比努力更重要,行業的上限決定了個人發展的上限。但上限里也要卷一卷的,能否卷到上限可能是需要個人長期努力的,發展復利精神,很有可能會比不搞投資,或者喜歡炒股的人賺得多。
#專欄作家#
稀奇先生,公眾號:稀奇星球,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擁有十余種標準化產品規劃經驗,7年TO G業務老兵、智能化解決方案產品專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
確實現在的職場人都有一些職場焦慮,經濟下行,什么都得擔憂
有時候真的會焦慮,怕被公司裁掉,所以也想努力提升自己
感覺現在大環境下焦慮蔓延,不過適當的焦慮有利于個人成長。
我也經常會感到焦慮。焦慮的來源還是對自身的不自信,可能最主要還是因為自己能力的不足,所以常常會對自己不滿意。
職業焦慮可大部分是因為意識到了自己工作上能力的不足,所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當自身能力與當前資源不匹配時,就會產生焦慮,最重要的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
焦慮是難免的,更何況現在還到處都在販賣焦慮。我自己的感覺就是,只能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不斷進步
作者比喻的很形象!非超好理解,怎樣積累項目啊總感覺沒有拿的出手的項目可說
現在的就業環境壓力太大了,如何平復好自己的焦慮很重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
與壓力和解、與焦慮和解,不抗拒壓力跟焦慮,在壓力中重塑個人成長
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會在一家公司活的更久,但是跳槽的成本會更高。認同作者的觀點,到了一定時間段,你的能力其實是平臺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