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書帶來3個小故事——有關增長、營銷、成長
產品工作中,當產品比較成熟,優化空間比較小的時候,如何用運營的視角去解決戰術層面的問題?個人成長遇到低谷怎么辦?本文作者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你分享。
一、有關增長
從一本書談起。
阿里首任COO關明生,多年前出了一本書叫《關乎天下》,講的是早期阿里的管理實踐方法。
書中提到了一個概念,叫:獵人和農夫
這是什么意思呢?
獵人狩獵,馬上可以滿足胃口以及捕殺的快感,很爽。但也有問題,狩獵的結果不可預測,獵人不一定是勝利者,可能會受傷或者死掉。
農夫耕種,可以通過更合理的計劃,遵循自然生長的規律,就能拿到預計的收益。耕種慢,并且需要投入很大的耐心,需要遵守這個規律。
狩獵和耕種,本質上是短期收益和長期價值的關系。
人類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其他動物,比如跳得不如猴子高,跑得沒有獵豹快,但人類懂得耕種,可以拿到穩定的長期收益,就可以統治世界。
這個比喻,放在企業管理和決策中也完全適用。
在人口還有紅利,以及行業發展的早期,是快速增長階段,我們都在狩獵,瘋狂的吃掉用戶和收入,把所有注意力和資源都投入在狩獵上。
此消彼長,就會更少關注耕種。
可能家里的地都荒廢了,也沒在意,還在外面狩獵,搶奪用戶。
紅利終究會過去,當發現在外面很難捕捉到獵物、收獲越來越少的時候,才想起回家耕種,就晚了,地早荒廢了。
這就告訴我們,在企業快速增長的階段,需要判斷是不是只依賴狩獵。
如果是,就要快速調整,把耕種并行的搞起來。
怎么搞呢?再扯遠點。
絕大多數公司或者產品,產品或技術能優化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一方面,已經過了那個「依賴產品優化就能帶來增長」的年代了;
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沒有實力把產品打磨到極致,少數幾個大公司的情況代表不了全行業。
所以,老板看到的問題,如業務在運轉的時候總卡殼、轉化率低;或者獲客能力差,來了也留不住等等,靠產品和技術優化,都很難解決。
但用運營和增長的視角,很有可能是有辦法提升的。
比如,可以這樣:
- 用戶:把用戶路徑從頭到尾梳理,看看在哪一步流失率高,找到問題所在,解決掉;
- 流量:看看流量的內循環,在系統內部流轉是否通暢,在哪一步還有潛在提升的增量空間;
- 供給:去調整商品的定價或sku的結構,帶來更大規模的GMV增長;
- 拓展:拓展新品類或新業務,運營先投入嘗試冷啟動,打造MVP;
這幾個思路,都能解決公司的規模和收入增長的「大問題」。
這不是討論怎么做運營活動、怎么策劃內容,這樣執行層面的問題,而是用運營的視角去解決戰術層面的問題。
也就是把戰略落地,去Run一家公司。這個邏輯,供老板們參考。
二、有關營銷
從一個大佬和一個網紅聊起。
先說大佬。
對于網紅體質的熱銷書,我都沒啥質量上的預期,但還是會買來看,目的就是好奇會怎么寫,比如大佬雷軍這本《小米創業思考》。
讀完,還挺難用簡單的表達來評價。你說這是經典好書嗎,肯定不是。雷軍以后出回憶錄的話,肯定不會這么寫。你說這書水吧,里面也努力透著真誠,也有方法論。只是這些方法論很PR向,不是真正創業者的實在貨。
不管怎樣,我還是get到書里一個講述邏輯,就是:我有夢想(偉大公司)→故事(怎么做,少量失敗案例)→廣告(小米產品牛逼)→方法論(幾條幾點)總結下來有兩點感受:第一 、對你創業或打工不會有啥直接幫助,但雞湯效果是有的。第二、小米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營銷自己的機會。這里重點說后者,真的沒有貶損大佬的意思:在推廣自己產品上,雷軍和小米真的做得很極致,很認真。
講一個多年前的故事。當時我在百度知識產品,百度知道有一個商業產品,叫「企業平臺」。
比如小米可以用自己官方賬號,解答百度知道里有關自己產品的問題,并且能獲得特殊標識展現。這是商業產品,B端需付費,其實挺難賣的,但當時小米就投入了挺多人在做這事(應該是都劃在社交媒體范疇里),負責人和對接團隊都很認真主動,不像有些大品牌買了服務還得被催著做。直接的說,連百度知道這樣的平臺都如此重視,可以想象在微博等平臺的投入度了。不放過任何一個營銷推廣的機會,也是一種極致吧。
說完大佬,再聊網紅。
剛刷到一個賣產品經理課的主播,聽了一會。
主播說:你們知道大廠的產品經理有多狗嗎?他們每半年出去面試一輪,但這個是對的,什么什么的。
意思是鼓勵出去面試,這樣就知道行情,否則自己就固步自封,不知道自己工資水平是什么樣的。
主播們(倆人一起播)用急促的語速、煽動性的措詞,去讓涉世未深的新人,以收入為導向,去做各種各樣的「嘗試」。
當然,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買主播的課。
販賣焦慮,獲取收入。
讓職場新人,把注意力都放在眼前的收入,而不是長期成長。害人!
如果真的聽了主播的話,頻繁出去面試,絕大部分人的心態絕對會失衡,沒心思工作,心思不知道飄到哪了,到最后很可能魚和熊掌啥也沒拿到。
不是不讓大家掙錢,而是去聽這種自己還沒成長起來的主播,你能學到啥?
年輕的時候,收入相差兩千,看似是大問題。
等到你三十幾歲,你就知道兩千塊在你收入比重里根本沒那么高。
前提要走正道,做正確的選擇。
在年輕的時候更多關注成長,經驗積累起來以后掙錢的機會多得是。
像這樣的主播,自己沒啥社會閱歷,靠販賣焦慮賣課,賺不該賺的錢。
別跟我說有太多人都這樣收割所以見怪不怪,別跟我說大家喜歡看所以存在即合理。
人要有點獨立思考能力,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才是完整的人。
看不慣,就要說出來。
三、有關成長
養成一個好習慣為什么這么難?
當你無數次下決心要早睡、要健身、要讀書,但都堅持不下去、半途而廢的時候,是不是認為都是自己的錯,因為自己意志力太差了,所以才沒辦法做好這件事?
當然不是了。
如果總認為自己能力不行,或者難度太大,這樣帶來的消極、負面情緒,反而對做好一件事制造更大阻力。
從想做和實際去做之間是存在一道鴻溝的。養成好習慣,不能只靠意志力,而是有好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福格行為模型:B=MAP。
B是行為,M是動機,A是能力,P是提示。
也就是說,當人們有能力、有動機的時候,只要得到提示,行為就會發生。
這個公式,簡單易懂,我就不多做介紹,說一下我的三個核心感受,可以幫著大家從另外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公式。
第一,停止自我批評。
把關注點放在做事方法上,而不是沉浸在否定自己的情緒里。
焦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促使你放棄;惡性循環的焦慮,還會影響你的自信心。
所以,在培養好習慣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參考一下福格行為模型,努力從方法上解決問題。
第二,把事情變得簡單。
每周跑10公里,如果對你來說太難了,那么就先跑3公里;
每天寫800字,如果讓你感到頭疼,能不能先寫200字。
關鍵是把目標拆解成多個步驟,把難度降低,盡可能減少執行阻力,不要過于依賴個人意志力和動機,這樣才能提升成功率。
第三,保持積極的情緒。
在培養好習慣的過程中,無論多么小的成功,都可以慶祝一番。
要鼓勵自己并非打擊自己,在持續積極的情緒狀態下,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在《福格行為模型》書中提到的一個細節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就會大聲說: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如果你實在覺得這種暗示有點虛偽,可以調整一下內容和語氣,比如說:不管怎樣,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這就延伸到另一個問題:情緒低落該怎么調整?
我的觀點是,再低落的狀態都可以調整,只要不是遇到了人命關天的大事。
講講我自己真實的個人經驗。
在一周前我的狀態特別不好,沒動力做任何事,看問題也很消極,干啥都沒勁,情緒和睡眠都很差。
因為這樣的情況之前經常發生,所以有些處理經驗,持續調整幾天之就恢復了,現在又是動力十足,充滿正能量了。
我把這個經驗分享一下,不知道是否適用其他人,更不知道對不對,沒研究過。
核心是我把自己看成一塊電池。
玩命用了一段時間,就會沒電。這時候不用自責,不用想太多,別再繼續用,去充電就行了,這個道理很簡單。
具體做這幾件事:
1、停下來,不再工作
目的是不讓情況加重。
只要不是火燒眉毛的事,都先放一放,涉及到其他人的,也死皮賴臉的拖一拖,務必留出喘息的時間,這是前提。
如果你身體沒辦法停下來,至少可以讓自己精神狀態先停一停。
比如不再逼迫自己把事情做完美,不再去做深度思考工作,不再事事爭先。
2、去做能讓自己放松下來的事
目的是跳出當下狀態。
每個人放松的方式不同,我自己就是看書,看沒那么費腦子又能讓我沉浸的書。
其他人肯定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健身什么的,看個人情況而定。
因為我遇到的問題,主要是精神層面的,所以要從注意力上換個環境,不一定非要去旅行,去做能讓自己放松的任何事。
3、找自己的興奮點
目的是再次啟程!
前面兩點主要是在讓電池休息,并且充上電,所以肯定是需要幾天的過程,就算是恢復期。
在覺得差不多有力量之后,就要找自己的興奮點了,回歸到之前的狀態。
關鍵是要給自己至少兩三天的時間,而且要主動的努力調整,而不是被動去等。
以上,就是全部。
專欄作家
韓敘,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貓眼電影產品運營專家,創業時經歷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用戶的玩法。從業10年,專注互聯網運營領域,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和UGC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謝謝大佬,看到后段,我學會了停止內耗!
好的
謝謝大佬分享
人要有點獨立思考能力,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才是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