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運營總監教你如何深入思考
有很多人想要提升自我認知,但是很多時候卻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夠提升。作者結合自己一些案例,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并且帶你進行深入思考,實現認知躍遷,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我工作9年,目前在一家互聯網大廠做運營總監。受《納瓦爾寶典》的啟發,最近三個多月開始,每天在朋友圈發一條原創思考,在這100天中,我收益匪淺,三個月中間至少經歷了兩次認知的躍遷,這種躍遷不只是術層面的,更是道層面的。并準備將這個事情持續地堅持下去。
我認為思考至少可以給人帶來如下好處:
- ?思考可以加快認知的升維。
- 思考可以更容易看到事物本質。
- ?思考是擁有復利效應。
在今天這篇6000字的長文中,我把我的思考心得講給你,希望能有些同頻人可以精神共振,從中收獲一些,并實現自己認知的升維。這篇文章信息量較大,需要時間消化,我會盡量寫得更通俗些,并賦予一些案例。
一、思考的意義:為什么我們要獨立思考
講一個世界的真相,其實我們原以為的很多東西都是假的。這個世界是意識形態的產物。
《人類簡史》里面有一個經典案例,這講的是小麥讓人類被動地從狩獵文明轉向農耕文明的故事,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人類統治了小麥,而是小麥奴役了人類,讓人感觸更深的是“在農耕文明里過了兩代人,他們竟然完全不知道之前還有狩獵文明這回事”。
看到了么。你還是你,只是因為你出生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你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完全不一樣,因為你的思想都是社會的意識形態賦予你的,而不是你自己的。我們每代人,之所以有代溝,因為你的意識不是你的意識,而是這個年代出生人的群體意識。
當你能夠真正理解我上面說的這一點,那么你就可以理解為甚么我們要思考了,因為思考是一個擺脫群體意識的方式,在群體意識中,給自己的獨立意識留下空間。
這就是思考的意義。思考的意義在于看清這個世界,跳出群體意識。未來屬于能夠獨立思考的人。
二、思考的本質:控制意識
《思考快與慢》這本書提出了快思考和慢思考的概念:大腦分為系統1和系統2,系統1是無意識的,產生快思考,系統2是有意識且理性的,為慢思考。
這里的系統1其實相當于潛意識,人所做的大部分決策,都是由潛意識發出的,即沒有經過思考的反應。而這種潛意識,很多是我們后天的經歷植入進來的錯誤信息,這會導致我們無意間做出錯誤判斷。
比如我們潛意識里總是會覺得,收入隨著年齡增長是會越來越高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房貸是會越還越輕松的。我們在跳槽的時候,覺得理所應當是要漲薪的,降薪那是不可能的。為什么我們會有這個感覺,是因為過去二十年社會發展的確是太快了,薪資整體一直是在漲,于是給了我們一種潛意識的錯覺:這個生活會越來越好。于是當互聯網開始裁員,國企開始降薪,有人說這個社會變了,實際上并沒有,因為現實就是這樣無常,而那個越來越好的世界,只是我們的潛意識。
我們的很多決策都是在或多或少被潛意識控制著,我們完全不知覺,這里有一些積極的,比如我們開車開熟悉了,不需要一直集中注意力,大腦溜號了還是可以正常行駛;但潛意識里也有一些要命的誤判,會讓我們為之付出代價,就好比上面“工資越來越高的判斷“。
思考的本質,我理解其實就是一個控制意識的過程,讓人能夠獨立自主的控制意識,識別潛意識陷阱,理性地做出判斷。
三、五個思考維度:縱向、橫向、反向、高度、遠度
1. 縱向思考:多想一層
指的是凡事往深了想一層,不斷問為什么,直到找到最內核的那個。
我舉個例子。
一個水杯品牌的老板遇到了銷售瓶頸,找我給他出出主意,怎么給水杯做營銷。
我思考了片刻說,我認為水杯的競品不是水杯,而是可樂。他有些不解。我繼續說:你看用戶為什么用水杯,因為要喝水,每個正常人每天都必須要攝入2000ml的水,假如用戶沒有喝水,是因為他在喝可樂,一個喜歡喝飲料的人,他是不會經常用水杯的,更不會去買一個水杯。所以水杯的競品是飲料。
我繼續說:喝飲料的問題在什么,不健康,飲料喝多了容易肥胖,容易出現各種身體問題。水杯看起來是個水杯,但它實際上是傳遞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它的背后是一種情感,媽媽希望兒子健康成長,保證每天的飲水,于是會給兒子買個水杯。老婆希望老公身體健康,賺錢養家,上班要多喝水,于是給老公買了個水杯。
營銷的主題就有了,比如打刻度杯,給ta買一個刻度杯,每天喝三杯,三杯水保證了ta的健康,保證了家庭的溫馨。他聽完后總結說:一個小小的水杯,你把它的故事都說到頂了,讓我自己都覺得我做這個行業,很有價值。
在上述的案例中,我的思考邏輯是:
- 水杯是做什么用的?——當然是喝水用的。
- 人為什么要喝水?——不喝水要死啊必須得喝
- 什么場景下要喝水?——家里、辦公室、戶外
- 如果人不喝水,人喝什么?—— 喝飲料
- 喝飲料有什么問題?—— 肥胖、影響健康、影響家庭
- 那如何讓人喝水?—— 告別飲料,來喝水。
這個就是通過不斷提問,讓自己的思考不斷接近事情本質。
2. 橫向思考:多領域的延申
也是舉一個我橫向思考的例子。
和朋友聊天,不知怎樣就提到小時候學騎自行車,小時候剛學自行車,老是想著要摔倒,越是這么想,越容易往一邊偏,反而看著前方騎,不去琢磨摔倒的事,反而就學會了。
到這里我突然開始有個感受,萬事都有一橫一縱兩軸,一軸是前方,另一軸是偏,我們總是很容易的就無意識的就偏了。偏是短期主義,前方是長期主義,偏是無意識的,前方反而是需要意識的行為。最好的例子就是炒股,炒股的偏就是價格,前方就是公司價值。但價格對大家的影響就太大了,股價一跌就慌就想拋;明知是個投機行為,但頭腦一熱就想上,這都屬于短視了,短視容易造成偏,長期主義就是盯著前方,盯著前方,遵循長期主義,就不會偏。不會摔倒。
由一個騎自行車的例子延申出一些對生活的思考,看起來很跳躍,但實際上的底層的道理是類似的,這個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思考方式,學會這種方式,你會在生活中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總結出許多規律。
橫向思考,往往需要一些腦洞,不要怕自己的腦洞大,就怕自己不去想。
3. 反向思考:不要輕信隨大流
《烏合之眾》這本書講到群體意識是一維的,簡單的、無腦的,尤其是群體做出的表面的判斷時,一定要謹慎。越是當大家要蜂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越要慎重思考:這事靠譜么,是假象,還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會這樣,危和機在哪里。
比如最近互聯網出海炒得特別熱,出海的邏輯是啥,國內該有的行業該有的品類都有了,從一線城市到四五線城市,人群也基本都覆蓋到了,于是國內就沒機會了只能越來越卷,而國外,尤其是東南亞這些發展中地區,他們的市場還很落后,還是藍海市場,于是就有新人群,新機會。
這個思路對么,看起來沒毛病,但這背后的邏輯是不是有點太表面,太簡單了,隨便誰都能想到,這是不是判斷的太草率了呢。
我會這么看這個事,我很不看好當下互聯網公司盲目做出海,因為我自己就在做出海,出海這個事其實很難,這不是一個上市企業成立個事業部就能做起來的,這里的不確定性非常大,如政府關系、監管、政策、本土化、溝通問題、服務器放哪兒、數據存哪兒、錢怎么回來、市場熟悉度等等等,可以說是九死一生的事。做出海需要老板極大的決心和資源投入,并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深耕一塊市場,有那錢和精力,不如投一個當地的公司。另外換個角度來想,哪個國外的公司可以在中國活得很好呢。
當仔細去審視這個事,逆向思維去思考,就會找到很多不一樣的點。
大家都在調上,你不在調上,你才是solo。
4. 高度思考:降維打擊
站在一定高度思考。比如張一鳴的世界版圖。
張一鳴覺得世界由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組成,而他要成為這個世界信息流的集大成者。因為張一鳴有這樣的版圖,所以有了字節跳動公司的業務戰略,就是一橫一縱。 橫軸是信息流的各種品類:比如圖片是一種信息流,文本是信息流的另外一種,長視頻、短視頻、3分鐘視頻、15秒視頻都是信息流的一個品類。 縱軸是人群:年齡、性別,各種標簽屬性劃分的人群。 這樣,橫軸和縱軸就劃分出了無窮多的格子。這就是字節跳動的世界版圖。
張一鳴從宏觀的視角,把整個世界抽象成了四個流,把戰略方向定位在信息流。
張一鳴說過的一句極其牛的話:“我們和百度的交集,只會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因為搜索引擎不在信息流的上游。”
可以這樣講,其實是張一鳴的世界版圖贏了百度。在他的世界版圖里,搜索引擎是河流上的一道堤壩,而他要的是信息流的江河與大海。在字節剛起步的時候,百度是行業的龍頭,但在張一鳴的世界版圖里,百度的生意只是一個小小的堤壩而已。
站在一定高度,看整個戰場的全貌,高維打低維,一舉一動都在眼皮底下,不贏才怪。
5. 遠度思考:然后呢思維
有種思維方法叫 然后呢。假如我們心心念念打算做的功能已經上線,并立刻發揮了100%的作用,這時候問自己然后呢?合理去預測這個功能可以帶來多少價值,是否能夠改變戰局,如果并不能,就說明這個不是那么有用,沒有起到破局的效果。那就得繼續想。然后呢的意思是一種遠度的思考,想一個事情的時候把這個事情想到頂,再去評估它的價值,光看短期會容易看不到本質。
比如做抖音號,如果奔著漲粉做,大概率做不成,因為會發現,花盡心思做個視頻,期望能火,結果到頭來沒有幾個點贊,心態直接崩了。偶爾做個爆款視頻,漲了幾千粉,高興了好幾天,再做發現其實多那幾千粉對后續其實沒啥實質性幫助。這事情看長遠了之后,就會發現,要做好抖音就必須要具備持續做出爆款的能力。
流水不爭先,爭滔滔不絕。
遠度思考是為了超越時間,因為時間會還原事物的本貌。
四、如何能更深度地思考
深度思考是需要一定的認知為基礎的。想追求深度思考,就必須先具備一些常識,不然你覺得深度了,但實際上還是淺的。常識比如說一些客觀規律。
比如矛盾三大定律,這個課本上都學過,但大多數人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這個的價值,我們一起回憶一下:矛盾普遍性特殊性、量變引起質變、內因決定外因,一切事物是螺旋變化向前發展。這應用在人上面,無比有道理。在人風光的時候,麻煩就找來了;在人低谷的時候,人就會進步了;不著急,堅持長期主義;修煉內心,內心的強大才是進步的決定性動力。這提示我們,不要飄,不要裝。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當你能充分理解矛盾三大定律并把它應用于生活,而不只是把它放在課本上的理論,你自然而然看一些事情就通透了,理解就沒那么表面。
再比如價值決定價格,這個大家也學過。實際上這一經典原理的應用也極廣,炒股的人95%都是被市場價格拖著走,股價暴跌,恐慌性操作,股價暴漲,蜂擁來買,真正看價值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上市公司一開始做得時候還是專注價值,做著做著就奔著股價去了,被股價綁架了,偏離了價值。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當你可以把簡單的原理應用到身邊的這些案例時,你對這些原理的理解自然就加深了一層,你看世界也自然更接近本質。
這里推薦大家可以看看老子的《道德經》,2000多年前的東西,拿到現在還是非常經典。會不會有些小伙伴,到現在還以為《道德經》是講道德的,其實是講規律的,人們常說的“道“,其實就是指規律,掌握了這些客觀規律,結合思考再去應用,才有可能做到深度思考。
你會發現,規律真的是無處不在。到那個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更高維,思考得也接近本質了。
五、如何養成思考習慣
1. 靜觀
靜觀,首先是要靜,靜一是靜心,二是安靜,只有靜下心來,安靜下來,才可能思考。一個人如果在人面前不停的說,話停不下來,基本上大概率反映出大大咧咧思考深度不夠,而高人往往是不吭聲、站在背后沉默的那個,思考要先讓自己安靜下來,多聽,多觀,少說。
靜觀,其次是觀,觀是帶著思考的見,百科里對“觀”這個字的解釋是”以智慧觀察特定對象,或通過觀察特定對象獲得智慧”。 觀察一件事的發展,看這一件事是否是符合規律,驗證規律,以及通過規律去預測事物的發展,最后用結果來驗證自己的觀。觀需要跳出來,以旁觀者的視角看。即便自己是當事人,也可以跳出來觀。觀己、觀人、觀事,在觀的過程中去有意識的思考。
2. 謙卑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過度守著自己的認知。一旦一個人盲目自信,那就失去了思考的動力。這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真理,即便是牛頓的三大定律,在數百年后也被驗證在微觀世界不成立。所謂知的越多,越無知,而知道自己的無知,才是大知,要抱有包容的心態去學習新東西,打開認知,各種認知的注入,認知間的沖擊會讓你不得不開始思考,融會貫通,尋找真理的答案。但如果一直是傲慢的態度,拒絕新的認知,就沒法達到思考的層次。
3. 有閑
現在的這個世界節奏太快了,尤其是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同學,兩點一線,每天被瑣事纏身,忙得沒有時間思考是大多數人的現狀。沒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這樣其實是很不利于個人成長的。
一定要有閑,沒有時間也要擠一點時間出來思考,這個很重要。事情是做不完的,一直做事不思考,那是機器,但我們是人,我們要給自己騰出時間,梳理工作,總結沉淀。時間真的是過得太快了,如果中間沒有思考沉淀,年底回顧過去一年,甚至想不到自己有什么進步,人就是這樣慢慢變得平庸的。
六、培養思考能力的三條建議
1. 多讀書
一個人花了一輩子,寫了一本書,我們花一周就看完了,學到了他一輩子的精華。這個是件投入產出比非常高的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好比玩一個游戲,要通關,古人留下了那么多道理,流傳上千年的游戲秘籍,如果我們視而不見,還要重新探索,那這一生要多走很多彎路。
相信我,讀三本書,境界立馬不一樣。
2. 嘗試著把思考寫出來
寫是一個整理思緒的過程,寫需要有邏輯,整理邏輯的過程又是一種思考。試想如果自己寫一段話,發給別人看,如何讓對方能一下看懂,先講什么后講什么,段落間的并列關系和遞進關系是怎樣,能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別人可以看懂,那就是一種進階了。
一開始寫的時候,可能寫的一小段,后面寫多了慢慢習慣了,就可以輕輕松松寫一大段了。我也是一路這樣過來的。
3. 多與他人討論
讀同樣一本書,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在討論中對知識點升華理解對知識點會有更全方位的認知,同時也會帶來知識裂變,引出其他知識點。《量子傳》里就講到,愛因斯坦年輕時就有一個習慣,和兩個朋友定期一起看一本書,然后拿出來討論。
討論的過程,可以幫助自己提升認知,一邊討論一邊思考,可以快速提升思考的廣度和深度。
七、最后是一些思考的Tips
我也是每天在這樣練習思考的,供大家參考。
- 每天花至少10分鐘時間思考,不斷問自己今天有什么感悟。
- 把隨時的想法記錄下來,我的方式是給自己發微信,這樣想法不容易漏,珍惜自己每個靈機一動的idea,每個想法背后都可能是一個認知提升的機會。
- 關聯一個思考的場景,在深處這個場景下自動進入思考狀態,比如洗澡的時候,走路的時候,都會自覺進入思考狀態。
- 每每遇到社會熱點事件,這都是鍛煉思考能力的好機會,這時候發揮自己“觀“的能力,結合規律,預測熱點事件的走勢,回過頭來驗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判斷力。
- 定期攝入新鮮的認知,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書,我每天早上會至少提前1小時到公司,看一個小時書,保證自己認知不斷提升。
讓我們一起認知升維吧。
本文由 @酥酥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水杯的思考點絕了,但是還是有一個問題,你的水杯要賣給誰?
1.經常喝水不用水杯的人?
2.天天用水杯喝水的人?
3.喝飲料不喝水的人?
所以不同的目標群里你的產品定位一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回歸的到產品,不止是簡單的營銷更是要做好產品的人群定位~
看完文件確實給予不少的啟發,我還做成課件分享給同事們。感謝大神的分享~
思考伴隨著我們,前進的動力,發現我這人思維框架連不起來,還是缺少思考
不思考的人會變平庸,隨波逐流 .
很有養分的文章 收藏了!
最近心很亂!人到中年,又志在心中,有甘心也有不甘,看完您這一篇,給我多處感觸,我是一個不善于表達和總結的人,我覺得后面我應該積極改正我這一缺點,希望我可以做這個職業上深耕!
很有意義的思考入門篇:從小事開始洞察本質,越熱門越要謹慎~點贊關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