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主動性,幫助B端產品設計師應對陌生復雜的產品需求

0 評論 3963 瀏覽 10 收藏 12 分鐘

即便是在同一行業深耕多年,但同組人員一起交流討論的時候,還是會發生聽不懂對方在講什么的情況,例如設計師無法理解用技術語言講解需求,畢竟術業有專攻。而在B端產品的工作中,這樣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那么面對新領域、新場景,設計師們應該如何應對,歡迎閱讀~

前幾天,從項目現場發來了幾個技術層面的產品優化需求。早上跟產品、技術、項目經理、實施人員一起拉會討論了一番。說實話,我壓根兒沒聽懂。因為大家都在用技術語言講解需求,對我這種門外漢來說,聽不懂也正常。

這或許是很多B端產品設計師都會面臨的問題。

B端產品的價值就是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包括解決企業管理問題、提升管理效率等。不同行業間的發展情況、用戶群體、業務場景、競爭環境、市場策略都有明顯差異,因此B端產品有著明顯的行業特性。

即使是在某一行業深耕多年的設計師,也會面對一些新領域、新場景。今天就來聊聊B端設計師如何應對復雜陌生的產品需求?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主動溝通
  • 主動進場
  • 主動積累與思考

#01 主動溝通

當B端設計師面對一些臨時性的緊急需求,而這些需求又很難理解,那該怎么辦呢?

首先設計師不要希望憑借自身能力,從零開始逐步了解產品需求,這是不可能的。整個產研團隊也不會給設計師足夠的時間慢慢消化學習。

另外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會主動關心你是否有疑問、有困難,只會不停的催進度、催交付設計方案。所以設計師想要快速理解需求,首先要主動溝通,通過他人幫助自己快速成長。

1、將陌生信息轉變為熟悉的信息

在溝通過程中,每個人都喜歡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傳達信息,當設計師與產品經理或者開發人員溝通時,需要將他們表述的陌生信息轉變為設計師可理解的信息。

1)信息場景化

例如開篇提到的需求溝通會上,項目現場人員講了一堆的技術問題,我基本沒有理解,其實這些問題已經不屬于用戶需求的范圍了。為了更好地搞清楚需求的核心內容,我按照場景化的思路提了幾個問題。例如:

  • 功能應對的用戶場景是什么?
  • 用戶使用功能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務?
  • 想要完成任務,用戶的操作步驟是什么?
  • 功能的業務邏輯是什么?每一步操作是否有限制條件?

通過這樣幾個問題,我基本上就理解了產品需求的用戶場景和流程,結合已有的產品功能,就可以著手進行設計了。當然這種方法是有前提的,簡單溝通主要用于迭代優化的需求,雖然內容不容易理解,但是關聯內容并不多,通過快速拉會溝通,基本是能夠解決的。

2)信息可視化

B端產品比較典型的業務特征就是邏輯性和流程化,復雜的業務系統更是存在跨系統、多角色相互協作的場景。單純的PRD文字、或者框圖原型并不能很好地展示整體的業務邏輯。設計師還需要更豐富的可視化信息輔助理解需求,比如業務流程圖,可以幫助設計師更好的理解不同用戶角色在整個流程中的定位、節點任務等等。

所以在B端產品設計中,流程圖是設計師理解產品需求必不可少的內容。有些時候產品經理并不會主動提供,需要設計師推動產品經理完善相關信息。

2、關注產品動態,不打無準備的仗

在不同的團隊中,設計師的處境和地位有很大的不同。大公司研發流程非常規范,設計團隊有很強的話語權,需求是不可能繞過設計師的。而在研發流程不規范的小公司,設計師就比較慘,產品經理找到設計師,可能是因為有個需求需要出一下圖。至于需求是什么,用戶和場景等信息只字不提,此時設計師必然是一臉懵逼。

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設計師也要主動溝通,時刻關注自己負責的產品線,及時獲得產品的最新動向,提前獲得一些需求信息,從而彌補產品需求中的信息差。通過主動性讓產品經理等協作同事認識到設計的價值,是破解尷尬處境的第一步。

#02 主動進場

我們不建議產品經理提出需求后,立馬開始做原型方案。但是很多時候,設計師也不能完全等產品經理提供了完整的需求文檔,或者相關的業務內容后,才著手應對需求。因為產品需求本身就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即使這個版本完成了,下個版本也會做出優化。

1、主動介入需求設計

除了主動了解產品的迭代計劃,設計師還可以主動介入到需求中,參與一些需求調研、競品分析工作。例如設計師可以跟產品經理了解需求的競品清單,主動進行前期的設計調研分析等工作,并適時將調研結果分享給產品經理,甚至可以與產品一道完成需求設計工作。

這些前期的研究必然可以更好地幫助設計師理解產品需求,甚至可以基于用戶視角獲得需求設計的主動權。

2、主動補位意識

產品經理輸出產品需求時,材料各種各樣、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產品經理會輸出詳細的需求材料,例如PRD、流程圖、原型設計等等,有了這些信息,設計師可以更容易地面對各種產品需求,工作起來也會簡單很多。

有的產品經理提供的產品需求材料,可能只是簡單的文字描述,甚至是口頭傳達。這時設計師需要溝通和設計工作并行開展。一方面要做好需求溝通,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溝通的結果,主動完成業務流程圖、用戶故事、框圖原型等構建,逐步澄清產品需求,同時為后續的設計工作打好基礎。

當然這樣做無疑會增加設計師的日常工作量,并且如果需求出現了變更或者取消,設計師的辛苦付出也會隨之打水漂。不過我認為這些工作對B端設計師的個人成長會有很大幫助。這也是B端設計師提升行業認知、拓寬業務視野的重要途徑。

隨著不斷地積累,設計師就可以更從容地面對未來各種需求了。

#03 主動積累與思考

除了完成日常的產品需求外,設計師還要主動積累,深度理解業務、客戶、用戶場景,增強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1、自上而下

設計師要能夠從宏觀層面,去理解產品以及產品所在的行業。

例如通過各類分析報告,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競品的發展特色、客戶群體等信息。同時也要理解自己公司產品的定位,產品的發展方向,以及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有些時候,我們在討論產品需求時,會忽略基礎的產品定位,最終導致產品需求根本是沒有價值的。

例如之前做過某款產品,主要是面向外部客戶提供在線開發服務的,首要面臨外部客戶引入、拓展的工作,因此需要盡可能地保證用戶在平臺上高效地完成開發任務。但是在產品設計時,平臺對用戶的開發行為增加了層層審核任務,大大拉長了用戶的開發任務的周期。我個人認為,這其實是與產品的定位背道而馳的。

2、自下而上

B端產品設計師接觸客戶或者用戶的機會比較有限,有些時候只能通過項目經理、售前或者客服了解用戶實際的場景。但是B端產品始終是以業務場景為中心的,在實際的產品應用中,用戶也是圍繞業務開展工作的。

因此設計師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從底層的客戶和場景出發去理解需求。通過信息匯總積累,即使面對新產品、新場景時,設計師也可以舉一反三,套用以往經驗,輕松完成設計工作。

總結

B端設計師不僅僅要求通用的設計能力,還需要很強的業務邏輯和產品需求理解能力。特別有了設計規范,組件庫之后,設計側執行層面的工作被大大簡化了。設計師很大部分精力都會轉移到業務理解、需求分析等方面。只有通過不斷地深耕和積累,才能不斷地提升「設計價值」。

為我投票

我在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2年度作者評選,希望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都能來支持我一下~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我的個人參選頁面,點擊紅心即可為我投票。

每人每天最多可投35票,投票即可獲得抽獎機會,抽取書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紀念周邊&起點課堂會員等好禮哦!

投票傳送門:https://996.pm/zxZv2

專欄作家

子牧先生。公眾號:子牧UXD(HelloDesig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產品體驗設計師。8年互聯網行業經驗,擅長體驗設計思維、設計方法論、交互設計研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