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孔乙己的長衫,我要劃著我的斷槳出發了

11 評論 4955 瀏覽 38 收藏 33 分鐘

世界地圖這么大,我不想太早盡興,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大鬧一場。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準備開啟一個人的gap year。這對我而言是全新的體驗,說不忐忑是假的。

7年前我初入職,記憶猶新。

身份:剛畢業半年的產品小學生;

時間:2016年3月28日,周一中午1點多;

地點:飛亞達大廈9樓;

對鵝廠的第一印象:黑,舊。

整棟樓沒開燈,我納悶地邁著小碎步跟在導師后面。到工位后我拆開新電腦,摸了一把,手感真好;湊上去聞了下,味道一般。導師笑:午休時間會熄燈,三年后電腦就歸你了。聞言我差點蹦起來,當即在網上買了行軍床。

那一天我暗下決心,為了這臺筆記本我也要拼三年。

一、因為一位老奶奶,我沖動了

一開始的新鮮并不足以讓我昏頭,工作兩年半后,團隊突然派駐到廣州負責粵省事項目。明明團隊越來越大,可我覺得孤獨,我忘了那臺還沒歸屬于個人的筆記本,第一次問自己:走不走?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我找當時的總監聊,他說:大姐姐,在你這個年紀,你是最厲害的。他們都是年輕人,你是小孩,小孩會有無窮的生命力。多年以后我仍然會因為這句話充滿力量,于是這個想法來不及成型就被我掐掉了。

后來疫情開始了,我調去其他部門支持微應急項目,又開始支持政企辦公協同平臺,再后來派駐云南負責數字政府項目里十幾個產品的規劃。我再一次動搖了,如果我要走,有什么我能帶走,有什么我能留下?

你可能疑惑:怎么回事,你心定不來啊,時不時想動一動?是不是不開心?

相反,加入騰訊之后,我特別開心。我在深圳幾乎所有的朋友都是在鵝廠認識的,我太喜歡他們了。他們給足了我向上的底氣,他們知我膨脹時的虛空,知我極力掩飾下的卑怯,知我丑知我惡,更知我擁有一個真誠的靈魂和傲人的才華(最后這句瞎說的)。

但我必須坦誠地說,剛進騰訊時我有私心。當時我設定自己在這里干三年,榨干公司內的所有資源,把鵝廠能學到的東西,統統學走,然后再密謀出去大干一場。我要從關注圈到影響圈層面全情投入,但三年后,我迷茫了,我不能免俗地想遵循公司的規則:我想升9級,我想換bg,我想學更多知識。于是我調崗了,有了更多從項目中學習的機會,我認識了很多能人和貴人,也收獲了自己的人生導師。

就這么五年了,有一天我和同事蹲在云南臨時租用的辦公室復盤最新版本的產品問題時,落地窗正對著我,昆明盛夏的天空干凈明亮,我腦中閃過一道白光,天啊,我竟然在一家公司干了五年。

我和一幫徒弟在云南苦戰,半夜我們散步回酒店時晚風有些涼意,我暗下決心:再過半年,等升到11級后我就離開。是的,我嘲弄大公司的條條框框又服從于挑戰它的過程給我帶來的快感。就這樣,我想著,學著,直到我轉崗來到微信支付,開始了全然不同的行業賽道。期間我忙著適應新環境學習新知識認識新朋友,我漸漸忘了當年不經思考的狂言。微信的光環,薪水,股權,年終,伙伴……拜托,你還想走嗎,你走了啥都沒了。

不想了,再不想了。

到現在,我在騰訊2682天了,以至于很多朋友聽說我在騰訊,一開始會說:哇,你在騰訊;再后來:咦,你還在騰訊。

從22歲,到29歲,再過幾天我就要迎來而立之年了。

直到幾個月前,周一早高峰,我在等紅綠燈,旁邊是一位老奶奶。她的面容我記不清了,全天下的老人似乎都長著一副模樣,我只記得她枯瘦的手腕上挎著一個菜籃子。我看了她一眼,她也瞥過來,說不清是什么表情。綠燈了,我騎著共享單車超過去了。這個畫面后來一直定格在我腦中,我在想,如果我一頭銀發滿臉老年斑的時候,有一天當我杵在這座城市一個普通的十字路口,看到年輕姑娘,我會想些什么?會有什么遺憾嗎?

路上攤販在早晨吆喝著兜售生鮮,魚腥味和鮮蔬香攪在一起蕩在空氣中,我覺得陌生。

我路過它,可我從未停下來過。

這一刻我仿佛回到多年前,家里剛辦完父親的喪事。彼時的我還是個小娃娃,夏夜蛙聲蟲聲一片,我跟我媽吃完飯在院子乘涼,我趴在她腿上難過地想哭:人都是會死的???以后我死了怎么辦?當時我媽拿著蒲扇在我背上呼了一掌,呸呸呸,小孩子家怎么這么多心思?

于是我提離職了。

路邊的老奶奶估計都沒想過這一出。

二、三十而立,我的人生課題是什么?

當我開始釋放離職的信號給同事、朋友的時候,幾乎每個人第一反應都是吃驚,現在這個就業形勢,你離職?還gap?一手好牌都被你打爛了……

他們對我的主動離開表示擔憂,我也無數次在深夜惶恐過。細細想來,這個感受并不陌生,和我曾經無數次聯想到生老病死一樣。不夸張的說,有點心悸,有點胸悶,如入冰窖。

我從北京來深圳,就是因為彼時對鵝廠念念不忘,如果離開這里,我還有留在深圳的必要嗎?

我問自己:你的人生課題是什么?

結婚生子,積累財富,名揚天下的美夢我都有想過,但我想看看更大的世界。

我絕不想把自己改變的驅動力,被動地讓給“不知道路在何方的自我逃避”;我主動選擇與放棄,只會源于“前方有我向往的愛和自由“。

想明白這一點后,答案也就明確了:

世界地圖這么大,我不想太早盡興。

我要感謝現團隊的老板,給了我相對充裕的時間考慮,期間我也一直在拷問自己:如果有一天出走騰訊的話,我能做什么?

坦白說,這個問題不能細想,一想就發現,擰螺絲久了,你習得的技能并不能供你在社會中獨立地生存。你會的別人也不差,你有什么是別人沒有的本事?你想當個弄潮兒,趕在時代的潮流前面,不愿意錯過每一個浪頭,結果呢,反而被困在時代的洪流里。

總聽到一句老話,在個人的事業規劃上,你要學會掌握穿越周期的力量,你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倘若從始至終,你所謂的競爭力都只是為了在職場中相比其他打工人有一些差異化優勢的話,這能支撐你長期的個人發展嗎?

何帆在《變量》里有句話:在一個同質化競爭的市場上,是不可能找到超額利潤的。

前陣子我在抽屜里找到了一個mp3,是我初中時的第一個電子產品。感謝自己的收藏癖,里面的錄音還能放,我被15歲稚嫩的帶著濃重地方腔調的聲音逗得好笑,又被那個超級樂天派的幼稚又偉大的夢想感動壞了。

她說:“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我想做一些高明又有趣的事兒,我想對社會有更多貢獻?!?/p>

生活條件明明越來越好,為什么追逐夢想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搞錢,怎么生存,像以前那樣擁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的人似乎成了珍稀物種。

有時候我會想,正是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看到的只是金錢,而超然物外的人會懂得去思考價值。當所有的人都朝著一個方向跑的時候,偶爾你也可以停住腳步,朝相反的方向極目遠望。那些被過度追捧的東西,是否值得投資,是否值得追隨?

如果理解每件事背后的價值,金錢也不會離我們太遠。但如果總是盯著眼前那些現金,就永遠只能在別人制定的規則里,和潛在的危機捉迷藏。

于是我給自己定了目標,我要按下這個暫停鍵,開啟gap year。

為什么這次動真格了?非要用一句話來蓋棺定論的話:再不走,我可能永遠都邁不出這一步了。

這是最好的時候,我還年輕,我很自由,我有太多想做的事,太多想走的路,太多想抒發的感悟,太多想學習的技能了。

接下來這一年,我會非常珍惜:

8月是我的“誕辰月”,我想給自己放個久違的暑假,回到家人身邊變成那個三餐無法自理的米蟲,然后繼續刷語言成績,搞定文書,準備24fall的留學申請;

9月我會遵從之前和幾所高校的約定,開啟work shop合作,全力投入研究;

10月我會花些時間在幾個國際公益項目,一直以來都很想好好踐行“科技向善”的理念;

11月和12月,我會根據和出版社的約稿合同,繼續寫完我的第一本書,年底交稿。很早前我思考過一個命題,市面上的成功學太多了,靠個人影響力一呼百應的大咖不在少數,為什么大家總傾向對失敗的經驗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任何一個公司的成長曲線怎么把你帶向成功,也會怎么把你帶向失敗。失敗才是底色啊。所以我想基于產品的視角分享很多失敗,以及從這些失敗業務中汲取的能量和干貨,有點喪但很真實,但更重要的是,我要求自己必須硬核。拿捏好感性和理性的邊界,給自己一個階段性的交待。

明年1月和2月,我想繼續學習編程,有幾個項目尚處于孵化期。至于后續更詳盡的計劃,到時候再說咯。2023年7月的我只能預判到自己會很忙,但已經不再執著于一個清晰的確定性的計劃。

我始終相信,當你愿意投身于生命的未知,就會有很多驚喜發生。我已經盡可能在提前鋪路,努力嘗試從前想做但沒時間沒精力做的事,后面的話,就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我希望一年后,我可以很開心地和各位分享自己gap year的收獲和體會!

三、比起成功學,我更信奉統計學

其實我一直不喜歡看成功人士分享的經驗,這就像你從答案反推解題思路一樣不靠譜。每個成功人的經驗都帶著巨大的個人認知偏差、自以為是和運氣。更何況,「成功」本身就各有各的評判標準。

幾個月前我回了一趟母校,學院老師讓我給學弟學妹們打打氣。雖然我整理了一份像模像樣的ppt,名字還煞有介事:「互聯網打工人的狂飆之路」,但當我站在臺上時,我沒忍不?。憾际菙祵W統計專業出身的,比起成功學我更想說統計學,來推導乍暖還寒的時期我們勝算的概率有多大。

后來我在知識星球里分享了這次演講,其他幾位大廠的同學都紛紛表態:這幾年不少人對大廠出來的人都敬而遠之,比如大廠的薪資兜不住啦,大廠的人都被圈養得太舒服了,他們的能力都雷聲大雨點小太虛了……諸如此類的說法不一。

你說吧,專利、論文、著作等,有成果,都寫著作者名字,且是社會承認的東西。你大廠畢業有啥呢?哪些是“畢業”的雇員可以自己帶走的?

學生時代我幻想自己坐在辦公室,穿著光鮮,談吐優雅,我所能設想的都是偏虛頭巴腦的東西:頭銜,績效五星,漲薪,年終,帶團隊等等。這些東西,看似是積累,但如果有一天你離開公司,就一瞬間清零。

之前我看屠龍胭脂井提過一個命題:

人生是一個大的游戲,你的每個職場經歷是一個嵌套的小游戲。所謂實在的東西,就是你在人生大游戲里的積分:那些你不死,就不會清零的東西,甚至你死后都不會清零的遺產。而所謂虛妄的東西,就是嵌套小游戲里的積分:那些你離開公司就會馬上清零的東西。

認清楚這一點后,也因為最近預備要離開,所以我一直讓自己保持一種「隨時要走人」的心態去看待所有事。

我反復自?。喝绻聜€月要離開公司,有什么我帶的走,有什么是我最想要的?我會瘋狂學習公司內所有感興趣的課程和文章,請教所有我仰慕的專家,鼓起勇氣主動認識那些我想結識的人……我希望自己掌握更多死后仍是歸屬于自己的東西。

我在公司內所追求的東西優先級是:死后都不會清零的東西>死了就會清零的東西>離開一家公司就會清零的東西。抱著這種心態去工作,還挺有意思。如果你還在崗,不妨給自己做個實驗,你會發現,每天都會有種饑餓感,每天也會有新收獲,每天下班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感嘆:今天我又為自己而活了一天,今天的我和昨天不一樣了。

相反,如果你天天只是羨慕別人的自由和理想,坐井觀天,又不行動起來,那是在浪費生命。要么就安于現在的生活、不再瞎想;要么就想清楚你的課題,想明白最差的結果,干就是了。

四、為什么我勸你不要輕易gap

作為即將要開啟gap year、且以后就是鵝廠的“前員工”,最近陸續有300多位同事帶著小作文加我好友,在彼此分享的最后他們都會感嘆:這就是我想要的啊,好羨慕。

我知道他們是看到了我發在公司內部的文章慕名而來,甚至有20多人過了幾天后跟我說ta也提離職了。這不是我的本意,我沒想當洗腦大師,頂多只是給你灌點雞湯,給自己打點雞血。如果你也開始起心動念,我建議你花點時間密集地審問自己:

如果辭職,你會不會慌:

  1. 沒有收入,每個月再也沒有入賬通知;
  2. 失去社會身份,沒有職場同事給你的認可,且家人朋友不支持;
  3. 按下重啟鍵,未來職業路徑暫不清晰,不知道未來生活和定居在哪里。你要從一個確定性的體系掙脫出來,全然擁抱不確定性。

坦白說,我不是一個樂觀且不活在他人評價的人,相反,我是壓力型選手。我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容易沖動,且喜歡順應沖動想做就做。但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我總習慣用壓力倒逼自己。因此,在我真正下定決心時,我需要將上述問題逐一擊破:

1. 關于金錢

客觀上,我會盤點手頭上的全部資金和負債,夠我生活和留學多久。如果不夠的話有哪些開源節流的方式,我的底線在哪里,我能承受的最差結果是什么;

觀念上,我對花錢一直沒啥概念,也沒有記賬的習慣,日?;径荚跐M足口腹之欲、旅游和學習的開銷上。即便明年留學需要一筆大開支,我也可以接受資產清零的后果。

2. 關于社會身份和親友的支持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都需要社會認可的職業、階級地位和資產,力量從外部的評價來。

從前我在思考產品策略時總會跟其他人說,不要陷入二元論,跳出來看下有沒有其他選項?但在真實生活中,我們都太輕易陷落在二元關系的思維中,只能通過外界評價來感知自己的存在。

“你說我好,我就是好的;你說我不好,我就是不好的,我就很難受?!倍】档臓顟B應該是多元關系,即使你說我不好,我也知道這只是你對我的評價,是你眼中的我,并不是真實的我。但很多好學生一直生活在評價與被評價的環境中,人格結構上沒有獨立評判意識。

這些被他人認同的需求,不可能全盤拋棄,但你必須嘗試力量從自己來,來自于你自洽的內心價值追求。

過去我有過很多沖動,基本都做了,且我完全不后悔那些選擇。因此我總是盲目相信:我就是能得到最好的,我希望我做出的種種決定不再是迫不得已,而是我對生活主動的決心。

3. 關于職業規劃和未來的生活

哪怕這些年在公司,有一套肉眼可見的完善體系,我依然認為對個人而言,一切選擇都只能邊走邊看,順勢而為。你碰到一個好項目,你就有更多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你遇見一位伯樂,你就比別人更靠近你的目標。

更何況,我已經不會再試圖抓住未來了。最近看「臣服實驗」,作者邁克·A·辛格在研究生期間突然頓悟,他放棄按自己的喜好來安排生活,聽從生命的各種明示和暗示:接受社區大學的工作,在林地迎接瑜伽大師,舉辦靜心營,修建神廟,成立建筑公司等。這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經歷,都不在他曾經的生活藍圖里。根本沒有藍圖,他認為生命的安排比他高明得多。這種“無為”的心態,讓他更從容地去應對所有的變化,內外的力量持續在滋長。

想想看日常有多少事,我們由極端抗拒它,到接納它的發生,應對它、解決它,走了好長一段路。臣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外在世界不安定,能保持內心的穩定是一種能力。

能給自己安全感,能自律地規劃好每一天且對未來充滿期待,是一個心態及格線。

很多人都說,Gap year是人生難得的、不需要為工作和學業負責、純粹為自己而活的一段人生,因此心態非常重要。

作為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我早早地開始關注別人離職后的所思所為,我并不比他們高明。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剛離職時,到處旅行、隨意躺平,幾個月后,因為銀行卡上只減不增的數字焦灼,易燃易爆,不敢跟過往的同事交流,也完全無法接受自己流浪的狀態,手忙腳亂開始找工作,最后還是向下兼容去了一個不理想的單位上班。

我理所當然地對號入座了:此刻我信誓旦旦,洋洋灑灑近萬字,彼時我會不會慌?

當然會。

你能指望一個每天習慣早高峰擠地鐵到公司待十幾個小時再披星戴月回家的打工人,突然在某天大徹大悟,心安理得躺在家里嗎?

為什么我們會對「工作對自我價值的關系」這么看重?為什么我們像依賴生命的養分一樣依賴外界的評價?大廠的生活就像爬滿了虱子的華麗袍子,當事人適應它,沉迷它,既愛又恨,既敬又畏,但你離不開它;旁觀者看著像玻璃烏托邦,虛脫中充滿干勁,甚至真的能使。

所有的選擇,都是在有限信息下的一次冒險,你無法預判什么是正確的選擇。選擇的勇氣,不是來自對成功的渴求,而是對失敗的接受。

五、人生游戲場,下場試試看!

社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和標準,早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之前我在看萬維鋼在《軟技能》里提到:

社會對小學生的期待是星辰大海,對中學生的期待就成了考上好大學,對大學生的期待是找份好工作,對就業者的期待則是買房、結婚、生孩子——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人生進入下一個循環,再從小學生開始期待。

你說不對啊,咱們中國人從小到大都很拼,但那是在最安全、最熟悉的領域拼,俗稱“內卷”?,F代人備戰各種考試,跟古代人種地有高度的相似性:項目是標準化的、大家用的方法都差不多、回報的確定性很高:你多付出一分汗水,就真能多得一分。

我們在這種小而確定的事情上對自己特別狠,因為我們覺得值得。但這么卷是不可持續的,達到一個很小的目標就會停止。

沒有一個男孩最初的夢想是在城里買一套房,沒有一個女孩最初的夢想是生個考滿分的孩子。

我看過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的一個訪談,里面描述他工作時的狀態,已是古稀之年的他習慣凌晨創作,那時候他會感覺大腦分泌出一股安多芬,由上至下降到整個身體,就像一股甜蜜的河流通過他的身體,他會感動得淚流滿面。當他在做喜歡的事情,那個時間那種美好的享受是一般人很難體會的,那樣的快樂會讓他感動得不自覺跪下來,感慨生命竟然這么美妙。

我無法感同身受,但我非常向往。

5年前我在出差路上突然想到,我的時間是被人為切割的,白天上班夜晚回家;5天打工2天休息。為什么要給自己設定這樣的安排,我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或者從第一步開始,除了白天上班之外,我有沒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性?

后來我想通了,平時該上班上班,私下干一件“大事”;白天的你是一個身份,晚上的你還有另一個身份。沒人真正了解你,只有你知道你在做什么。感覺就像地下黨員一樣,夠刺激吧?

「我要啟動一項秘密工程」,26歲的我把這句話列入了愿望清單。

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間,雖然斷斷續續,但我始終在堅持。

我在知識星球里認識一些其他大廠的同學,我們有個共識:現在這個時代,能快速造富的時代性機遇一定會越來越少,大環境下的系統性紅利幾乎沒有了,我們也開始進入“日拱一卒”的常態中,這時候不斷去追求“大紅利”,結局注定只能走向內卷。

這種情況下,相比起不斷追求加入大公司把事業做到更大來說,擁抱、接受并享受小而美,努力去成為一個有點念想的小微創業者,追求通過做些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能夠踏實體面地賺到讓自己舒服的錢,可能會更值得期待。

這么看來,終局不一定是打工人。我想努力做一個為自己創造“小增量”的人。

我能做些什么呢?

你看,各大社交媒體上裸辭的數字游民博主太多了,流量池里跑出來很罕見,我從不指望自己能有這種運氣,且經濟下行、廣告主沒預算,廣告量少、報價低,kol掙個小錢都沒那么輕松;我也很欽佩那些出來創業開拓產品絲綢之路的牛人,解決特定人群的特定場景下的問題,能真正為社會做點貢獻,敢想敢闖。

雖說我翅膀硬了,但我還需要打磨。我只想先悅納自己,當下想做什么就去做,不為了符合別人的評判,而是為了發現我是什么人、我能成為什么人,躬身入局后干一段反思一下,再持續迭代。

世界這么大是讓我探索和改變的,不是讓我早早找個地方當“房奴”的。

結束語:我要劃著我的斷槳出發了

這篇文章首發在鵝廠內網,坦白說煽動性太強,“立場不太正確”,但依然在內部被產品經理k吧加精置頂了,連續一周蟬聯文章熱榜第一。我很榮幸在鵝廠發布的最后一篇文章照例又得到了偏愛,期間我寫寫改改,偶爾難過得想哭,偶爾又釋懷得想笑。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有句話:

任何時刻我們都有兩個選項:前進一步求增長,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

既能增長又安全誰不喜歡?但增長和安全往往相互矛盾,而大多數人會選擇安全。

這是我第一次脫離組織全然擁抱不確定性,我預判到接下來的gap year我會持續學習放松,也會間或感到焦慮不安,但我做出改變了。我反復給自己洗腦,如果我人生的命題不是積累財富而是追求豐富體驗的話,那么當下的決定就是最適合的。

凡有改變,就是進步。

我設想過很多次離開,但這次我依然想在一個普通周一的中午,趁著燈滅的那一刻,上繳我最新的筆記本。7年前那臺摸起來手感甚好的筆記本,早已退休罷工。而那張跟隨我多年的行軍床,我也會把它留在公司,留給小同學。

離別總是有很多話說,從前說不出口的感謝似乎也變得簡單起來。

我很愛騰訊,也很感謝騰訊。因為騰訊,讓我有機會認識這么多優秀的同事,朋友和老師,讓我有機會向你們學習。

謝謝嘯哥和民哥的慧眼識珠,你們能向當年那個剛畢業半年就決意跳槽的毛頭小子拋出橄欖枝,實在不可思議;

謝謝周為哥,正如我前年寫給你的8頁感謝信一樣,你身上有太多閃光點值得我學習。你總像老父親一樣掛念我有沒有按時吃飯休息,每每回憶起和你腦暴方案時邊聊邊蹲在地上比劃,這樣的時光太值得我妥帖珍藏;

謝謝jan總,當組織多次把我推到前線時,你都會不假思索地認定:大姐姐不行的話就沒人能做了。這種“盲目”的信賴非常對我胃口,我也會盲目地相信自己所向披靡;

謝謝cy哥的知遇之恩,你曾說想在我身上下個賭注,賭我一年后不管遇到什么都能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種對陌生同事的善意我銘記于心。當時我就暗自發誓,我絕不讓你輸。

還有很多很多想感謝的人在去年的裁員潮中不能幸免……沒關系,我馬上跟上。

因為來到騰訊,我有了從未有過的昵稱。未來我想當個女俠,不止大姐姐,哈哈。

時間沒那么寶貴,這一生還那么長,我還可以試錯。世界地圖這么大,不要太早盡興。脫下這件孔乙己的長衫后,我要劃著我的斷槳出發了。

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大鬧一場,留下印記。

也祝瀏覽本篇文章的你,開啟新的美妙人生。

到時候天大地大,你是自由的。

專欄作家

林壯壯,微信公眾號:健壯的大姐姐(ID: is_stro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專注于To B服務項目管理和行業分析,歡迎各路好漢一起探討。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加個微信mingjiameng一起做點有意思的事,白天是賺錢機器人,晚上是夢想中的自己

    來自北京 回復
  2. 雖然我第一次看你的文章、雖然我沒有在互聯網大廠工作過、雖然我沒有那股gapyear的勇氣,但是看了你的文章還是很感動、很受鼓舞。

    來自北京 回復
    1. 謝謝你!

      來自香港 回復
  3. 看不下去了,一句話總結一下,就是錢賺夠了想出去浪

    來自廣東 回復
    1. 黛玉

      來自江蘇 回復
  4. 女俠,好風景在等著你

    來自浙江 回復
  5. 作為即將gap year的產品人,你的勇氣正是我需要的~期待你我都能收獲到想得到的東西!

    來自廣東 回復
    1. 共勉,加油!

      來自香港 回復
  6. 一首藍蓮花送給自由的你

    來自廣東 回復
  7.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來自廣東 回復
  8. 很感動,謝謝女俠。

    來自安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