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總結:年度最受歡迎作者之路

6 評論 9004 瀏覽 10 收藏 21 分鐘

2022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即將開啟。對于2022年,或許每個人都有很多感慨,在過去一年也成長了許多。作者選擇用文字將其過去一年的成長與經歷表達出來,以下是作者的個人成長故事,與你分享。

今天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2年度評選結果出來了,筆者有幸榮獲年度最受歡迎作者獎。感謝平臺方精心舉辦的活動,并給予了筆者入圍的機會。

回顧一年多的寫作經歷,感慨良多。就著獲獎的契機,一起做個2022年度總結吧。

一、關于評選

寫作的契機發生在2021年的8月,當時因為工作的需要,筆者組織團隊成員完成了一次頭腦風暴,一起構建了用戶畫像。

為了做好這次頭腦風暴,筆者對用戶畫像和頭腦風暴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閱讀同仁的優秀文章。然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做了充分的材料準備和執行計劃。

最終執行下來,頭腦風暴的效果很棒。于是就想這也是一次難得的經歷,且筆者已經工作近7年,也許是時候做一些經驗總結和分享了。于是就非常認真地成文一篇,并且發布到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上。

實話實說,當時的想法就是單純的想對自己的思路做個系統梳理。順便分享出來,就像那些啟發了我的作業一樣,希望也能夠對有類似需求的產品同仁有所幫助。

萬事開頭難,一旦發表第一篇文章,就逐漸形成了寫作和分享的習慣,又陸續發布了幾篇產品經驗分享。

發布之后一直也沒有很在意閱讀量。等到幾個月后再看,才發現整體閱讀量還不錯,第一篇關于頭腦風暴的閱讀量竟然破萬了。內心自然是很開心的,對自己寫作的信心也更足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移步:如何運用頭腦風暴完成用戶畫像

于是此后對產品有想法、有感悟的時候,就會成文一篇,并且發布到平臺上。

等到今年11月份,突然收到平臺方的通知,告知自己入圍了年度作者評選。在這之前,筆者其實都不知道平臺還有這么一個活動。但是既然有這個機會,那么便欣然參加了。

長達10天的拉票過程其實挺磨人的,但是總體心態放得也比較平。因為知道入圍的同仁臥虎藏龍,最開始覺得能入圍就已經很滿足了。

既然已經決定參加活動,那么每一天認真拉票,盡力而為就好了。因為自己開始輸出的比較晚,也沒有很多粉絲支持,于是想了一個“笨”辦法,用文章拉票。最終10天發布了7篇文章。

隨著投票的進行,逐漸覺得自己也許可以挺進前6拿個獎,后來又覺得也許前3也是有希望的,到了最后一天就想爭爭第1了。臨到投票結束的時候,票數咬得很死,最終以100多票的微弱優勢取得了票選階段的第一名。

投票之后,還要經過第三方的綜合評定產生最后結果。個人覺得已經努力過了,沒有什么遺憾了,如果能拿到前三名就會很開心了。

最后階段還產生了一個小插曲,因為疫情的原因,平臺的很多工作人員都病倒了,原定12.30的評選結果推遲到了1.6。在此也向組織本次活動的平臺工作人員表示由衷的感謝。

最終公布結果,筆者有幸當選了2022年度最受歡迎作者,遠超出參加評選的預期,內心也是非常喜悅的。

絕非筆者凡爾賽,這確實是真實的心路歷程,寫出來以與各位同仁共勉。認認真真做好手頭的事情,結果往往不會差,甚至超出我們的想象。

經過一年多的寫作,筆者目前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發布了26篇文章,累計閱讀量近18萬,其中有4篇主編推薦、4篇閱讀量過萬。主題也比較豐富,有產品方法論(包括執行層面經驗和理論層面論道)、業界動態、職場攻略、產品思維等等。各位讀者不妨點開筆者的個人主頁,選取感興趣的文章閱讀。

回顧寫作的經歷和最終數據,總歸是對獲獎也是有底氣的。當然也有一些感想。

1. 君子務本

寫作的目的可以五花八門,整理思緒、提升個人影響力、分享互助、為了稿費或獲獎都是不錯的動力。但是一旦進入寫作,就要把握寫作的根本:傳達想法。最關鍵的環節是輸出文字、傳播途徑和讀者感受。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屬于業內最大、最專業的平臺,因此傳播途徑無需多慮。剩下的就是用真心組織行文邏輯、結構和文字,然后考慮讀者的習慣和偏好,如此才有可能完成一篇不錯的文章。

2. 貴在堅持

完成一篇不錯的文章,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寫作的過程其實是艱難的。即便寫作前有很多想法,但是一到動筆就發現想和做事兩回事,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輸出瓶頸。

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下去,即便感到文思枯竭,也要想辦法完成文章。也許寫完后再回頭訂正,又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然后就是寫完一篇之后,對寫下一篇的堅持。

寫著寫著,就會發現寫作也是一個“無他,唯手熟爾”對事情,慢慢地越寫越順。

3. 心之所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筆者之所以能堅持筆耕不輟,是因為愛上了寫作。因此寫作的過程就變成了一種享受,可以跟自己對話,也可以想象跟讀者對話。

而愛好的養成也需要一個開始。在動筆之前,筆者也沒預料到會對寫作和分享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

4. 厚積薄發

筆者之所以能寫出一些還不錯的文章,確實與自身的積累分不開的。一個是已經有7、8年的從業經驗,平時工作時也比較注意思考和積累。

另一個是平時就有大量閱讀和寫作的習慣,這也就引出了關于閱讀和寫作的部分。

二、閱讀和寫作

筆者一直比較喜歡讀書,尤其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逐漸減少了游戲、刷視頻等娛樂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閱讀和寫作之上。

那么到底有多投入呢?

今年決定堅持日更公眾號,最終堅持了11個月多。日更文章的質量見仁見智,但是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

總共發文超過350篇,一般都會寫2000字以上,多的可能有大幾千字。預計整體的輸出量在百萬字級別。

在堅持大量寫作的過程中,筆者逐漸感受到了寫作能力、邏輯思維、知識儲備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舉個例子,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完成一篇2,3000字的文章大概需要1~2個小時甚至更多。等到后期,同樣篇幅的文章大概只需要0.5~1個小時,而且質量可能更高。

那么這么大量的文字輸出,靈感來源又在哪里呢?

奧秘就在讀者的另外一個愛好閱讀之上。筆者年終做了一個統計,2022年大概閱讀了40本左右的書籍,有14本沒有完全讀完。主題涉及國學、心理學、歷史、心理學、經濟學、西方哲學、職場經驗等。

就單從產品工作的角度,筆者認為受益匪淺。垂直領域的閱讀是必要的,但是只局限在互聯網、職場經驗,那么就會涉及到邊際效益遞減效應。這個時候適當拓展自己閱讀的題材和范圍,其實反而會讓自己的職場能力得到更快速的提升。

比如看似跟互聯網工作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學,反而是筆者認為對自身幫助最大的類目。人生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單點突破能夠快速取得成效,但是難以長久。從點到線、面、體乃至更高維度的綜合突破,才有可能看到長遠的、廣闊的、不一樣的風景。

廣泛的閱讀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形成網絡狀的思維模式,理解世界萬物的復雜性,用一種更加平和、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一切事物。

剛開始遠不如只看職場經驗、成功學之類的書籍見效快,但是長期堅持下去,就能夠感受到指數的力量。這種進步不止在于職場,而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全方位的提升。

比如本次筆者參與評選的經歷,就頗有道家的“求而不得,不求而得“之感,此中滋味妙不可言。

到這里各位讀者可以知道,筆者并不是一個天生擅長寫作的人,是通過大量的練習、長久的堅持,再加上運氣才有幸獲得了年度最受歡迎作者。因此各位作者同仁不妨堅持在平臺寫作,讀者堅持在平臺等各種渠道學習,最終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筆者2022年的書單和平時的很多想法都發布在個人公眾號中,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前去閱讀。

當然,對閱讀和寫作如此投入是筆者的方法,不是普世的方法。然而道理是相同的,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專心投入進去,自然會有體悟。

三、2022年最大的收獲

2022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可能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筆者在2022年最大的收獲是感悟到了一種生活狀態——慢。

“你改變有多快,你成功就有多快?!?/p>

“跑得快最重要?!?/p>

“專注、極致、快、口碑、快?!?/p>

互聯網是個寸時寸金的行業,敏捷開發、A/B test、 灰度發布、OKR等各種最新、最敏捷的方法論最快落地的行業。

“快”本身沒有問題,只有快人一步的企業才容易取得商業成功,快人一步的團隊的產品更容易在內部賽馬勝出。

但問題在于在“快”節奏裹挾下,無法停下奔跑的腳步、時常感到窒息的人。

筆者在2022年悟到的、并做出的改變就是學會了慢。

如何理解慢呢?我們可以通過今年的一個流行詞:松弛感。

一位博主稱,他在坐飛機時,身旁正好是準備出門旅行的一家人。這家人已經辦完了登機手續,卻突然被告知因為各種原因,他們所有的行李都被退回了。也就是說,這一家人即將空手去到另一個城市旅行。

遇到這種情況,一些家庭恐怕會焦頭爛額,互相指責,一路雞飛狗跳。這家人的處理方式卻出人意料:他們完全沒有生氣、煩躁、抱怨,而是心平氣和地打電話叫人去拿行李,然后跟這事沒發生過似的,輕松愉悅地討論著即將開始的旅行。

這位博主完全被驚呆了,感嘆說,“我坐在旁邊,不知道為什么竟然有點想哭。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么松弛的家庭關系……”

這種極具松弛感的家庭關系就是一種慢生活。

但是想要做到慢,其實反而比快更難。困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人類的歷史大多都處在危險、物質短缺的環境下,優先調用反射腦是在自然選擇下必然的生存策略。

反射腦的運行模式簡單,因此做出反應的時間更短。而思考腦和儲存腦的運行模式就要復雜太多,因此做出反應的時間更長。

人類的大腦其實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偷懶的。因為大腦活動,尤其是高級思維活動,需要消耗的能量極大。據研究表明,人腦僅占2%的體重,卻消耗了人體20%的能量。因此少動腦,是更有利的生存策略。

總體來說,我們的本能、人性就是要優先使用反射腦,因此我們能才會感覺自己經常會情緒爆發、 沖動決策、做事缺乏遠見。

筆者今年為了訓練自己慢思考的能力,做了以下幾件事,供各位讀者參考。

1. 遇事不要急著下結論,讓子彈飛一會兒

了解了大腦運行的原理和先賢的建議,那么我們就要強迫自己延時決策。

比如說跟人交談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壓制自己發表意見、反駁的欲望,先仔細聆聽對方的想法。同時,等反射腦響應的情緒、行動等沖動基本消失之后,然后再仔細思考如何回答和行動。

再比如遇到緊急情況時,事情越是緊急越要讓自己不能急??梢韵炔捎蒙詈粑姆椒?,直到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再去了解事情的原委,思考解決方案。

2. 合理規劃安排,用整塊時間處理復雜的事情

既然調用思考腦和儲存腦思考如此困難,那么最好將復雜的、重要的事情合理分配整段的時間去處理。否則當我們好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乃至進入高效的心流狀態,被突然的拜訪、電話等打擾。等到處理完,再想進入高效的狀態,那就會更難了。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在活動的時候會產生代謝廢物,當代謝產物達到一定濃度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會感覺疲憊,難以集中精神。所以每一次啟動都會比上一次更難。

3. 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通過第二點我們可以知道,當大腦感到疲憊的時候,靠個人的意志是不可能改善效低下的情況的。此時強迫自己繼續工作,那么不僅難以產出成果,還有可能損傷大腦。

同時,我們睡眠的時間,是存儲腦整理、儲存、識別尚未消失的信息。研究表明睡眠能夠明顯改善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記憶力、學習并保存動作技能的能力,以及創造力。

所以門捷列夫在睡夢中發現元素周期表的規律是非常自然的情況。

4. 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們的大腦天生想要偷懶,更喜歡可以拿來就用的步驟。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還是應當多思考,了解一種做法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這樣不僅會增加思考的深度,還會在具體執行時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更高的效率。

順便吐槽一下,筆者的寫作習慣就是喜歡增加很多道理的解釋和論述,然后在小編的要求下不得不刪減。

筆者內心還是希望大家能靜下心來,讀一讀無法拿來就用,但是長遠來看更有幫助的理論性的文字。

5. 學會暫時停下來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寶貴的,因此有些人會選擇讓自己忙碌起來,想讓生活過得更充實。但是儒家說“過猶不及”,道家說“物極必反”,讓自己過于充實,可能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一張一弛,人生之道。追求厚度和廣度的人生值得理解,但是為了追求人生的“厚度和廣度”,我們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在表面上做減法。貌似背道而馳,實則不求而得。

說起來有點玄學,但是如果能仔細體味、理解筆者前文的內容,那么對這一點想必會有更深的體會。

6. 學習國學,修身養性

筆者回顧2022一年,其實給自己帶來最大幫助的還是閱讀,而最最重要的就是開始學習國學。

筆者是一個純純的理工男,本科和研究生都學習的是理工科,平時也會閱讀大量的科學類書籍。邏輯思維和學習能力很強,工作表現也不錯。

然而隨著閱歷的增長逐漸發現,理性不能解決目前人生的所有問題。

于是在年初筆者決定學習國學,從最經典的《論語》開始。筆者的學習方法是每天最多讀一句,然后查閱資料,完成一篇學習心得并發布到公眾號。

如此做下來,短時間似乎沒有明顯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于筆者心性的塑造是極其深刻的。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當讀到東坡先生的這句詩詞,筆者差點淚奔。

我們究竟為了什么而活?汲汲營營是活著的必要條件嗎?

2022年已經過去,站在2022年的年尾回望年初的自己,判若兩人。

2023年又是新的開始。筆者會堅持筆耕不輟,把更多產品經驗分享給給讀者,與諸君共勉!

專欄作家

一直產品汪,微信公眾號:apmdogy,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邏輯型產品經理,致力于將科學思維與產品經理方法論結合。關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擅長產品孵化、需求挖掘、項目管理、流程管理等產品技能。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今年獲得了人氣作者,哈哈,很興奮,一路看你殺到現在,牛啊,共勉

    來自廣東 回復
    1. ??謝謝,一起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
  2. 謝謝分享,向你學習

    來自天津 回復
    1. 共勉~

      來自上海 回復
    2. 今年也算是想明白了,是想好到底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來自天津 回復
    3. ????加油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