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簡單的副業手冊

3 評論 5675 瀏覽 28 收藏 21 分鐘

在穩就業形勢并不樂觀的當下,副業成為了很多職場人士的第一選擇,副業究竟如何做出來呢?本文作者通過合同制定,作品集選擇等方面詳細的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最近,失業的人挺多的。

以前和朋友們閑聊,都在聊“增長、營銷、品牌策略”這些事兒??涩F在,話題都轉向“有沒有做副業的路子,怎么通過副業賺錢”??磥?,現在找工作還真挺難。

面對公司突然“分手”,或者全職工作以外,大家都在想能不能弄點兒私活,增加收入。

以前公司要知道你做副業,會覺得工作不聚焦?,F在,很多公司相關部門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反正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你有時間的話,多鍛煉鍛煉也沒啥。

可是,問題就來了。我周圍有不少平面設計、運營、寫作的朋友,身上技能一大堆,就是接不到活。要么是,一堆額外問題讓他們頭疼不已。

比如:

你可能得同時做好幾份工作,起草合同法務,做好售前售后商務,和客戶溝通項目細節,甚至還得提供專業建議,這樣一來,副業就沒那么輕松了。

還有可能面臨拖欠尾款的問題,或者接手的項目不專業,對接人突然離職。說實話,我也踩過這些坑,做過身兼數職的事。世上很多路,偏偏最彎那條被我趕上,一切都是眼淚。

你也別被這些問題嚇到。如果你以后想創業,經歷過“個體創業”這一步,能帶給你很多寶貴的經驗。那么,應該怎么做副業呢?

01 你得先認識下,什么是賺錢

跟你講過故事:

菲律賓和關島之間有座島嶼叫做“雅浦島”。幾百年來,島上的人,使用鉆過孔的圓形石頭,作為貨幣進行交換,這些石頭被稱作雅浦島石幣。

當時的人,并不需要直接搬運這些石幣,只要口頭承諾轉移產權,并得到大多數島民的認可,就可以完成交易。

1989年,西班牙與美國的戰爭中失敗后,把雅浦島賣給了德國人。德國人來到島上,需要修建道路以便使用車輛,但島上居民并不愿意履行這個要求,他們仍然步行,不用車。

怎么辦?

為了改變島民們的想法,德國人設法在石幣上涂上黑色的十字架,這一舉動,讓島民誤以為,涂黑的石幣意味著德國人控制了石幣的所有權;為了重新獲得對石幣的控制權,島民被迫參與修路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從德國人手中奪取了島嶼,并帶走了大量的石幣用于軍事建設。

如今,雅浦島上,現代貨幣已經取代石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然而,一些傳統的婚嫁和其他重要的社交儀式中,石幣仍然被視為一種有價值的交換媒介。

這個故事,你能看出什么?

不同觀察者看到的完全不同。英文中有個詞叫narrative,中文把它翻譯成“敘事”,也有人翻譯為“三觀”,你可以理解成,對事情的一種描述框架,同一件事。

大多人日常生活是工作、上班、開車,這也是他們的經歷與思考模式。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有個外星人來到地球,看到這些人可能會覺得,地球人跟螞蟻一樣,每天鉆進甲殼蟲(汽車)里,然后又被送進屋里(辦公室)。

實際上,我們對金錢看法,和雅浦島的島民相比,高明不到哪里去,有時過于專注形式(技能),忘記了賺錢需要靠什么。

大部分人從小到大被教育的敘事方式是:讀書、工作、攢錢,然后安度晚年;可是,如果你突然遇到一件事,失去所有的財富,你過去的那套敘事方式就會被打亂。

技術的進步,對生活和思考方式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如果我們總以“賺錢”作為目標,這種敘事方式可能讓你很難賺到錢。

因此,更真實的思考模式是什么?

意識到,生活中首要任務是“解決實際問題”;其次,開始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明確并定義問題是什么,找出問題的主次。

再者,實際問題不只是表面上的問題,還涉及到更深層次的需求;后者,明確問題之后,不一定要立刻去解決,而是要思考解決問題,需要什么工具和方法,先磨刀霍霍向羊羔。

最終,大部分的時間,應該用在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技能上,這樣,當真正需要行動的時候,你就能游刃有余。這五步完整的敘事框架,才是推動賺錢,可持續的一個正循環。

了解這些后,看看大家怎么做的?

我身邊的確有不少人寫公眾號很厲害,過去幾年,他們依靠廣告收入維持團隊運作,但隨著近兩年廣告收益的減少,經營壓力逐漸顯現。

廣告只是盈利的一種方式,過度依賴它會使現金流管理變得困難;如果一個公司完全依賴單一收入源,那么一旦,收入源發生問題,可能就會運營產生影響。

這個現象放在個人層面也同樣適用。

許多人期待通過自媒體(視頻、公眾號)創業,但他們只是單純地進行創作,而忽視市場需求,最終難以實現盈利。

反之,有一些善于創作的朋友(無論是寫作,還是剪輯、設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們并沒有一開始,就全力打造自媒體,而是,先思考在自己所在領域中,有哪些實際問題需要解決。

他們試圖找出,個人技能與這些實際問題的結合點,并基于此打磨出一套解決方案。然后,以這套解決方案為基礎來建設自己的自媒體,最終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賺錢不僅僅在于你掌握的技能,或者你希望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滿足他人的需求。

我們所做一切,都應該與他人需求緊密相連,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技能、興趣應與他人的需求結合,以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02 明白需求后,你需要一份作品集

什么是作品集?一種重要的展示工具。

通過它,你可以快速告訴客戶,我是誰,我做過什么,我會做什么;我一直用notion來整理,你也用PPT,都可以。

無論我全職的工作,還是私下做過的一些活動,只要我做過的項目,都會在作品集當中列出來等。

它不像簡歷那樣,包括各公司任職的履歷,但至少我能用此類方式,讓別人一眼知道,我是做什么的,我的實力如何。

每當有新客戶需要我的介紹時,我就會根據對方需求,挑選一些相關作品給他們看。這樣做,就是在告訴對方,放心吧,我見過你這種客戶,我能幫你解決問題。

拿寫作來說:

我的作品集分成五類,有關于品牌營銷、CEO高管專訪、助農、私域經營、還有一些科技人文等方面;這些領域一開始并非我都寫過,都是通過一篇篇優質內容,得到甲方反饋,建立的轉介紹。

拿主持來說:

以前我一年最多做到150場活動,怎么得到的客戶呢?

作品轉介紹。我每次做完活動,基本都會在現場讓攝影師幫拍幾張照片,然后保存下來,素材多了就做成一份PPT;有時,經過主辦方同意后,我還會給攝影師包個小紅包,把開場片段要過來,這些都能成為作品。

零工經濟時代,你必須得有“作品思維”。

說是沒用的,就像主辦方挑主持人,大家都說我做過什么大會,多少年經驗,風格如何。但你干的好不好,沒人能看得見。

你得比別人多走那么一步,把做過的東西留下來,才是實力最好的證明;不過,如果能把作品發布到網絡上,說不定能吸引不少新客戶。

我注意到,有些人的確很厲害,可是,他們卻沒有作品集,也沒有好好地介紹自己,最終錯失掉賺錢的機會。

為什么?

你想想看,如果手頭項目比較重要,或者時間有限,你會選擇,那些厲害而沒有作品集的人合作,還是愿意與那些有作品集,但水平一般的人合作。

大部分會選擇后者,這是態度問題。

一個人連基礎介紹都沒有做好,代表他沒有準備好要做業務,即便準備好了,你也不知道他業務能力,與你的需求是否匹配。即便后者業務能力一般,至少,在我看來,他是懂得標準化,重視客戶需求的。

為什么?

記得有次,我給一個專門做品牌營銷洞察的公眾號,找作者寫一篇商業分析。

前期我、客戶、那個作者在群里都溝通好了。但是,那哥們交出來的稿子,根本不是客戶想要的那種類型;我讓他改,結果他來一句,“我有我自己的寫作風格”。

我聽完都傻了,后來跟他深聊了一下,才知道他從來沒有寫過這方面定制的稿子,所以,面對這種情況他也是一頭霧水。最后迫不得已,我加班加點自己又改了一次,還弄得都挺尷尬。

看出作品集的重要性沒?不過,有了它,你可能還需要學會給自己定價。

03 不得不說,定價是門玄學

如何定價?少了我吃虧,高了怕別人不用,怎么辦?

幾年前,我剛開始接活兒,特別不擅長談價錢。沒啥商業背景,所以也沒啥談價錢經驗;一開始,我總希望客戶能直接告訴我,他們準備付多少錢,或者有個什么標準,我就按照那個收費就好了。

有次,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活,需要我主持連續三天的活動;那段時間我正好有空,所以就答應了。

活動結束后,我覺得挺尷尬,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談錢。過一周,我鼓足勇氣,跟他說,要算下這段時間的勞動回報;結果他告訴我,他準備給我1200元,就算是這三天的費用。

我當時真是內心五味雜陳。我干了這么多活,我的工作只值1200元嗎?

而且,我想起以前商場做一場活動,幾個小時時間就能拿到1200元。后來想想,這不是別人的錯,是我自己沒有主動提出定價。

后來我才明白,我怎么定價,別人就怎么看待我的價值。

我不能指望別人會給我一個公正的評價,我要自己去爭取。所以,不管是少了讓自己吃虧,還是高了怕別人不接受,都是自己需要去衡量、決定的。

那么,該怎么衡量呢?

確定收費標準,一般有四個基礎因素需要考慮,分別是:投入多少時間、復雜程度、緊急不緊急、動用人脈資源多不多等。

如果真不知道怎么定,你可以定一個覺得不會虧的價格就可以,前期不要太高,你不要覺得自己是大廠出來,資歷比別人高,就應該價格高。

事實上,價格是價值所恒定的,而價值又是需求方根據預算、項目所界定的,你的經驗僅僅代表一種加分項,未必能換成酬勞。

反之,前期定的太高,別人不用你,也沒有鍛煉的機會,對不對?這方面我認為,多吃幾次虧,慢慢就知道行業內,大家怎么做的。

跟客戶談價格時,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 酬勞稅前還是稅后?稅點多少?
  • 結算方式?對公、對私?
  • 什么時候結算?完工后?還是每月幾號?

第一條你需要制定。后幾條,不管你對甲方還是乙方,合作前需要了解對方情況。

如果金額比較大,也可以要求開始工作前,預付30%,不過,這種情況在現實中不容易實現,你一個人很難對企業客戶施加影響。

如果成立公司,情況也不會有太大變化,除非你公司業務做的的確足夠強大,客戶多的接不過來,一切以定金為基礎,可是該提的要求還是要提的。

你也不必因為提要求,感到不自信。合作目標是雙贏,對方為了獲取你的價值而支付,這種價值交換中,設定一些明確邊界,更有助于項目推進。

這些可能不夠全面,但對個人來說,應該已經足夠了,如果你還是不太放心,可以跟對方簽訂一份合同。

04 合同需要自己準備嗎

有時需要,有時不需要。大公司采購項目時,通常有一些模板式合同,這樣比較高效,也比較放心。如果自己擬定的合同,那就可能會復雜一些。

我記得幾年前,我和一個電商平臺合作,對方財務也沒有合同,也可能是懶得擬定,就讓我準備。

我苦哈哈的準備好后,對方又走一套流程,領導領導審批、法務審核,蓋章,郵寄等,整個過程耗時10天,等合同簽完,工作也差不多做完了。

還有一點,如果你和一些小公司合作,你應該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他們的背景,金額不大,你可以要求對方先付款,因為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公司容易黃。

有一次,我和一個公司合作一周后要結算,結果對接人告訴我他被裁了,公司也倒閉了。我問他,我的錢怎么辦?他告訴我他自己的工資還沒有發。

所以,世事無常,遇到這種情況,對方也難受,你也挺棘手。去要吧,人家離職了,即便推給你個對接人,溝通也麻煩,不要吧,付出了勞動力。

話說回來,大公司一般都有他們固定的供應商,所以你直接和大公司合作的可能性其實不大。就算有機會合作,結算周期通常也會比較長,但是,他們不會不給你錢。

相比之下,和供應商(乙方)合作的優勢就比較明顯,結算周期短,拿錢快。所以,和乙方合作,這是你要走的一條必經之路。

不過,這個過程是一門學問。

大家都想賺錢,乙方也一樣。他們在甲方和你之間打轉,掙的就是中間差價。那么,這個差價從哪里來的呢?

有兩個方面:

1、從下往上

你給的報價有利潤空間,乙方就把你推薦給了甲方。如果你做的東西恰好是甲方想要的,那么甲方就會買下,你提供的服務或者產品。

2、從上往下

甲方某個部門的負責人,有某個具體的需求,他在市場上找相似的作品或者創意。偶然發現你的作品,然后,把你推薦給了乙方。乙方作為中間人,找到了你,幫忙執行這個項目。

所以,自下而上,這種主動性使得你在談判過程中,具有較大控制權,你可以設定合作價格。這種方式,也更易于建立起與乙方的長期關系,因為他們會明白,你能提供性價比高,且高質量的服務。

自上而下,會讓你感到更加安心、有價值。甲方直接看到你的作品,并愿意支付相對應價格,你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尋找客戶,可以專注以提高作品質量。

不過,劣勢比較明顯,你不可能對每個甲方都足夠了解。所以,前期你還要多靠供應商,等有一定影響力時,你可以自建商務團隊。

還有,由于乙方也需要從中獲取利潤,所以,他們可能會壓低你的服務價格,或者把原本應得的一部分利潤拿走。

不管怎么說,前期這些都不太重要。唯有找到需求,服務好每個客戶,把價值交付做好,所有的訂單才會接憧而至,你是自己的貴人,把事干好,比什么都強。

總的來說

事雖難,做則必成。

做副業和創業一樣,任何一個行業看似人多,但構成行業里面最大基數的玩家,都是小白。你在往上攀爬過程中,會看到一層一層的人往下掉。

首先是業務不精的,其次是投機取巧的,再者還有意志力不強的;你要做的,就是繼續往前爬,爬著爬著會發現,襖,“原來我可以走,這么遠的路”。

專欄作家

王智遠,公眾號:王智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暢銷書《復利思維》作者,互聯網學者,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個體認知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了這么多,好像又沒說~

    來自廣東 回復
  2. 說了這么多,好像又沒說~

    來自山西 回復
  3. 說了這么多,好像又沒說~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