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應該以專注為主,還是全能為主?

4 評論 11656 瀏覽 41 收藏 15 分鐘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日常當中需要和各部門需求不斷拉扯,而當你輸出一份成果,卻獲得不了領導的肯定時,不禁令我們困惑我們應當將工作重心放在何處?是把產品做到極致?還是偏重管理?作者就該問題展開分析,一起來看看。

最近兩年我也一直存在這樣的困惑,身為產品經理,工作重心是應該側重于產品,還是側重于管理?

可能很多朋友第一反應,或者內在傾向都會偏向于產品,但實際工作中卻更多在參與所謂“管理”的工作,比如任務跟進,需求溝通,相互扯皮,客戶維系,協助測試、心理按摩等等似乎和產品本質沒多少關聯度的工作中,讓自己疲憊不已。

經常是“哪里需要補哪里”~

更難的是,領導反而對我們的成果產出始終不滿意,總覺得你這一個星期就產出了這么一個文檔?就做了這樣一版原型?這里面的細節、邏輯都沒有深入思考呀!我們跟競品到底差在哪?更有甚者會說:怎么競品都做出來了,你抄都抄不對?

這些問題在具體解決之前,我認為需要先討論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作為產品經理,我們的工作重點到底應該是什么?

讓我們先來看下面兩個例子。

1. 張三的故事

張三是一位有著四年工作經驗的產品經理,在主導一款公司新產品的設計與推廣。

日常的工作包含了上文中提到的和研發團隊協作、和測試團隊協作,同時還會和運營團隊協作、和市場團隊協作。

每天要跟進研發團隊的版本進度,經常處理技術同學在開發時遇到的細節性業務問題;而且當遇到工作量較大的迭代版本時,為了能夠按時發版,還需要和技術團隊協商“簡化需求”。

每天要和測試團隊溝通現階段的業務問題,新版本的業務規則,以及舊版本的遺留缺陷優先級怎么排期,在遇到新的業務缺陷時,也要會同研發團隊一起討論,商討一個適合于現狀的“權宜方案”。

每天要和運營團隊確認現階段產品的運營數據,用戶反饋及生產環境待優化問題的優先級,同時要吸收運營團隊在下一個活動周期要增加的功能,會同研發團隊一起討論這個活動到底能不能加塞做出來。

還會經常接到市場團隊的不定時電話或會議邀請,反饋有哪些新客戶想要增加一個功能,這個功能對客戶來講多么重要,如果不做可能會終止合作,或者無法達成新合同的簽訂;或者有客戶希望我們演示系統,有客戶希望我們提供一些新版本的功能規劃方案等等。

張三和他們產品團隊的戰友一起,被這些“被動”的事件要求著,推動著。每天的工作任務似乎都已經被填的滿滿當當,但是想起領導安排的任務,還是要拿出碎片化的時間,或者犧牲自己休息時間進行競品分析,思考產品的核心價值,分析產品的目標用戶,針對不同功能、不同客戶、不同市場的反饋商討每個迭代版本的排期和交付節點。

等到月末或者季度末,大家在總結工作成果時,作為最后匯報的張三懵了。好像什么都做了,但好像又什么都沒做。因為這段時間他們所有的工作,在其他團隊匯報時都提到了。

那我作為產品團隊,又有什么其他的產出呢?我匯報點什么信息,才能向領導體現我的價值呢?

張三很懊惱,又很無奈。

他想深耕產品的設計、產品的體驗,想做用戶分層調研,想做深入的競品分析和市場調研。但這些都需要專心的、長期的、安靜的思考,而他每天很難有這樣的時間和環境。

2. 李四的故事

李四也是擁有四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新入職了一家公司。每天有相對穩定的時間進行用戶調研、功能設計、體驗設計、競品分析等。

并不是說這家公司沒有其他團隊,而是其他團隊在遇到問題時都已被“內部消化”。

但是等到轉正前的考核時,他懵了。

研發團隊吐槽說,新來的產品啥也不懂,寫的需求方案可行性很低,我們系統這個功能原來不是這樣做的,現在要這樣改相當于要底層重構(這個詞,你熟悉嗎?)而且給的體驗優化方案完全沒必要啊,功能都還沒做好呢,優化這個彈框的大小有什么用?研發這邊根本沒時間沒精力做這些邊邊角角的優化。

測試團隊吐槽說,這個版本還有那么多bug,很多都是產品規則沒列清楚,我們總是在測試的時候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變需求,需求一變又要重新改重新測,每次測試周期搞的比開發周期還長。

市場團隊吐槽說,競爭對手上個月就已經把新功能上線了,我們的新功能研發怎么還沒有開始做?產品經理為什么不跟進?

李四的領導最終沒有通過李四的試用期考核,因為他在工作時,沒有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沒有協同其他團隊對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性討論清楚,沒有對其他團隊提供良好的支撐,沒有把產品真正“管理”起來。

以上兩個故事雖然有些極端,但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那我們應該如何破局呢?

一、和領導深入溝通,并做好“向上管理”

雖然每個公司、每個團隊針對產品崗位的定位不同,工作職責也不同,但是在工作進程中,一定要及時和領導,或者多級領導進行主動溝通

溝通自己對崗位的認知,對團隊現狀的認識,對工作內容的設想,對團隊協作中邊界的劃分等等。

溝通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清晰的了解到領導的意思。

他是希望我們專注?還是希望我們全能?他是希望我們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還是把產品的核心內容做到極致?

當我們清晰了解領導意愿之后,才能知道應該怎么做,或者要不要這樣做。這種雙向的意見交換、思維探討更是我們需要加強的。

當然有些領導風格多變,可能今天想讓你專注,下次開會又想讓你全能,甚至于不想做選擇題,想讓你兩者都具備。

這時我們依然要主動求溝通,并保持心態的穩定。即便在溝通之后發現和自己的意愿、規劃不符,最終選擇離開,這也不失為“及時止損”的主動選擇。

所以溝通是一切的前提,否則只能剩下自己在進行無盡的“精神內耗”。

同時要定期主動向領導“匯報工作”。不要覺得日報、周報都是虛的,領導不認真看。看不看是他的事,寫不寫是你的事,而且匯報并不代表拘泥于這種形式,聊天也是匯報,在確認某個問題時順便說點別的也是匯報。

總之和上述的溝通是一個目的,及時了解領導,同時讓領導及時了解你。

二、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和領導溝通并明確職責,我們還要對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現在善于做什么,并且知道自己未來需要更善于做什么。同時要想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職業規劃上想要做什么?

這兩句的區別在于,自己擅長的不一定是長期職業發展需要的,自己想做的也不一定是最應該做的。

所以這里雖然讀著拗口,但確實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事情。

可能你志在當管理者,但公司的現狀無法為你提供晉升空間,或者公司的現狀需要你先深耕產品設計。

可能你志在做產品設計專家,但公司現在需要你承擔更多的管理職責。這些都是很實際的矛盾點。

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關鍵奮斗目標,再來權衡是接受矛盾點,還是解決矛盾點。

而且這里還要注意,以我個人見解,現在的社會真正對全能產品經理的要求并不多見,或者說可能這些情況更多出現在一些中小企業、創業型公司。出于成本的考量,出于對產品質量的弱要求,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全能會更有優勢。

但是對于中大型企業、頭部企業或者在產品層面有更高追求的企業,可能更需要產品團隊深入、專注,能夠深耕業務,深入用戶,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細分領域的不同場景進行研究。

都說產品經理是最像團隊CEO的崗位,但是我想說:公司有幾個CEO,又有幾個產品經理呢?

即便我們成為了全能型戰士,也不要因此而丟失自己的核心必殺技。

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別人的經驗,并不一定適用于你;大廠的經驗,并不一定適用于你。

所處工作環境不同,大家的目標和習慣不同,企業的文化和發展路徑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也不能照搬其他人的成功經驗。

有些方法論我們沒聽說過,很大概率是因為我們還不需要。當我們需要時,自然而然會想到這些方式,或者了解這些方式。

所以,要解決自己的困惑,最終仍然需要自己分析明白,和實踐不斷碰撞、持續總結,把自己當做一款產品來迭代。

四、接納現狀,接納問題

任何一個矛盾點的解決,都需要先接納這個問題,才能更理智、平和的分析問題并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需求變更如此、需求蔓延如此、個人發展也是如此

先要接納產品作為軟技能無法像開發、市場、測試等團隊那樣分工明確、職責明確、邊界明確的現狀,才能更客觀的和領導溝通,更客觀的分析、接受領導的意愿和想法,最終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找到和團隊的契合點。

同時接納不同公司、不同領導風格、不同業務對產品職能要求的不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認可的,堅持下去。

五、不要為了逃避而管理

有些伙伴會為了逃避產品的專注,逃避業務上的瓶頸而讓自己“陷入管理”的忙碌之中。因為對于一個中高級的產品來說,職業發展上的瓶頸已然到來,突破瓶頸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

然而選擇“管理類忙碌”可以讓自己從心理上放輕松,會自我安慰自己:我現在挺忙的,沒有時間、沒辦法專注于突破。

但這種心態恰恰是最危險的。

寫在最后

任何一個崗位、任何一份工作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我們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也無法讓所有人都體會到自身的價值。

況且有些問題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簡單,還會牽扯很多戰略問題、效益問題、領導風格問題、甚至于處于對賭階段。

但我們能做的是抓住眼前能抓住的,把握自己可以把握的,嘗試自己愿意嘗試的。而不是把問題全部推卸給團隊、公司、領導、市場環境,做一個年輕的“躺平青年”、“吐槽青年”。

前幾天在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上看到了一篇標題,正可以作為共勉的結尾送給有緣看到這里的你:

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

加油,每一個深陷職場矛盾的產品人~

專欄作家

不想延期,公眾號:不想延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半路轉行的B端泛金融產品,堅持“以實踐驗證理論,以輸出倒逼成長”的目標。點滴珍貴,重在積累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張三1

    來自浙江 回復
  2. 張三+1

    來自北京 回復
  3. 我就是張三…

    來自上海 回復
    1. 現實工作中張三確實很多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