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產品經驗分享:如何有效進行產品溝通?

6 評論 5796 瀏覽 46 收藏 24 分鐘

在產品崗中,特別是協作溝通時,很容易踩坑。所有的工作都離不開與人共事,那么溝通就成為了產品工作的一大手段之一。本文作者總結了其4年產品溝通經驗,與你分享有效溝通的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在產品崗一路摸爬滾打,期間踩了不少坑,特別是溝通,多次掉坑,不確定現在是否躺在坑里而不自知,記錄下來,留待以后評看。也想和各位交流溝通心得,一起前行呀!

大綱:

一、必要性

崇尚合作的背景下,所有工作都離不開與人共事。共事必然存在差異,差異造成沖突,而溝通是化解沖突的手段之一。即使不工作,生活中也需要與家人、朋友相處,不同性別、不同年代的差異不小于不同職位的視角差異,溝通是升溫感情的手段之一。

產品經理中的“經理”這個詞聽起來像是title,如果有人因為這個入職,那他會發現,這個“經理”是個“空心”蘿卜。對外部宣稱產品負責人,背指標,對結果負責。對內共同工作的伙伴基本是平級,無法行使“經理”的權利,大家坐一個辦公室,接同一桶礦泉水,推進功能基本靠著人格魅力。

作為假“經理”,真“責任人”,產品經理的工作性質決定這個崗位需要較強溝通能力。

第一,是橋梁,鏈接多個業務部門,從業務端承接需求,同樣也反饋用戶端訴求;

第二,是信息中轉站,鏈接上層,傳達戰略目標圖景至執行層;

第三,是流水線節點,在互聯網大工業化流水線的一個環節,功能流經由你我之手誕生。

二、適用場景

僅限于和同級溝通場景。即你無法命令別人,別人也無法強行干涉你。

三、準備工作

1、溝通必有目的,提前明確本次溝通要達成的目標和底線。

從最優目標->不可觸碰的底線,這倆構成一個彈性區間,落在區間就算成功。有朋友可能疑惑,為啥是個區間,直接最優它不香么?挺香的,但也怕是個糖衣炮彈。

從某種角度看,彈性區間是不迫不得已的選擇。概因不同職位的利益訴求不同,極端情況下甚至互相對立,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在一個彈性的范圍,你退我進,我推你進,和跳探戈一樣,試探對方的邊界,了解對方的期許,適當妥協,達成目的。

從另外角度看,理想中的最優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狀態,只能無限逼近。懷抱著迭代思維,從當下最優不斷向這種理想最優靠近,用英語中俗語來說就是:不要讓最好成為更好的敵人。

提前明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圍繞目標打轉,溝通話題更加聚攏,不容易走偏或者被帶偏,效率更加高。同時可以體現專業度(不是)。

2、溝通需要準備,提前同步對方本次溝通的內容。

在合作制公司里,非高層員工很少有獨自做決策的時候,需要在部門/團隊內部先行協商,內部達成共識后,再與外部協商。信息同頻,給對方留點余地,也給自己準備時間。

3、溝通結果同頻,結束后以文字形式同步溝通的結果。

  • 1是核對,看看雙方在理解上是否有偏差
  • 2是備忘,有的需求優先級不高,時間太久容易忘記
  • 3會沒白開,更有儀式點(?? )

四、基本原則

1. 真誠

“你相信人性本善么?”曾經的我是不信的。人內心有幽暗,一得空閑便從強勢流向弱勢,強勢時為所欲為,而失勢則被人魚肉。這個世界是灰色的,是尖刺,是寒冰。

這種想法影響我待人接物的方式。我常常想到最壞的打算,最壞的結果,惴惴不安,如兔在籠。每次溝通都是一次交鋒,強勢和無謂是我為自己套上的盔甲。我自以為安全,卻不知畫地為牢。

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一朵花,有人享受芬芳撲鼻,有人憐惜花期短暫?;ㄊ峭欢洌泄偃煌?。事物只有壞的一面么?不是的。期待壞的一面發生么?也不是。何不嘗試多換換角度,找到壞的,也看看好的?為好結果而努力,也為壞結果提前做打算。

現在的我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光明可以壓制幽暗,相信世界會如期待的那樣發展,即使沒有,又有什么損失呢?而對外釋放善意,往往有更大概率收獲善意。相信對方是微笑的,是帶著善意的。相信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沒有原則性的差異,還有溝通的可能。

2. 同頻

屁股決定腦袋,處境地位不同,想達到的目的也不同。如果以己推人,我是這樣想的,推測大家也是這么想的,往往別人并不care。嘗試以對方關注的點去溝通協商。比如向運營端推進先用后付,提用戶體驗、決策成本不如提新客促單、風控機制、會員權益。

適當同頻擁有的信息。我始終相信,如果信息一致,目標、動機也相近,會傾向于做出相似的決策。所以同步有效信息,看情況報喜不報憂,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3. 厘清邊界

討厭沒有邊界感的同事……我應對沖突的方法是避免沖突……厘清崗位邊界,面對侵犯者亮紅燈(犯我中原者,雖遠必誅!冷笑話+1),同時不冒犯別人的邊界。你有權利提出建議,但決定權在我,不接受也是我的權利。

我不對別人權責利范圍內的具體細節侃侃而談,對于侵犯到你我底線的部分,我堅決捍衛。如果我捍衛你的利益,那你也會捍衛我的利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水匯成海,樹聚成林。行使我的權利是我的權利,捍衛你的權利是我的責任。樹立責任共同體意識。權利和責任相輔相成。警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團隊內部也存在邊界和制衡,開發、測試、產品,組成一個制衡機器。產品可以提需求解決方案,但必須開發同意。開發可以提技術解決方案,但必須測試通過。測試通過功能黑百盒驗證,但必須產品驗收。

在這個流程里,每合節點都是一道邊界,也是一個閘門,邊界內各司其職,其外閘門緊閉。所有閘門都開啟,功能方可上線。任意閘門關閉,則功能流產。公司內部其他相關部門如運營團隊、業務團隊,作為公司內部監管渠道;用戶投訴、反饋作為外部監督渠道。如果所有流程都無法糾正一個錯誤時,很難說是個人的失敗還是流程的失敗。

4. 求同存異

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你獲得的信息量取決于你已經擁有的信息量。經歷興趣愛好不同,知識儲備不同,人從同一件事情中獲取的信息也不同。關注點存在差異,是正常的。同一條路上,先行者和后來者所見風景不同,是正常的。求同存異嘛。

包容是由內而外的,包容自己的錯誤,方能包容別人的錯誤。相比于保持正確無誤、純粹無辜、沒有遺憾的人設,我更加希望自己坦然面對錯誤的決策,從過往中吸取經驗,逐步改良,不在精神上自我設限,閉關自守,不對不了解/違背意愿的事情極盡嘲諷之所能。不了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了解。

在我困頓孤獨的時候,里爾克的話給我力量:

你說,你身邊的都同你疏遠了,其實這就是你周圍擴大的開始。如果你的親近都離遠了,那么你的曠遠已經在星空下開展得很廣大;你要為你的成長歡喜,可是向那里你不能帶進來一個人,要好好對待那些落在后邊的人們,在他們面前你要穩定自若,不要用你的懷疑苦惱他們,也不要用你的信心或歡悅驚嚇他們,這是他們所不能了解的。同他們尋找出一種簡單而誠摯的和諧,這種和諧,任憑你自己將來怎么轉變,都無須更改;要愛惜他們那種生疏方式的生活,要諒解那些進入老境的人們;他們對于你所信任的孤獨是畏懼的。要避免去給那在父母與子女間常演出的戲劇增加材料;這要費去許多子女的力,消蝕許多父母的愛,縱使他們的愛不了解我們;究竟是在愛著、溫暖著我們。不要向他們問計,也不要計較了解;但要相信那種為你保存下來像是一份遺產似的愛,你要信任在這愛中自有力量存在,自有一種幸福,無須脫離這個幸福才能擴大你的世界。

五、表達風格

1. 直抒胸臆型

舉例:你這里和原型上的不一樣。你的邏輯前后矛盾。這個樣式真丑。這里有個bug。

適用:可能會當面沖突,健身的朋友、技術大牛、產品大??梢試L試看看。

2. 冷言冷語型

舉例:別人都可以,你說不行?行行行,反正我也不懂,被人糊弄也是應該的。

適用:善于舌戰群儒,不走夜路的朋友可以試試。

3. 發號施令型

舉例:功能要做成XXX樣子,上線時間同步我下。怎么還沒好?最快上線是什么時候?

適用:高職位、老板請隨意。

4. 春風拂面型

舉例:這個好了同步我呀,你看怎么處理比較好,想了解下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舉例:普適性比較強,相對溫和,不會當面起沖突,適合非健身人群。

六、溝通場景

1. 業務方的需求離譜,如前后矛盾/不合邏輯/投入產出比低

業務從操作者的角度出發,針對碰到的問題,提的多是解決方案(也稱為“假”需求)。聽起來離譜是正常的。作為解決方案的實際提供者,我們要淡定,要優雅,不要驚訝。

如果直接問需求,多半得到一個解決方案。順帶被問,什么時候功能可以上線,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不如抱著關心的友好的態度,多詢問細節:是不是碰到什么問題呀?在哪里碰到的呀?之前沒有反饋,是最近才出現的么?

一方面是釋放信息:我來幫助你們解決問題的,我們在一邊,卸下對方防備心理,為后續溝通做鋪墊;另一方面是獲取信息:將軍不打無準備之仗,越了解目前的處境,越能找到問題根結,做出合適的決策。

記住,產品不僅僅提供問題的解決問題,也同時疏解需求方的焦慮(心理醫生.jpg)。適當表示認可,可以在后續拒絕需求是少挨點白眼(望天.jpg)。

2. 低優先級需求天天催

這個沖突來自對優先級高低感知的差異。同一個需求,優先級高低的判斷取決于據此獲得效益,也就是說,不同角色的判斷可能不同。

比如需求A新增內容組件,需求B新增活動類型,需求C壞賬預警。內容運營認為A最高,活動運營看來B最高。作為產品,多方需求匯總到我們這,當所有人都提出自己需求盡快上線時,我們充當“惡人”給需求統一排優先級。

從ROI角度,需求收益/需求成本越大,ROI越高,優先級越高。高優先級的需求會很快上線,低優先級的需求可能等個把月都排不上,勢必容易“得罪”一些人。這是正常的。

他催任他催,我自巋然不動。當然也可以提提目前在忙的需求,提提需求和公司戰略、老板意志、產品營收、用戶增長的契合程度。沒排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嘛,并表示條件符合的情況下,優先級可以提的。

3. 設計圖不符合預期

記住我們是產品,在用戶體驗五要素中,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都是我們的主場,框架層、表現層和UX、UI商量著來。各有分工嘛。

我始終相信,如果大家拿到的信息一致,目標、價值觀、動機也相近,會傾向于做出相似的決策。所以盡可能同步有效信息給小伙伴,守住邊界,給小伙伴自由發揮的空間,可能結果會出乎意料地驚喜。此時不要表達認同噢。

當然也可能是驚嚇,這種在磨合階段是正常的事啦。如果先入為主認為是不走心/偷懶/審美差,并不利于后續推進噢。本著求同存異、平等交流的態度,對目標有較大影響的盡量改,影響不大的細節放放,求同存異嘛。

最后,不要命令小伙伴按照你的意愿來。沒有人能這么說話,除了發薪水的那個。

4. 需求會上被懟

產品在開發眼里是背鍋俠,開發在產品眼里是鐵疙瘩,網絡上關于這倆角色的段子實在不少,概因兩者的視角常常不同,產品負責定義產品的功能和特性,而開發負責實現這些。如果產品沒有清晰表述需求,或者開發沒有正確理解這些需求,最終交付的產品和預想的可能南轅北轍。

需求會是一個集合產品、開發、測試三方溝通場合。三種視角對撞場,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新的點子在溝通中誕生。相比吵起來,悄無聲息更為可怕。吵的前提是聽和表達,而悄無聲息,只有產品講話的會,無人反駁無人贊同,最終也只有產品一個人在意。會里一個產品,會外一群游魂。

5. 其他場景

  1. 開發時:中途插需求、評估工作量偏少,實際不止、開發說實現不了,要調整需求、進度拖延;
  2. 驗收時:開發實現的邏輯和原型的不一樣、開發的交互樣式同設計稿不一樣、BUG多;
  3. 上線后:需求方變卦,認為需求不符合要求、需求方不用、線上BUG。

七、溝通思維

1. 折中砍價

魯迅先生說,直接提要在墻上開個窗戶,會被拒絕。但先說開天窗,轉而說開窗戶,人家興許就同意的??硟r也是同樣的道理,有理有據,先拔高要求,再適當讓步。

一開始就放底線,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容易談崩,有回旋余地,對雙方都好。比如直接提測試流量從5%放到50%。人家覺得多。但如果先提全量,興許會同意開50%。

2. 打預防針

拒絕別人不難,讓被拒絕的人接受這個結局卻不容易。通過提前告知對方自己的狀態、安排,鋪陳前情,讓其有一定心理預期,拒絕真的到來時,水到渠沉。雖然結果沒有改善,但是對關系的維系有穩定作用。

比如商品運營提了需求A——屬于效率提升類,是她的高優先級。此時大促將近,我接到內容運營的需求B,活動運營的需求C,均為影響面大的GMV產出類需求,商業價值更高。此時如何鋪陳呢?

3. 關注過程

在職場中,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要求:對結果負責。這里面蘊含著一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理念,奉行著一套論功行賞的制度。這往往導致將錯誤個人化,并導致規避風險、同儕競爭和孤立效應的增加。

如果結果成功,那大家喜氣洋洋,接著制定下一個計劃,過程中的不順利皆是煙消云散。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那當事人面色晦暗,周圍人閉口不談,過程中的不順利成為新的社交禁忌。

真的有人可以永遠不犯錯么?永遠正確更像是一種理想目標,人哪有不犯錯的時候呀。只許成功是一種對失敗的回避,奉行者固守過去輝煌,回避未來的進步。我相信只有接受失敗,才能走向成功。

因此,我認可過程導向的團隊文化。過程導向強調努力、試錯、成長和精通。這往往會導致錯誤的去個人化,以及冒險精神、合作精神和忠誠度的提升。

這不僅對團隊好處多多,對于個人來說是重要的,至少對我是這樣的。因為我希望老了以后,對著小輩追憶過去時,說的是經歷的過往,將其中的酸甜苦辣分享,看到小輩或驚訝、或吃驚、或好奇、或惋惜的表情,想想都很有趣。而不是拿出簡歷:在 XXX工作過,負責XXX項目,取得XXX結果。聽起來像是在面試?哈哈哈哈哈…光想想就起雞皮疙瘩。

總而言之,追求過程是有實打實的好處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經驗,會作為一種長久沉淀,在我們生活中體現。忘記是誰說過: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共勉。

如果你希望發展一種過程導向的文化(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意愿),那么重要的是使各層級成員都了解并愿意面對和分析錯誤。要公開討論影響具體決策的錯誤,要求大家在回顧時分辨錯誤并對其歸類,強調通往成功的過程會有努力和失敗。只有將錯誤透明化并表現出接受態度時,人們才會愿意尋找知識上的差距,遵從好奇心,并享受過程?!洞竽X喜歡聽你這樣說》

4. 允許失敗

我曾相信人定勝天,相信天道酬勤。當我成功的時候,覺得一切是努力的回報,我值得。但是當我努力了還是失敗,又覺得天道不公,看誰都像罪人。結果多是傷人傷己。

現在我更加傾向于接受一種悖論式的命定論。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是你決定不了的,但是你自己一定要盡力而為。我們一生中95%的事情可能是自己決定不了的,但是我們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動那95%你無法決定的事情。凡事盡力而為,但同時要接受命運一切的安排。

允許失敗,允許事情發展不盡如人意,用一種松弛的態度進行溝通,少點責備,多些體諒。

換個角度,我們是流水線的一環。一個環節再牛逼,沒有其他環節的配合,汽車能生產出來嘛?同樣的,一個環節再拉胯,有其他環節的幫助,總能有點產出。如果結果出問題,相比找替罪羊,背鍋俠,不如看看是不是流程的問題。一個人出問題,只影響少數幾個環節;一個流程出問題,影響方向性質的東西。

5. 參與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蔽覀兊牟町惙歉呦轮郑墙嵌炔煌?。相比以力壓人,不如和平商議,取長補短。有參與感才會有動力嘛。

沒有人喜歡被通知,有參與感的過程會讓溝通更加融洽。一個人或許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在崇尚合作的時代背景下,商業看中長板的價值。

感謝你看到這里,歡迎分享你的見解,一起前行呀!

本文由 @門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棒!

    來自河南 回復
    1. 謝謝你??

      來自浙江 回復
  2. 我喜歡這個作者

    來自河南 回復
    1. 開心,謝謝你??

      來自浙江 回復
  3. 總結到位??!

    來自貴州 回復
    1. ??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