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2 評論 3547 瀏覽 26 收藏 19 分鐘

你是否曾想建立知識體系,又不知從何下手?看了很多大廠文章,只依稀記得標題?發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知識管理出了問題。本文作者分享了做知識管理的方法,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不久前,很榮幸受到 58UXD 團隊邀請,做了《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的線上分享。預料之外的是,這次分享收獲了遠超預期的正向反饋。

為了幫到更多的朋友,以文字的形式做了沉淀,同時做了迭代。這一期先更上半篇,回答what和why兩個問題。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作為互聯網設計師,除了日常畫圖搬磚外,我們每天都會接收超負荷的信息,而作為接收信息的主體,我們記下了多少、又改變了多少?

而在這個混亂無序的過程中,設計師又會面臨很多問題:

看了很多大廠文章,一頓飯功夫可能只依稀記得標題;和自己聊的最多的永遠是微信傳輸助手做了超多筆記,記不住,用不了;想建立知識體系,但不知從何下手;自己建的知識庫越來越臃腫混亂……

而發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知識管理出了問題。

一、什么是知識管理?

1. 一個典型的誤區

關于知識這個概念,有一個非常典型的誤區。大部分人包括我都深陷在這個認知陷阱當中,并且早已根深蒂固。一旦陷入這個誤區,可能你花了很長時間學習、看大廠文章、看書,但現狀依舊沒有任何改變,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

傳統觀念里,我們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知識,就是文章書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道理、案例、觀點等等。我們閱讀它們,那就是在攝取知識。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但真相是,不論我們看了多少大廠設計文章、讀了多少書、學到多少概念方法論、內容上劃了多少線等等。這些統統不能稱之為知識。

二、知識庫還是資料庫?

現在很多朋友都紛紛使用筆記工具搭建各種設計知識體系,有這種體系化意識很贊。但是,體系中填充的內容,卻全部是原封不動的文章搬運。而這些體系,也并不能被稱作知識體系或者知識庫,它們頂多只能被稱為資料庫。

即便每篇文章你都讀了很多遍,但隔上一兩周后,你可能只記得標題;而且,因未經精煉加工,打開第二次的概率都微乎其微。記不住、用不了,日益臃腫的資料庫滿足的只是自己的囤積欲。

那么,這些既然不能稱之為知識,到底什么才能夠算作是知識?要理解透這個概念,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的底層模型——DIKW模型。

三、DIKW模型

DIKW模型可能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但是它的價值不容小覷,可以這么說,道法術器的層面上,它無疑屬于知識管理的「道」,理解它就能理解知識管理的本質。

1. 模型的意義

DIKW模型不僅是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和知識管理學科的最基礎、最經典的模型,而且它首次提出了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的定性結構關系。

另外,這個模型也首次客觀揭曉了為什么長期學習卻依舊無法改變現狀的世紀難題。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從圖上可以看到,這個模型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由下至上依次是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我們剛說的知識,正好出于第二層。那么,這每一層都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別急,一個個掰開揉碎了講給你聽。

2. 數據是什么

一句話解釋,數據是對客觀存在進行觀察、記錄的結果。這個結果沒有進行過任何主觀解讀,也沒有上下文的關聯,沒有時間空間的設定。所以,數據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赡芎芏嗯笥延X得這里的數據,等同于電腦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符號組合,其實不止。一幅海報、一段音頻、一串數字、一部電影,這些都可以算作數據。

而當數據經過人們的主觀解讀、賦予意義,就成為了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

3. 信息是什么

信息論創始人香農,把信息定義為【不確定性的解決】。要解決這種不確定性,就需要主觀解讀,賦予意義。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比如11位隨機數字,在解讀前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數據,但當我告訴你這是我的手機號,它便消除了不確定性,變為信息。比如38.5這個數字,我告訴你這是我剛量出來的體溫,它就消除了不確定性,變為信息。比如灰色的天空、潮濕的空氣,這些感官輸入的信號同樣是數據,但是經過主觀解讀,就可以推斷出【今天是個陰天】這個信息。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4. 知識是什么

知識的解釋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我這里先引用一些既有的定義。

知識,是對某個主題確定的認識,并且這些認識擁有潛在的能力為特定目的而使用?!獁ikipedia能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才是知識,能幫人改變行動的才是知識?!诺渲R是在特殊的?作和?動中,運?信息的能??!卖斂恕冻晒芾怼?/p>

德魯克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OKR你一定知道,它的前身正來源于他提出的目標管理理論。這位大師以一己之力開創了管理學這一門學科,名副其實的管理學祖師爺。

回歸正題,三個定義看似各執一詞,但我們可以提煉出共通的地方:為特定目的使用、運用到工作生活、改變行動、運用信息。所以,一句話解釋知識:能運用到工作生活、能指導行為的信息都可以算作知識。

繼續舉上面的例子,當我坦白38.5是我現在的體溫后,這就是一條信息。此時機智的你,會迅速基于過往的常識建議我該去掛號打吊針了。這些常識包括:醫學常識「體溫超過37.5°=發燒」,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常識「38.5>37.5」,生活常識「打吊針,好得快」。而這些積淀的常識,就是最基本的「知識」。

還有「金屬不能放微波爐」「雷雨天不能躲在樹下」「尖銳物件要遠離」等等,這些約定俗成的常識也屬于知識。它們的特征,都是「可以運用到實際工作生活,可以指導我們的行為」。

再比如第二個例子,我們從灰色的天空,潮濕的空氣得到「現在是個陰天」的信息。而「陰天時最好備傘」也是一條基本知識。它指導我們做下背傘的決策,并付諸行動。

也正是因為此,知識這一層對應著known how的別稱。它能幫助你快速定下決策,把事情做正確。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所以,很多知識體系填充的搬運,即便我們多認真仔細地閱讀,但因為無法有效指導設計師自己的行為,因此只屬于信息,而不屬于知識。具體如何把信息轉化為知識,后面會講~

5. 智慧是什么

知識指導行為,一旦采取了行動便達成了王陽明老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而持續得行動后便可以積累經驗。在這個長期階段,慢慢累積而成的能力、遠見、認知,就叫智慧。智慧的最大用處,就是預測并解決未來的問題。

比如生病這個事兒,對應著「久病成醫」這個說法。也是在寓意著長期的久經沙場所累積的智慧,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預測和應對。

相對于解決具體、單一問題的知識,智慧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更通用得解決那些更普遍、更復雜的問題。它可以讓我們洞察問題本質、并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如果說知識是去把事情做正確,那么智慧就是去做正確的事。

所以,DIKW模型的意義就在于指導一種「漸進式學習」,指導我們如何一步步將手中數據,變為眼中信息,再變為腦中知識,到最后的口中智慧。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6. 知識管理的定義

所以,當你理解了這個模型,你就會發現,以往看的那些大廠文章、書籍、概念、方法,還有近來很火的各種思維模型,你雖然能看懂、也感覺大腦“吸收”了,但只屬于信息,而非能指導你行為的知識,和智慧更是搭不上邊。因此一旦忽略了這一步「信息到知識」的關鍵轉化,你的決策、行為依舊是和往常一樣的自動駕駛模式,自然無法改變那些本該改變的結果。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什么才算是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就是將數據/信息動態轉化為知識/智慧的過程,幫我們更好決策和行動,以獲得持續成長。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里,應該明白了知識的最底層邏輯。你知道了以往看的那些文章、概念、方法都只是信息而非知識;你知道只有將信息轉化為知識,才能指引你之后的決策行為。而你的思維,也很難再局限在「看了=學到」的牢籠中。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要做知識管理?

四、為什么要做知識管理

1. 首先,我們身處內容時代

如果回到二十年前,我們終其一生所學的東西,基本夠用一輩子 。

但現在,車輪早滾到了如今的互聯網時代。這個時代有三個明顯特征:快餐式文化(啥都求快)、激烈的競爭壓力(尤其是疫情這個大環境下造成的就業難題)、行業瞬息萬變(新東西剛出現沒多久,就很快被另一個更新的東西替代)。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也就是這些特征,就導致了我們越來越浮躁、焦慮,為了不被淘汰,什么都想學、什么都想看。昨天學了c4d,今天又想學動畫,明天又想去學手繪。我們只要遇到一個新的碎片信息就渴望去了解、去收獲,而不先篩選。說完時代的問題,我們再從利益角度出發。消費者,為了填補精神需求、滿足欲望,很容易沉迷內容無法自拔,造成屏幕成癮等習慣。

很多平臺,為了商業變現,紛紛轉型內容型產品,搶奪用戶注意力;為了讓自己有源源不斷的內容,通過各種激勵政策,來吸引大量創作者進行內容生產。

創作者為了賺取流量、拓展副業,大量涌入自媒體創作賽道;為了獲得平臺推薦和觀眾點擊,大批量得生產碎片化、博眼球的內容。這就造成了內容的碎片化、垃圾化。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由此,基于這三類人群,形成了內容的生產、供給、分發、消費、傳播的鏈路,成為一整個利益閉環。這也就導致了,在時代和利益的驅使下,內容獲取也沒有任何門檻。大量信息過載,也就導致終端消費者只能像權游里的雪諾那樣,直面信息轟炸。

如果我們不去有意識得篩選、管理,最終也會像雪諾那樣,被各平臺的信息洪流淹沒。讓本該存放知識的大腦,變成一座巨型垃圾站。

另外,因為算法推薦的普及。這就導致另一個問題:信息繭房問題。信息繭房的定義是,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

萬字干貨!設計師該如何做知識管理(上)

說白了,就是你越喜歡看什么就給你推同樣類型的內容。在這個封閉空間內,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

持續管中窺豹,不僅離真相越來越遠,也逐步喪失了全面看待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

2. 生有涯而知無涯

知識是無盡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生命中學習無盡的知識。所以,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知識管理的手段來篩選,將有限的注意力聚焦到真正有用的知識上。而非毫無節制地學所有東西。否則我們就會像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不僅浪費時間,也很難真正得學到東西。

3. 大腦并不擅長存儲

我們很多同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學習存在誤區:學習一個新東西就要把它背下來(記到大腦)覺得背下來才能掌握。但死記硬背并不能讓你掌握,而且大腦本身的特殊構造,讓這個器官非常不擅長記憶和存儲。大腦更擅長的是思考和決策。所以我們就需要通過知識管理,通過外部存儲的手段,來代替大腦進行存儲。

綜上,我們設計師就有必要花額外的時間做知識管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掉我開頭提的那些問題,幫我們更高效得篩選信息,整理信息,內化信息,幫我們做好每一個決策和行動,以獲得持續成長。

那么,設計師該如何進行知識管理呢?下半篇,我會結合我自己的經驗,用五個環節來一步步教你,敬請期待。

希望上半篇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設計師Andrew,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1. 藏狐:DIKW金字塔,AI爬到第幾層了
  2. 林雪Crystal :更好地做到學以致用,來自知識管理界的網紅-DIKW系統
  3. 劉潤:醒醒吧,快逃出你的信息繭房
  4. 喜樂君:從“數據金字塔”到Tableau分析工作流
  5. 古典古少俠:給「熱愛學習」卻「改變有限」同學的4個建議
  6. Eleven:筆記軟件及剪藏:Obsidian與Markdownload
  7. Gapingvoid:Want to know how to turn change into a movement?

專欄作家

Andrewchen;微信公眾號:轉行人的設計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中科院碩士自學轉行,擅長通過文字幫助年輕設計師成長和提效。延遲滿足、長期主義。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快上下期干貨吧

    來自四川 回復
  2. 信息繭房這個感觸好大,算法推薦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