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淺聊一下年度規劃

1 評論 6290 瀏覽 17 收藏 10 分鐘

2024年伊始,是時候該做年度計劃了。那么,年度計劃該怎么做呢?本文總結了相關流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注意:這里聊的不是個人的規劃,而是曾作為機構負責人,我是如何思考未來一年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啥。

每當拿到這樣的議題,我都會對過去一年的表現進行評估,結合洞察到的一些未來趨勢做判斷,最終依據這個判斷提出新的目標,以此進行規劃。

在思考目標時,我總會問自己一句:今年的重點是什么?

  • 對于做市場的同學可能是:把預算變成廣告資源,全年安排下去。
  • 對于做運營的同學可能是:把預算變成各種活動,拉新引流轉化。
  • ……

這些不能說不對,但我們還是要回到原點思考。

原點就是愿景、使命、價值觀。說起來有點“虛”,實際上卻又很“實”。

回到原點的思考應該是什么?

就是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否符合你的使命?對愿景的實現有幫助嗎?在行動中有體現你的價值觀嗎?

舉個例子,我們最熟悉的雙十一,它的本意并不是為了讓單身狗們過節而弄的。而是11月原本是傳統零售的淡季,目的是為了幫助商家年底沖業績和清庫存,結果到后來甚至將淡季轉變成了旺季。

當我們回看時,就會發現它的存在仍然是在完成使命的路上: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時候我們就了解,在制定規劃的時候,要回到原點思考,然后才提出這一年的戰略目標。

比如,我過去所在的公益機構。我們的使命是:在創造性的社會化行動中,鍛造獨立自主、前瞻負責的青年公民群體。

在此基礎上我需要弄清楚:

  • 要覆蓋哪些目標人群;
  • 要解決什么認知行動;
  • 要驅動哪些關鍵結果;

整理后可得:覆蓋到xx人群,讓他們從A狀態到B狀態,最終產生xx結果。

但目標人群不會無端按照我們的想法產生轉變,因此還有個施加手段干預的一個過程。

我們還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 全年的關鍵節點;
  • 資源管理和分配;
  • 傳播內容和形式;

解決上述問題,才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主線:

在什么時間上,組織什么資源,以什么方式,覆蓋到哪些人群,讓他們從A狀態轉變到B狀態,最終產生xx結果。

單個年度的敘事主線,是由組織的戰略決定的。

比如,有的組織洞察到未來的趨勢變化,就可能在早幾年就開始布局。然后每個年度的敘事主線,它背后的目標就是在為這個戰略服務的。通常我們把一家企業全年的營銷動作給盤點一下,就能解讀出來。

以一年的時間周期來看,我們能看到的有:春節、情人節、婦女節、五一、520、母親節、兒童節、父親節、端午、七夕、中秋、十一國慶、重陽節、圣誕節、元旦、冬至……

比如,做女性用戶的會更傾向于各類情人節,送長輩的禮品類的則會選擇傳統節日等等,文具類或者3c數碼產品會選擇開學的時間節點。

單純按照節日去規劃,然后填滿一年的做法,并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你的目標。相反,你是被這些節點給綁架了。

在做這件事之前,我們要做的就是:

一、明確當年的戰略重點拆解出核心工作

比如,我們某個年度的戰略重點是:培養1000名優秀青年社會化領袖(相當于今天的kol或者標桿)。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拆解核心工作有哪些?

  • 總體目標:1000名優秀青年社會化領袖
  • 階段目標:時間點,學校,城市,個數
  • 運營模式:運作的核心項目+執行校園活動
  • 經營模式:品牌授權,不掛鉤其他機構合作
  • 合作資源:類型、功能、數量

二、業務架構的調整

如:負責社團的開拓與發展的團隊,負責項目運作的團隊,以及進行資源管理的團隊。明確每個團隊的目標和職責。

三、拆解出今年主要的幾場戰役

比如對于我們來說,我們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大學生。

每一學年的開學,就是我們進入校園的關鍵時間點。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校園團隊的擴大,同時也是運作項目的最佳機會。除了這兩個時間點之外,寒暑假也是我們的重要機會點。

4個時間點,4場戰役。這就決定了我一年的重心應該放在哪里,然后根據目標來去匹配資源。然后才考慮更細顆粒度的時間點,以此來制定全年的工作節奏。

四、盤點團隊的執行狀態

有沒有相關的機制來管理,比如團隊人員的實時狀態,是否做到有記錄,有復盤,有評估、有反饋等等,用事情去磨人、培養人、晉升等。

五、執行結果的復盤

在這里就要回到目標上,以及戰略上。我們要去做個全面反饋,比如我們所做的是不是團隊成員關心認可的,我們的目標人群是否真的感受到了價值等。

規劃是藍圖的構建,計劃是具體的落地實施。

要讓規劃落地還有2個核心,分別是:預算、kpi的管理。

1. 關于預算

做年度規劃時,大家總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向老板要錢?

對于這個問題,一般人認為,要想讓老板掏錢就要把賬算好,比如一件事的成本和收益是多少,這樣他才肯掏錢。

但實際并不是這樣的。

舉個例子,在我的社群成員里,有一位同學計劃在小紅書上找達人來做內容種草,想申請預算。

隨即她搜索了一些競品資料,然后從各個模塊去拆解,推測競品在各個地方的預算。最后她核算出一個較為精準的投入產出比,想要說服老板,沒想到老板果斷拒絕。

為什么被拒絕?這反映的是老板的擔憂:就是你能不能把錢花明白?

分解下來其實是2個問題:你有沒有花過錢?另一個是你花錢的水平怎么樣?

在我還是執行層的時候,就被這個問題拷打過。

當時我領導的做法是:對每個活動有一個效果的要求,然后會有預算限制。然后她會要求我再出個預算,最后再做個決算。這背后其實反映的就是對我資源管理能力的要求,也就是我能把錢花到什么水平?

所以老板的思維一般是:我給你點資源,看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能做好我就加大投入。

所以,說服老板給更多預算的正確姿勢應該是:用最小的成本,把坑給踩了,然后找出做成這件事的核心關鍵。這時候你再去說服老板才是有效的。

2. 關于kpi

每家公司都或多或少有所差異,但我一般在制定kpi的時候會進行劃分:分別對應人身上的,以及對應事情上的。

對應人的一般和能力模型相關,對應事情的一般根據業務拆解下來的指標有關。

具體怎么定這里不展開。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啟發。

專欄作家

志忠,微信公眾號:事現運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私域流量體系搭建,運營策略制定。曾負責搭建并管理全國高校社群運營體系,擁有全國100+所高校官方授權社團,200+公益創業項目團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戰略+OKR,識別和制定邏輯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