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方法論嗎?”

13 評論 8745 瀏覽 225 收藏 19 分鐘

我們常常被人問到“你有方法論嗎?”。有些人有自己的總結,也有人不知道方法論是什么,如何學習。這篇文章,作者就來解決了這個問題。

停更良久,再次跟大家的正式“見面”,分享點什么呢?

我想它得滿足以下3個條件:

  1. 我能力范圍內的內容(量力而行也是一種能力);
  2. 我自己有真實體感的內容(未經實踐,未有發(fā)言權);
  3. 對你有點價值的內容。要么有點啟發(fā),要么拿來即用(生命有限,盡量不浪費你我的時間)。

宏觀層面的東西(比如經濟周期、趨勢、政策,或是企業(yè)經營、產品戰(zhàn)略等),也許滿足第3條,但不滿足第1、2條;

微觀層面的東西(比如如何通過設計讓用戶滿意,或如何設計產品才能讓新用戶滿意的同時,不引起老用戶的不滿等),同樣不滿足1、2條。

好像也就只剩下中觀層面的技巧、套路(比如產品方法論、產品原則、產品規(guī)劃、產品閉環(huán)、產品管理等),自覺還算符合以上3條。

遵循【少做才能做精】和【80%-20%的精力分配原則】,故決定分享重點聚焦兩個方向:產品方法論和產品原則

遵循基本的【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的原則,不希望上來就陷入到具體方法論或原則中。所以,今天就從【如何學習并掌握產品方法論】入手。

一、“你有方法論嗎?”

這是我面試時候,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包括第一次面產品經理崗,以及當前所就職的公司,哈哈)。

【互動一下】你面試時被問過這個問題嗎?還記得當時是怎么回答的嗎?

我記得第一次面試時,因是技術崗直接轉產品崗,本身并沒有太多產品經驗,只是自覺對用戶體驗有感覺、會畫原型、善于溝通。毫不猶豫(或叫無知者無畏更適合)去參加一家創(chuàng)業(yè)型企業(yè)的面試,面試官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你有方法論嗎?”。

當時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感覺就是每個字都能聽懂,連在一起卻不知是何意?結局可想而知。

距今雖已過了數年,那個場景依然歷歷在目。后來所經歷的十數次面試中,大概有30-40%的概率,面試官同樣會問到這個問題。因為經歷過,也有所準備,結果最終相對都是好的。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所以,我想把它們結合自身的實踐與案例,逐步分享給你。

知識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是非零和博弈(即我分享給你擁有,而我并不會失去,不像冰淇淋,你吃一口,我就會少一口)。

二、什么是方法論?

百度百科說:“方法論就是關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彼侨藗冇檬裁礃拥姆绞健⒎椒▉碛^察事務和處理問題;

劉潤老師說:“底層邏輯+環(huán)境變量=方法論”。比如線下門店的底層邏輯是坪效,如果你掌握了提升坪效的方法,結合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你就可以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

還有人說:“方法論就是KnowHow(即技術技巧、訣竅,它是經驗與能力的結晶)”。

按套路的話,你可能會猜,是不到我來給方法論下定義了?抱歉,我沒有自己的獨特定義,我覺得他們說的都對,我也不想諱莫高深。

你覺得上面哪個定義對你來說,有用、好理解,你就把它當做定義即可。

1. 方法論有什么用?

它可用來面試?是的(雖有過于世俗之嫌)。它會讓面試官覺得你有總結、反思能力,你有可遷移、可復制的東西,不是換個行業(yè)、換個企業(yè),就無法復用,降低新人的融入成本,最大化人效;

它可用來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踩坑?是的。它不能保證你100%會取得好結果,但卻可提升你取得好結果的概率與效率;

它可用來分享、復制、遷移?是的,你會了,可以遷移至下一次,還可以分享給別人,讓別人也會(Call back 非零和博弈)。

那怎么提煉自己的方法論?

先賣個關子,后面慢慢滲透(主要我也怕,再不進入正題,你就要關閉,或直接劃到最后評論說:太磨嘰、太虛,沒干貨、純屬扯淡等,哈哈)

2. 跨學科帶來的一點啟發(fā)

【互動一下】你看下面的內容,是不覺得熟悉?同時,可能還會覺得它們是“正確的廢話”?

  • 公理1:任意兩點之間可用直線連接
  • 公理2:任何一條直線都可以從兩頭無限延伸
  • 公理3:以任意點為圓心和以任何距離均可畫圓
  • 公理4:凡直角必將相等
  • 公理5:若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相交,并且在同一邊的內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則這兩條直線在這一邊必定相交

它們是數千年前,希臘數學家歐幾里,通過其著作【幾何原本】所提出的幾何學的5大公理。

幾何學科是基于他們而建構,世代子孫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其所帶來的福利。比如我們無法想象沒有幾何學科的話,我們現在的生活會是怎樣?還在森林里住洞穴?或只能蜷縮在角落,坐井觀天?

同理,如果產品也算一門學科的話,它是否也有自身的公理(即底層方法論)?

讓所有人可基于它們,推導出更多的定律(即應用層方法論),從而構建起自我的學科大廈(即突破產品經理的不確定性,讓其能力、技能等變成確定性內容,真正做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基于此搭建一個一個優(yōu)秀(甚至卓越)的產品,真正改變世界呢?

三、5大公理級別的產品方法論(和它們的“子孫們”)

基于對前輩們(俞軍、馬化騰、杜國楹、沈鵬、劉潤、雷軍等)的學習、思考、應用、反思、總結后,我嘗試總結了產品經理的5大公理以及若干子方法論,拋磚引玉,望對你有價值。

方法論1:PM首先是用戶

方法論2:站在用戶視角看待問題

方法論3:要迎合用戶,而不是改變用戶

方法論4:需求是1,方案是0(0只有前面有1時才有價值,否則0永遠是0)

  • 子方法論11:發(fā)現需求,而不是創(chuàng)造需求(適用于定義需求與產品機會時)
  • 子方法論12:無場景,不需求(適用于溝通需求與辨別真?zhèn)危?/li>
  • 子方法論13:需求價值= 新價值-舊價值-替換成本(適用于重構與改造新功能)
  • 子方法論14:產品價值 = 用戶價值+客戶價值+商業(yè)價值-用戶情緒價值*2+客戶情緒價值-服務成本(適用于B端產品的價值衡量)
  • 子方法論15:產品價值 = 產品價值=用戶價值+商業(yè)價值-情緒價值x2(適用于C端產品的價值衡量)
  • 子方法論21:如果不確定怎么做,就先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適用于設計方案時)
  • 子方法論22:從系統(系統=目標要素連接關系)層面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從癥狀、原因(如改變人)層面(適用于思考解決方案時,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校長就說到:能用結構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決的問題,就不用開會)
  • 子方法論23:把用戶當傻瓜,不要讓他們思考和選擇,替他們提前想好,切不要給他們不想要的東西(適用于優(yōu)化產品方案時);
  • 子方法論24:任何沒用的東西對他們都是一種傷害(適用于優(yōu)化產品方案時);
  • 子方法論25: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給他們一個穩(wěn)定的預期(適用于優(yōu)化產品方案時);

方法論5:決定不做什么,比決定做什么更重要

熟悉俞軍老師PM 12條的伙伴,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甚至覺得就是做了一些增減、調整,是否有抄襲之嫌呢?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以上方法論,幾乎沒有我自己的原創(chuàng),基本上都來自前文提到的前輩們。

農夫山泉說:我不生產水,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我說:我不生產方法論,我只做方法論的集散地。

水滴創(chuàng)始人沈鵬的方法論(包括做產品學俞軍PM12條,做管理學杰克韋爾奇管理方法,企業(yè)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學優(yōu)秀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學精益創(chuàng)業(yè)和克里斯坦森的顛覆式創(chuàng)新,做事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等),所有均非出自其原創(chuàng),卻從不妨礙他做出優(yōu)秀的產品(包括美團時期的美團外賣和水滴時期的水滴籌等)。

他不原創(chuàng)方法論,也不鼓勵員工原創(chuàng)方法論(因方法論的特性就是非零和博弈,且原創(chuàng)成本巨大,而收效甚微,ROI不合理),而是要求員工學習前人的方法論,并將其運用到工作中。比如每位新入職員工,水滴均會送員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要求產品經理熟讀俞軍的PM 12條等。

我與他的觀點,不謀而和(抱歉,我又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不強調自我原創(chuàng)的價值屬性,善于學習運用前人的方法論,可能才是更明智且高效的方式。

【互動一下】你讀完這些方法論之后,有什么感受?是不覺得都是“正確的廢話”?

我自己第一次接觸時,也毫不在意,頂多說一句:這些人真牛,竟然可以總結出如此“正確的廢話”。

話雖如此,我卻還是強迫自己試一試,采用了最原始的笨方法:把它們抄下來,當做電腦桌面的背景,至少先做到背會它們。

正如任正非所說:對于新引進的流程、極致,我們就采取【先僵化,再固化,后優(yōu)化】的方式落地到企業(yè)管理中。我對方法論的觀點,與他不謀而合(哈哈,再次給自己臉上貼金)

四、怎么提煉“自己”的方法論?

1.放棄執(zhí)念,不追求自我原創(chuàng)的才是方法論。

2. 向前人學習。

關于產品方法論,可學:

  • 俞軍老師的【俞軍產品方法論】:PM12條以及價值公式等;
  • 得到App的李翔老師的【詳談】12本之【左暉】、【沈鵬】、【杜國楹】:比如左暉的【做難而正確的事】、杜國楹的【營銷上:內容是1,渠道是0;產品上:需求是1,方案是0】以及【倒做】等;
  • 雷軍的【小米創(chuàng)業(yè)思考】: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的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方法論、與用戶做朋友、單品爆款等;
  • 得到App的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和【增長思維】:點線面體的戰(zhàn)略選擇、用戶經典畫像、場景與同理心、用戶體驗地圖與服務設計藍圖、三級火箭等;
  • 詹卡爾森的【關鍵時刻MOT】(可配套【得到App】的汪志謙【MOT體驗設計課】):將復雜的企業(yè)經營,基于客戶為導向,拆解成一個一個的關鍵時刻(類同用戶體驗地圖),最終實現企業(yè)的扭虧為盈;
  • 梅多斯的【系統之美】、【失控】、劉潤的【商業(yè)洞察力30講】、李希貴的【學校如何運轉】:核心都是圍繞系統論而展開,對于尋求解決方案時,可提供一套方法論;

關于產品原則,可學:

  • 瑞達米歐的【原則】:比如擁抱現實,應對現實、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更重要的是學習其思維方式,即將復雜的投資邏輯,簡化成一條條明確的原則,依據原則行事;
  • 小米的【小米生態(tài)鏈占地筆記】:80%-80%原則、寧減務加、先守正再出奇、少做才能做精等;

關于工作方法論,可學:

  • 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事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 阿圖葛文德的【清單革命】:小小清單可解決復雜項目。比如如何降低病人因操作不當而造成的死亡率;

關于管理,可學:

  • 杰克韋爾奇的【贏】、【商業(yè)的本質】;
  • 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稻盛和夫的【活法】、【心法】以及【經營哲學】
  • 得到App的【衡量·團隊管理20講】

關于營銷,可學:

  • 里斯跟特勞特的【定位】與【營銷革命】;
  • 西奧迪尼的【影響力】
  • 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費】;
  • 小馬宋的【營銷筆記】;
  • 華杉的【跟華杉學品牌營銷】;

關于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經營,可學:

  • 克里斯滕森的【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
  • 彼得蒂爾的【從0到1】
  • 莫瑞亞的【精益創(chuàng)業(yè)實戰(zhàn)】
  • 埃里克萊斯的【精益創(chuàng)業(yè)】
  • 柯林斯等人的【基業(yè)長期】、【選擇卓越】、【從優(yōu)秀到卓越】、【再造卓越】
  •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
  • 卡普蘭的【平衡記分卡戰(zhàn)略實踐】
  • 混沌大學李善友教授的【模型課】

3. 吃幾次虧,反思總結幾次,應用幾次。 比如上線后的解決方案被客戶diss幾回,需求方案被Boss或研發(fā)diss幾回。于是,開始自我反思與總結,刻意學習發(fā)現前人的某些方法論,刻意練習使用它們,發(fā)現最終解決了問題,產生正反饋,循此往復。

4. 循環(huán)重復第2、3步。

五、寫在最后

方法論不是萬能的,也不是100%正確的(牛頓三大定律也有失效的情況),更不用僵硬的照搬照學(方法論之間可能互斥)。

這就像張三豐傳授太極拳給張無忌時,讓他忘記所有的招式、武功,自然就學會了。方法論就像是張無忌所學會的【九陽神功】、【吸星大法】等,最終想成為張三豐,還是得忘記它們,只需要專注去實踐即可,見招拆招,不同的招式、心法可能就會自然流出,這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境界。

營銷專家小馬宋老師在【營銷筆記】一書里,有一個觀點:企業(yè)成功根本上是經營邏輯的成功(而不是方法論的成功)。比如南城香,如果按照【定位理論】(用定位占據品類,影響用戶心智),那它可能就不成立(它又賣豆?jié){油條、也賣蓋飯、還賣餛飩以及羊肉串)。如果按照企業(yè)經營的基礎邏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那它就是成立的,因這種模式是圍繞【用戶需求出發(fā)】,提升消費頻次,以此實現坪效的提升。

總結一句話:企業(yè)經營的基礎邏輯大于方法論。同理,產品的實踐邏輯也大于方法論本身。這就好比遵循【紅燈停,綠燈行】的方法論肯定是好,可即使是綠燈,你還得抬頭看看,如果有車就別走過去了。

最后的最后,補充幾個現有案例(后續(xù)會持續(xù)更新案例,不過可能龜速),供參考:

如何系統性分析需求

高階產品如何看待問題?

高階產品如何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高階產品如何處理需求?

工作臺設計的兩個底層方法論

專欄作家

邢小作,微信公眾號:邢小作之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枚在線教育的產品,關注互聯網教育,喜歡研究用戶心理。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善于總結歸納,學習了,謝謝。

    來自上海 回復
  2. 內化在輸出 是真知

    來自浙江 回復
    1. 是的,也是通過反向分享的方式,自我總結、反思、內化

      來自北京 回復
  3. 作者是個有趣的人,受益

    來自上海 回復
    1. 哈哈哈,這是怎么看出來的?我自己都沒發(fā)現呢

      來自北京 回復
  4. 寫得很好,

    來自江蘇 回復
    1. 感謝閱讀,希望對你有啟發(fā)~

      來自北京 回復
  5. 大師,我悟了

    來自福建 回復
    1. 王明陽龍場悟了,難道你是在這里?

      來自北京 回復
  6. 寫的很好,受益

    來自廣東 回復
    1. 感謝閱讀,希望對你有點新啟發(fā)

      來自北京 回復