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用人方后,才明白自己當實習生時為啥總挨罵

3 評論 8517 瀏覽 14 收藏 10 分鐘

當你作為一名實習生時,也許不知道為什么領導為何不認可你的工作成果。但當你成為用人方時,就能夠明白當初自己領導對自己的期許。作者從實習生和用人方視角,總結那些需要避過的坑,一起來看看吧。

互聯網行業兩年工作經驗,現在開始獨立帶項目,手下也有了幾個實習生。

今天在安排待辦事項的時候被實習生氣到,突然醒悟這不就是三年前的自己嗎!

當了用人方之后,才發現自己以前為啥總挨罵了。以前被罵還總是不服氣,現在自己開始帶項目的時候,突然理解我前領導當時的心情了。

我當實習生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做事永遠等別人安排,布置的任務從來都是用最省力的方法完成,做事也是【交付】而不是【負責】的心態。

雖然現在大家都愛調侃【面試造火箭,工作螺絲釘】,但如果一直把自己當成一顆沒有主觀能動性的螺絲釘的話,就永遠造不成火箭了。

雖然現在職場上流行【躺平】【摸魚】,不過我也想認真地總結和梳理一下三年來思維的轉變,同時也給正在找工作的大家一些啟發吧。

一、永遠尋求最簡單的解法

在我當實習生的時候,mentor交代下來一個活兒:在一天內做某個項目其中一個環節的文案模板。不僅得有固定的結構,還得有合適的內容。

說說我在實習生時期的操作:先找前人有沒有做過類似的模板,直接修改套用,每個結構填一些簡單的內容上去就完了。

最后被mentor罵得狗血淋頭,說我做事全都是偷懶的做法,態度不端正。我當時很委屈,覺得我已經通宵趕ddl做了,為什么還罵我態度有問題?其實很多時候,領導口中的【態度】并不是指你工作不認真,可能指向的是你的思考路徑出了問題。

以我現在的眼光來看,我當時其實有一個慣性思維:永遠尋求最簡單的解法,而不是最優解。如果覺得做一件事太麻煩,我就會找其他簡單快捷的方法去代替它。

如果讓現在的我去做這件工作,我同樣也會從找模板開始,不過我會分析這些模板是如何排列結構的,每一個結構都有什么作用,如果改變順序會不會改變觀感。如果思緒太亂,可以用思維導圖列出來。從它設置模板的邏輯出發,重新起一個更適合我們項目的文案模板,每個結構之間都是相互關聯、有遞進順序的,再根據模板生成文案內容。

二、在做之前,從不思考目標

這一點也是承接上一點來說的。我做實習生的時候,mentor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從來都不會思考背后的原因,或者說,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原因。不會拆解,也不會分析。

在做任何工作前都要思考兩件事:

  1. 你的目標用戶是誰?
  2. 你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上一條里,生成文案的時候不要想著什么時候結束趕緊交付,而是從目標用戶的角度看,有人會為了這些內容付費嗎?他們看了之后會覺得【這個文案比我更了解自己】嗎?文案發出后能讓人有【清晰且愉悅】的閱讀體驗嗎?

再比如我之前是學中文的,寫非虛構比較多,畢業之后做短視頻,經常被leader罵。后來我找到原因了,就是我在寫腳本和找選題的過程中,都是從非虛構的慣性思維出發的,老是要摳字眼、盤邏輯,甚至為了更合理而犧牲可看性,但在短視頻的思維里,你需要考慮完播率、互動率,目標用戶并不是擅長深度閱讀的人,而是習慣碎片化的人群。

從這個角度出發,完成的任務可能才會更【結果導向】,而不是做完了就完了。

三、總是被別人安排工作

當實習生時,mentor老愛說我不主動,眼里沒活兒。我也會很著急,但我的解決方法就是:問我的同事、mentor“我需要做什么”,當然也會得到有或者沒有的回答。但是請注意,這不算是“主動”,因為在思維上我還是在依賴于別人給我安排工作,而不是自己主動尋找工作。

現在自己單拎一個項目之后,所有事都需要自己來安排,甚至有時候沒有【事情】等著你做,你需要從目標中拆解出事情,自己給自己找工作來做。

比如我的目標是【做一個成功的賬號】,這個目標就非常大,需要拆解出很多小的任務和具體的工作,這時候就是需要你自己找活兒干,因為【做賬號】其實就是【策劃-選題-文本-拍攝-剪輯-運營】,但做一個成功的賬號不止這么簡單,如果只做每個環節的基礎工作,那只能得到一個賬號,而不是【成功的賬號】。

所以這一點給我帶來了非常大的思維轉變,同時也更加【結果導向】。最后我們【做一個成功的賬號】目標達成,靠的就是這個思維,做到了【23天全平臺百萬粉絲】。

四、把甲方/領導/觀眾當傻子

寫到這兒好像有點暴露我的領域,我就是主做【短視頻運營】這一塊的,主要平臺其實就是抖音。在大家的印象中,抖音的觀眾相對其他平臺來說更下沉,“更容易滿足”。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聽到別人感嘆:怎么這種視頻都能獲得幾十萬贊?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觀眾是有感知力的,他們每天瀏覽大量的內容,就算不熟悉短視頻的制作流程和方式,但對短視頻內容有模糊的感知和直覺。所以對所有創作者來說,需要警惕的就是:永遠不要把觀眾當傻子。

這個觀眾也可以換成你的目標用戶,甲方、領導、讀者、消費者。

五、為了不出錯而模仿經典

這一條比較個人,適用于內容創意行業。

在我在單拎一個內容項目的時候,發現這個內容所處的行業,對內容的要求都不高。作為一個剛涉及這個行業的新手,我最安全的路徑就是模仿行業通用準則,去做出一個看起來【很像樣】的東西。

但我的partner就堅持自己的內容判斷,認為不用遵守他們的范式。我記得她說的一句話:“我們已經不再是學生了,不能再通過模仿經典學習行業標準的方式創作東西,我們要有自己的風格、想法、態度?!?/p>

最后做出的內容產品盡管仍然不盡如人意,但比最初版本要好多了。我覺得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在開拓新的道路時,人們往往需要更多勇氣和努力,所以大家都希望走有人走過的路。但如果真的想要提升工作能力,或者對結果和自己負責,想要創作出好的作品,只模仿經典、只追求不出錯是很難達成你想要的目標的。

以上就是我從一個小實習生到項目負責人,一些工作思維轉變的感想!寫的時候比較倉促,但內容是真誠的,也是對我工作的一些總結,希望能對大家能有所啟發和幫助。

本文由 @Lorimoo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永遠尋求最簡單的解法」這個反而是你的優點,當下環境,越簡單越實用,越簡單才可以越快出來。

    來自湖北 回復
  2. 太過于尋求最優解,容易被貼上“追求完美”的標簽,我覺得是在規定時間內把事情最好,這個好是上層制定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 時間緊迫的時候,還追求最優解,只會更挨罵。
      看人看事吧,靈活應對,不同場景,解決方案不一樣。
      不能完全通用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