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磚8年的職場感悟

7 評論 4395 瀏覽 23 收藏 19 分鐘

屏幕前的你如果回顧自己的職場生涯,會產生什么樣的感悟?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對自己的8年工作經歷進行了總結,在他看來,職場中的我們需要走“自驅型成長路線”,此外還要用長期眼光來安排成長計劃。一起來看看本文的講述吧。

我是從2015年8月11日正式參加工作,趁著即將搬磚八周年的日子,回顧自己的職業經歷。

一方面便于新老朋友對我的了解;另一方面也通過這個復盤,尋找問題,總結經驗,爭取讓未來的個人成長更加“自驅”,也希望自己走過的彎路,能給初入職場的朋友避個坑。

一、差點沒拿到畢業證

想必大家都知道,河北省是唯一一個省內沒有211學校的。高中的后知后覺,讓我進入了一所省內腰部本科院校。

我大學同學的畢業證日期都是6月15號,而我卻是7月4號。因為我掛了很多很多科,補考沒過,畢業前又有一次補考,依然有一科沒過。

所以,我延畢了…

往屆延畢的同學,在10月份還有一次補考機會,通過之后可以拿到畢業證。也就是說,如果我想找一個正經公司,只能等到10月以后。而且屆時公司都會問,為什么你的畢業證日期是10月?我怎么回答?

好在,我們這一屆突然改革了,把10月份的補考機會提前到了7月初。所以我在7月4號順利拿到了畢業證,沒有耽誤自己后續的工作和入職。

否則,我的人生軌跡會發生重大的偏移。

當然,大學期間掛那么多科,荒廢了四年的學習時間,才讓自己在最近兩年突然頓悟,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很多這兩年新認識的朋友都說我比較卷,又是每日讀書,又在考研,之前還日更。然而對于我來說,這只是在彌補曾經的遺憾,或者讓已經落后很多的自己抓緊追上大部隊罷了。

二、互聯網崗位做了一圈

我大學學的是網絡工程專業,其實課程和軟件工程差不多,C語言、數據庫、java這些都是基礎課。所以大四期間我去了一家做跨境電商的小公司,做.net開發。

既然我差點沒拿到畢業證,想必我的開發能力各位是能夠評判出來的。所以剛開始找工作的目標是開發,面試了一個月,只收到了兩個offer,一個2k,一個2.2k。即便是在石家莊,一個平均工資在2015年很低的城市,兩千塊錢我還是活不下去。

之后,我順利的被一家培訓機構忽悠,轉行學了測試。上了兩個月的課,在8月份拿到了offer,也就是2015年8月11號,正式入職了一家金融行業的外包公司,這一干,就干了七年半。

我從剛入職時做軟件測試,大概半年之后開始做需求分析(其實是需求分析+軟件測試),一年之后開始做項目經理,在不同的客戶現場做不同的項目。2019年底,隨著公司的發展,我所處的團隊需要開辟新的產品線,于是我又被定義成了產品經理。

現在回看,其實最初我做的并不是產品經理的工作,更多是售前或解決方案。一直在畫PPT,參與招投標、客戶交流和產品演示,不斷響應不同客戶的需求并快速整理方案和報價。大約到了2020年年中,我才有點像產品經理。

真正成為產品經理,已經到了2021年,我通過實踐和摸索,慢慢有點領悟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職責和意義,磕磕絆絆的經歷了產品0-1階段,以及1-10階段。

團隊在擴大,我也從產品經理變成了產品總監,找到了幾位得力助手,在天南海北的出差中,一邊做研發、一邊做交付、一邊帶團隊、一邊成長、一邊陷入焦慮。

我是今年3月份離開了上家公司,與這家企業共同成長了七年半。記得我剛加入時,公司有五百人,離開時,已經發展到了兩千人。

回顧自己的經歷,在標準的軟件工程體系中,產品、需求、項目經理、開發、測試、售前,都做過了,所以更能從不同崗位視角來看待同一件事,也能在相互撕逼扯皮時,找到鑰匙。

我融入過不同的團隊,遇見過很多奇妙的問題,接觸過天南海北客戶的做事風格,品嘗了不同的美食,領略了不同的地域風情,最終在高德地圖上點亮了幾十座城市。

但這是好處,壞處是多而不精,亂而無序??此剖裁炊甲鲞^,實則什么都拿不出手。而且你可能也發現了,我并沒有什么職業規劃可言,無非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機會順勢而為罷了。

而且我的個人能力與平臺的粘合度很高。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脫離了這個平臺,我還能剩下什么?

幸運的是,我還是有勇氣跳出了曾經的舒適區。

三、我是幸運的

我想我是幸運的,從拿畢業證這件事來看,真的要歸結于上天的眷顧,讓我沒有太晚畢業,否則以后每次面試,都需要做出一番解釋。而對于延畢的刻板印象,想必我也不會遇到什么好的工作機會。

我想我是幸運的,雖然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被忽悠進的培訓機構在我入職之后沒多久就倒閉了。雖然有講師辭職,但我在的那個班還算正常,遇到了好的代課老師,讓我快速完成了開發崗到測試崗的轉型。

我想我是幸運的,工作之后遇到了兩位好領導,好導師,對我知無不言、悉心教導。沒有因為我年限少、經驗少而區別對待,反而一次次委以重任。遇到了很多好同事、好戰友,原諒我的過錯,協助我的工作。

我想我是幸運的,工作的前五年趕上了公司的快速發展期,機會多,挑戰多。雖然工作確實很累,加班很多,但對應的成長也多。

我想我是幸運的,有機會在傳統項目制的公司里有機會做產品。轉型產品之后,在領導的帶領下不斷突破固有思維,不斷接觸新的領域。在團隊管理期間,有幸遇到了給力的同事們,有機會試錯,有機會共擔,也有足夠的授權。

所以,我始終覺得工作之后的自己是幸運的,能夠讓一位什么都沒學會的學生,迷茫的青年,通過持續、正向的外部驅動不斷成長。反觀很多同學、同事,因為沒有持續的外部壓力,而長期陷入成長的停滯。

然而,我的焦慮也來源于此。因為長期的外部驅動,讓自己始終缺少真正的方向。

不知道自己在哪,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潮水褪去,才知道自己只有一條底褲,而這條底褲,也僅是一塊遮羞布。

四、幸運不會始終相伴

外部驅動成長的模式,具有非常強烈的不確定性,所以以上所說的幸運,都是暫時的,如果我們把幸運當做自己的實力,那就危險了。

回看最近兩年,我應該是在去年10月份“開竅了”。當時公眾號寫了半年多,既在日更,又在考研,可能正是半年多的量變再加上前些年的量變,讓我在那段時間認識到了自我驅動成長的重要性,讓我逐漸意識到自己需要什么,并應該怎么去做。

于是,我又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對自己進行重新審視,并通過閱讀、寫作這兩件能夠形成成長閉環的抓手持續“拷問”自己,最終似乎找到了答案。

結合自己所在的城市、自己的家庭環境、工作環境、能力現狀,選定了長期發展的行業和職業,選定了工作目標與生活目標,明確了工作期許與個人價值期許。

于是,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后,我開始了新的探索??忌狭四感5腗BA,換了工作,開始堅持每日閱讀并運營了自己的社群,開始顧家,開始做副業,開始嘗試多維度探索。

因為我想明白了一件事,幸運不會始終相伴,唯有找到屬于自己的燈塔,才不會在濃霧中迷路。

五、職場慢思考

1. 創業型團隊更需要文化認同

這個文化認同,可能是團隊文化,也可能是自我成就感認同。比如即便拿著很低的工資,投入大量精力最終攻克了一個難題,自己所獲得的成就感、能力成長,是否能夠抵消薪資不對等的情緒?

比如創業團隊要有很好的服務意識,對客戶心平氣和,只能智取。比如周末要搞個團建,你去還是不去?

如果不認同,千萬別委屈自己,因為團隊文化個人是很難改變的。如果能接受,那就多注意好的一面,別總盯著差的一面。

我們大多數人所接觸到的團隊,都有各自的問題。如果自己不向內解決,即便換一個團隊還是一樣。

2. 多投入時間,雖笨但有效

我不喜歡加班文化,工作做完了還不走的毒瘤無疑。但前幾年我確實經常加班,晚上、周末,也時不時的來個通宵。

我一直在猶豫這一段要不要寫,因為好像我在鼓勵這種方式一樣。但最終我還是決定寫下來,因為曾經在時間上的投入,確實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益處。但也提高了自我承載力的門檻。在之后不能加班時,容易被貼上其他負面標簽。

現在對于時間的投入,我更鼓勵放在自我成長上,做對自己長期有價值的事。最擔心的還是閑暇的時間從身邊溜走,而全然不知。

3. 個人瓶頸受限于團隊瓶頸

很多有潛力的年輕人處在一個緩慢發展的團隊,或者倒退的團隊,導致自己始終接觸不到更有價值的信息或挑戰。

久而久之,成長的關鍵期就錯過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階段性審視個人、團隊的發展情況,盡量讓個人發展與團隊發展契合在一起。

4.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成長重點

我前三年屬于全力工作,不考慮其他層面,薪酬的增長都是領導主動提出的。而且,對于能力成長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

初入職場,我們需要快速入門,為了入門可以舍棄一些其他方面;

入門之后,需要找到臺階并腳踏實地向上走,因為前幾年是塑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期,也是一個分水嶺;

多年之后,生活上的瑣事將越來越多,不斷占據著自己的精力,這時又要尋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側重點,該努力的時候幻想躺平,等到該收獲的時候才后悔沒有播種。

就像搭積木一樣,地基的穩定性決定了上層建筑。

5. 屁股決定腦袋

我做測試的時候,抱怨開發;做需求的時候,抱怨項目經理;做項目經理的時候,抱怨售前;做售前的時候,抱怨產品;做產品的時候,又抱怨領導。

總之,我在哪個崗位,就會以當下視角看待問題,這樣會讓自己的思維和格局非常狹隘。

就像我們很難理解領導的決策一樣,不僅僅是經驗問題,更可能是角度不同,或者是有信息差。

6. 飯要一口一口吃

每當有一些重大工作任務出現時,我們會發現自己欠缺很多能力。因為想要全面快速提升,所以把攤子鋪得很大。

因為要做的事情太多,導致自己很難專注,最后則是亂學一通,沒什么明顯效果。

我記得剛做售前的時候,需要向客戶講解微服務架構中的各個組件以及在產品中的應用。那段時間我瘋狂查資料,越查發現問題越多,因為我們經常會因為某一個認知盲區,開辟一片“新世界”,我把它成為“知識開荒”。

多開幾次荒,就知道自己曾經多么無知和渺小。

剛做產品時又想寫好文檔,又要規范流程,還要學習畫原型,學業務知識,想解決方案,熟悉行業規范,對接不同的客戶等等,開不完的討論會,協調不完的資源。我完全不知道自己一天天的在瞎忙什么。

想要的太多,能做的太少,還不如實事求是的定一個計劃,選擇幾項少量任務快速攻克。而保持專注,卻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欠缺的能力。

步子邁大了,容易抽筋,嘴塞滿了,容易噎死。

六、最想說的話

互聯網上充斥著成功學、成功人士的高光時刻,讓我們或是蠢蠢欲動,或是羨慕不已,或是急于求成。而他們成功的背后,可能是十幾年如一日的積累,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距,從很多年前就開始了。

我相信有緣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和我一樣都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普通的學歷、普通的背景、普通的人際關系。

但又是有血有肉的人。大廠、高薪今生也許注定與我無緣,但我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并努力在當下的平庸層面努力變得不那么平庸。

當我們真正接納自己的平凡,并清醒的找到定位和目標之后,開始行動的時候,就已經不那么平凡了。

每個人的生活都像是在爬山,有的人在爬丘陵,有的人在爬五岳,有的人在爬珠穆拉瑪。起點不同、目標不同、風景不同、感受不同。

但每當我認清當下的臺階,并向上邁出一個臺階,都是一種進步。

寫了這么多,越到后面越沒有邏輯,總結來看,主要想表達兩個觀點:

  1. 找準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目標,主動尋找,主動前進。走自驅型成長路線,而非純靠外部事件驅動。當然,兩者如果能有機結合是最好的。
  2. 用長期眼光看問題,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情,對未來五年、十年的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幫助?當戰線拉長,也許能更加理智的安排成長計劃。但不要再拖延了。

最后,感謝畢業至今我所遇到的所有朋友,所有事情。也感謝你能讀到結尾。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機會,只不過任何機會都需要自己主動付出精力、腦力、時間、甚至體力。

無論好與壞、悲或喜,都促成了最終的結果。我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畢竟不滿意也沒有任何辦法。

因為只有下一個8年,才是自己真正能抓住的。

專欄作家

不想延期,公眾號:不想延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半路轉行的B端泛金融產品,堅持“以實踐驗證理論,以輸出倒逼成長”的目標。點滴珍貴,重在積累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低于月薪30K的產品經理,都是白干,浪費時間

    來自廣東 回復
  2. 最后確定的目標是啥

    來自廣東 回復
    1. 做對自己長期有價值的事

      來自河北 回復
  3. 感覺和你還有點相似,做的東西很雜 突然轉崗?,F在考MBA 再考高項 但是我還沒有想明白到了35歲之后,要去做點什么

    來自北京 回復
    1. ヽ(*^?^)人(^?^*)ノ
      很多機會也不是愣想出來的,而是在做的過程中遇到、或者突然發覺的

      來自河北 回復
  4. 共勉

    來自廣東 回復
  5. 加油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