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大學生,開始卷HR實習

2 評論 2437 瀏覽 3 收藏 16 分鐘

不少大學生可能都會面臨找實習工作的困擾,而現在,大廠的HR崗位似乎成了“香餑餑”,因為對部分大學生來說,HR實習可能是助推他們“上岸”的最佳捷徑之一。具體如何看待這一現象?不如來看看文中的故事。

到了大三的暑假,小D才意識到,是時候找一份大廠實習,充實下自己的履歷了。連夜制作個人簡歷后,她投遞了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HR崗位。

看到手機顯示陌生來電的時候,她正躺在沙發床上等漫畫更新,“我好像沒點外賣呀”。對方表明自己是某某大廠的HR,她猛地一下坐起來。

電話里,對方邀她做“1分鐘的英文自我介紹”。這是小D第一次做正兒八經的英語自我介紹,盡管她本人就是英語專業的學生。

到了線下面試那天,她未來的直系領導對她耳提面命——該如何使用STAR法則(情況situation、任務task、行動action、結果result)來講述自己的經歷。

小D承認,自己被這么細致的職業教育給“震懾”到了。她所就讀的大學素來重學術,而不重職業輔導;重升學率,而不重就業率。有關“工作”的疑問一直是她和她同學們的底層焦慮。

直系領導的一番教育,讓她感覺自己將來可以在這份實習里學到“和‘工作’這件事有關的技能”。面試通過的結果一出,她立刻答應了這份offer。

在這之后,小D發現,對許多大學生來說,找一份HR實習,是“上岸”的捷徑。

一、HR實習,誰都能做?

翻看找實習專用的App,在“HR實習生”一職的崗位要求里,幾乎所有公司都寫著“專業不限”“經驗不限”。

領英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中國HR從業者職業發展報告》顯示,在全部HR行業從業者中,僅有19%的HR從業者在校時主修HR相關課程。《2021人力資源從業者現狀調查》中顯示,其他職位轉型成為HR的數量已經占到HR總數的50%左右,“去當HR”,成為不少職場人轉崗的優先選擇。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年三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再次印證了這一跨專業入行現象,目前高校畢業生中,求職人數排名第三的職業便是“人事”,相當一部分的非科班出身應屆生,將人事崗位納入自己的秋招投遞“射程”。

跨專業入行HR的風氣同樣吹到了大學生的實習階段,和小D一樣,跨專業進行HR實習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在她三位有過實習經歷的舍友中,三人的第一份實習無一不是和人力資源相關。

領英的報告中顯示,63.7%的參與調查的HR都認為,溝通能力是勝任這個職位的重要技能。HR行業重實踐而非理論,重軟實力而非硬知識,這些特性被歸納為是“入行門檻低”的表現,這便給了非科班出身的求職者以契機。

這屆大學生,開始卷HR實習

溝通能力被高達63.7%的HR從業者認為是重要的技能。

來源:領英《中國HR從業者職業發展報告》

除了行業“護城河”低外,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那些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競相奔向HR實習生的崗位呢?

二、弄清楚“工作是怎么一回事”

Sandra是某985大學文學專業的本科生。她的第一份實習是在大二暑假時,到某大廠做HR實習生。之所以做出這一選擇,是因為當時20歲的她希望弄清楚“工作是怎么一回事”。

入職當天上午,正式員工給她和另一位實習生講解公司的架構和業務。這場小型培訓會的最后,那名正式員工給兩位實習生看了一份“被淘汰的候選人”簡歷,讓他們找出簡歷上和崗位要求中不匹配的地方。

兩人看了幾分鐘都沒找到,正式員工有點抖機靈地說道:“因為她的外貌不過關。”

Sandra心里馬上冒出“就業歧視”這個詞,但她怕被嘲笑自己是“學生思維”,只能回話:“嗯嗯,原來是這樣?!?/p>

這就是她在HR實習的第一個小時里,接觸到的“就業市場真相”。

往后的實習日子里,她發現,在HR部門內,大家從不避諱談論“房間里的大象”。

入職第三天,領導讓Sandra參與公司某崗位的社招工作,由于部門正式員工人手不夠,她甚至還要給面試者進行初面。

社招,指的是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候選人。因此,20歲的Sandra每天要和比她大七八歲、甚至大十幾歲的人打交道。

有一次,她和一位男性候選人進行電話溝通。掛電話前,對方突然笑著來了一句“你的聲音好甜啊”,她這才知道,原來對方一直用“觀看”的方式來看待她的禮貌態度。她開始意識到,作為一名年輕的女性HR,自己必須強硬起來,才能被平等對待。

要獲得這些“職場老炮”的尊重,第一步就是要把自己“打扮成大人模樣”。直系領導婉言提醒Sandra要“穿得職場一點”。于是,她每天去上班前都會往包里塞一件薄外套,走進公司前,把外套套在自己的“辣妹吊帶”外,下班踏出公司后,再把外套脫下。

為了給行業內經驗頗豐的應聘者面試,她還在網上學習了一些“大廠黑話”,以備不時之需。

盡管到現在她仍對“S級”“A級”“轉化率”等術語云里霧里,但這并不妨礙20歲的她用“易立競式”(注:易立競,主持人,以提問犀利著名)語氣向30歲的求職者發問:“您在上一段工作中,為什么沒有做到S級?”

——她寧可被看作是“不好說話”,也不愿再被評價為“聲音好甜”。

Sandra的“策略”奏效了,部門領導認可她的辦事能力,求職者也把她當專業人士看待,在回答她問題的字里行間,努力尋求她的認同。

漸漸地,Sandra覺得自己摸到了職場的門道:要想勝任這份實習,無非是做好兩件事——懂黑話+足夠“普信”。前者能讓自己在面對“職場老炮”時說得上話,后者能讓自己“看上去很專業”。

盡管在HR崗位上做出了一點小成績,Sandra卻并沒有要在這個行業深耕下去的想法,她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有關“職場為何物”的答案?!案傻锰眯膽至恕?,因此也就沒有了在同一崗位上繼續探索的欲望。

三、HR實習:進大廠的最快通道?

和Sandra的“淺嘗即止”不同,語言專業出身的Bexter自大二開始接連從事了三段HR實習,從國內某行業龍頭公司,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再到500強外企。做出這一連串的選擇,原因之一便是——HR崗位需求量大。

在問答類平臺,有關“××大廠為什么隨時隨地在招HR實習生”已經成為一系列話題。

以曾經吸納HR人才最多的互聯網行業為例,在國內互聯網紅利見頂的情況下,HR部分細分部門存在的必要性受到了挑戰。

2021年12月,字節跳動宣布正式撤銷“人才發展中心”團隊,在網傳的裁員公開郵件中,字節跳動對該部門的評價是:“一些部門和團隊的工作,變成‘過家家’的游戲……但沒有實際創造很大價值?!边@番不留情面的言論不僅在字節跳動內部引起軒然大波,也在國內人力資源行業引發熱議。

縮減HR部門的人頭數,成為互聯網大廠寒冬下的自救方式。然而,為保證業務部門的正常運轉,HR部門的工作量并未見得減少。

此時,招聘大量的部門實習生便成了最具性價比的方法。用招聘一名正式員工1/10的價格,招聘到一名能力不亞于應屆畢業生的實習生,這是不少大廠的精明賬。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大廠的HR實習崗和大學生可以說是“雙向奔赴”。社交平臺上,不少大廠的HR實習生分享自己應聘崗位的面試經驗和在職體驗,曬出的一張張工牌引起評論區里幾百號人的羨慕。

標題中“文科生”“二本”“三本”這樣的詞語,總能快、準、狠地抓住求崗大學生的注意力,畢竟在就業市場上,這類標簽就像是一個個釘子,把他們釘在了應屆就業薪資的地板上,而擁有一份大廠實習,幾乎是他們將來對“出賣”自己勞動力時,擁有“議價權”的唯一方法。

分享帖中,博主們稱HR崗位是大廠里對大學生(尤其是文科生)最友好的崗位,還有人建議大學生拿下大廠核心部門實習應該循序漸進,“把HR崗位作為大廠實習的入場券”,后面再想辦法在公司內轉崗,就算轉崗不成,跳槽到其他中廠的核心業務崗也大有優勢。

然而,Bexter卻發現,一旦入了HR這個“坑”,就很難再跳出去。在結束第一份HR實習后,他也嘗試過面試一些互聯網小廠的海外運營崗位,但始終沒有回音,最后,他只能選擇在不同的名企輾轉,繼續從事HR實習。

在某段實習結束后,部門的前輩對他囑咐到,日后要“進大廠,干大事”?!按髲S崇拜”有如毛細血管,占領了社會的心智。依然有不少人愿意為“把HR崗位作為進大廠的跳板”這類言論買單,他們擠破頭,投幾十次簡歷,在每家公司經歷2—3輪的專業面試,只為得到大廠里的那一張實習工牌。

今年9月開學后,小D負責招聘同崗的實習生,在每天收到的十幾份的簡歷里,她發現,絕大多數應聘者都和她一樣——并非HR對口專業,她甚至還在其中發現了兩位同班同學的簡歷。

在她看來,HR實習崗位之所以如此“火爆”,“門檻低”只是其表面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候選人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于是想著“去試試HR崗”吧。

當抱有這種“試試”的想法的人越來越多、投遞進來的簡歷數量越來越多時,HR崗位自然變得越來越“卷”。在歷時一個多月、和幾十位候選人進行了溝通后,小D終于招到了一位HR實習生同事——985碩士,研究方向是外國文學。

在今年的秋招中,Bexter也把HR崗位作為自己投遞的第一目標。然而,他卻發現,過往三段名企HR實習對他找同方向的工作并沒有太大幫助。在群面過程中,普通一本出身的他,需要和眾多實習經歷豐富的985碩士、QS 100海歸進行激烈競爭。

秋招已經接近尾聲,Bexter在某物流大廠的HR管培崗位走到了終面,而如果能順利拿下這個offer,在正式從事HR相關工作之前,他必須要去送6個月的快遞——公司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新晉HR更好地熟悉公司業務。

Bexter的某個前任HR實習生——985社科類本碩,秋招階段只拿到了一家電子廠的HR崗位offer,并被告知入職后需要去“擰一段時間的螺絲釘”。

今年秋招過程中沒有拿到滿意offer的Sandra,也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太過眼高手低,她打算在明年的春招,多關注下HR崗位的投遞信息。

那些跨專業實習、求職的大學生,他們作出選擇的出發點或許是為了逃離從未愛過的本專業,或許是對跨專業的真正熱愛,或許是對現實的無奈妥協,或許僅是一場踏入雷池的沖動,但殊途同歸,他們的最終目的似乎都是——上岸。

無論岸在何處。

作者:陳碗幾;本文來自新周刊APP

來源公眾號:銳見Neweekly (ID:app-neweekly),有態度、有溫度、有速度、有深度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周刊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疫情當下,工作都不好找,每份職業都不容易,希望大家努力之后有收獲

    來自海南 回復
  2. 也許卷的不是這個職位,而是這個世界?,F在工作都不太好找,狼多肉少的情況經常發生。對于大學生開始卷hr的職位,我保持的態度是理解和尊重,也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上岸,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