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做完沒上線,怎么跟面試官講?
很多產品經理都遇到過產品做完卻沒上線的情況,那么假如面試官在面試過程中提到了你的這段經歷,你要怎么向面試官證明你在這段經歷中的實際產出及產品效果?本篇文章里,作者分享了解決問題的兩個角度,一起來看看吧。
01
產品做完沒上線,相信很多產品經理遭遇過這種經歷。
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比如公司業務變更、組織架構調整、項目停擺、資金鏈斷裂等,任何一種狀況都足以讓產品擱淺。
產品沒上線對產品經理有不小的負面影響,如職業履歷、行業口碑、產品能力等方面,給招聘方的第一印象可能會減分。
同時,面試中當被問起這段經歷時,也不容易證明個人工作成果。
說沒成果呢,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產品設計過程,有解決方案產出;說有成果呢,畢竟產品沒上線,無法驗證產品效果。
如果真的不幸,遇到產品做完沒上線的情況,該怎么和面試官講?
關鍵要清楚表達產品效果的角度,建議從定性和定量這兩個角度出發。
02
定性通常涉及對文本、語言、圖像、音頻等非數字化數據進行分析,主要關注的是描述和解釋現象、事件或過程。
定性研究的數據通常是主觀性的,難以量化或分類,因此它們往往需要通過主觀的解釋和理解來分析。
舉例來說,一篇關于文學作品的定性研究可能會通過闡釋作品的主題、風格、敘事方式等來探究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定量研究則涉及到數值或統計數據的分析,重點在于收集和分析可量化的數據。
定量研究通常使用各種數據收集方法,如問卷調查、實驗、觀察等,數據收集后需要通過統計方法來處理和分析數據。
舉例來說,一份關于消費者行為的定量研究可能會使用問卷調查來收集數據,然后使用統計方法來分析消費者的購買偏好、消費行為、品牌忠誠度等。
所以,定性和定量分別是兩種不同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關注于描述和解釋現象、事件或過程,而定量研究則主要關注于數值或統計數據的分析。
產品做完沒上線,雖然無法從定量的角度用數據說話,但可以從定性的角度來呈現產品價值。
具體來說,從這幾個方面講,更容易獲得面試官的認同:
1)已完成的產品功能
這個前提是產品已經完成了全業務流程的功能設計,且通過交付驗收達到可上線的狀態。
已完成的產品功能,換個角度理解就是經驗積累。
說明產品經理已經將產品從想法到實現落地,具備了相應領域的產品能力與經驗。
對于0-1新業務,或是看重垂直經驗又不追求短期數據的公司來說,這種經驗也算是加分項。
面試中介紹項目經歷時,建議用【業務流程 + 產品設計思路 + 功能實現邏輯】的框架來講。
目的是證明你熟悉對業務理解深入,有能通過產品解決業務問題的實戰經驗。
2)對公司的價值
產品沒上線,對公司的價值不能被完全否定。
引用一句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的話就是:存在即合理。
產品價值包括務實和務虛兩個方面。
務實就是可直接幫助公司解決的問題,比如:系統代替人工操作提升人效、系統代替手動計算降低出錯率等。
務虛就是間接幫助公司解決的問題,比如:App/小程序提升品牌知名度、系統幫助企業數字化轉型等。
無論務實還是務虛,都是產品價值的體現,同時也是產品經理價值體現。
你需要做的是,對產品全面復盤,提煉出產品務實或務虛的價值點,把能解決的實際問題講清楚。
3)橫向+縱向對比
選擇參照物進行對比,能讓產品的迭代演變更顯性、價值更突出。
對比包括兩個維度: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
橫向對比,可以是較之前版本的升級、與行業競品的差異性、與海外同類產品的優勢等。
舉個例子,CRM在舊版本中只支持電銷手動分配用戶線索,在新版本中增加了系統自動分配+電銷手動分配的功能。
縱向對比,包括對公司傳統業務的產品賦能、業務現狀的改善、未來市場發展的支撐等。
舉個例子,當前公司財務部每月手動處理對賬,系統新功能解決了這個問題,月底由系統自動對賬,每月節省了財務10人天的成本。
這樣對比下來,產品成果更真實、立體。
4)借助口碑的力量
基于從眾心理,個人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借助第三方對產品的正向反饋為你背書。
這里的第三方,可以是你的直屬領導,也可以是合作同事、終端用戶、行業專家等角色。
一方面是這些人的反饋顯得更客觀,另一方面他們是某領域前輩或行業,更具權威性。
如果能提供可證實的資料,那是最好,如果沒有,口頭兒評價也能用。
至少比你的自賣自夸,更有說服力。
5)個人復盤與反思
產品做完沒上線,及時進行復盤與反思,也是加分項。
產品沒上線,分為主觀和客觀兩種原因。
主觀原因如需求理解偏差、產品設計缺陷、項目交付延期等。
客觀原因如需求變更、業務調整、資金鏈斷裂等。
針對主觀原因的反思,建議以問題定位與分析、改進舉措建立、行動計劃制定、方法論梳理為主。
針對客觀原因的反思,在產品經理能力可控的范圍內,可以從問題定位與分析、產品需求管理、產品策略管理、項目風險評估等方面開展。
03
寫到最后。
以上內容,就是我對“產品做完沒上線,如何跟面試官講”的一些建議。
大家有其它想法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都說產品經理要用結果說話,好產品就是產品經理最好的背書。
但有些時候,努力付出未必能收獲理想的結果。
那么,產品經理就要學會合理地證明自己,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成功的產品經理畢竟是少數,對于還沒有取得成功的產品經理,暫且先將精力放在實踐、學習與思考上,讓自己沉淀下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專欄作家
伍德安思壯,公眾號:PMBetter(ID:pmbetter),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互聯網產品經驗,專注于電商、旅游、出行、O2O等領域研究,具有產品從0到1成功上線、重建升級、多項業務從小做大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