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上岸大廠,應屆生有多拼?
今年秋招已經快要結束。這場據說是“最卷”的招聘季,又有多少人能成功上岸?雖說大家都希望于進入大廠,但要求在那又豈是那么容易。這篇文章,作者采訪了數名成功上岸的互聯網人,他們的經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年的大廠秋招臨近尾聲,求職者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人手握5個offer,頂級大廠統統給開了綠燈,掌握了求職主動權。有網友調侃,秋招人的高光時刻,是集齊BAT(字節跳動、阿里、騰訊)。也有人在本次秋招中,至今還沒拿到一個offer,在階段性振作與焦慮、迷茫中徘徊。
大廠秋招是每年應屆畢業生較早的一批求職機會,能夠早早拿到offer,意味著更多選擇機會,更能從容應對學業。
為了給更多人參考,「定焦」與5位今年秋招中成功上岸了的應屆生聊了聊他們所經歷的大廠秋招。
大廠秋招向來很卷,求職者中,211、985本碩,名校海歸比比皆是,而且很多人很早就開始進大廠實習,為自己的上岸奠定了基礎。即便這樣,很多人還是不得不在秋招中投遞上百份簡歷,面試幾十家公司,在面試時遭遇挑戰,在焦慮中等待回應,終于上岸時,他們每個人都如釋重負。
根據他們的經驗,要想成功拿下大廠offer,降低預期、做足功課、避開內卷崗位都是有效的方式。同時,在校期間要早實習,并在實習中思考、總結、復盤,沉淀自己的方法論,面試時充分體現自己這方面的潛力。另外,秋招畢竟是第一波機會,即便被拒也不要喪失信心,心態好、臉皮厚也很重要。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一、實習打好基礎、避開內卷崗位,秋招拼戰略比拼執行更重要
曉月|24歲 上海
經歷7月到9月,近20家公司的集中面試后,我在10月上旬收到了美團、快手和字節,以及兩家游戲公司的5份offer。
我本科在一所211院校讀理科專業,因為需要較高的數學和編程功底,我發現這不是我擅長和喜歡的領域,于是選擇跨專業考研,進入一所985院校讀新聞碩士。
秋招期間,和我競爭的都是簡歷更漂亮、學歷更閃耀的人,有的人是藤校畢業,有的人是博士。我想我之所以能相對順利的拿到offer,是因為我提前完成了自己職業化的過程。
讀研時,我在第一年修完了所有學分,從去年6月份到現在,一直在不間斷地實習,一天也沒有休息過。
開始實習前,我互聯網經驗為0,商業崗位經驗為0。為了盡快補足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我先后在不同領域的公司,進行了不同崗位的實習。先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市場數據調研,實習結束后馬不停蹄轉戰一家快消巨頭,做市場營銷,最后在一家游戲公司做效果廣告。
這幾段實習都是4-6月的時間,這是一個足夠讓自己做熟手頭的工作、理解崗位工作邏輯的時長,這也為我的秋招打下了基礎。
不得不承認,今年秋招非常卷,有不少公司卡面試最后一輪,還有大廠走的是秋招面試流程,最后給的卻是實習機會。
而在實習的過程中,我確認了自己想要在互聯網公司做效果廣告的方向,在大部分應屆生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有信息流廣告投放這個崗位的時候,就錨定了這個比較垂直的崗位。
經過多輪面試,我發現今年秋招最后能拿到比較多offer的人,都是有相關實戰經驗的人。我在游戲公司做效果廣告時,很幸運的是,老板給了我充分的信任,讓我獨立負責過千萬級別的投放預算,經歷了兩次新游戲的上線及老游戲的推廣,鍛煉了自己解決“從沒見過”的問題的能力,對于校招生來說,已經相對有經驗。
在實習時,我也更加注重鍛煉自己向上學習、摸清業務邏輯的能力。如果實習時一味只做日常性的輔助和執行工作,即使在不同的大廠實習,經歷也相對重復,對業務并沒有那么完整的了解,在面試時會比較吃虧。
從第一次實習開始,我已經經歷過不下60次面試。和第一次面試相比,我已經能改掉學生身上的“應試思維”,抱著“換工作”的心態看待面試。之前準備面試時,我會把小紅書、牛客網、脈脈等網站的面試資料全部梳理出來機械背誦,現在我則會去仔細觀察面試公司的崗位招聘JD(崗位描述),圍繞工作內容與能力要求去準備面試。
同時,不同的實習經歷豐富了我的“語料積累”,平時在公司和領導的交流,我都會套用到面試中。比如有一個領導曾和我說,他們對于校招生的要求就是希望用他的成長性為團隊帶來以前沒有過的經驗,我就會和面試官表達這一觀點,實際上面試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
當然,實習和秋招的過程也不全然是一帆風順。秋招那段時間,我一邊實習、一邊面試,還要準備論文,多個晚上我也被三重壓力折磨到崩潰痛哭。面試過程中,也有被橫向比較后落選的經歷。
我一直認為,人在成長的路上,第一課就是要學會認清自己,不要在執行上勤奮,在戰略上懶惰。從一開始就要“反直覺”地做出選擇,不是選擇自己最有優勢、在自己舒適區的方向,而是要選擇更有發展空間且更容易成功的方向。
二、中途被某大廠“撈”回來了,所以要重視每一場面試
椰子 | 24歲 中國香港
從9月初投出去第一份簡歷到現在,我一共投了差不多60份簡歷,大部分石沉大海。
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碩士,我想進大廠,因為大廠的管理比較扁平,薪資待遇各方面比較好,而且背靠知名度高的企業,自己將來的發展面也會比較廣。
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我每天基本除了上課和吃飯睡覺,都在投簡歷和做測評,中間也擺爛過一周。有段時間非常焦慮,得不到回應的時候會陷入自我懷疑,挺內耗的。也去投遞過一些中小型的公司,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那個時候,我就安慰自己說總會有offer的,時間早晚而已。后來我逐漸看開了,因為發現其實石沉大海才是常態。
十一假期之后的第一周,突然有一種時來運轉的感覺,陸續收到好幾個面試。第二周,某新能源車企的一二面推進速度很快,三面跟大leader約時間那會兒,心情也跟著此起彼伏,每天都盯著手機看有沒有收到三面的消息,但也只能寬慰自己“事緩則圓”。
意外的是,在這期間我再次收到了某電商大廠的面試邀約,從之前的部門流轉到了新的部門??赡苁俏抑暗拿嬖u還不錯,所以要努力面對每一場面試。
在高強度面了兩周后,終于收獲了這家車企的offer,然后沒幾天我又收到了電商大廠的offer。這兩家公司挺符合我自己一開始的預期。薪資目前還不清楚,可能要到下個月才會知道。
其實在現在的形勢下,進面試環節的同學都特別優秀,每一個人的簡歷拿出來都很精彩,所以面試的時候給面試官留下印象很重要。
但我感覺其實我拿到offer也有運氣的成分。因為有時候群面,10個人幾乎全是名校本碩的配置。9月基本都是求職大佬們的主場,他們都是很快就被鎖定了,他們不要的機會可能才會輪到我們第二梯隊。
我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要在面試前做足功課。學歷和實習經歷是簡歷篩選的硬條件,我之前在字節跳動有一段6個月左右的實習經歷,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一般在拿到面試后才正式開始準備,從各種渠道收集公司信息,看行業資訊,在面試中給面試官一個非常了解公司的人設,這一點挺重要的。
三、卷了5段實習,投6家大廠拿到5個offer
陳嶼 | 24歲 杭州
我現在碩士在讀,明年4月畢業。我的專業是計算機,找的是大廠產品崗。今年秋招我投了6家頭部大廠,都進了面試,最后拿到了5個offer,其中包括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等。
秋招拿到的第一個offer是暑期實習轉正,所以過完暑期我就有保底的選擇了。后來再去投遞幾家主要想證明一下自己,也是給自己更多選擇以及談薪資的底氣。
6家公司里我只有一家公司沒通過,當時遇到了壓力面,但我覺得對方就是在人身攻擊。
當時面試官問,為什么某個項目背的是那個指標,我說這是我領導的指標,我是他的實習生,他問我覺得這個指標合理嗎,我說不合理,并且闡述了我的觀點。他說為什么你不認同這個指標但不說出來,你不夠真實,偽裝了自己。我認為不管指標合不合理,不是我一個實習生能更改了的。
針對這個點我們激烈地討論了20分鐘,我覺得他明顯是在刁難我,我就反駁回去了。最后我們雙方都很不爽,面試當然也沒通過。
也有面試非常順利的。某一個頭部大廠,我此前找實習就曾三次拒絕了他們的offer,我一直以為我留給他們的印象不太好,可能不會被錄用。沒想到前不久我看到一個前輩的組里招人,遞了一份簡歷,我在4個工作日里面試了五次,順利通過了。
目前我心里已經有明確的選擇了,我選定的這家大廠,給我的年薪大約是35-40萬元,最高的offer給我開到50萬元年薪,但是我更重視團隊氛圍、業務發展。
我是一個很需要情緒價值的人,我實習時的老板跟我是同類,我們同組人大多數也都很能互相共情,團隊年輕,氛圍很好,所以即便薪資不是最好,我還是選擇這邊。
關于進大廠的要素,我覺得學歷是基礎。我本科是一個非一線城市的普通211大學,在香港讀了碩士。一般如果是普通211大學,很難卷進大廠比較核心的業務,好的崗位基本上是要211、985本碩,同時具備對應業務的實習經歷。
我從大三的時候就開始去大廠實習了,在阿里、美團、網易等公司總共有五段實習經歷。早期我甚至搞不清互聯網運營、產品、市場之間的關系,簡歷也是一通亂投,連面試官的問題都聽不懂。之后我就去請教一些學長學姐或求職社群里的前輩,去讀他們推薦的書或總結的文檔,之后一邊面試一邊復盤總結。
即便這樣,我的前兩份實習基本是無效的,只是我打破信息差的方式。因為早期完全不懂互聯網,只能先進去看看在這里面自己想做什么。我真正有效的實習是后三段,方向找準了,針對性去學習就可以。我的秋招簡歷里只寫了后面三段,我覺得實習多少不關鍵,主要是學到東西,我認為后三段的含金量足夠了。
我的建議是,想進大廠,實習經歷一定要垂直,技術類可能需要真才實學,稍微晚一點實習也來得及,非技術的方向要提早一年半實習做準備。
校招生能上岸,核心的要素是聰明、有潛力。我實習的老板跟我聊過類似的話題,他說不會指望你剛進來就創造多大價值,他更期待看到的是一個好學上進、有潛力、很聰明,能慢慢提升自己創造價值的人。
怎么體現自己的潛力,我覺得在實習的時候要在項目里面讓老板注意到,老板發任務的時候肯定是有預期的,如果每件事都能到超出他的預期,他就會很喜歡你,有些任務沒法超出預期,也要表現出誠懇的態度。
面試的時候要體現潛力,就要在面試問題上思考得夠有深度,或體現自己在實習里思考、總結、復盤后,沉淀出了什么方法論,而不只是說自己做了什么。實際上要把這些培養成自己的工作習慣,面試時不用刻意呈現,總會被人發現。
四、面試通過率90%,要早行動、多做準備、學會復盤
Lydia | 22歲中國香港
明年我就要從香港大學的marketing專業(市場營銷)碩士畢業,今年7月底,我就開始投遞簡歷。
都說金九銀十,但感覺今年是金七銀八,因為在我剛開始投遞時,很多人已經進入了面試階段,我意識到自己還是行動晚了,焦慮的情緒便一下上來。
于是我從早到晚地投,粗略計算,兩個月大概投出去了100份簡歷,目前拿到了20多家的面試機會,收獲了5家互聯網大廠的offer,還有幾家在泡池子(等待對方的最終回復),面試通過率為90%。
雖然拿到了offer,但很多學市場營銷的人最想進入的是頭部美妝快消企業,比如寶潔、雅詩蘭黛這種,也包括我。
不過這種公司很看重垂直行業的實習經歷,而我是缺少這部分的,所以我在投遞簡歷時,沒有選擇雅詩蘭黛最熱的市場部,而是轉向了它的電商部門,但還是沒有成功。
去年我還參加了一次歐萊雅的比賽。在零基礎的情況下,我們小組從市場調研到產品設計再到建模,包括后期的營銷方案,全部完成,也算是做到了從0到1的突破。最終,憑借我們把創意點和市場痛點結合了起來,獲得了top50的名次。
這也讓我拿到了歐萊雅面試的綠卡,可以跳過AI面試(網申選拔)和VI面試(英文短視頻選拔),直通群面,但最終也沒有通過。
為了進入快消行業,我還花800塊錢報了個班,課程教大家如何寫簡歷、改簡歷、自我介紹、群面技巧等,它還有一個針對寶潔八大問(寶潔人力資源專家設計的8個經典面試問題)的教學,老師會用具體例子對這些問題進行拆解。
同時,我還花錢在網上找了這家公司的在職員工,進行一對一模擬面試,他會在聽過我的面試后,給一些點評和反饋,半個小時160元錢,效果有但比較有限。
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各個行業頭部大廠的面試,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點,每個行業的區別從面試風格上就能體現出來。
比如寶潔一般喜歡問細節。做這個案例的時候,分成了幾個環節?碰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他們都會詢問和追問。所以很多面試者會在準備的時候,寫幾萬字的材料,為的是把細節做充分。
而互聯網行業,往往更習慣問結果產出,比如做了哪些事情?達成了哪些數據指標?
不過也具體分公司,比如我遇到過一次壓力面,對方是一家小公司,面試官和我聊了一個多小時,全程都在質疑我,質疑我每個項目的操作方式和數據的可信性,這讓我很不舒服。
這次秋招對我來說還算順利,現在拿到了幾家互聯網大廠的offer,不過崗位、薪資有一定的差距。我還在糾結如何選擇,是找一個忙碌能賺錢的公司,還是稍微不那么忙、工資也少一點的公司。
但我選擇的標準很明確,首要考慮的是崗位,畢竟我還是想做市場營銷類的工作,其次,薪資和成長性也很重要。
整個秋招下來,我總結的大廠面試經驗和技巧有三點。
一是盡量早投遞、多投簡歷。如果等到9月份才開始,你的進度會比別人慢很多,甚至有可能收不到offer 。二是多做準備工作。列一些面試經常遇到的問題清單,自己提前準備好底稿。三是要學會復盤。比如我每次都會把面試過程錄音,這讓我發現了自己的很多問題,比如會在不經意間使用不少語氣詞。
這個方法也讓我在群面中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因為群面會有不同的角色,比如領導者、計時員、建議者等,我發現自己在總結上并不是很擅長,但我的邏輯性比較強,在提框架、找漏洞上很有優勢,所以一般我會利用這些點,讓面試官注意到自己。效果也很不錯,除了雅詩蘭黛,我其他群面都通過了。
五、百份簡歷換來4個offer,經驗是心態要好、臉皮要厚
齊夏 | 24歲 北京
我是211院校的本碩,傳媒專業,今年秋招拿到了4份offer,包括阿里、美團、字節跳動,還有一家快消大廠。除了學歷、實習經歷這些硬性條件外,我覺得在校招過程中,拼的就是心態。
因為個人身體原因,我準備得不算早,進入8月才開始投簡歷,主要投自己平時關注較多的互聯網大廠,但都毫無動靜。
這讓我很意外,因為我自認為實習經歷還算豐富,大二、大三有三段大廠實習經歷。學長學姐都告訴我,秋招一定要早投,因為越到后面卡得越嚴格,前面幾批因為簡歷量少,可能都會看一看,到了后面,就會設定一些硬性標準嚴格篩人。
看了很多校招經驗帖以后,我才慢慢調整好心態:我們作為校招生,其實要學習大廠的心態,大廠校招就是“廣撒網”、嚴格篩選,做人才儲備,那我們投簡歷就不要有太多顧慮。
8月上旬,我專門拿出幾天時間,集中把互聯網大廠和一部分小廠都投了,策略就是只要開放我就第一時間投。前前后后加起來,我投了近百份簡歷。
其實2024屆畢業生是有優勢的,我發現今年頭部互聯網大廠的行情優于去年,秋招的HC(Headcount)明顯在變多;有的大廠架構變動后,我們可以嘗試的方向變多了。當然,校招的激烈程度絲毫不減。
8月中旬,我終于見到好消息了,開始參加大廠的線上測試。因為前段時間簡歷石沉大海,我當時的心態比較喪,好在,我以前有意識地刷過題,筆試的時候心里比較有底。
在面試環節,我也經歷了思想斗爭。我參加了大大小小十幾場面試,有線上的也有線下的,對面試這個環節的唯一經驗就是,“面皮要厚”。
我屬于文字表達比較強、但口頭表達很一般的人,因為自認為口才有短板,就表現得不太自信。尤其是前幾場的線上群面,我完全插不上話,有的面試者說得很混亂,我也想打斷對方,但擔心顯得自己沒有禮貌,就失去了很多機會。到了后面,我就開始搶話,不管內容說得怎么樣,氣勢要先到位。結果就是,我表達越充分、表現得越自信的,通過率就是高。
經過兩個月的煎熬、奮戰,我對于4份offer的戰績還算滿意。
校招,是一場持久戰,也是心態戰,有可能今天的你無人問津,但也不要自亂陣腳,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屬于自己的東西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椰子、曉月、陳嶼、齊夏為化名。
作者:布魯斯 溫故 星星 翰墨 向園;編輯:翰墨
來源公眾號:定焦(ID:dingjiaoone),深度影響創新。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定焦One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秋招拼的就是臉皮厚,給每一家都發簡歷,能面試就去大膽面試,要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