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求職新法,破解求職困境!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求職環境中,如果還是用海投+少量內推的方式求職,可能會很艱辛。本文作者分享了“精準投遞”、“精準展示”和“資源挖掘”這三個求職“新”法,希望能為你的求職之路帶來幫助。
為什么投了那么多簡歷無回復?得到面試邀請的又過不了面試,面試過了的又不想接offer,職場是拋棄打工人了嗎?
“唉,上周投了300封簡歷,感覺這城市我能去的公司都投了一遍,就1個面試邀請。”
“我好不容易有兩個面試機會,結果全掛。要不說我和崗位不匹配,要不就說選擇了另外一個從事這個行業經驗豐富的人, 轉行必死?”
“晗晗,我面試通過了,但是這個offer又沒有那么滿意,不想去……”
求職環境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你是不是在用舊方法找工作。
舊方法是什么?
選一批崗位——寫通用簡歷——海投+部分內推——面多家公司——挑offer。
而今年,市場需求變卷了。受到影響的行業/公司開始縮減崗位,開放招募的就少,對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
人才本身也更卷了,就拿秋招來說,那天即刻看到許多關于秋招的內容,大多都是面試官一天面下來怎么都選不出來。都有多段大廠實習經歷,一流名校畢業,還有少數創業經歷,一個賽一個厲害。秋招競爭如此激烈,更別說社招了。
許多求職者找不到與原崗位匹配的,就會自降身段,先找一個offer握在手里。這樣比你強的人,就會開始跟你搶。認為自己弱勢的求職者,也在通過學習、兼職、副業的形式為自己添磚加瓦。
還有最要命的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你選不出來工作,找不到崗位,是因為你所在的城市,就這么多家公司,容量有限。
不同行業,在不同城市的發展速度也不同。這就導致如果你已經不想離開當前城市,就只能在現有范圍內篩選。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感覺自己都把公司投爛了,還是找不到合適工作的隱藏原因。
機會變少了,爭搶機會的人爆炸式增長,如果你還是海投+少量內推,仍然無法對抗新求職環境下舉步維艱的困境!
而且大部分人怕麻煩,所以找不到工作。投了沒回應,就躺了,面試了幾家不合適就躺了,身邊還有很多資源卻看不見又躺了……
如果你還想在如此卷的今天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給自己一個工作機會,那就耐心看看下面的這三個求職“新”法,它們分別是“精準投遞法”“吸引展示法”和“資源挖掘法”。
看看在求職這件事兒上,你還有哪些方法沒用上,別懶了,起來干吧!
一、精準投遞
如果你曾經因為特別喜歡某家公司,而專門為此修改簡歷,那么恭喜你,你已經邁出了精準投遞的一小步,快給自己鼓個掌。
沒有過也別慌,現在我來一步一步告訴你,如何精準投遞,給自己增加簡歷過篩率。
1. 根據崗位方向分類寫簡歷
很多伙伴在求職的時候有多個方向,以運營來舉例,比如初入職場的人希望更可能的去探索自己,所以在社群、活動、產品運營多個方向投遞。
顯然,這幾個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不同,側重不同,那么就需要針對性的去寫這三個方向。
在職場幾年的運營人,有了豐富的運營基本工,能夠做更多綜合、復雜的事情。比如從單獨生產內容的內容運營轉入新媒體,在此基礎之上增加對賬號的運營,或者去品牌方向,生產相關內容塑造品牌。那么新媒體運營,和品牌運營的側重差距也較大,所以需要分開這兩個方向去做簡歷。
類似的還有部分求職者想嘗試從普通員工進入管理崗,那對綜合能力、領導力、溝通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差異化展示。
因此如果你有A、B、C三個方向的崗位需求,那就需要寫A、B、C三份類型簡歷。如果類型差別不大,調整側重點,怎么調整呢?不需要完全重寫,局部放大即可。
比如你的工作中包含社群運營和產品運營兩個方向,那面試社群的,就重點寫如何做社群(定位、活動、內容、日常),相應的指標提升和社群產出。產品就略寫,比如通過社群用戶反饋、溝通提出什么樣的產品建議(買點挖掘等),促使產品銷售如何提升。
面試產品運營則反之,重點寫你是如何打造、包裝優化產品的,如何傳遞到社群,并且去提升相關的數據指標。
那擁有了對應崗位的簡歷,就夠了嗎?精,就是精準,精細的意思,如果你有特別想去的公司,或者換行,建議你看完第二點。
2. 蹭JD關鍵詞放大競爭優勢
什么叫蹭JD關鍵詞?并不是讓你把JD上的專業術語全都抄一遍。如果你把簡歷寫成JD,那基本上也就廢了。
你可以仔細觀察你特別心儀公司崗位JD,或者轉行公司JD,有哪些「優先要求」,比如明確指出xxx年經驗優先、有xxx領域經驗優先、熱愛xxx領域優先。
比如這封簡歷當中:有母嬰行業經驗優先。也就是說如果你和另外一個人競爭,你倆的水平差不多,但你沒有母嬰行業經驗,那可能就被刷掉了,怎么辦呢?
找到自己可以對應的經驗/興趣/或身份部分,展示在簡歷中。
比如你要面試母嬰行業的社群運營,看JD要求明確標注母嬰行業背景優先。
所以:日常關注母嬰博主,有熟悉的母嬰行業資源(朋友的朋友是這個行業的),你是母親身份熟悉這個行業都可以。調動一切可以掛鉤的事情,而不是僅僅看到工作經驗。
再比如這個JD,要求有B端經驗,電商類經驗。
這內容務必前提,放在開頭的【個人優勢部分】。如果你有這方向經驗,哪怕不是最近一份工作,都沒關系,你要做的就是抓住招聘方的眼球。
所以今年不好海投,分類是基礎,需要針對性的再去修改,突出自己的重點,這個懶不能偷。
3. 從內推碼到找人精準求職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脈脈」這個app上看到很多員工在曬公司內推碼?尤其是大廠員工,或者雖然不是大廠在業內也是發展迅猛的知名公司。
甚至在閑魚app上你都能搜到大廠內推!
這個碼的作用是什么呢?你可以理解為是公司內部招聘推薦系統,由公司內部員工提供簡歷進入流程。既然是系統,就要走流程,一樣會做篩選,多方審核。
當內推碼被曝光,就會有很多人看到,投簡歷。那會造成什么結果呢?就是內推系統中收到的簡歷變多,競爭加劇。
有些大廠的內推流程,甚至能走一個月才走到簡歷篩選完畢。內推碼瞬間就成為了無效內推,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崗位上。
那什么樣的內推才有效呢?找到對應部門的人,或者找到對應崗位的負責人。直接把簡歷送到他的面前。如果你是深度用戶,也可以用「脈脈」去扒對應部門的負責人,當然了,前提是那個人用這個app。
你可能在想,這也太難了,這不就是網上花錢找內推一樣嗎?別急,你完全可以靠線上線下活動,app去找,甚至是去吸引。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講的連個重要新方法吸引展示法”和“資源挖掘法”。
二、吸引展示法
如果草叢里突然開了一朵花,一定很醒目,如果一群花里有一朵花特別高或特別大,也很醒目。
(原諒我這為抽象的畫功吧?。?/p>
吸引展示法就是要把你的實力、你是誰、你能做什么展示出來——優勢放大,被別人看到。
吸引對你感興趣的,這些人中可能有你的崇拜者,也可能有你未來的同事,甚至可能有你未來的老板。
如果不知道是不是優勢,也可以先分析出來,讓大家幫你驗證。聊聊我自己的真實故事。
我在2018年以前,認為自己只是一個畢業兩年的新人,對自己的能力一無所知,只知道自己能把kpi完成得不錯,領導還挺喜歡我的。
直到有一次我在一個運營群中公開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帶幾十人的兼職團隊去快速從0-1完成直播課轉化鏈路,并且不斷提升轉化率。結束的瞬間50+多人加我微信,說實話,我那時候微信上都沒有50個好友。
很多人跟我說,我的思路很清晰,分享的內容很落地,借鑒性很強。組織能力也非常優秀,兼職團隊是不好管理的,而我不僅帶著他們跑轉化,甚至還帶著兼職跑新媒體,公眾號的從0-1。雖然那時我自己沒有做過一天的新媒體,但是也帶著兼職做了20多w粉絲的賬號,互動性也很高,經常有人想要投廣告但我們不接。
從此以后我就非常珍惜公開表達的機會,只要有人邀請我,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我都會去。如果你不信可以隨便打開一個垂直行業的社區,去搜搜,同一個主題下有多少帖子。
比如訓練營轉化模式大火的時候,遍地都是分享訓練營的。有的人分享如何提升轉化率、有人分享如何打磨內容、有人分享如何從0-1跑,有的人分享訓練營sop怎么制作。有的人跑出百萬營收,有人千萬級有人億級營收,但都非常受歡迎。
所以,如果你覺得覺得自己沒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妨先試試分享出來。
那在求職這里怎么用呢?我給大家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就是展示你之前的積累或者自己做的擅長的內容。當作一次梳理機會。發表在垂直行業的平臺或星球、群里。
如果你有自己的公眾號更好啦,能夠持續性地被看到,還有機會被轉發。
所有你付過費的星球、社群,錢不能白付??!不看也就算了,但人都在那里,積極調動起來。之前來找我做職業規劃咨詢的伙伴,就在我的“鞭策”下,勇敢產出自己的內容文章,發在各個地方廣撒網,成功吸引了不少伙伴,其中也包括了2次面試機會。
舉個例子,上面紅框標注的星球人數加起來也將近6w人了,你可以先不考慮重疊問題,因為刷星球也不一定會都看一遍。這是不是自己創造的額外曝光機會?
如果你已經有個人作品內容了,這時候你可以做另外一件事兒,就是把它優化,然后再發出來。比如工作一年,和工作三年,可能對某些理論的應用,案例的實踐經驗都有迭代了,這個時候主體內容有了去更換對應的案例和你的新知,讓它更貼合當下的需求,并且做2次曝光。
舉個例子,你一年前在一個2000人的xxx星球寫過一篇實用的帖子,如今早已石沉大海了,新進來的人也不知道你寫過。
因此你可以出個2.0版本,一方面可以快速生產內容,另一方面你可以有一次掀起大家的回憶,并觸答新人看到你的內容。
相當于用同一個內容做2次曝光,并且是更加優質的內容。你看,出書這件事兒經常都有第一版、第二版還不斷有人買有人讀,更不要說你隨時更新的內容,更貼合當下需求。
第二個方向,就是寫故事。
這個故事就像你的職場生涯介紹,一邊突出你的個人能力,一邊突出你的收獲,你在職場收獲的成就、開心。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職場人,希望什么樣的公司,伙伴一起工作。發表在社交型的app上,比如微信朋友圈,比如即刻。
我特別建議你兩個方向都試試。
前者,是能夠快速突出你能力的,后者,是展示你的職業精神、素養的,而故事,總是能夠打動人。
這個故事,你可能會打磨好幾版,它并不需要你的文筆好,但卻需要你真誠,不斷向內深挖,發現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故事的寫作結構在這里就不展開了,不然要變成長篇大論了。
如果你在做自己的賬號,做博主,那我強烈建議你可以在你的內容中透露你現在在找新工作的機會。去年我看到很多小紅書博主、b站博主通過自己的賬號發聲,吸引了不少“offer”。
總之就是讓你的故事,你是誰、你的能力有多大被更多你所在行業的人看到。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曝光機會。
偷偷告訴大家第三個方向,但這個方向可能相對比較慢。你可以利用自己日常的一些參與活動機會,來去展示自己。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就是線下社交。比如去一個相關主題的線下聚會,主動出擊去認識人,那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從線上一些活動開始——讀書會。
現在不乏許多垂直行業的社群開始舉辦讀書會。讀書會當中少不了大家對自己有感受的內容分享,你可以通過這些分享去聯動你之前發生的故事來體現你的專業性,你在職場上的能力。
舉個例子,比如陳勇老師這本《超級轉化率》當中提到一場線下轉化課的整體轉化率:
興趣率×預約率×到場率×到場成交率=整體轉化率
并詳細分析如何去優化每一個環節,將最初的0.27%提升到9.76%。
如果這個時候你也是這么做的,有共鳴了,那你可以分析,你的業務是如何做的,也是運用這樣的方法,很認可,再加上自己的提升數據。
你看,這樣的就等于,你和在做轉化超強的專家思路是一致的,等于變相告訴大家,你也很厲害。而且就我的個人經驗,往往這時候有很多人在細節方面經驗少的,就會主動加你來問,或者直接在群內引發討論。
那如果你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情方法,但是自己沒做過呢?你可以表達,自己會如何利用這個來 自己的工作,說說你們現在是怎么做的。學以致用,能夠快速的把某個看到的東西,經過思考轉化為行動,是非常厲害的。并且也會吸引跟你有相同想法的人。
這樣就能夠通過你的主動出擊,認識更多的人。
最后,還有一些人,是在我們找工作過程中能起到巨大作用但卻經常被我們忽略的人。所以我單獨把這部分放出來,叫做挖資源。
三、資源挖掘法
之所以用“挖掘”這兩個字,就代表它是已知的,但又沒那么容易拿到。這類資源,就是你以前工作的老板、同事甚至是合作伙伴。
但很多人因為不好意思,覺得難開口而忽略這部分資源。如果你還在這個行業做,或者你知道之前的工作伙伴去了你的目標行業、公司,都可以勇敢地去挖掘他們。
排在首位的,就是你以前的領導/老板。
絕大多熟情況下,他們現在的職級也仍然比你高,這就意味著在人脈資源上他們有更高的能量,給你提供更高價值的信息和人脈。有些時候還能幫你避雷。
如果你之前和前領導關系不錯,可以主動出擊去聊聊,提出你現在的需求,尋求老板的幫助。要是實在不好意思,就發個紅包,請老板吃個飯呀!主動聯絡感情也不錯。
其次就是你的前同事們。
相較于領導,跟同事就更好去開口了,我現在也經常會麻煩我的前同事,比如幫我看個崗位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公司已經不招就是掛著,給對方發個紅包,大家都很開心。
最后就是合作伙伴,比如你之前在乙方公司,但跟合作的甲方同事關系很不錯,也可以去聊聊。撬動身邊的一切資源,而不是只把他們當“前同事”。
如果你覺得開場很尷尬怕突兀的話,可以參考我下面的方式。
step1:先發個紅包
紅包備注:有事請教,然后等對方收!紅包在微信上有特殊提示,且既然是麻煩別人,那就發個紅包,換取對方的時間,真誠平等。
step2:表達來意
參考話術:xxx(用你們互相習慣的方式稱呼對方,這很重要)有件事情想請教你一下,我最近在開始看xxx的工作(描述背景),想了解下你認不認識xx的人,或者對xx崗位,你是怎么看的呀(直接表達來意想讓對方幫忙做什么)。
中國人一貫講究含蓄,很多時候需要先饒個大圈子噓寒問暖才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想法。
我建議在這樣的事情上,直接點,沒關系。扭扭捏捏反而不好,會讓別人覺得你底氣不足。這個時候畢竟你是需要他來幫你撬動資源人脈,所以自信更好!
巴爾扎克曾說:“不管做什么事情,振奮起精神來,才能把它做好?!?/strong>你是充滿熱情還是缺乏熱情,你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說明。
尤其是面對你的領導/老板,說不定他去了新的公司剛好缺人,也說不定他也碰巧正在找工作。這個時候你們站在同一戰線,他更能共情你現在的處境。
為了找工作,你還可以做更多努力。比如成為你目標公司的用戶,接觸到公司工作人員。
這對互聯網的小伙伴來說,很實用,原來我在某平臺的工作,就是靠我這樣“吸引”過來的,這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可以找我聊聊我告訴你,就不在這里展示啦~
找工作是個讓人感覺到麻煩、煎熬的事兒,尤其是今年求職周期被大幅拉長,但是為了一個可能后面要工作一年、兩年的工作,這個懶,不能偷!
本文由 @學姐晗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