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職半年,為何能連續升職兩次?
職場也許是很多人望而敬畏的地方,也是讓人快速成長的地方。在職場中,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作者分享了同事剛入職半年,升職兩次的事例,希望本文能帶給你一些認知啟發和職場參考。
重劍不鋒、大巧不工。
重劍不鋒是指真正的劍技并不依靠劍鋒,而靠個人的修為;大巧不工是指頂級的方法論反而不是經過刻意的精心打造,而是采用樸素的、原始的自然法則。
這兩句話都強調:做事腳踏實地,要注重基本功的積累。
一轉眼已經步入2023年,今年羅胖的「跨年演講」相信不少小伙伴也都已看過,鏡同學印象最深的是關于羅胖「邏輯思維」60秒的堅持:每天發布一個60秒的語音,堅持了10年。
據羅胖自述,這10年間,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一段邏輯完整的語音,你是怎么做到正好60秒說完的?
其實鏡同學之前也有這樣的疑問,而羅胖則輕松自侃道:
說多了都是淚,其實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就是反復錄,一直錄,直到正好60秒。不許加速、不能剪輯,因為那么做用戶聽的出來。最多的一次,我錄了50多遍。
聽到這里,我很受觸動,平凡人也好,優秀名人也罷,其實都沒有立竿見影般普世的成功捷徑,即便是系統的方法論也存在因人而異的藥效期,那么,什么才是可持續的有效驅動力呢?
復盤過去的一年,不管是我本人還是身邊的朋友,那些所謂的成功案例,在我深度思考之后發現,背后底層的邏輯指針都指向了「樸素的勤奮」。
是的,不是華麗的雞湯,也不是厚黑的職場哲學,更沒有「聽懂掌聲」的速成秘方,所有的一切,都是樸素的勤奮、堅持的力量。
這點才是“大音希聲”,才是最大的方法論,鏡同學尤其認為,保持這樣的認知和定力,對于任何階段的產品同學來說,都至關重要。
一、入職中級產品經理,半年升職兩次
今年六月份,我招聘了一名產品經理,定位為中級產品經理,總體來說超出了我的預期,所以很快也給他升職加薪,從中級產經理先是升職為高級產品,又在上個月升職為部門副總監,還有,今年公司年底的先進員工也有他。
大家都知道,鏡同學在之前文章也有過分享,對于產品同學來說,提前轉正或向上晉升的關鍵其實在于戰略性的創造超預期。(別輕易申請提前轉正。)
事實上,他給我最大的超預期就是「持之以恒的勤奮」。
該同學就是很普通的本科生,產品經驗也不過兩三年,說真的,起初除了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還算優秀之外,其他專業技能、溝通表達、團隊協作等能力真的很普通,甚至還存在「專業偏科」現象。
比如,他之前沒怎么寫過規范的PRD文檔,對文檔的結構也不甚了解,對于「需求四件套」等常用知識也不清楚。
再比如,在原型設計時,起初也不清楚高保真的本質是設計思維的體現,不光界面設計、交互設計粗糙,還存在很多邏輯漏洞。
但是,勤能補拙,而且是自下而上的系統性彌補。
比如,在業務流程設計,我給他講過一次BPMN的設計,他私下把相關的知識收集查看,像國家標準、B站的對應視頻、優質公眾號文章等逐一學習,那兩周他基本都是主動加班很晚,結果可以想象,完全掌握了業務流程的設計知識。
再比如,我在團隊曾分享過關于「調研新領域」的知識,中間也分享過普華永道的文件,他不僅聽了進去,而且真的像我一樣做記錄,早上去背誦,再去深度理解和實踐。(以客戶畫像為例:產品經理如何面對新領域?)
后來我們偶然在和總裁開會,大領導提到關于企業風險畫像的產品設計時,這個同學的回答當場就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其實,這不過是文件中的內容轉化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你看,樸素的用心積累會驅動形成增長飛輪。
大家也知道,需求深度調研與分析、產品架構設計都是高級產品經理的必備技能,鏡同學更是分享過多次文章,其實這些都有進行過團隊培訓和溝通討論,真正用心實踐的卻不多,但這個同學卻始終在踐行。
前幾天我們產品經理進行年終述職,我看到他的出勤工時是團隊最多的,當然,他的能力也得到了肉眼可見的提升。
鏡同學記得在之前文章中討論過一個觀點:「補償紅利」,什么是補償紅利呢?那就是別人都不愿意或無意識做的事情,你用心去做了,很容易形成差異性的競爭力,這就是補償紅利。
從這個角度出發,勤于踐行、注重基礎積累的產品同學就是在享受著「補償紅利」。
二、產品述職剛踩的坑
上周四,我們組織進行了產品經理的年終述職匯報,一來,產品同學客觀上需要具備復盤總結和規劃展望的能力;二來,的確也是公司為了「壓力傳導」而要求的例行安排。
事后復盤這次的述職匯報,更讓我看到了注重基礎素養對產品經理的價值。
我們來看兩個被評委領導批評的小事情:
①重點項目與工時。
起初,我們在述職報告模板準備時,參考借鑒了網上及往年的PPT模板,其中有個模塊是表格按月展示「當月重點項目」、「總工時」。
其實,這兩者并沒有關聯關系,簡單來說,「當月重點項目」是指某個月份重點進行的項目,某個月份項目可能有多個,只需要羅列最主要的那個即可;「總工時」指的則是這個月份出勤的總時長。
但是,從產品角度來看,這個字段命名并不嚴謹,導致很多評委領導誤以為是某個項目所用的工時,并且,領導們都認為項目投入時間過長。
假設,我們在產品設計時,將該字段命名為「當月出勤總工時」,并做好需求說明,那就不會產生誤會,比如,在匯報前先向領導解釋該列指的是出勤情況,并非左側某個重點項目的投入。
但事實是,很多產品同學并沒有主動去解釋該問題,只有上面說的那個產品同學提前做了解釋說明,才讓領導恍然大悟。
這個勤奮積累的基礎能力,本質上就是用產品思維去解決問題。
②工作規劃被批評。
眾所周知,述職匯報重點是對上年度工作的總結,目的是根據工作情況評估崗位匹配度,找出不足之處,以期更好地改進。
一般來說,述職匯報中也需要有明年的工作規劃,但是,工作規劃并不是重點,更不是工作計劃,理論上,不需要在年終述職匯報時講的特別詳細。
因此,我們在述職時重點從項目高層級別上做的規劃,但是,評委有人力資源等其他領導,他們有些人對述職匯報的認知有局限,看到只是高層級的項目規劃而非詳細落地的工作計劃,就產生了誤會。
同樣的,大多數產品同學只是「被動挨打」,只是默認了這個「啞巴虧」,并沒有主動去做說明,等到這個產品同學述職時,他首先做了兩點說明:
各位領導好,我是產品經理×××在正式匯報前我想先向各位領導做兩點解釋說明:
①關于工時:這里的工時指的是出勤總工時,并非左側該項目的投入時間,之所以列出出勤總工時,是為了更好的體現產品的月度工作飽和度,當然,我們后續會更關注變現指標,比如,該項目用戶規模、盈利現狀等。
②關于工作規劃:因為今天是述職匯報,重點是對本年度工作成果的復盤分析,而不是詳細的工作計劃,因此,我們在匯報時更多的是體現項目的規劃,我們領導已經安排了詳細的工作計劃評審,等評審時,如果有需要我們會邀請領導進行指導。
你看,這個產品同學所表現出來的,其實就是用產品思維去主動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產品同學來說,這是其底層的樸素的基本素養。
因為,我們經常講,產品經理在需求設計時要把業務背景、功能定義先講清楚,如同需求評審一樣,不要上來就評審原型,應該先要交代背景,這個認知其實就是產品思維的表現。
事實上,該同學進步真的很快,很多你告訴他的方法和經驗,很快就會能轉化為他的知識體系,但他并沒有過人天分,唯一是始終勤奮。
說到這里,忍不住再給大家分享個案例:
鏡同學有個讓我很尊重的一個朋友,他現在也是近千萬的身價,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溝通交流,前段時間他陽了,一直咳嗽發燒了半個月,我想著他完全會借此機會好好修養下,誰知他卻趁著這半個月,在家讀了三本書。
說句心里話,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急不躁、勤勤懇懇地積累基礎素養,鏡同學堅信,這對任何階段的產品同學都十分關鍵。
我想起了天資愚鈍、只懂得「結硬寨、打呆仗」的曾國藩,也想起了「持志如心痛」的王陽明?!赋种救缧耐础故钦f:保持自己的志向、專注想做某件事就如同心痛一般,心一直在痛,就沒有精力和閑心分神。
而,產品同學的志,或許就是「勤懇地積累基礎素養」。
專欄作家
產品大峽谷,公眾號:產品大峽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七年B端產品經理,供應鏈物流與金融領域,擅長需求設計、業務指導、商業觀察等。
本文由@產品大峽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前輩,請問「需求四件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