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人才差異:構建自身能力模型,突破瓶頸?。Z廠寶典)
由于認知差、信息獲取效率、獲取后的調整動作等因素的不同,導致最終自身能力也不同。本文作者以BAT和TMD的產業、產品、戰略思考匹配的人的能力模型做揭破,并給出解決辦法,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目錄:
- BAT人才的模型差異
- 基因決定業務的差異
- 人才的第二曲線
- BAT對人才的要求
- 結構化改進自身能力
- 總結
當從小企業到BAT都待過之后,會發現人與人的差別底層邏輯是什么,感受得十分明顯,為什么學歷不好就去不了大企業?騰訊的P8升P9為什么是一個巨大的鴻溝?等等的10萬個為什么。
只因為“任何人的認知差不一樣”“優質信息獲取的效率不一樣”“信息獲取后調整自己的動作很滯后”,本篇文章以BAT和TMD的產業、產品、戰略思考匹配的人的能力模型做揭破,并給出解決辦法,讓寒冬不再寒冷,讓溫暖可以抱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唯有自強可晉升”。
差值有哪些
什么是茫然:不知道,反正開心就好!
知道了茫然:對于追求更好有了感知,發現了心理落差,但是感覺無法通過行為彌補差距,所以產生了迷茫!
感覺誰都很厲害:那是你認知能力太低,無法判斷高你一個級別和高你三個級別的人差距,看誰都厲害?。ㄖ还肿约禾“祝?/p>
無法判斷差距:那是因為對能力沒有分類,也無法把事物歸類,沒辦法給自己梳理能力模型!
什么是認知差距:同一個事物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因素,但是理解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不同。2個不同認知分析同一個問題,高低立見!
什么是規劃:對于問題發現后,可以客觀分析背景邏輯洞悉因果,從而針對問題列舉出改進動作,從而解決上升路徑的更好結果。
什么是浮躁:急于求成,遇事慌亂,總看到最好的,不分析自己的不看平均值,只想博取最大化利益。
……
一、BAT人才的模型差異
業務模式決定人才模式
1)騰訊為例
騰訊:Slgan“科技向善、用戶為本”;
本質:社交體驗做到極致;
要素:中心化流量、用戶間內容信息流轉;
人才成長:人才在產品能力搭建,以產品驅動業務,為流量負責。
2)滴滴為例
滴滴:Slgan“滴滴一下、美好出行”;
本質:業務交易效率極致;
要素:中心化流量、經營效率;
人才成長:人才在對數據漏斗轉化負責,以業務驅動產品,為訂單量負責。
3)抖音為例
抖音:Slgan“記錄美好生活”;
本質:用戶與內容匹配極致;
要素:去中心化,搜索與標簽匹配;
人才成長:人才在內容與商業化商品的鏈接做負責,以內容驅動業務,為內容負責。
4)阿里為例
阿里:Slgan“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本質:供給側做到極致;
要素:重B輕C,重產業,輕產品,運營驅動;
人才成長:人才在B端的服務B端的供應鏈負責,把供給做豐富鏈條完善,供給決定需求,為B端經營做工具。
二、企業基因決定產品形態
PS:業務成功因素決定此因素在其他產品的影響程度。
例子:企業管理工具“阿里&字節&騰訊”。
屬性歸類:飛書,釘釘,企業微信,都是企業員工工作管理軟件的SaaS沒什么不同賽道,商業屬性和模式都一樣的情況下。
1)騰訊為例
騰訊:做企業管理工具(企業微信);
做法:是做社交和流量,所以企業微信底層0-1是社交為起點,來做SaaS的管理,所以你的主頁面就是人和聊天的頁面;
重點:在“溝通效率”。
2)字節為例
字節:做企業管理工具(飛書);
做法:字節的文化就是工作效率,所以飛書的頁面在工作模板,需求,郵件,模塊比較規整,更利于工作OKR目標管理;
重點:在“工作效率”。
3)阿里為例
阿里:做企業管理工具(釘釘);
做法:最早期的企業服務軟件,所以它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有‘群聊、OA、會議、郵件、在線學習等’,屬于大雜燴;
重點:在“功能全都有”。
總結
使用者屬性:也就是你的公司傳統企業,更喜歡釘釘一些。你的公司老板是科班出身,更喜歡飛書一些。你的老板銷售屬性強,更喜歡企業微信。其實也可能不一定是這樣,但是邏輯是這個方向。
工具價值點:不用在乎說什么延展,和不是一個賽道,都是給自己加個價值點,和新的產品特性,部分功能的創新。
對于使用方:關注在產品所具備的能力,是你想要的即可。
三、人才第二曲線
政策和市場的變化決定人才第二曲線。
1. 互聯網的周期變化
上半場:針對行業的傳動升級變成互聯網化,各互聯網企業跑馬圈地,占住自己領域賽道,做爆發式增長。(粗放經營,占住入口認知)
下半場:針對行業紅利期結束,用戶留存低、新用戶增長緩慢等問題出現,針對供需關系的效率、以及用戶的回流、復購、提升消費決策等。(精細運營,做好服務)
2. 政策變化,寒冬加速
阿里:優化組織結構,加深對B端的扶持,延展海外業務,精細化在于針對自己平臺的收入、賦能B端的收入、用戶的活躍和使用率等。(ROI的提升)——“讓運營具備了產品化能力為效率工具做深化投入”。
字節:優化政策不倡導的業務,加深以”主動搜索和被動標簽展示Feed流的匹配效率”,在主線業務發力,并提升商業化的精細運營中臺等。(Roi的提升)——“讓數據化服務平臺和工具提升運營效率”。
3. 企業模型決定人力模型
不適應:如”阿里的產品員工→騰訊”,當對工具和專業同等的情況下,阿里的底層邏輯是商業化和服務B端的能力,而對于流量的理解不夠,會有不適應;
到適應:如”騰訊的產品員工→阿里”,當對工具和專業同等的情況下,阿里的底層邏輯是對流量和C的用戶價值理解,而對于要理解單一業務的全產業鏈,會有不適應;
躍遷能力:只有“每個人愿意打碎之前的自己,去理解現在所在的企業價值和發展階段,才能更好地重新建立自己要抓住的重點和思考”,才能更好地把業務做好。
四、BAT對人才的要求
核心考核兩個維度:
1)績效考評
騰訊根據每半年評估結果來評判績效,從業務績效和管理能力兩個維度,采取自評、上級評估,參照評級評估來確定績效的五個等級。
2)潛力評估
從人際敏銳力、思維敏銳力、變革敏銳力、結果敏銳力四個維度考察,使用的是類似Korn Ferry的學習能力判斷工具。對于潛力判斷,騰訊注重的還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較好,能夠快速適應新的變化就是潛力高的。
拆分下來:知識沉淀能力、團隊部門合作能力、帶領新人能力、項目知識內部分享、自身創新能力。
平時思考:每個季度都要收集好行業報告、對競品的觀察并截圖、每日對自己平臺數據的存檔、以及供需關系的數量變化與客觀因素的對照、每個策略的調整對B和C的交易頻次、活躍頻次以及轉化率的影響、每個需求每個策略都要有總結和分析的Wiki文檔,并且學會給自己做不足的分析和未來的規劃。大廠對方法的提煉以及對市場的洞察,工作流程和方法的扎實基礎很看重。
PS:你的自評是上級打分,你的上級評估也是上級打分,所以你的KPI完成得好與壞是次要,而是你的知識結構的體系輸出、Wiki沉淀能力、以及匯報和分享能力是主要評估的標準。
五、結構化改進自身能力
思路:從我是誰、我要成為什么樣子、具備這個樣子我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獲取這些知識我需要如何學習、成長過程中客觀會發生的變化、目標節點時,我是否具備了這些通過知識儲備改變了現狀。
導航表、知識樹表、能力規劃表、每日任務Todo表、月度目標Todo表、年任務Todo(職業發展思考)表、預期表等。
六、總結
目標清晰:目標的定義是具體的可衡量,而不是一句方向詞,是定量定性的標準;
持續提升:我能能力和現在崗位的匹配以及未來匹配的能力,以及生活上要會什么并且達到什么標準,每個階段是否在提升,要做觀察和記錄;
能力識別:從自己的工作以及別人產出的內容,識別出方法和總結的內容,加以提煉,構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強化提升;
進度調整:把每日的任務/每周/每月對應到一年內要完成什么,做拆解和計劃,以及形成OKR;
風險識別:改變和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可控和不可控風險以及未識別的風險,那么就需要把風險記錄下來(比如:專注力問題、習慣給自己找借口、懶惰,等都是成長路上的風險點);
預期規劃:3年為目標或者1年為目標,規劃最低可完成以及最高可完成的目標;
SWOT分析:針對自己的能力為前提,寫出自己能力以及性格的優劣勢分析,可以更好識別問題所在和機會有哪些;
提煉總結:對分散的信息做分類、對繁雜的內容做梳理、對信息做捕捉、總分表述、關鍵點提煉這些是能力的核心點。
總結:千言萬語都是,學會給自己規劃人生,提升各項能力指標,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尤其高手之間的差異就是對基礎知識和性格的把控能力。
作者:高振旭,微信公眾號:增長黑客吧
本文由 @Maik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思維邏輯清晰,結構鮮明,直擊重點,凝煉度很高,爆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