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中,個體如何實現知識變現

2 評論 6763 瀏覽 11 收藏 12 分鐘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2016年底,有兩個令內容創作者振奮人心的消息。一是“同道文化”以3億估值被美盛文化收購,而88年的創始人同道大叔蔡躍棟從中套現1.78億,成為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二是91年的李叫獸出任百度最年輕副總裁。

雖說這只是個例,并非每一位內容創業者都有這種機遇和能力取得如此成就。但在當下共享經濟的潮流之下,知識變現確實已經成為可能。

正如行軍打仗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時下的內容創作者要想自身所學能變成實打實的物質回饋,持續的優質內容產出是一切的基礎。如果好的內容是1,那么諸如推廣宣傳、個人品牌塑造等運營手段,便是這1之后的0。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做好內容,讓知識成型輸出并且最終實現知識變現?

1. 明確受眾定位

幾乎所有的互聯網產品只有擁有了一定的用戶規模后才能夠實現最終的商業變現。而內容創作既然依托于互聯網世界而生存,其自然也難逃這個普適規律。所以我們在進行內容創作之前,務必要明確我們所生產的內容受眾是誰。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明確我們的目標受眾群體呢?

1.1 市場需要什么

就如同一個產品的問市不能是為了解決需求而去創造需求。內容創作亦然,生產內容的前提是明確市場確實需要這類內容,或雞湯、或干貨、或小說??傊?,歸根到底需要有人愿意為你的內容買單,來消費內容。當然這里的買單不單單指金錢,也包括時間成本。

而在切入市場的時候,我們要盡量選擇細分市場但又不能過于垂直。細分可以保證我們輸出的內容更專業,吸引更精準的用戶,但過于垂直會使你的受眾規模受限。以同道大叔為例,其主打的是星座吐槽,切入點雖然單一但其輻射的受眾屬性卻極廣。我想15歲—40歲這個年齡段,無論男女都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對星座感興趣吧。而且,圍繞星座這個話題可以衍伸至很多其他內容:比如職場場景下的各星座屬性、戀愛場景下的各星座屬性,而戀愛又可以細分到追求、相處、分手各個環節。其自有一個龐大的內容體系,不用擔心有一天這個話題會聊完,可以說這個話題生生不息永無止境。

1.2 你擅長什么

這點在內容創作時尤其重要,即使你發現了一個空白市場,且存在相當可觀的強需求群體,而且這個市場并不存在任何陷阱。只是純粹的無人發現,并非前期已經有很多人試水其中,皆因難度太大損失殆盡。

比如微信剛宣布小程序項目的那陣子,市場上并未現成的小程序開發教程,但這卻是很多開發人員渴望學習的。這時候如果你恰恰會,那很好,你可以說已經具備了天時地理人和,但如果你不具備對應的內容生產能力,那抱歉,再好的機會也與你無緣。

所以說“自知之明”是我們走上內容創作這條路之前需要考慮清楚的,找準自己擅長的方向,往往能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彎路。

當我們明確市場需求,并且以自身說擅長的領域出發,就可以明確自己所要生產的內容及其目標受眾了。如果是像筆者這樣希望和大家分享互聯網相關內容的,那就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用戶是互聯網從業人員?0-3年的?還是在校大學生?前期是主要輸出運營方法?案例分享?亦或是競品分析?只有明確了受眾和要生產的內容,才能進入下一步的內容創作。

2. 持續輸出內容

既然叫內容創作,那么毫無疑問,內容的持續輸出當然是其核心。說起內容創作或許很多人會把他和微信公眾號劃上等號。但其實兩者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要給兩者扯上關系的話,微信公眾號,只是內容創作者進行內容分發的一個渠道而已。

因為如果將眼光局限于運營微信公眾號,我們可能會過分執著于粉絲的多少,當創作陷入瓶頸時,為了避免粉絲流失,可能會去轉載或者抄襲其他渠道的內容?;蛟S,當時只是為應一時之急,心想僅此一次。但人的惰性,很有可能會讓我們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而一個純粹的內容搬運工,沒有思考的“生產”內容是不會對自己的創作有任何進步的,更遑論細水長流,持續輸出了。

所以我們在創作過程中,不能以粉絲增長為結果導向,而要以內容創作為指導方針。吸引留住用戶的永遠只能是好的產品(內容)。但確實,內容的創作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如果你真的深耕于某一領域還好,因為滿腹經綸自不怕江郎才盡。

但如果我并沒有特別擅長的領域呢,是不是就不能走內容創作這條路了呢?

當然不是,如果你暫時沒有特別擅長的,但是又想趕上這班共享經濟的大船,那就先去學習吧。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發達,在線教育的火熱,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大部分的知識。當然這些知識是干貨還是嚼貨,就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悟品味了。

筆者個人觀點,在前期打基本功的時候不建議完全依賴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說好聽點是別人幫你提煉出核心思想讓你快速獲取最重要的知識。但是大家試想一下,一本十幾萬字的書,別人凝練出兩三千字的所謂“干貨”,你讀了真的有用嗎?如果你本身便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儲備,別人的“讀后感”可能能幫你回憶之前的閱歷,融進自己的知識體系化為自身內功。但如果你本身就只是空空如也,這所謂的“干貨”或者更確切的只能說是“嚼貨”了。就好比你吃了第10個饅頭吃飽了,難道你就能說“早知道不吃之前的9個了”?也許一本書中的核心知識點確實只有那么幾個,但如果沒有其他內容的佐證分析,所謂的精粹對我們來說可能更多知識鏡花水月,宛在眼前,卻無法觸及真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 酒香也怕巷子深

以前有人會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在那個年代,這或許是真的。但在現在這個時代,明珠亦會蒙塵,伯樂終究難遇。正如“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要不要”,信息大爆炸的當下,如果不去企圖從蕓蕓眾生之中脫穎而出,那或許最終只能“在沉默中滅亡”。所以,我們一定要結合必要的運營手段增加自己內容的曝光度,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彭小六便是個典型的例子。他從一個三線城市的小程序員到現在成長為一代“網紅”:簡書大咖、“個人知識管理專家”。他就是通過各渠道的內容分發、三小時交通圈等形式,推廣自己的個人形象,現在才能有此成就。這里解釋下三小時交通圈:就是只要是他所在城市三小時交通可到的地方有培訓線下分享他就會參加,或學習或交流或分享。當然現在這三小時從高鐵變成了飛機,能去的地方也就更多了,影響力應該也會越來越大。

其實內容創業者只要選對方法并且堅持下去,不見得不能成為第二個彭小六,甚至同道、李叫獸。那么我們可以選擇哪些渠道,提高自己內容的曝光量呢?

3.1 線上

自有平臺:簡書、公眾號、微博、知乎專欄、今日頭條

其他平臺推薦:以筆者為例

  1. 會選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類用戶規??捎^的互聯網干貨分享平臺投稿
  2. 選擇垂直互聯網領域的在線教育平臺投稿
  3. 當你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曝光度之后,在內容足夠優質的情況下,自然會有其他平臺聯系你轉載(甚至是請你在線上授課分享),這時候務必要求他們轉載時注明來源:作者以及你希望主推的自有平臺。比如筆者會要求他們注明作者及微信公眾號。

3.2 線下

參加線下分享會,如果有人邀請你去給他們做培訓。當你覺得自己足以勝任的時候,不妨去試試。既然你的目標是最終的知識變現,那么一對多或者一對一的面對面分享肯定是必經之路。

而且,在給他人培訓的時候,是你通過實戰進一步梳理自己知識體系、積累素材的好機會。當一個人創作遇到瓶頸,往往是因為他的閱歷不夠,庫存不足;而與他人交流,往往能產生思想的碰撞,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以上就是筆者對“如何在這共享經濟的浪潮中,實現知識變現”的一些個人感悟。

最后以狄更斯《雙城記》的開言結尾吧: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互聯網時代,讓信息的生產傳播成本大幅降低,導致信息爆炸,越來越多的內容泯然于眾;但這也給了我們個體崛起的機會,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在這超級個體時代,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斜杠青年/。

 

作者:糖澀爾,微信公眾號:弈囈(ID:YiYi_TANG7980)

本文由 @糖澀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里提到的更多是了解大家的喜好,通過在簡書、公眾號、微博、知乎專欄、今日頭條等發布文章,持續創作輸出內容,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實現知識變現。
    其實還可以通過知識技能分享平臺,如萬創幫APP、空格APP等有償分享自己的一技之長,將技能、知識變現。

    來自福建 回復
    1. 對的,像在行偏咨詢,豬八戒網、廳客偏技能類的知識變現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