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0 評論 9096 瀏覽 133 收藏 43 分鐘

不少崗位都需要接觸到行業分析報告撰寫這件事兒,那么,怎樣才可以寫好行業分析報告呢?在這篇文章里,作者總結了行業分析報告的撰寫方法,一起來看看吧,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

「行業分析報告」這個技術活,好像不只是產品經理,什么咨詢顧問、規劃師、分析師,都多少需要會點,優不優質的咱另說,但是任務到咱這的時候,咱不能說不會。想會,您往下看????文章有點長,請耐心點看,因為雖然長,但是干。

本文章分為3大部分:

  1. 為什么非要寫這個報告?
  2. 怎么寫好這個報告?
  3. 報告信息收集渠道

一、為什么非要寫這個報告

為什么非要寫,其實就是在此次明確你做這件事情的目的。

免得你哼哼唧唧憋了好幾天,最終做了件“并沒有什么價值”的事~(??難過吧,難過也沒用,往下看)

非要寫的理由,有可能是:

  • 老板聽朋友說XX行業老賺錢了,讓你做個報告調研一下值不值得入··
  • 公司可能要做戰略調整,領導讓你做個報告調研一下風險和機會在哪··
  • 你工作干的沒啥勁,想跳槽轉行XX行業,看看前景,別被坑了··
  • 最近網上XX行業也太火了,你先研究研究,出去好跟人小小裝個逼··

總而言之,行業分析能力應該是每個崗位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其次,目的不同,分析的側重點就會有所不同。

二、怎么寫好這個報告?

怎么做好這個報告?就是研究這個報告的方法。也是我要重點說給你們的內容,認真看啊,內容有點干貨超標。

寫好報告我們還是從研究思路和內容框架兩個方面去說。

1. 研究思路

研究的思路?說人話就是:你拿到這個任務,要按照什么樣的思路去梳理?思路清晰了,你做事效率才會高。

簡單來說就是從大到小,從宏觀到微觀,從面到點。

大的思路上我們可以分以下4個方面。

第一、了解行業的基本概念,行業主要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分類、目前發展到了什么階段···

第二、分析宏觀環境,用來了解整個行業趨勢。

第三、研究這個行業的細分領域和頭部公司,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怎么賺錢的,有哪些優勢是值得學習的,哪些坑人家已經幫你踩過了。

第四、做個總結,因為你的報告要有結論,說人話就是活別白干···

放心,每個環節具體怎么做,后面內容框架里都會說到????

2. 內容框架

還記得上面說過嗎,整理研究的框架是從大到小,從宏觀到微觀,從面到點。

所以我們的內容同理,結構上也是先宏觀再微觀~

宏觀說清楚行業,說清楚市場,微觀找到該行業的代表公司,抽絲剝繭的搞清楚他們的用戶群體、主要業務、主要產品形態、商業模式等,最后做總結。

避免混亂,內容結構我們直接上圖????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讓我們一個個來看。

1)行業概述

行業概述4大項:

  1. 行業定義
  2. 基本名詞
  3. 行業分類
  4. 發展歷程

① 行業定義

定義很好理解,我們要了解某一個行業,首先要完成行業的概念叫什么,就像你的名字一樣。是大家管這個行業叫什么的一個 “稱呼”,只不過在稱呼的基礎上,又賦予了它一層意義,就是我們說的定義或者概念。

概念,百度搜索之后,自己在用一兩句話總結一下什么意思就可以,總之簡潔明了的介紹清楚它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特點,讓人看完會有 “ 哦,原來是這樣” 的感覺。就可以了。

② 基本名詞

主要指陌生詞,基本的行業術語有哪些?專業名詞是哪些?

③ 行業分類

標準化的分類,一般官方會給一些參考。

除了官方的參考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分析該行業大家的賺錢方式來看。

比如說我可以分析這個行業的產業鏈,包括上游、中游、下游,然后把整個鏈條串起來進行分析。

舉個例子??:

我們拿【職業教育】這個行業來說,行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④ 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其實就是這個行業的生命周期,我們要結合生命周期,看看這個行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發展歷程一般來說都是按照大事件來確定的。我們按五步法進行研究,去看看現階段,我們做什么,相對來說比較有發展潛力,會不會面臨時代淘汰危機。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因為發展歷程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到死亡一樣,一個行業或者一個產品,他們也會有這個周期的,他們會經過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最終慢慢消失在大家的生活里,這是自然規律。

百度給你們找了一張圖,配合理解一下。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舉個例子?? :

  1. 小時候 MP3 和 CD 很火,現在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這些東西已經不存在了,這個行業已經進入死亡期··
  2. 10 年前房地產比較火,現在隨著市場的飽和,已經慢慢進入衰退期,錢已經沒有10年成熟期的時候好賺了··
  3. 現在互聯網短視頻、直播等進入成熟期,小楊哥賣貨一晚上就能收入千萬··

我們也可以再拿【職業教育】這個行業來看一下他的發展歷程。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是不是總結完行業概述后,你就清晰了這個行業的基本情況,包括它是干嘛的、主要做什么事情、賺哪些人的錢、目前是個什么形態、以后能不能有前景。

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介紹完基本信息后,我就能大概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你長什么樣子、性格怎么樣、多大、你現在靠什么生計、以后會不會有出息。

2)宏觀形勢 + 市場分析

說完基本信息,我們看點實際的-宏觀形勢和市場分析。

這塊才是我們行業分析報告中的高光部分,因為如果是在公司的話,這個模塊意味著我們要不要投入資源去市場分一杯羹。

同樣的,我們把【宏觀形勢+市場分析】這塊分為幾個關鍵點去說:

  1. 盈利模式
  2. 上下游供應關系
  3. 用戶群體
  4. 市場規模
  5. 行業數據
  6. 行業先階段發展

① 盈利模式

我們先來看看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就是我們說的商業模式,說人話就是這個行業主要靠什么賺錢。

市面上會把商業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 B2C(商家對消費者):網易嚴選、小米商城等品牌商自己運營的平臺、P2P
  2. B2B(商家對商家):主要是一些針對公司的服務或產品,像咨詢公司、廣告公司、百度、頭條、sass
  3. B2B2C(早期是B2C):京東(有京東自營,有入駐商家)
  4. C2C(消費者對消費者):閑魚二手交易、58同城二手板塊
  5. B2VC(商家對投資者):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是,例如瑞幸咖啡、共享單車、B站
  6. O2O(Online to Offline):這個其實不能和上面幾種放在一起講,因為O2O的分類維度是從線上線下,而不是從交易對象的角度看。但是O2O可以包括B2C、B2B、C2C、B2B2C等等

以上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幾種商業模式,但是我們要搞清楚盈利,單單知道模式是不夠的,我們還得知道這個行業主要是 “賣什么” ,給你們簡單做個總結:

  1. 賣產品:以產品為核心,實際產品能帶給用戶的價值,比如手機、家具等
  2. 賣服務:以服務為核心的盈利模式。比如說交通、家政等
  3. 賣品牌:以品牌為核心去變現,但是他一定是在產品和服務已經相對知名的情況下,比如說加盟店、蘋果手機
  4. 賣文化:現在的各類知識付費平臺,課程等等,我們從小上學這件事情就是在賣文化,當然現在有各種形式的線上培訓、知識付費的平臺
  5. 賣資源:也可以理解為中間商賺差價,中介等,比如微商

那么問題來了,除了常識和經驗之外,我們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搞清楚盈利模式?給大家提供一些分析思路,但是絕不僅限于這些思路:

a)與業內人士交流

問前輩、問同行、加入專業社群、付費咨詢等。

b)看新聞,財報,行業文章

通過關注行業新聞、網上分析的文章或者帖子,建立基本的認知、關注財報了解利潤來源。

c)行業整體數據

去國家統計局和對應的行業協會、行業媒體官網、學術論壇、行業官方公眾號等等地方找關鍵內容。

d)行業研究報告

艾瑞咨詢、發現報告官網、證監會官網、東方財富網、行行查官網、36氟、阿里研究院、報告查一查、億歐、鈦媒體、有錢的也可以考慮咨詢機構的報告、淘寶等等。

e)站在企業的角度看問題

用戶看問題是看價值(這個東西好不好用?)。

企業看問題是看誰來買單(能把這個東西賣給誰?誰會買?付多少錢買?)。

② 上下游供應關系

其實你們有沒有發現,任何一個行業其實只是整個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通過對整個產業鏈條進行分析,其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行業。這里具體的方法很多,可以層層逼近的方式來深入了解行業,具體的問題例如:

  1. 行業的供應鏈結構如何?供應商的數量與分布如何?
  2. 行業在產業鏈條中的位置是什么?上下游都有哪些?
  3. 行業在產業鏈條中的價值是什么?
  4. 行業在產業鏈條中是否不可或缺的?
  5. 行業是否具備在產業鏈條中的定價權?
  6. 行業屬于產業鏈中的哪個類別和細分?(比如金融-銀行業)在產業鏈中的哪個位置?7)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怎么樣?目前處于什么階段?行業處于初創、成長、成熟、衰退期?哪些因素可能會驅動行業發生變化?

……

如果我們把一整個行業按照鏈條分的話,分為上中下游,其中產業鏈中游多為目標行業,是產業鏈要研究的重點。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舉個例子??:

比如說華為的背后,是無數上下游供應商提供的各種零件和技術。從芯片、到面板、到攝像模組、到音頻系統等等,每個方面都是各種供應商的配件和技術結晶,最終才呈現出了一臺優秀的手機。返回來,你的公司的業務在行業占額越多,你的話語權也就越高,也就是我們說的「議價能力」。

我們在回到之前【職業教育】這個行業,按照上、中、下游的的商業形態來劃分的話可以劃分為: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③ 用戶群體

做市場分析,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你的用戶群體是誰。說人話就是:誰會用你的產品?誰就是你的用戶群體。

只有搞清楚用戶群體規模、用戶需求、用戶使用的習慣和態度,再依據用戶群體的痛點,針對性的做產品方案和市場投放廣告,往往能事半功倍。

了解不同區域的消費群體規模、用戶需求、消費者使用習慣與態度、品牌/產品滲透情況。具體分析方法參考之前寫過的市場調研的文章。

一般用戶群體的維度劃分我們可以包括不限于:性別、年齡、常駐地區、職業、學歷水平、收入水平、消費特征、手機終端、興趣愛好、活躍時間段、行為偏好、活動場景等。

我們還是拿之前「職業教育」這個行業來做用戶群體分析: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④ 市場規模

市場規模的情況,我們把他分為2個部分,第一,看歷史;第二,看未來。

我們往往不是去看歷史,因為歷史已經放在那了,對我們影響不大,我們只需要做好分析就行。

更要關注的是未來,未來這個市場有多大的蛋糕可以分,決定著我們未來有沒有搞頭。

看歷史,我們主要關注:

  1. 市場規模大還是???
  2. 與其它行業比,大還是???
  3. 梳理目前行業有沒有巨頭?巨頭主要干什么?這些巨頭是處于發展階段還是已經占據了大壁江山?他們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研究這些的目的在于,我們要了解現狀,看看現有的市場,我們能不能分一塊蛋糕。

如果行業中大部分蛋糕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后來者如果想要攪局,就需要創新的思路。

舉個例子?? :當年的新聞資訊行業,是門戶網站的天下,例如新浪、搜狐、騰訊等,擁有大量的采編團隊,對于已經形成如此體量的行業龍頭而言,以傳統的思路跟它們競爭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今日頭條作為攪局者,用算法分發的思路創新性地重構了行業格局,后來居上地占有了新聞資訊行業的一大塊蛋糕。

是不是看歷史我們還好理解,但是說到看未來,可能大家就比較疑惑了,啥也沒有,我怎么看呢?

這里給大家提供 3 種方法,看圖????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那么問題又來了,市場規模我怎么算?

我們可以拆分成一個公式:

市場規模 = 用戶基數 x 滲透率 x 消費頻次 x 客單價

舉個例子??:估算一下「在線職業教育」這個行業里「家庭教育」這個細分賽道的市場規模?

我們國家現在有14億人口,根據地域和家庭人口的不同,我們平均一個家庭按4口人算,那就是有3.5億個家庭。

滲透率方面來說看到不是每個家庭都會報名這類型的課,大概率可能是一二線城市,家庭條件相對較好的人才會報名,我們估算一下占比大概在20% 消費頻次的話,一般這種課程,每年復購的概率很低,所以我們按一年一次算。

假設我們課程單價是1萬。

那么:家庭教育賽道的市場規模=用戶基數(3.5億個) x 滲透率(20%) x 消費頻次(1/年) x 客單價(一萬元)

在這個公式里面,用戶基數肯定是已知,客單價也肯定是已知,而滲透率和消費頻次可以根據經驗或者相對參考值去估一個數,如果要提高準確率,還可以通過用戶分群的方式估算不同人群的滲透率和消費頻次。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專家訪談、市場調研的方式獲取更準確的數據進行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時候只能做一個粗略的估算,并且不同估算方法考慮的因素不同,最后的估算結果也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另外,如果實在不好自行估算行業規模的話,也可以查找市場上現有的一些行研報告,采用報告中的估算數據,作為參考。

⑤ 行業數據

行業數據主要指行業的大數據如何?有多少家企業、產品?

這塊就涉及到3個問題:怎么找數據?怎么看待數據?和數據不準確怎么辦?

A)怎么找數據?

從大的角度看,有5種方法:

a. 搜索引擎

簡單說就是在網上去搜你想要的資料,一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呢,唯一的門檻是需要科學上網。要學會過濾信息,篩選出有效的信息。

b. 其他專業網絡

除了百度之外,其實有很多專業查行業的網站,比如行行查。其中有很多網站的內容是不開放給搜索引擎的。

例如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就是一個信息孤島,不開放給搜索引擎的,所以只能自行關注感興趣的行業,尋找相關的媒體或自媒體。

c. 公開二手數據

國家官方公開數據,例如統計局數據。

上市公司公開數據,例如招股書、財報、重大公告。

以及來自咨詢公司、數據平臺、第三方機構的研究報告(一般相對有點專業度的公司,會定期給出行業報告,至少每年一次是有的)。

d. 市場調研數據

這些數據可以是二手的,也可以是自己調研得來的一手數據,具體調研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專家訪談、用戶訪談、問卷調查、實地考察、Cold Call等等。

e. 人脈交流

這部分數據就看大家的本事了,可以是你的同學、老師、校友、同事、朋友帶來的資源,也可以是你自己通過社交、會議、沙龍、社群等方式獲得的人脈資源。

畢竟很多內幕消息和行業核心信息,只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必須接觸到相關人士,才能了解到這類信息。

總的來說,看臉,看緣分。

B)怎么看待數據?

拿一張表做說明: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a. 官方數據

最權威的數據來源是國家統計局。但是即使是國家統計局,拿到/上報的數據就是一定真實的嗎?不敢多說怕不過審。行業協會數據同理。

b. 第三方機構數據

這種數據一般比較真實,但是有兩個問題:

1. 數據來源于使用了第三方機構產品的企業。

例如??:「神策數據」發布的互聯網行業報告,但是注意這類報告對互聯網行業的定義,僅限于那些用了神策產品的互聯網企業。那還有很多沒有用這個公司產品的互聯網企業,就不算了嗎?

2. 行業不夠全,只能用于某些特定行業的分析。

例如??:電商、游戲、教育等互聯網屬性強的行業,會有大量的用戶數據提供給我們分析。但是對很多傳統行業而言,要么沒數據,要么很難收集數據。

c. 市場調查數據

調研數據相對來說是比較真實可信的。其局限在于樣本量太小、成本又太高。

因為只要涉及到抽樣,都會有樣本是否有代表性的問題,反推可能過于夸張,而且還有幸存者偏差。

例如??:國家統計局統計相關數據的時候也會做抽樣,但是樣本相比全國的企業肯定是九牛一毛。

假如我們要做全量統計,除了公安機關、政府機關,就是三大運營商有這個能力了(三大運營商用戶智能機設備數超過14億),但是三大運營商又采集不到沒有智能機的人群的數據,這都是客觀局限。

所以我們在調研的時候,根據問我們的目標,對標樣本一定要找好。

d. 企業主動發布數據

這類像上市公司的財報、公告等信息一般可以從官網的投資者關系這一欄找到,同時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對于新手了解一個行業非常有用,會有一些章節詳細介紹上市公司從誕生到上市的情況,包括業務情況和運作方式,并將公司所在行業進行一次梳理。招股書、財報這類數據,雖然存在粉飾的嫌疑,但總體來說也是比較真實的,但是也有兩個問題:

  1. 數量太少、頻率太低,畢竟你不能逼著企業發布數據啊。
  2. 對于廣大非上市公司,你怎么分析?估計只能猜了。所有的數據,在沒法保證真實的情況下,其實都是不可以直接拿來用的。

C)數據不準確怎么辦?

既然能獲取的數據存在這么多問題,那應該怎么用呢?如果數據不準確我們怎么辦?

首先,不要迷信各種行業研究報告的數據。嚴格來說,數據肯定不準,也沒辦法做到完全準。

如果你的內部數據和這些研究數據對不上,也很正常,這家的研究數據和另外一家的研究數據對不上,也正常。如果選其一的話,肯定是優先相信你的內部數據。

但是商業數據通常很難獲取,特別是競爭對手的數據,即使是通過私人關系從對方內部拿到的數據也不一定準確(而且從職業操守角度來說的話,不管是你公司的核心數據還是對方公司的相關數據,都不應該隨意打聽和透露)。

一般通過第三方咨詢公司購買是最常用的做法。

除此之外,從對方網站爬數據,通過搜索引擎收集相關的新聞報道、公司高管的采訪視頻、投資人對公司的評價等等方式也是常用的手段。

雖然比較麻煩,但是把以上方式收集到的數據綜合在一起看卻是最接近真相的數據。

行業研究真正的價值,不是具體數字,而是我們分析的人對于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的判斷。好的研究者能夠結合其他的數據和信息,看到數據背后隱含的商業行為和價值,這才是真正做戰略分析的意義所在。

所以行業研究的實戰價值意義要遠遠大于數據參考,如果內部數據都分析不出來問題,行業數據更是只能作為參考(行業報告上漂亮的數據,更多的時候是給投資人畫餅時的背書)。

更關鍵的是,邏輯有時候比數據更重要。不管你通過數據分析出了多少結論,最后都要輸出并且說服別人。這就需要你有講故事的能力。

說服力強的故事通常有著嚴密的邏輯分析推理過程,因果關系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成立的。

如果只是收集以及數據,然后空談數據的話,相對來說就沒那么嚴謹。因為聽你分析的人,可能會更加注意你的邏輯是否合理和嚴密。

⑥ 行業階段發展

通過上面的市場規模、用戶群體和數據的估算,我們大概知道了這個行業還有多大的空間可以供企業爭取。接著就需要判斷行業處于哪個發展階段,畢竟在不同的行業發展階段,企業的競爭策略也是不同的。

一般來說可以關注下面幾種指標來判斷行業的發展階段:

A)各種增長率,比如市場增長率、銷售額增長率、用戶增長率

因為這是主指標,與行業發展速度相匹配。

傳統企業會更關注銷售額增長率,因為傳統企業是利潤驅動的。

互聯網企業會更關注用戶增長率,因為互聯網企業能圈住人的地方就可以賺錢。

尤其是市場增長率是可以直接判斷行業可否發展的前景。

  • 市場增長率比較大,說明行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 市場增長率比較小,說明行業市場規模趨于穩定
  • 市場增長率為負,說明行業處于衰退期,沒必要加入

那么問題來了,市場增長率怎么算?

市場增長率=(本期市場銷售額—上期市場銷售額)/ 上期市場銷售額* 100%

舉個例子?? :

計算出某行業 5 月的市場增長率?

前提是需要知道該行業 5 月和 4 月的銷售額;

假設 5 月銷售額為 1000 萬件,4 月為 700 萬件,那么:5 月市場增長率= (1000 -700 ) /700 *100% 42.9%

B)利潤率

除了增長率之外,另外要關心的就是行業平均利潤率了,利潤可以反映盈利能力,同時也可以吸引投資能力。

不過利潤主要是傳統行業,互聯網行業可能不太在意利潤的問題,畢竟大家剛開始都在燒錢。

衡量盈利水平的指標一般有毛利率(Gross Margin),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等等。

在研究具體項目時,一般會采用投資回報率(ROI),內部收益率(IRR),投資回收期(Payback Period)等等。

由于篇幅問題,這邊每個概念的具體算法和公式我就不展開討論了,大家可以從網上自行找一下。

C)企業占比(也可以說行業發展的生命周期)

行業前幾名企業的銷售額占比,可以反應出壟斷程度和競爭情況。

集中度高的行業進入壁壘高,行業龍頭的盈利水平一般比較高,比如手機行業的蘋果,常年以牛逼的毛利水平占據同行財報的前面。

同理,集中度低的行業進入門檻低,但競爭激烈,盈利水平低。

行業如果在初創期和成長期都很適合企業進入,并搶“量”。成熟期和衰退期就需要穩扎穩打,在保持現有優勢的情況下,謹慎探索未來方向。

⑦ PEST模型

宏觀競爭分析的目的,在于讓我們深刻了解該目標行業,尤其是預測和把控這個行業的發展機遇和方向。

而深入調研目標行業,就不得不提一下PEST模型(Politics-政治,Economy-經濟,Society-社會,Technology-技術)是分析宏觀環境最好的工具之一(不過也有很多人分析的時候只用PEST模型)。

用PEST模型分析,這個行業如何?(PEST模型如下)。。

P—政治因素:

指政策制度、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國際協議等等,主要看規范性政策、支持性政策、扶持性政策、限制性政策、保護性政策。主要是否是公有設施行業?是否受到政策和監控的嚴控?比如新能源(國家政策支持)再比如K12 、P2P(國家限制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方面除了關注國內政府外,也要去關注國外政府的風向。比如說華為,在芯片發展方面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強烈打壓,還好他們一直堅持自主研發的精神。

E—經濟因素:

指經濟周期、通貨膨脹、人均收入、購物習慣等等,主要考慮哪些經濟因素影響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如奢侈品、旅游業。

S—社會因素:

指文化傳統、人口分層、宗教民族、生活環境,主要考慮社會風俗和思想開放程度對這個行業有多大的影響?如醫美。

T—技術因素:

指技術發明、工藝材料、新興軟件、專利數量,考慮技術是如何影響這個行業的?如手機、5G、Ai。

舉個例子?? :

以我國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來舉例?

政治方面:

  1. 2020年國家及各省市政府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消費。
  2. 2000年,我國就開始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了。

經濟方面:

  1. 近年來,居民整體收入呈上升趨勢,且消費和收入成正比。
  2. 燃油的價格不斷上漲。

社會方面:

  1. 根據某項調研報告顯示,男性比女性更關注新能源汽車。
  2. 調查顯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指標是環保、省錢。

科技方面:

1)截止2019年,我國純電動專利數為全球第二,僅此日本2)全球汽車技術呈現“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

3)行業頭部分析

說完概念和宏觀、經濟市場,我們看看做這個行業的主要企業有哪些?

行業里面一定會有很多企業,這些企業就一定會有老大老二老三,這個標桿分析,其實就是梳理一下行業目前有沒有巨頭?這些巨頭是處于發展階段還是已經占據了大壁江山?他們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還是上面的套路,我們把【企業】這塊分為3個模塊去說:

  1. 主要企業
  2. SWOT方法論
  3. 商業畫布

我們一個一個說。

① 主要企業

找出這個行業代表性的公司,利用以下方法去系統的分析它的各個維度。

② SWOT方法論

SWOT分析: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

是最常用的競對情況分析模型。通過對這SWOT四個因素的排列組合,可以確定之后的競爭策略。

具體的思考維度可以參考但不限于以下思路:

  1. 用戶構成、用戶畫像
  2. 品牌的知名度
  3. 總體市場及各銷售渠道的市場占有率
  4. 產品特點
  5. 價格定位
  6. 銷售渠道、供貨程度、供應鏈
  7. 各銷售渠道的優劣勢
  8. 各零售店的促銷活動
  9. 廣告營銷費用比例

……

針對上面的每一個維度,都可以做SWOT分析,具體操作的時候建議結合當前業務關注的問題,選擇最緊迫的幾點有針對性地分析。

由于這個模型已經很常見了,網上資料一大堆,我就不展開詳細講了,畫個圖給你們理解理解。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接下來在看一下通過SWOT方法,具體可以考慮的競爭策略了。

1)機會優勢戰略(OS)

如果外部的機會正好是你的優勢,趕緊利用起來。

2)機會劣勢戰略(OW)

外部有很好的機會,但是目前是你的劣勢,你就需要改進。

3)優勢威脅戰略(ST)

你具有優勢但是外部存在威脅,那就需要時刻監視、保持警惕。

4)威脅劣勢戰略(WT)

既是威脅又是你的劣勢,請及時逃離并消除。

還是整張圖,更好理解????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③ 商業模式畫布

這個方法論更適用于系統的分析企業商業模式,用來描述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過程的方式方法,分別為:

1. 客戶細分—CS(Customer Segments)

指企業所服務的一個或多個客戶分類群體,以用戶為中心,研究我們正在為誰創造價值,誰是我們最重要的客戶?

2. 價值主張—VP(Value Propositions) :

用于解決客戶問題、滿足用戶需求、傳遞什么價值、幫助客戶解決哪一類難題?滿足哪些客戶需要 ?真正提供給客戶細分群體哪些系列的產品和服務。

3. 渠道通路—CH(Channels):

通過溝通、分銷、和銷售渠道向客戶傳遞價值主張、研究需要通過哪些渠道來承接我們的客戶細分群體 ?如何接觸他們 ? 我們渠道如何整合?哪些渠道最有效?哪些渠道成本收益最好?如何把我們的渠道與客戶的例行程序進行整合?

4. 客戶關系—CR(Customer Relationships):

在每個客戶細分市場建立并維護客戶關系,主要考察每個用戶細分群體希望我們與建立和保持何種關系?哪些關系我們已經建立了?哪些關系成本如何?如何把它們的商業模式與其余的進行整合 ?

5. 收入來源—RS(Revenue Streams):

收入來源產生于成功的為客戶提供了價值主張,主要考察什么樣的價值能讓用戶愿意付費?他們現在付費買什么?他們是如何支付費用的?他們更愿意如何支付費用?每個收入來源占總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6. 核心資源—KR(Key Resources):

提供交付所必備的重要資產,主要考察我們的價值主張需要什么樣的核心資源?我們的渠道通路需要什么樣的核心資源?我們的用戶關系?收入來源?

7. 關鍵業務—KA(Key Activities):

通過執行一些關鍵的業務活動,運轉商業模式。比如:價值主張需要哪些關鍵業務?渠道需要哪些關鍵業務?用戶關系、收入來源等等。

8. 重要合作—KP(Key Partnerships):

有些業務要外包,有些資源需要從企業外部獲得,主要考察誰是我們里要伙伴?誰是我們的供應商?我們正在從伙伴哪里獲取哪些資源?合作伙伴都在執行哪些關鍵業務?

9. 成本構成—CS(Cost Structure):商業模式中所有環節所引發的成本構成,主要考察什么是我們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固有成本?哪些核心資源花費最多?哪些關鍵業務花費最多?

具體畫布圖表給你們放下面了????

滿分行業分析報告這樣寫

4)總結

針對上面調查到的內容,做個總結,簡單分析一下我們下一步的機會和挑戰分別在哪里。

另外能不能做好一份行業分析報告,重點還考察你的邏輯思維能力、洞察力、信息收集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平時可以多研究幾個行業,比如先從自己熟悉的,或者自己所在公司的行業開始,摸清套路,在向外去擴展···刻意培養自己的這種實戰能力。

三、信息搜集

最后,推薦一些常用的找數據的工具和網站,供你們參考:

  • 發現報告: https://www.fxbaogao.com/
  • 并購家: http://ipoipo.cn/
  • 官方統計數據:國家統計局
  • 行業統計數據:各大行業協會官方網站
  • 第三方數據機構報告:艾瑞、CNNIC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AICT中國信通院、阿里研究院、360研究報告、 企鵝智酷、極光、友盟、 TalkingData、QuestMobile、前瞻網、199IT、藝恩、艾媒、易觀、億歐、等
  • 財經媒體:華爾街見聞、財新網、FT、新浪財經等
  • 咨詢公司報告:MBB、羅蘭貝格、尼爾森、IBM等
  • 二級市場研報:WIND萬得金融終端、邁博匯金(慧博)、Bloomberg(彭博)等
  • 上市公司財報: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美國SEC、上市公司網站投資者關系頁、巨潮網、證券星等
  • 創投媒體:36 氪、虎嗅、獵云、億邦、新浪科技等
  • 垂直領域研究與資訊:微信公眾號、知乎機構號等
  • 寶藏工具:B站,包括但不限于知識區的財經頻道,科普頻道,社科頻道等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啦。

感謝你耐心的看完了這么長的內容,給自己點個贊吧~

本文由 @產品陀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