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友好的產品新人避坑指南

1 評論 2478 瀏覽 30 收藏 13 分鐘

今年是我做產品經理的第五年,從懵懵懂懂的新人開始,我做過C端產品也做過B端產品,做過老板純自嗨型項目也淌過K12的水,國內國外廠各有體驗,回顧過往想寫寫一些自己的或是身邊同行淌過的河,踩過的坑,希望能幫助一些想入職產品或是剛入職不久的新人能有所幫助。?

一、“互聯網不能干了?”

還記得剛入職時互聯網正是聲勢浩蕩的時候,各個大廠為了流量不停廝殺補貼用戶,新聞媒體上遍布著收購合并的消息,脈脈知乎上四處是跳槽薪資漲50%甚至是翻倍的資訊,十八線小縣城的親戚都聽聞了做計算機很賺錢,一聽說你干互聯網的便覺得你至少得有個年薪五十萬吧。

五年過后,潮水退去,更甚塵囂的則是大廠、裁員、35歲老人、轉型這些令人焦慮不安的信息,連在抖音上直播帶課的主題都變成了“產品經理如何開啟第二職業曲線”。我和身邊的同行們也裹挾在這樣的信息之中,迷茫與憂慮是每個人的正常應激反應。

冷靜下來想想,其實這不過是每個行業都會經歷的興衰罷了,互聯網和數字化發展到如今絕對還未成為夕陽產業,如果你下樓圍繞小區一公里走走可以看到許許多多人仍然在做著傳統的小生意,許多的傳統行業依舊有數字化轉型的訴求。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2021-2026年中國大型企業數字化支出規模約為2.8萬億,估算2021-2026年中國大型企業數字化平均復合增速將達到12.3%。伴隨著新的AI浪潮來襲,互聯網和計算機軟件仍然是21世紀最好的行業之一。

因而如果你是一個行業新人,同時這也是你感興趣的行業,那我鼓勵你繼續堅持深耕,因為產品經理崗位許多技能都是可遷移技能,即使有天你找到了第二曲線,在過程中積累的對用戶和商業的理解也能幫助你至少把事情做到及格, 據筆者了解有不少產品經理轉行后在劇本殺、民宿、自媒體、新零售等方面創業成功。當然如果你不喜歡IT行業,討厭每天對著電腦工作的生活,一開會就感到頭疼,那你盡可以盡早去嘗試自己更喜歡做的事情,畢竟生命短暫。

二、“這公司也太爛了!”

在過往工作中,我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感覺自己的老板整體天馬行空,高層戰略一變再變,每天都在不停的做Demo做匯報,然后根據老板的建議改了又改,最終做出來的產品用戶數據仍然很差甚至為0,完全看不到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工作的成果。于是感覺這公司好像根本完全沒有在踏實做產品,周邊的同事也有這樣的怨言,然后我們常常聚在一起抱怨說這老板也太蠢了吧,這公司真是爛,做的產品也沒有市場,在這里待著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現在回顧過往,我會覺得既然一個公司能夠在市場化競爭中存在,也許是因為它過往做過一些優秀的產品仍然能夠讓公司維持運營甚至擴張業務線,也許是因為公司有一些優質的商務關系能夠帶來穩定的業務量,又也許是因為公司的注冊資金/融資還沒有花完,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只要公司業務合規且仍能運轉,你也還未具備能夠從0-1去打造一款產品的高階能力,那在這個階段也許你可以把精力聚焦在自身基本功的培養上,例如市場分析、目標用戶分析、情景分析、演示匯報等等。即使是在純靠人脈沒什么技術含量的二道販子公司,你也能學習到如何去和上下游的領導客戶溝通交流,成為別人能夠信賴的合作伙伴。

在這期間很多時候你可能會感到迷茫,會不知道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究竟在哪里,然而很多時候機會就是在這樣等待的過程中出現的,重要的是機會出現的時候你的能力是否足夠。也許會因為隨著你在公司的受信任度提高得到契機被任命負責一個新的有挑戰性的項目,又或是你更中意的公司終于放出HC了而這時候你的能力已經可以與之匹配了。

更何況,任何一個平臺都是一種‘圍城’,也許你有天終于進入了你心之向往的一個公司,但是也會發現事實并沒有你想象的好或是也不過如此,總之你終會回歸到一種平常心態,再繼續潛心修煉,正所謂“起點低、當下凈、回頭臟、平常道”。

三、“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

在一些公司初級產品經理往往也承擔著畫產品原型的工作,有些產品經理自身有一定的審美要求所以對自己產出來的原型完美度要求也較高,常常在自己畫原型的時候費勁心思畫得好看一些,例如保證各個元素對齊,大小正確,甚至連icon和圖片資源都給貼好,加了不少班讓最終的原型看起來很fancy,結果過需求的時候開發提問初始值狀態如何設定、不同狀態如何跳轉、出現某些異常情況怎么處理、如何防止出現性能問題的時候你卻完全答不上來尷尬萬分,再到后來UX團隊又把根據自己的想法以及公司的UI要求把整個原型重新做了一遍…

回顧這個過程你會發現在原型表現上吹毛求疵的投入產出比很低,作為產品經理,對產出物的審美有要求固然重要,初期你在熟悉原型軟件的過程中學會盡可能把軟件用好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是你的精力應該更多花在考慮用戶體驗要素中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這些高優先級的問題,從而產出一份更完善周全的方案,表現層相關的問題請交給你合作的UX團隊,過多干涉反而會影響到他們的能力發揮。

同理,產品backlog的處理也是這樣,每天可能會有很多QA部門的同事因為一些bug問題來找你,例如某個地方報錯的文案不準確啦、頁面排版不統一啦、某個一年點擊量都不及用戶數萬分之一的功能用戶體驗不夠好啦等等,然后在不知不覺中你很容易陷入到一些細節問題的處理之中,鮮能把時間花在分析用戶流失在哪里、KA客戶反饋的一些棘手問題上。

要知道作為產品,不僅僅你做的每件事情都在花自己的精力成本,同時你每提出的一個需求背后都對應著公司的資源消耗,包括設計成本、研發成本、測試成本等等,為什么不把同等資源花到優先級更高的事情上呢?所以每天上班的時候請先在心中默念六個字:“優先級!優先級!”

四、“直覺型”產品經理

每天我們收到的需求來源五花八門,有來自老板的、售后部門的、團隊同事的,也有你半夜三點睡不著突發奇想想到的,有些需求你聽到時會覺得好像有那么點道理,我感覺也應該是這樣,然后你就開始根據需求設計方案推進開發做了一大通,最后發現產品核心數據好像也沒什么提升跟變化。

作為一個產品,試著讓自己盡量不把“我感覺”、“應該”、“好像”、“一般來說”這樣模棱兩可的話掛在嘴邊,因為這很容易挫傷團隊對你的信任感,尤其是當周圍的人激情滿滿地提出一個需求,被你用這種“直覺”型的詞語拒絕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更多是拿出數據來佐證需求的必要性,比如筆者做的是在線會議產品,前段時間有開發同事提出來說為什么App端有會議錄音的AI總結回顧功能而管理后臺沒有這個功能,然后我就開始分析各個端訪問錄音的數據情況,發現終端用戶在管理后臺訪問錄音的比例很低而且從流程上來說云端生成錄音后推送的通知也是引導用戶到App端進行訪問,基于此可以認為該功能的優先級為P3,擇期再考慮排期問題。當能夠拿出對應數據時,團隊會覺得你有做過對應的分析和思考,而不是用直覺來做決策。

同樣對于基于某特定目的而提出的假設性方案,例如用按鈕A是不是比按鈕B更能提高點擊率啦、步驟1和步驟2合并在同一個頁面是不是能提高流程的完成率啦,你可以通過A/B測試或是用戶可用性測試來驗證方案的可行性,得到驗證之后再進一步走到研發環節,假設驗證過程能夠減少做錯誤決策的概率,同時也會讓你越來越理解用戶。

五、向上管理

我理解很多同學“一身正氣”,不喜歡過多跟上級領導溝通匯報,甚至反感周圍那些跟老板貼得近的同事,很多時候其實這也算是“學生思維”的一種。因為如果你是這換位到上司的角度進行思考,你就會更能理解他們的處境。在這里我不對如何向上管理班門弄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向上管理:如何正確匯報》這本書。

作為產品來說,積極向上管理其實是在為你自己賦能,當你的某個想法需要跨部門協作才能實現時,你需要獲得資源才能進行開展,而要知道資源始終是掌握在上司手中的,所以嘗試了解上司的溝通風格、積極主動地和上司溝通是成熟職場人必須跨出的一步。除此之外,“反饋”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有幫助的事情,因為我們往往在自我認知上有很多的“盲區”或者是“待探索區”,上司從更高視角觀察給我們帶來的建議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短板。

今天就寫到這兒啦,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兒收獲,個人覺得掌握了以上幾點基本能讓自己以一個較穩定的心態做好產品經理的工作,避開一些不必要的坑,日拱一卒不斷精進。有想法或者反饋建議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由 @離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好,很有啟發,產品小白學習了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