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三件事,有效避免35歲職場危機

2 評論 3758 瀏覽 9 收藏 14 分鐘

職場人要如何跨越35歲危機?這其中的關鍵之處可以總結為3點,即錘煉一技之長、保持身心健康,以及找到自己的良師益友。當你可以踐行這三點時,你的職場焦慮也許會變少,你的職場人生也會變得更加順暢和廣闊。

這兩天,股市又是一片哀嚎,滬指跌破3000點,讓本來就充滿焦慮的很多人雪上加霜,生活咋就這么難呢?

我是一個有著十幾年炒股經驗的小散戶,雖然知道普通老百姓要遠離股市,但我還是信了某股神,價值投資,自信地買了自以為可以長期持有的某大廠股票,目前為止,必然是虧損的。

在以前的文章里面,我多次提到,如有閑錢,可以試試投資基金,股票就不要買了……因為,我曾經買過一只神奇的A股,體驗過獲利,連續漲停,連續跌停,被ST,被*ST,然后退市……虧損了很多個華子。有了這個經歷,就能深刻體會投資(du bo)股市的殘酷,

跌破3000點,我的對策是什么,繼續相信價值投資,繼續持有某大廠股票,反正已經跌這么多了……你看,這就是散戶心態,沒有及時止損。如果,后面的某一天,該股票漲起來,則可以總結,你看,這就是價值投資,長期持有高價值公司的股票,誰又知道這家大廠未來會怎樣呢,畢竟某產品已經像水和電一樣融入了尋常百姓家。

好了,現在進入正題,尷尬的35歲,如何能少一點焦慮?

從我自己的經歷,已經對身邊朋友的觀察,發現了有三件事情,必須早點去做,而且多數人是有機會有能力去做的,做好這三件事,才能在35歲的時候,少一些焦慮,至少,可以遇到困難時候,能相對快速地解決問題。

01

第一件事,錘煉自己的一技之長,不斷提升能帶來收入的技能與能力。

30的時候,我都還不知道什么是積累與沉淀,現在工作20多年,終于知道,把一件事情持續做上10年,總能變成精通,而且能帶來收入,就是自己生存的一技之長。

我目前的職業是教育科技產品研發,做互聯網產品,已經做了17年,從需求調研分析,到產品規劃方案制訂,研發測試上線,已經駕輕就熟,也給不少團隊做過產品策劃和運營、用戶增長等方面的咨詢和培訓,再結合自己的教育研究生專業和興趣,選擇了做教育科技產品,不斷深入學習縱深發展。

昨晚看到自己在2016年建立的互聯網校招群,6年前的一個群,校招過后,極少交流,6年后,我問群里還有多少同學在做產品經理,有兩位同學冒頭出來……回看身邊堅持了做十年以上產品相關工作的朋友與同事,從大學畢業20多歲到30多歲,基本都已經在一線城市安居樂業。

這里有互聯網發展的時代的紅利,再加上個人對某個人領域的持續鉆研工作學習,自然就能與時俱進獲得個人能力的不斷提升。

十年,對大學畢業生來說,看起來很漫長,其實當你過了十年,二十年,回看的時候,就知道什么叫十年就像彈指一揮,白駒過隙,時間超快啊……

想想看,讀一個本科、碩士、博士,加起來,也不過就是十年,所以,找對方向,持續工作與學習十年,通常都可以成為一個專業人士,擁有一項過硬的專業技能。這個專業技能不僅僅在公司內部工作上發揮作用,而且有意識的通過寫作傳播、視頻傳播等方式在你所處的行業里面,形成影響力,這樣就能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我從2013年開始寫BLUES的公眾號文章,到現在2022年,快十年時間,寫了900多篇關于互聯網產品,關于數據分析,關于職場發展的文章,這些文章,讓更多外界同行認識到我的存在,發來培訓分享的邀約,自然就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而且,在總結記錄自己工作經驗的過程,也是鍛煉寫作表達能力的過程,形成自己的成長飛輪,事半功倍。因此,深入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工作的核心競爭力,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行業影響力,就有可能不斷緩解成長的焦慮。

我是懵懂的到了35歲,才意識到掌握核心生存技能的重要性,因為,我在騰訊工作中學到的數據運營體系構建能力,讓我在后面的YY語音產品、迅雷產品的數據運營體系構建中,直接獲得職場發展的機會和收益提升。

因此,盡早做好自己的發展定位,培養一技之長,走上有前景的垂直發展道路,盡早賺到第一桶金,真的很重要。

02

第二件事,持續保持身心健康。

為何到了35歲,被看做是一個充滿危機的年齡,因為很多人到了35歲,會明顯的感覺身體機能方面不如年輕人,反應變慢,精力和產出不如年輕人,工資還比年輕人高,自己就會感受到危機存在。

因此,保持一個健康的身心狀態,就尤其重要,這種狀態,不是說到了35歲才去提升的,而是越早越好,養成鍛煉習慣,35歲的年齡,擁有25歲的身體狀態。

身心健康這方面,我也是有過長期病態的沉痛教訓之后,才在33歲之后,才有意識的去鍛煉身體,鍛煉心性,管理情緒。

我在43歲,才開始練習長跑,也得益于運動員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影響,在跑馬拉松的過程中,讓自己的身體超越了大學時期的狀態。身體健康,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同人生階段,各有不同的焦慮,焦慮也是一環扣一環。

如果前面沒有做好,就會給后面埋雷。

例如小學時候學習不努力,考高中就焦慮,高中沒有努力,考大學就焦慮,大學沒有找對方向好好學習實踐,找工作時候就會焦慮……升職加薪的焦慮,買房的焦慮,結婚生娃的焦慮,就是生了娃,又會有養娃的焦慮……這個人生,如果不能自我調整,跳出焦慮的怪圈,基本會被焦慮填滿。

因此,就需要在某些時候,能夠跳出自我,從外部看自己的狀態,這是需要經過有意識的去訓練,才能逐步形成這種覺察能力。

自我情緒的覺察,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很多時候,個人容易被情緒沖昏頭腦,因此,需要下意識的去感知自己情緒的變化,尤其是當你產生脾氣,要生氣的時候,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就需要及時跳出來,平靜下來。

空杯心態,也是需要培養的一種健康心理狀態,千萬不能因為過去的一些成就而自以為是,尤其是時代發展太快,各種不確定性接踵而至,以變化應對變化,才能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新技能,與時俱進。

我寫過幾篇如何應對焦慮的文章,譬如:

《一命二運三風水……懂得后面幾句更能掌控人生》,還有《2021年第一天,聊幾個敏感話題》,40歲的時候,寫了一篇《給你講個笑話:我四十歲了》。

這些文章里面,可以看到我的焦慮,也可以看到我是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應對各種焦慮,供大家參考。

另外,自信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很多人到了35歲,遇到危機,遇到裁員,尤其是裁員后,求職不順利,就開始懷疑自己,怎么會如此不堪,自信心受到重創。

其實企業裁員與求職,有太多原因,時代與社會、行業與公司,業務與競爭,我對裁員和職業規劃,寫過一篇長文,可以打開看《如何跨越裁員的寒冬:值得你嘗試的職業成長診斷方法與規劃實踐》。

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心理狀態,是最明顯的重要非緊急事情,如果現在不去做,以后遇到需要良好狀態的時候,就來不及了,因此,趕緊調整自己的身心健康。

03

第三件事,建立起非常好的親密伙伴關系,找到良師益友。

在一個鳳凰周刊的短視頻,李銀河說,根據一項全球統計數據,一個人一生平均能叫得出名字的人是148個,叫做朋友的大概是50個左右,比較親密的朋友是15個,密友是5個左右。這就是不同的人際關系的圈層,一個人的財富、心態、能力等水平,大概就是距離他最近的10個朋友的平均水平。

因此,及早地建立起互幫互助,共同成長的朋友圈子,是非常重要的。這里說的朋友圈子,不是那種能叫得出名字的泛泛之交,更加不是加過微信好友后就再也沒有聊天記錄的點贊之交,甚至連點贊都沒有過的網友,而是指能在平時關心你,幫助你的親密朋友,或許是你的配偶,你的導師,你的摯友,你多年的同學,你的同事。

是否是摯友,可以看你們的關系,是否存在這些狀況:

一是你們的關系不以利益為前提,無論貧窮富裕,都能真誠相待,相處時候,沒有身份尊貴卑微,不用擔心他有沒有時間,坦誠的說出自己的訴求,也不強求對方,自然相處,展現真實自我,可以一起瘋一起鬧一起瞎掰,無條件陪伴。

二是你們可以無話不談,不會因為擔心傷害對方而說錯什么,因為你們彼此都相信對方會為自己著想,不介意對方或許也有軟弱愚蠢的時候,哪怕對方犯了錯誤,也能接納他,嘗試去理解錯誤背后的原因,這個問題的產生,或許是他面對另外問題的解決方案,真誠的幫助他分析與解決根本性問題。

三是這種關系有著多年的沉淀,或許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因為時間會讓我們看清楚很多東西,日久見人心這句話確實可靠。

我在2006年,30歲時候,開始互聯網播客項目的創業項目,滿腔熱忱,廢寢忘食,后來時運不濟,連續敗北,身心俱疲,那一段灰暗時刻的煎熬,得力于幾位摯友的關心幫助,才重新振作,再次進入職場,慢慢恢復發展。后來在鵝廠成家立業,又得益于老婆的鞭策激勵,不斷的努力前行,不斷進步。

所以,總結一下,做好三件事,減少35歲職場危機:

第一,錘煉自己的一技之長,不斷提升能帶來收入的技能與能力。

第二,持續保持身心健康。

第三件事,建立起非常好的親密伙伴關系,找到良師益友。

專欄作家

Blues,微信公眾號:BLUE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年豐富的職場經歷,歷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多次創業失利后求職大廠,歷經騰訊、YY語音、迅雷等公司。目前致力于“教育+科技”產品創造,深圳梅沙科技合伙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是啊,所以多做計劃,五年計劃,十年計劃,目標導向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來自廣西 回復
  2. 35歲真是一個坎,怎么說呢,還是要有點硬性的本領才行

    來自江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